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非传统旺季
45
  经过连续的放松限购、限贷、降息等政策利好后,武汉、杭州等多地楼市持续火爆,成交量连创新高,而成交均价更是告别多月来“持续下行”,迎来“止跌回升”。  武汉市房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武汉楼市成交量达到2.01万套,创历史同期新高。11月,武汉各大楼盘累计推盘32次,较10月增加一倍以上,累计推出7723套,楼市成交量再度攀升至2.1万套。今年前11个月,武汉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高达16.08万套,打破了去年全年15.9万套的记录。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总监李国政预计,12月武汉楼市成交量仍将保持旺盛,日均成交或在600套左右,部分楼盘还会出现试探性涨价。  据杭州透明售房网统计数据显示,11月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区)新建商品房共签约11388套,其中住宅共签约9678套,虽然分别较10月下降11.25%及12.32%,但仍为5年来同期最高,延续了杭州限购取消以来持续的火爆行情。尤其在20日央行宣布降息后,11月杭州楼市在月末迎来冲量高潮,市区新建商品房(11月22日-30日)日均成交高达484套,最后两个单日签约量更是高达720套和718套。体现在成交价格上,11月杭州市区新建商品住宅签约均价为1603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7.18%。这是杭州楼市在限购解除后,成交均价连跌3个月来首次“止跌回升”。  太原数据显示,太原11月实际开盘量13个,超出9月和10月单月7个项目开盘数,且开盘项目中名企大盘较多,购房者购房热情高,高品质项目的集中入市也抬高了房价。业内人士认为,太原楼市刚需旺盛,房价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年底正是开发商放价跑量冲刺任务的时期,不少开发商放弃捂盘大打折扣,购房者可以借势低价买进优质房源。(记者 徐海波 吕昂 梁晓飞)
12月郑州主城区6地块网拍 均位于三环外远离市区
  业内人士:6个地块均位于三环以外,远离市区,目前配套欠缺,但未来前景较好  12月郑州主城区将有6块共386.5亩土地进行拍卖,虽然比11月的169.59亩有明显增长,但与去年12月524.61亩的供给量相比下降近三成。      昨天,记者从郑州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12月份郑州市将有6宗地参与竞拍,总面积386.5亩,起始价总额约13.49亿元。  记者整理数据发现,今年12月386.5亩的供应量,比11月的169.59亩增加了近130%,但较去年12月的524.61亩下降近三成。  这6宗地块均位于三环以外,集中分布在郑州西、南两个方位。其中2幅为商务金融用地,分别位于高新区科学大道和中原西路附近;其余4幅均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位于二七区南三环以南附近,为城中村郭家咀、铁三官庙合村并城改造用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是12月郑州主城区地块均采取网上竞拍模式。  价格方面,4块住宅用地虽然在南三环以南,但都显出“不菲”的身价。其中郑政出[2014]149号地、150号地位于百荣路南与杏园路交叉口东西两侧,面积分别为55.69亩、130.18亩,起拍价分别为2.33亿元、5.46亿元,每亩单价均为420万元。另外两宗郑政出[2014]151号地、 152号地则位于四季路与芳仪路交叉口南北两侧,共76亩,起拍价分别为2.12亿元、1.14亿元,每亩单价分别为433万元、428万元。  据了解,同样是南三环以南的建业泰宏项目、绿地项目、玉安联合项目的最终成交地价均为300万元/亩左右。  两块商务金融用地,其中之一为郑政出[2014]148号,位于高新区,具体位置在科学大道北、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西侧。该地块占地面积95.24亩,起拍价1.57亿元,每亩单价165万元。另一块编号为153号的地块位于中原西路与绕城高速交叉口附近,面积29.39亩,起拍价8594万元,每亩单价约292万元。      郑州同致行技术中心总经理曹庆伟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在全国土地市场供应量不及往年的情况下,郑州市下半年的土地市场虽不及去年同期,但表现仍较活跃,这与郑州目前的城市属性关系较大,如城市外扩、远郊新区规划、城改旧改项目较多、城市吸附能力较强、人口基数较大等因素。  他认为,本月成交土地位置偏远,目前各项配套欠缺,但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位于南四环大学路附近的4幅合村并城土地,目前发展相对滞后,道路通达性较弱,周边的房地产项目也都处于起步发展期。但该区域是二七新城片区重点发展区域,政府支持力度较大,未来该区域规划为大型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而该集聚区的规划亦是郑州入选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的重要参考依据。  位于西四环科学大道沿线的商务金融用地,目前该片区亦处于起步发展期,周边的城改项目正在拆迁,各项配套欠缺,但该区域正处于未来规划的郑州高新新城片区,且科学大道沿线布局了大量商业办公项目,未来规划为IT产业园区域,因此未来规划前景亦比较可观。

【阅读全文】
地产民间借贷走向不归路 谁是下一个倒下的房企?
