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限购"微调"引哄抢 7月房价
216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温州成为惟一一个价格下降的城市。   与此同时,近日浙江温州楼市限购政策“松绑
  根据规划,2018年,中国或只保留50家奶粉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考虑到目前中国同类的企业多达127家,折算下来,5年内的淘汰率高达六成。业界预计,龙头乳企将成为最大赢家   8月18日,媒体报道称,包括蒙牛旗下的特仑苏和伊利的金典等高端液态奶,最迟在8月底将提价,涨幅在3%至13%不等。为此,伊利相关媒介负责人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暂未接到公司调价的通知。而蒙牛集团媒体关系总监纪小东回应《国际金融报》记者称:“目前没有在全国大范围提价的计划,个别产品可能会视市场的情况进行价格微调。”至于调价是何种原因,其未给予明确答复。   作为北京液态奶的主力厂商,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淑芹则表示,三元目前没有涨价计划。不过,一位广州某品牌液态奶经销商向《国际金融报》透露,广州当地的多家超市和经销商已经收到包括蒙牛等乳业巨头价格调整的风声,主要集中在高端液态奶产品。此外,消息称,旺仔牛奶经销商的出货价涨幅在10%左右,预计近期将看到终端市场的价格变动。   上周末,《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上海联华超市、家乐福等发现,液态奶价格总体四平八稳。虽然涨价“风声”紧,部分超市却有降价促销活动。   生鲜乳均价涨9.8%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原奶价格已从2013年初的3.4元/公斤,涨至3.55元/公斤。据农业部定点监测的数据显示,8月首周 (采集日为8月7日)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的生鲜乳平均价格3.59元/公斤,比上一周上涨0.3%,比去年同期则上涨9.8%。上述主产省(区)占全国生鲜乳产量的近八成份额。多位分析师指出,推动乳制品企业涨价的一大原因还是国内的生鲜乳(即“原奶”)供应紧张。   “诸如特仑苏使用的是国内的生鲜奶源,和国际上高涨的奶粉价格,以及恒天然原料奶事件关系不大。由于从新西兰进口的部分原料奶突然中断,国内的奶源供应确实偏紧,‘抢奶’现象频现。”广东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期广州市场的液态奶的确会涨价,包括常温奶和低温奶等,奶粉系列不在其中。   “生鲜乳价格上涨,受其影响的则是用鲜奶的乳制品,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企业还是会自我消化奶价成本,尤其当下奶粉行业急剧动荡,企业的任何举措都会顾忌市场反应。”上述经销商表示。   奶源争夺战很激烈   记者注意到,乳企巨头对奶源的争夺越发激烈。今年5月,蒙牛以32亿港元收购中国最大的奶源商现代牧业,后者主要为“特仑苏”供应原奶,旺季供应量甚至达到90%以上。业内专家指出,对于乳企来说,恒天然“污染门”事件后,国家在乳企审查上,会更强调奶源安全的把关,各大乳企也将展开新一轮奶源战。   内蒙古是国内最早的奶源基地,目前被蒙牛、伊利两家乳业巨头占据。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和最大的奶粉生产基地。其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总量、奶牛群体改良数量和乳制品加工产能均居全国第一;生鲜乳收购站集中机械挤奶比重更是占到90%。业界认为,黑龙江作为国内奶源重镇,在此后的奶源争夺战中必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关媒体统计发现,国内上市乳企中除了三元股份、西部牧业,其余乳企均在黑龙江奶源布局中有基地。值得注意的是,8月13日,贝因美宣布将投入自有资金1.3亿元,对全资子公司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实施“优质奶源保障二期项目”,项目投产后可为黑龙江贝因美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奶源供应。   六成乳企5年内淘汰   由于奶源资源越来越集中,国内部分乳企将形成寡头竞争格局。日前,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业内关注的乳业兼并重组细则已经落地。根据规划,2018年,中国或只保留50家奶粉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考虑到目前中国同类的企业多达127家,折算下来,5年内的淘汰率高达六成,业界预计,龙头乳企将成为最大赢家。   记者了解到,上述细则中规定,到2015年,保留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80家,到2018年,将进一步下降至50家。相关人士称,国家将鼓励有优势的中小乳企兼并重组或者组成产业联盟,但是对实施的兼并乳企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而这将主要体现在对其财务的要求上。   在上述背景下,蒙牛乳业已经以超过110亿港元收购广东本地龙头企业雅士利。业界认为,如果相关方案要求,实施兼并重组的乳企连续3年盈利,估计能达到此项标准的只有屈指可数的龙头乳企。这也意味着,国产奶粉加速进入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各分天下”的时代。 (《国际金融报》记者潘洁)
【全文阅读】
