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本报讯 今晨0时许,一名男子在丰台区马家堡东路四路通公交车站附近的大排档被扎伤。  目击网友称,事发时,这名28岁的男子被扎伤,他的两个朋友一直在呼救。“这名男子醉酒后昏迷,直到警察和救护车来了才走。”记者在该网友发布的照片中看到,这名男子左腿大面积失血。另一位目击网友称,扎人者早就跑了。  今天上午9时,事发路口地面上大量血迹仍未被清除。附近一名麻辣烫餐馆店员称,事发时,她曾听到门外有争执声。记者来到事发大排档,发现这里凌晨3点已经改为早点摊,工作人员对此事并不知情。  今天上午,丰台警方证实,事发时,在丰台区洋桥北侧一个红绿灯附近,有两伙人发生纠纷并打架。警方发现被打的一方喝了酒,事发后伤员被送到附近医院救治。据医院工作人员称,伤者在医院情绪激动,还要跟医生打架。  至于殴伤他人的另一伙人,在事发后已经逃跑。截至发稿前,警方正在对此案进一步调查,追查嫌疑人。张骁 林靖

全文阅读
 
  市民李先生对个人出租了一套三居室,却被转手给了中介,房子还被打了隔断改成了群租房。李先生要收回房子,中介却称他这是“违约”。这家中介名为“恒泽伟业”,今年5月曾多次被西城工商曝光,当时涉及的违规行为就是“群租”。    李先生的房子在丰台区大成路的长安新城小区,是一套三居室。今年年初,李先生在网上发布了出租信息。最后,李先生和一位姓钮的租客达成协议。签合同的时候,租客却说,租房后要“提取公积金”,因此签合同要带上中介。李先生没多想就同意了,合同中的丙方就是中介,名叫“恒泽伟业”,租期一年。  租期从今年3月9日开始,租金一直按期给付,李先生挺放心。没想到,到了5月底,原来的老邻居来电话说,房子似乎住了很多人,让他回去看看。李先生回去一看才发现,客厅被打隔断分成了三间房。再加上两间卧室,一共住了五户人家。李先生立刻给签合同的那位租户打电话,对方却说已经不住了,房子转给了中介。    于是,李先生想去找中介讨说法。这家中介办公点在北三环的马甸。李先生觉得,房子被打隔断,违反了国家的规定,合同应该中止,何况他并不知道打了隔断。记者看到,合同中有“擅自改变房屋主体结构”后,房东可以收回房屋的条款。李先生说,他正是依据这一条,想要中止合同收回房子。  但他找到中介要收房的时候,对方却说,要是收房就是“违约”,要付违约金。现在,房子里的租户不开门,李先生也进不去房子。从前几天他进去后拍摄的照片来看,屋里的确被打了几道隔断墙。  昨天下午,李先生再次找到长安新城社区的居委会,希望能帮助协调解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被“恒泽伟业”私自改成群租房的,并非只是他一家,同小区也有其他业主有此遭遇。另一位业主的房子被隔断成群租房后,找中介协商不成,最终采取断水、断电两个月的方式,才把自己的房子收了回来。目前,李先生仍在和中介公司商谈解决事宜。    昨晚,记者联系到签合同的“恒泽伟业”房屋中介的王先生。对于打隔断一事,王先生称李先生是知情的。李先生却坚称,自己并不知情。虽然双方说法不一,但在李先生提供给记者的“房屋租赁合同”中,并没有关于隔断墙的内容。  今天,李先生告诉记者,中介公司打来电话称愿意与他协商解决事宜。今年5月,西城工商部门曾经曝光了多家违规的房产中介公司,“恒泽伟业”在其中。当时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西城工商共接到关于“恒泽伟业”的投诉共17次,所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就是“群租”。记者 李嘉瑞

全文阅读
 
  7月20日,台风“威马逊”重创琼、粤、桂等地。对此,红十字总会调拨2000床棉被运往灾区。此番“三伏天送棉被”之举,在网上掀起不小波澜,各种非难此起彼伏。  从常识上看,“三伏天送棉被”似乎是莫名其妙:赤膊还嫌热,何况乎棉被?但从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棉被的综合功能看,人们嘲笑的“三伏天送棉被”行为,其实大有科学因素在内,本是救灾的经验之举。  人们只知道棉被可以御寒,却不知道暴风肆虐过后的灾区,受灾群众大多无家可归,对住在临时帐篷、简易板房中的群众来说,其实夜晚还是比较寒冷,棉被可以成为群众抵挡生硬木板的褥子。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棉被还可以拿来御寒。在国外,救灾备用棉被也是常规必备物资。  救灾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不能简单以常识判断。嘲笑“三伏天送棉被”的行为背后,是思维惯性导致的极端经验主义。这种思维完全不顾灾区群众多重实际需要,把物资的一种功用放大到全局,未加核实就在网上进行驳斥,看似正义凛然,实质反倒会遭致科学的嘲笑。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最后其实都有其存在、发生的科学依据,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这一栏目,就曾揭示了很多“可笑”掩盖下的科学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类似“三伏天送棉被”嘲笑式的围观也不鲜见,如有些个案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公众凭借社会经验法则对案件进行揣摩、判定,质疑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司法个案围观现象,有时甚至大有舆论审判围攻司法审判之势,给司法带来压力。  面对“三伏天送棉被”等看似可笑的现象,我们不能不加思考地一棍子打死,一哄而上地嘲笑,而应探求其真相,了解其之所以发生、存在的依据,全面、客观、理性地对待。  这也给司法工作带来了启示:面对公众的疑问,我们应该用更多的依据去辨法析理、释疑解惑,让公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吴仕春 许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