  近日一则“开封九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黄河路厚德黄金投资公司倒闭,亚盛担保公司宣布冻结资金,开封中洋投资公司被堵门”的消息在朋友圈中疯传。其实,2014年,频有房地产公司被曝出资金链断裂,令原本萎靡的楼市更加蒙尘。中国的房价还没有大规模下跌,楼市也并未到崩盘的境地,却已经有房地产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不得不说,一家房企的倒下,牵涉甚广,业主无法收楼、员工工资无着落,而背后的巨额债务则是牵扯到更多的高息民间借贷。    今年以来,频有房地产公司被曝出资金链断裂。2014年3月,浙江奉化兴润置业总负债35亿元,资不抵债被起诉。4月,南京福地欠下数亿元贷款,被曝老板已跑路。5月,青岛君利豪董事长王莉跑路,欠下12亿,项目停工。同月,则爆出地产史上最大的危机新闻,那就是中国百强房企光耀地产面临倒闭,实际上,光耀的资金链比想象的还要悲观,5月9日,光耀集团董事长郭耀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达3年的15亿元民间借贷把光耀拖入资金泥淖无法自拔。如今,光耀已回天乏力,愿意接受一切企业的收购。“只要3亿至5亿元,光耀就能缓过来。”郭耀名表示光耀地产这几年盲目扩张,通过收购新都酒店和染指矿业试图借壳上市,两次重组告败及高息民间借贷是光耀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  6月,就在光耀地产尚在苦思如何度过危机时,绿城中国――这家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在浙江省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一,贵为中国知名企业的房地产开发商,突然传出拟向融创中国进行30%股权转让。融创方面也迅速给予回复,承认已经在与绿城磋商收购股权事宜。融创公布收购绿城不超过30%股权,交易完成后,融创将以不超过30%的持股比例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这成为行业的“大事件”。朗诗绿色地产收购万业置业34%股权;信达地产22.57亿元收购嘉粤集团下属5公司100%股权,获得11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以1.7亿元收购沈阳德利置业100%股权,获1.21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如果说绿城牵手融创是为了更好地生存,那么同为浙江的房地产企业,号称宁波地产界大佬的兴润置业就没那么幸运了。开发房产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2007年荣登宁波百强企业榜单第33名、拥有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这些骄人成绩在其轰然倒塌后荡然无存,而留下的则是超过35亿元的巨额债务,其中银行欠贷达24亿元,涉及17家银行和2家小额贷款公司,7亿多元的非法公众存款,还有3亿多元的工程欠款。  今年9月,成都东瑞金融中心被曝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10月,成都民企龙头怡和集团因面临40亿债务危机被迫重组;几乎同一时间,成都嘉好集团又曝出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消息。  业内人士分析,被曝光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隐患已在行业内悄然积聚。“整个市场在用短期的资金来支持长期的投资项目,这样的风险,已从金融体系向地产行业延伸。房企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将会更为频繁地发生。”    在银行信贷紧缩的市场背景下,即使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市场基本面良好、开发企业不缺资金的情况下,大家也普遍对未来市场预期感觉到不确定性,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债务违约的市场风险。  2014年年初,受到银行信贷紧缩、“钱荒”的影响,杭州、常州、温州等城市个别楼盘大幅降价逆袭之后,宁波出现房企倒闭破产的现象。尽管官方否认央行参与紧急会议救助某些房企,但其中反而证明官方对于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情况的高度重视。  有专家表示,项目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由于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资金问题日益凸显,最后成为被兼并对象,或者等不了市场回暖而垮掉,这样的例子陆续还将出现。面对中小房企和实力房企接连传出的资金链趋紧现状,业内人士分析称,与当下政府取消限价传闻不断、楼市库存攀升、部分开发商降价跑量、购房者预期悄然转变等大环境相结合,大小房企的楼市江湖正面临着一场大洗牌。  这对于本身周转能力薄弱的中小房企来说,无疑是新的考验:市场成交低迷,银行贷款受阻,上市渠道困难重重,因而有专家预言,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将会更加频繁地发生。“2014年的年中和年终都是中小房企的艰难生存期,产品类型偏高端且周转率较慢、前期拿地过于激进导致成本较高、资信不太好贷款受限的中小企业,将存在更多市场风险。”  而在百强房企光耀地产资金趋紧传闻落实后,有专家指出,这一案例或许说明了资金链断裂危机可能由之前的中小房企向大房企蔓延。

【阅读全文】
南京丁家庄保障房附近将建商业中心
