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1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美国API技术公司推出LCFS-X型可配置射频和毫米波频率合成器,适用于信号情报(SIGINT)、电子战(EW)、卫星通信(SATCOM)、多普勒雷达、无人车辆和通信等领域。 该频率合成器工作频率范围为275MHz~10GHz,其中八倍频率范围为275MHz~6GHz,分频带宽至10GHz,可定制的频率合成器的基准线提供标准内部参考;三个附加输出可提供标准或分振荡频率,输出功率为13dBm;内嵌可编程电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ERPOM),工作温度为-40~85℃,采用小型4.8平方厘米表面贴装封装;具有标准超低相位噪声;可根据特定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并提供两个互补输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张倩 王巍)[阅读全文] 上下图:日军侵琼时在文昌附近军队行进与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军的投降,标志着8年侵华战争的结束和6年侵琼历史的终结,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海南岛老百姓有什么见闻?而回望69年前的历史画面,我们还能留下多少鲜活记忆? “1945年9月,应该是抗战胜利的消息发布一段时日后,我们东郊人才知道这消息。”2014年8月29日,文昌市东郊镇南宝村符和金老人回忆说。 数十年的光阴荏苒过去,符和金依然记得那情景,当时国民政府设在东郊的“乡公所”召集了保长们告诉抗战胜利的消息,保长们又告诉了乡亲,每个村都在庆祝,喝酒,放起了鞭炮,而村里的一位老人还因为激动过度当场晕厥了过去。 近日,文昌市东郊镇符和金、华开民、符史明、符福通、符和培、符祥瑜等多位老人通过口述方式,首度回忆了日军侵琼期间在文昌东郊火烧全祖祠堂、焚烧渔船等历史事件,控诉其犯下的累累罪行,在我省文史专家符和积的协助下,逐步整理成文字资料,力图将这一真实回述重新加入到抗战史料中。 “血淋淋的事实控诉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铁证如山,任何人都不能否定。”海南日报记者日前也到文昌东郊走访了几位历史见证人,老人们声泪俱下地控诉中,无一不饱含着对那段过往历史的痛楚。 “得知抗战胜利消息,我们祭祖告慰被害乡亲” 在如今东郊镇的邻里乡亲间,“抗战堡垒户”的称谓依然能够听到。在抗战年代,有非常多的老百姓为保持和支持抗日的共产党员牺牲了自己甚至全家。 在符福通老人的记忆中,1945年秋,当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很多村民都走出了家门欢庆胜利,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田头村的全祖祠堂,尽管这里已是废墟一片,但村民们仍自发组织起来祭祖,“大家的内心都有一个愿望,抗战胜利了,要把这个消息也告之被害乡亲,以告慰在天之灵。” 抗战胜利后的祭祖,也引出了当年全祖祠堂被烧杀的真相。 符福通老人回忆,1939年琼州沦陷时他13岁,日军在他的家乡到处修建炮楼。1942年秋天,驻守在东郊镇码头炮楼的鬼子到处扫荡。在东郊邦塘村,日军遭到了抗日武装部队的袭击,恼羞成怒,疯狂反扑,进行了残酷围剿。共产党员帮助群众村民分散外逃,全村空无一人。 鬼子在邦塘扑了个空,他们路过上坡村时,看见几只母鸡寻食,就去追鸡,追到一片密林边沿,发现一批群众藏于密林当中,而这些群众正是邦塘村逃难的村民。 日军将这些村民连同上坡村的1个老妇人和3个六七岁的男孩一起带走,全祖祠堂此后发生了一幕令人不堪回首的野蛮惨剧。 日军纵火焚烧了全祖祠堂之后撤退,符福通和田头村的村民们赶到祠堂去救火,目睹了惨剧,“一位妇女在祠堂旁椰子园的草丛中首先发现了一具少年的尸体顿时惊叫起来,大家赶到那里一看,都哭了,“都是死人,一共14具尸体。” 后来老百姓才得知,鬼子把抓来的上坡村老少刺杀于祠堂附近的椰子园里,再把余下的妇女强奸杀戮。接着,鬼子又将6名妇女关进了祠堂的三间房里,随即把房门封死,纵火烧房。她们的尸体黑似焦炭,面目全非,村民们含着泪,将受难者的尸体就简在附近埋葬了。 符福通老人说,“当时被鬼子杀害的家属都到现场认尸,一个男孩的母亲着急地找寻孩子的下落,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母亲失声痛哭,邻里们也伤心不已,帮她到处寻找,大家先在附近的田埂上看到了一摊血,随后就看到了男孩躺在蒌芥刺顶上,早已没了气。” “当天,日军在全祖祠堂烧杀了21人。”东郊镇符和培老人,当年才9岁,幼时听到长辈们说起日军在全祖祠堂烧杀的事情,至今无法忘怀。