          高温及降雨稀释海水盐度成主因,不少养殖户损失过百万   在烟台莱州市108公里的海岸线上,绵延着不计其数的海参池。接连几年的丰收,让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沿海的村民填海造池、围挡滩涂,建起了一个连着一个的海参池,不少养殖户在此前尚是海域的海参池边盖起简单房屋,守护着满池娇嫩的海参。今年7月初,我省开始出现大面积降雨。而高温天气也从8月初伴随而来,持续至今,致使不少养殖户的海参绝产,损失惨重。连续几天,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莱州以外,东营、即墨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今年我省降水量388.2mm,比历年同期高出34.6% 海水的平均温度达到了29.5℃,比去年高0.6℃            养殖户的具体损失情况,还在统计中对市场的影响,海参养殖周期一般为2-3年,今年海参死亡,对今后两三年海参的产量都将产生影响   现状探访   三年投资收获在即“全军覆没”   虎头崖是距离莱州市区7.5公里的一个镇,靠海的西原村有不少海参养殖户,老周就是这些养殖户中的一员。   老周家有两个海参池,8月17日上午,抽水机正在给其中一个海参池抽水。老周外出没有回家,老周的母亲提起这满池的海参,心疼地直跺脚,“满池子的海参都死了,一个都没有了,这两池子海参有四五千斤,我们损失了四五十万呀。”   老周的妻子蹲在池边,看着淡绿色的池水说:“现在一个都找不到了,让我们一家人怎么过日子。”   老周回家后,告诉记者,这两个海参池是2010年建的,基本上搭上了全部的家底,还有一部分贷款。老周告诉记者,三年前投资至今,他还没有收益,本来瞄准了今年的市场,想卖个好价钱,但是没想到血本无归,“海参养殖是两到三年一收,三年前海参池刚建的时候投的海参苗,正好是收的时候,但是现在全部没了。”   老周告诉记者,他家三年前投放的海参到今年春天重量已经达到每只二两左右,有人要来买,但是他没舍得卖,想等到今年秋天海参长大点再卖,能多赚点钱。但是还没入秋,池子里的海参已经捞不上来了,“海参有的缩成了疙瘩,有的化成了浓浆,都烂没了。”   今年7月份,海参开始出现问题之初,正是莱州降雨不断的时候,降雨持续了半个多月。“海参开始出现死亡的时候,我还用充氧棒给海参池里充氧,但是海参死的太快了,充氧根本不管用。”老周一边叹气一边说。   现在,老周准备要清洗海参池了,“先把池子刷干净,等到天气稳定了,贷款再养吧。总不能不养了吧,这么大的池子也不能不管了吧。”   损失数百万的大有人在   莱州刁龙嘴小石岛附近,有近万亩的海参池。去往小石岛公路的两侧,一个接一个的海参池,成了这个海湾中的一道风景线。   记者注意到,这些海参池中,只有极少数在池中拉上了小面积防晒网,而更多的则是曝晒在阳光之下。   老张家有两个三十多亩的海参池,近来的高温和降水也让老张家的海参“颗粒无收”。老张在池边建了一所三间的水泥房,他和妻子常年居住在此,照看着海参池。在海参池边待了一会儿,脸上便感到了火辣辣的疼。老张和妻子在海边烈日和海风的吹打下,皮肤变成了黑红色,这是海边海参养殖户脸上常有的颜色。   老张的妻子说海参死的太多,她已经不忍心往海参池边靠近了。但是正值中午,老张的妻子还是走到海参池边,看看池子,虽然池中的海参已经所剩无几。养殖户老宋告诉记者,这片都是填海造陆建起来的海参池,养海参的越来越多,“地盘”也就越扩越大。“小石岛这片就有近万亩的海参池,整个刁龙嘴就太多了。”老宋说每亩海参池就能出产五六百斤海参。仅老宋一家,海参的损失就上百万,“仅有少数没长大的海参苗存活,两三年的大海参全完了。”老宋告诉记者,他认识的海参养殖户中,损失数百万的大有人在。   老宋告诉记者,今年他测量的海水温度最高一次达到了33℃,而今年连日的降雨和高温一起成了海参的死敌,“原来气温也高过,但是没出现这么大面积的死亡,今年雨水比往年多,两方面原因才导致海参绝收的。”老宋说,下完雨后,海参池里的盐度还不到20‰。   记者在莱州调查发现,除了虎头崖和刁龙嘴外,金仓街道的崔家村养殖区,朱由养殖区的露天海参养殖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厅里,张贴着8月5日由莱州市气象局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渔业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平均的海水温度达到了29.5℃,比去年的平均海 水 温 度28.9℃高 出 了0.6℃。而记者从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8月17日的平均海水温度达到了29.7℃。   渔业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海参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温度升高,加上今年降雨量大,海水盐度下降,导致了海参的死亡。在池塘中养殖的的海参可采用地下水和冰块降温,也可用遮阳网缓解高温,但是在海域里养殖的就不好补救了。   工作人员还说,莱州的海参采取轮养模式,养殖两三年才能“收获”,每年出产3000吨左右。今年海参死亡,对今后两三年海参的产量都将产生影响。具体的损失情况,这名工作人员称还在统计中。   记者从水文部门获悉,从今年7月1日起截至昨天下午五点,我省的降水量达到388.2mm,比历年同期高出34.6%。而高温天气也从八月初持续至今。   当地渔民告诉记者,在海参养殖过程中,水温超过20℃,海参便进入“夏眠”状态,不吃不喝。一旦水温超过28℃,海参便很容易出现死亡的情况。同时,降水量增大,导致池中盐度突降,池底缺氧,养殖环境恶化,引发海水养殖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同时,记者发现,汇入渤海莱州湾的水系众多,有19条淡水自莱州湾流入渤海,降水量大量增加也容易影响沿海区域的海水盐度。加之一些填海造池的养殖户,将海参池层层向海中扩张,也影响了海参池中海水的更换,影响了海参的健康成长。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莱州以外,还有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因为高温和降水量大而引起海参大量死亡的现象。   记者在省海洋与渔业厅官方网站各地动态栏目中注意到,最近青岛即墨市、滨州无棣市,以及烟台、威海的一些地市都出现了此类海参死亡的现象。   8月16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处发布《山东省刺参高温灾害应急防范措施》,措施中指出,刺参死亡、化皮主要是由于极端天气导致水环境异常变化造成,不属于爆发性病害,切勿投放抗生素类药品,可适当投放增氧剂、底质改良剂及抗应激类制剂等。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高温闷热无风天气仍将持续,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刺参养殖生产者可酌情进行捕捞收获,降低损失。 郑芷南