  丁家庄地区有我市重要的保障房小区丁家庄一期和二期。按照规划,将来会有地铁线路从这里通过。昨天,市规划局对丁家庄周边地块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公示,未来这里将建起一个商业中心。  本次的规划范围是华电北路以北、飞雪路以南、创新路以东、燕新路以西,总面积约38.2公顷。规划用地位于栖霞区迈燕片区丁家庄单元,距离新街口约10公里,距离仙林副城中心约8公里,邻近保障房组团的丁家庄一期和二期。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这里将发展成为集商业、市民休闲、文化体育等融为一体的多功能片区中心区,为丁家庄片区的居民提供公共服务配套。在商业设施的配套上,围绕着丁家庄地铁站,将兴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同时配备大型超市和电器城,周边还将配备以品牌零售、餐饮、休闲娱乐、儿童服务为主题的精品中小型综合体。  高度控制方面,在丁家庄地铁出口的东北街角附近,将建设摩天大楼,制高点不低于150米,限高为200米,以此形成片区地标建筑。而在丁家庄地铁出口的西侧则将规划120米的双塔楼对峙,成为这一地区的又一标志性街景。商业住宅混合用地上规划的则是100米的高层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则是50米的中高层。(记者 江瑜)

【阅读全文】
评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夯实产权保护基础
匡贤明  来自国土部和学界的消息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在经过征求意见阶段后,已经获得了高层批复,将于年内颁布。这意味着此项基础性制度建设或进入实质阶段,必将对我国市场化改革带来深远影响。  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产权保护的基础性制度。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长期缺失,使得产权保护在很多领域难以落到实处,给产权侵犯留下方便之门。比如,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问题多多,农民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的问题,不能不说与产权登记和保护缺位直接相关。  从直接效果看,不动产统一登记将摸清房产底数,有助于提高个人财产的透明度,为反腐败奠定基础性制度,也为房产税、遗产税的开征奠定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各方特别关注不动产登记对房地产影响的原因所在。  但是,不动产登记的效果远不止于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没有权利的清晰界定,交易当然也会发生,但未必是市场交易,而有可能是权钱交易,甚至是权权交易。不动产登记,使得权利的界定成为可能,使得产权治理具有可行性。  从不动产登记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不动产的范围包括十项,即: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以及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从中可以看出,不动产登记实质上是一个确权的过程,是对各类财产的所有权进行全面登记、确认。如果不动产登记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意味着我国开始着手完善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制度建设,这对我国市场化改革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当然,对全国范围的不动产进行全面登记,需要一定的时间。2014年国土资源部制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四年规划,确定到2017年实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从几乎为零开始推进不动产登记,应当作为未来几年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尽快推进各级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机构组建,尽快形成稳定、高效、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同时强化产权保护,努力杜绝公权力随意侵犯产权的现象,使产权交易全部通过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进行。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阅读全文】
评论:完善保障房环境体现政府担当
  据报道,广州将斥资约4.5亿元,对各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周边道路等配套工程进行完善。这一惠民政策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担当精神,值得点赞。  因为地价、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保障性住房都建在城市的偏远郊区地带,虽然价格低,但超市、学校、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给入住群众造成不便,甚至严重影响入住积极性。保障性住房原本就是为了给这些在城市中难以承受商业地产高额价格的人一个立足之地,是政府保障民生、维护公平正义的有力举措。对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升了入住群众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不仅有房住,而且住得舒心。  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不舍得投入,认为回报低、效果慢,不出政绩。但润物细无声,对保障房的配套投入虽然看不见显著的政绩,却能够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提升。笔者认为,应有更多地方政府向广州学习,把惠民工程做实、做细、做到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