[阅读全文] 据日本《东京新闻》8月30日报道,原题:《防卫省租用民船让人想起战时的悲惨经历》,文章称,防卫省已与两家民间船舶公司签署了租用渡船合同,为的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用其运送部队或坦克。由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众多被征用的民船船夫最终都成了战争的炮灰。因此,日本政府租用民船难免让人产生日本正在为发动战争做准备的印象。 文章称,“必须保持在72小时内完成出港准备的态势”,这是防卫省今年六七月与两家民间船舶公司签署的合同内容。这两家民船公司分别是以兵库县相生港为母港的新日本海渡轮公司,以及以北海道函馆港为母港的津轻海峡渡轮公司。 海上自卫队目前只有3艘大型运输舰,无法满足运输大部队的需要。因此与民船签署租用合同就是要解决兵力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的合同期限暂定为一年,不过防卫省正考虑今后将签署长期合同。 要与民间渡轮签署长期合同的背景,是去年底出台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大纲明确指出:“为了确保迅速、大规模的兵力运输和部署能力,必须灵活运用民间的运力。”此外,“有事法(关于紧急状态下的法制)”和自卫队法还规定,在紧急状态下,全国150家民间业者“有采取相应措施的义务”、“必要时相关业者必须配合自卫队,服从自卫队的命令”。 日本正在向逐渐步入战争的方向迈进。神户市“战争牺牲海员资料馆”73岁的冈村世纪指出:“现在的气氛有点战前的味道了。”“战争牺牲海员资料馆”中保留着大批有关战时征用民船最终造成悲剧方面的资料。冈村说:“本馆就是为纪念多达5万名日本海员在战争中的悲剧而设立的。”资料显示,包括商船和渔船在内,那场战争中总共有7000余艘民船被征用,最终约有6万名船员或葬身大海、或在无人岛上被活活饿死。冈村说:“一旦战争爆发,国家将随意制定法律,任意征用人与物,哪有什么军民合作,全是命令。” 作为前政府官员的柳泽协二指出,租用民船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现政权的政策。一般说来,政府不会把民船派往战地,但现政府并没有清楚说明租用民船的使用规定。特别是在安倍大造行使集体自卫权舆论之际,这种举动让国民感到不安”。 前防卫研究所研究员加藤朗指出:“包括鼓吹行使集体自卫权在内,安倍政权的安保政策重点是针对中国。国民对到底要用民间渡轮把坦克运送到哪儿的问题产生疑问,可以理解。但在我看来,花费数百亿日元的预算就是为了刺激中国,这不是有点愚蠢吗?”[阅读全文] 在整个日军侵琼的历史上,驻扎在海南岛的日本军队,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日本人。他们之中或有来自台湾省的台籍士兵,或有从朝鲜强征而来的士兵、劳工。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台籍、朝鲜籍,甚至日本籍的士兵,有人选择留在了海南岛上。 当年,他们去了哪里,如今,他们又在哪里? “可以肯定的是,根据以往的史料显示,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的确有一部分日军士兵留在了岛内,并且以逃亡的方式流落在民间,至于他们最后去了哪里?是否繁衍了后代?我们都不得而知。”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金山表示,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都比较欠缺,当年留下来的人现在大多也已经去世,走访难度也很大。 曾随日本学者佐藤正人遍访海南岛的日语翻译邢越,也同意这样的观点。 “当年遗留的日本人、台湾人肯定有,但是并没有统计他们到底去了哪里,是孤独终老,还是娶妻生子?据我的了解,当年留下来的台胞大多都有了家室,养育了后代,但这一批人大多也已经离开了人世,对于他们的子女,也没有过多地提及自己的那一段经历,因此想要寻访,难度极大。”邢越说。 正如邢越所言,家住东方的林先生,其祖父正是当年遗留海南的台胞之一,但当问起这一段历史时,林先生却不想过多地讲述,祖辈、父辈的经历,他也不愿过多提及。我们所能了解的,就是林先生的爷爷,留在了海南,定居在了海南,背后的苦衷,让人难以揣测,应有难言之隐。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常住在海南的台胞有3500多人,仅次于福建、广东两省,其中又有多少是当年抗战胜利后,自愿留在这座岛上的呢? 不仅如此,抗战胜利后,大部分侵华日军都选择服从遣散,乘船回到日本本土。那留下来的那些日军士兵是抱着怎样的目的,继续留在异国他乡? 或许,只有等待更多的史料被发现,才能够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历史的真相。(刘笑非)[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