开卷语
人生得意须静观
1

    一个初春的午后,我来到英国某知名拍卖行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总部。此处闹中取静,曲径通幽,接受我采访的是该拍卖行亚洲区的负责人,也是英国拍卖行业的一位“大拿”。

    在他办公室的一角,有个简朴的书架,上面摆着几件他说“不贵,自己却极钟爱”的中国古董。其中一尊是乾隆时期的中国瓷瓶,此物乍看上去并不起眼,唯有瓶身上烧制着的家族徽章显得奇异而夺目。

    显然,这是一款外销纹章瓷,三百年前,中国人为了将瓷器外销到西方国家,将自家的制瓷风格按照西人的喜好或定制要求进行了改造,在东方的审美底蕴上,点缀上了西方的风情。

    三百年后的今天,情况却已发生了逆转。最近几年,英国拍卖的中国古董大部分被中国买家购走,由于中国买家的迅猛增长,西方的拍卖行也开始研究和迎合中国人的爱好和趣味。
    “西方的买家熟悉且喜欢外销瓷,但你知道,中国人并不喜欢。”这位受访的负责人对我说。

    他表示,即使在英国,中国买家也对西方的艺术品和古董不感兴趣,他们仍热衷于购买中国的艺术品,尤其是那些原汁原味的、针对中国本土市场的中国古董。

    也正是因为中国买家青睐针对中国本土市场的古董和艺术品,而不喜欢为出口而制造的外销品,英国各大拍卖行开始将拍卖的重点转向中国本土艺术品。

    我随后翻阅了该拍卖行的中国古董拍品图录,其装帧华美自不待言,英文简介的明白晓畅也在预料之中,但其中文说明的凝练老道、言简意赅,却令我颇为吃惊。显而易见,为了让中国买家有更好的购买体验,英国的拍卖行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图录选择的拍品大多符合中国买家的趣味与喜好,比如极少有前面提到的那种外销瓷。

    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崛起早已不是新闻,在2011年,中国本土的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位列全球第一。尽管在2012年中国的市场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骤冷,但在2013年却已然回暖。


    据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最近发布的《2013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2013年中国本土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占全球交易总额的24%,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崛起,使得中国买家在海外的拍卖市场上极为活跃,但  其中不少买家仍处于艺术拍卖收藏的初级阶段,显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对他们而言,这些艺术品带来的物质诱惑,要远超过其带来的精神诱惑。有人看中的是这些拍来的艺术品和古董的升值前景,以及在中国转手再卖时的巨大利润空间;而有人则很享受拍卖时一掷千金的豪迈与气魄,对古董本身的艺术文化底蕴则并不看重,比如近年来就有不少估价仅为几百万英镑的拍品,最后被中国买家以几千万英镑的价钱买走。

在我的同事所做的另一个采访中,一位华人买家对她说:“十几年前,我开始玩收藏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么多中国人。你现在到任何一个拍卖会上去看,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一些标价几千镑的艺术品经中国买家的竞价之后,可能涨到几万镑、几十万镑,甚至一两百万镑。”

据他介绍,在伦敦拍卖行业每年5月的“春拍”和11月的“秋拍”中,都会有大批中国买家从北京、浙江和上海等地飞来伦敦,在连续几天的拍卖会中集中竞拍。拍卖会结束之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国内,其拍下的艺术品则会在付款之后陆续运回中国,并很快被转手卖出。

他还描述了中国买家在伦敦拍卖会上激烈争夺的过程:“我在拍卖会上,经常看见中国人和中国人自己‘打’起来,有时就像争口气似的,把拍品的价格抬得很高。有时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不怎样,也不在乎。”
对于中国买家的强大购买力,英国的拍卖行既喜又忧。在采访中,我能感受到英国拍卖人希望更多华人买家来参与拍卖的热忱,也能觉察到这热忱背后隐藏着的不卑不亢。

受访的这位行业“大拿”对我说:“中国买家对我们很重要,但并没有重要到影响我们核心定位和决策的地步。”此话真如当头棒喝。

听闻此言,我立即联想到了之前采访英国一个家族珠宝品牌负责人的情形。他对中国人的购买力瞠目结舌,但却又感到惶恐不安。面对市场竞争,这家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董珠宝店,在努力地保持其家族传承和品牌底蕴,为此他们不去中国开分店,也不做广告宣传。
“我们欢迎中国顾客,但我希望他们来买我们的珠宝之前,至少先了解一下我们的文化和传统。”他对我说。

而耐人寻味的是,中国人在全球拍卖场里的一掷千金,在房地产市场里的豪气干云,在奢侈品店里的财大气粗,并没有使我们在别国人眼里成为真正的强者与贵族,也并没有让我们赢得更多的尊重与善意。

正当我们为这期专题做准备之时,越南发生了暴力排华事件、驻外中资企业被打砸,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绑架的事件频发,而在世界各个角落打拼的华人更不时成为当地人攻击的目标。这些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别人的原因,但我们也不妨反观一下自身。

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过把瘾就死的节奏,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要的都不是短时期内的意气风发,而是要拼耐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我看来,古人的这句老话应该改俩字儿,变成“人生得意须静观”。在国力强盛,人们自感腰包鼓起来了的时候,最忌得意忘形,更应不时地静观自身,静观他人,静观这个世界。

人生得意须静观,No zuo no die。
(文/薛章)
         
 
留学日记:在英国感受理想主义力量
    不知不觉我在英国即将迈入第五个年头了,细想当初惊艳于爱丁堡的一砖一瓦到如今对拿着手机四处街拍的小学弟学妹报以宽容一笑,爱丁堡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在这五年间,总会有朋友抑或学弟学妹问我来英国留学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真是很难回答,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中英教育差异让我从何说起呢?我第一年在爱丁堡大学莫雷教育学院读语言教育专业硕士有一门课叫Language in Use, 这门课的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

    我记得那是第一堂课,这位叫Evoy的老师对我们说语言是受文化、社会的影响,是形形色色的,而不是课本上的“There is a bag on the table”,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来到英国学习的原因。

    一位语言教师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语法规则,还要把文化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学生从一个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技巧、知识,更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价值取向。我当时就被老师眼中的严肃打动了。

    接着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公益广告,内容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有着庞大的文盲人群,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更是严重,印度五分之一的人口完全无法读写,画面中有脸上有煤灰的中国孩子,有跑缝纫机的印度孩子,还有很多喝着褐色的水的非洲孩子。广告结束,老师低声说:“这些孩子就是我们语言教师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我们教授学生文字,当然他们学会了怎么读怎么写,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获取文化知识的工具,一个人的命运会因此改变,而这也正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使命——”老师指着定格的画面中的孩子说:“改变他们的命运。” 全班静默。念了十六年的书,那是第一次遇到一个老师这样诠释自己的职业,第一次心底被一个老师触动,终于,理想与金钱无关。

    从那以后我每每都会跟人说起这堂课,说起老师眼中的庄严,说起静穆的班级,以及那股在我们国内大学已经无处可寻的理想主义精神。

   爱丁堡大学亚洲研究专业媒体分析方向 王舒漫
   (责编:路西)
         
剑桥大学校长批评英国限制移民政策

    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Leszek Borysiewicz)对英国政府的限制移民数目表示不满。

   博里塞维奇说,英国发出这种对移民敌意的信息可能会让想来英国读书的外国留学生感到英国不欢迎他们。

   他表示,他反对这种为移民数量设上限的“粗浅”做法。他还说,移民使英国社会多元化,而这正是英国社会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博里塞维奇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申请剑桥大学的外国学生数量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他担心这样一来会对想来英国学习的国际学生产生不利效应,特别是来自印度的学生。


   据统计,在2011到2012年间,来英国读书的印度学生的人数已经减少了38%,而巴基斯坦学生人数则下降了62%。

   身为波兰移民后代的博里塞维奇说,当初英国张开双臂迎接像他父母那一代的移民,而今天的移民政策令人感到悲哀。

   他表示,英国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社会,应该为世界其他各国树立榜样,而不应阻止移民。

    博里塞维奇的父母曾是波兰难民,二战后移居在英国。他对英国每年只允许10万外国移民这个数目感到“厌恶”。

   他说,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证明,大多数最有希望的学生,他们的家长都是移民,因为他们往往非常重视教育。

   鼓励双语

   除此之外,博里塞维奇还督促人们重视双语教育,尤其在第一或第二代移民子女中间。

   他警告说,英国学习外语的人数下降可能会限制来自贫穷家庭孩子的教育和职业生涯的机会。

    他说,英国学习外语人数下降的部分原因是英语在全球的统治地位以及英国人的“懒惰”所致。


    虽然剑桥招收的外语专业的申请数量仍然“很多”,但人们对学习语言的兴趣正在下降。

    他说,在学生所选的学科中,对现代语言的申请人数下降幅度最大,这一点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

    在英国报考法语和德语等语言类高中会考的人数呈下降趋势,虽然去年报考西班牙语类有所上升。


    在大学的情况更是不尽人意,截止到2013年的过去3年,学习非欧洲语言的学生人数下降了37%,而欧洲语言人数则下降了17%。

    现年63岁的博里塞维奇出生在威尔士的卡迪夫,他说自己在上学前只会说波兰语,但上学后很快就学会了英语。

    博里塞维奇还表示,如果限制移民数量还意味着,像剑桥这样的一流大学在与美国的名校竞争外国尖子学生的生源时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编译:凯露 责编:路西)
         
英国Tier5国际学生实习签证全解析及其申请条件
    从2014年4月6日移民法修改草案开始实施,英国留学的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当地实习工作。以往被国际学生忽略的政策重新获得关注,在英国境内的国际毕业生英国留学实习,可以直接从Tier4学生签证转换为期12个月或者24个月的Tier 5国际学生实习签证。
 
    国际学生实习签证

    自2008年6月,英国政府曾在Tier1签证体系之下增设了Post Study Work Visa (PSW)签证类别,获得本科以上学位的国际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一签证类别获得两年留英工作机会,即便是在没有获得雇主雇佣的情况下。
 
    2012年4月,由于英国政府严控移民等种种原因,PSW正式终结。留学生毕业后留英工作的途径变为需要直接获得Tier2雇主颁发的工作签证。Tier2对工资标准有严格要求,这一变化使得国际学生毕业留英难度大为增加。
 
    Tier5

    虽然备受关注,但是关于Tier5的申请要求,以及哪些机构有资质颁发此类签证等诸多问题,国际学生则需要详细梳理和了解,才能够正确的做出判断和申请。UKEC英国教育中心介绍,Tier5并不是一个新的签证类型,在2008年积分制开始实行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但因为当时有PSW,一直没有引起中国留学生重视,原因是对比之下限制太多、签证太短、转换其他类型签证限制较多。
 
    Tier5这个大项下细分为Youth Mobility Scheme(青年流动计划)和Temporary Worker(临时工作者)两大类。Temporary Worker类型又细分为Charity Worker,Creative and Sporting,Government Authorised Exchange(GAE),International Agreement,以及Religious Worker等更有针对性的签证类型。因此Tier 5适合人群是只想在英国短期实习、而不打算长期定居或移民英国的申请人。
 
    刚刚提到的Tier5 (GAE) visa,其实是针对欧盟以外的,经由英国政府及移民局认证的一些交换项目,在英国短期获得工作经验或培训机会。中国留学生或许已经注意到,目前留学移民市场上有一些中介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实习计划,并在媒体大肆宣传报道。需要留学生注意的是,这些计划只是英国政府提供的众多实习项目中的个例,对于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项目,英国移民局有详细的获批的交换项目清单可供下载。
 
    中国留学生需要开阔视野,多方寻找机会。最好登录到以上政府官网,进行比较和挑选,找到适合自己申请的实习项目。
 
    申请条件
 
    Tier 5 (GAE) visa申请人需要具备的条件以下几个方面的申请条件:
    1、在政府公布的众多项目中,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企业,愿意招聘申请人做实习生,并且提供的实习岗位不会被固定工作岗位替代。
    2、申请人的工作职位至少达到NQF-Level 3以上技能水平要求。
    3、负责该担保项目的担保机构(Sponsor)需要为签证申请人开据工作担保证书(Certificate of Sponsorship,CoS),类似于Tier 2工作签证的工作担保证书。
    4、申请人需具备一定生活保障(900英镑,7月1日后改为945英镑)存期满足90天。
 
    续签

    据悉,Tier5签证结束后如希望继续留在英国,续签仍然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

    首先,Tier 5的实习工作必须是公司本身固定工作职位以外的职位,Tier 5的实习生在签证结束后如果想要继续在公司供职,需要从新申请Tier 2工作签证,申请人必须回到原住国递交申请,并且受到Tier 2年度配额限制。

    另外,Tier 5 签证不可以在英国境内转换成除配偶(Spouse visa)或陪伴签(Dependent)以外的其他签证类型。

    如此看来,Tier5只是留学生毕业后长期留在英国居留的缓冲,如计划定居英国,则需要及时转换其他永居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