【全文阅读】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实施细则“姗姗来迟”,市场纷纷猜测“相关法律规定难以突破”是主要原因。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消除了又一个屏障。   李克强在听取抗旱防汛、粮食生产形势汇报并部署秋季农业重点工作,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讨论通过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会议讨论通过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负面清单是什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又意味着什么?负面清单是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目前为止,我国对外资的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在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制订的目录中,列出了我国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所有的外商投资和商业投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那么,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相比较而言,负面清单管理可以简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批管理,同时扩大开放。对外资来说,在外资准入方面更加透明,对于增强外资信心,鼓励、吸引外商投资都将起到积极作用。”锦宏中国价值基金总经理徐之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徐之骞看来:“在透明度和管理便利度来说,负面清单管理比过去要更进一步。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做法有利于未来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近年来,以负面清单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投资协定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的新趋势。世界上至少有77个国家采取这种模式,国务院此次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是在世界贸易格局迅速重构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必要之举。 (《国际金融报》)
【全文阅读】
          上周市场上最重要的变化被认为是美国国债。中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上行,其中10年期国债在上周五创2年新高。《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美债遭大量抛售已经持续近2个月,导致美国成为资本净流出国,抛售总额创6年新高。   中国和日本,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两个海外持有者,在6月合计减持400亿美元美债,幅度创下多年新高。美国财政部8月16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外国主要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5.6万亿美元,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5月份减持215亿美元美国国债,总额降至1.2758万亿美元,这是从2011年12月以来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最大一次减持。这与上个月形成鲜明对比,中国5月环比增持美国国债252亿美元,总量突破1.3万亿美元的关口,创下历史之最。美国第二债权国日本同样大量抛售,连续3个月减持。   不仅是国家减持,投资机构同样创纪录地抛售美国国债。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数据,上周对冲基金经理和其他大型投资机构减持10年期美债期货创13个月之最。报告显示,6月外国私营部门投资者是所有类型美国长期证券投资资产的净卖家,而且范围广泛――包括美国国债、机构证券、公司债券和股票。   这导致美国成为资本净流出国。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6月,包括短期证券在内的总跨境投资资本净流出为190亿美元,而5月为净流入566亿美元。分析称,这是因为担忧美联储QE政策的不稳定,如果QE退出的预期继续加强,美国国债抛售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国债大量抛售或进一步加深奥巴马政府财政困难,因为国债也是美国联邦政府的重要财源。“如果美国财政部的发债严重受阻,可能影响联邦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那么美国经济复苏的阻力将进一步加大。”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长
【全文阅读】
  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8月18日16时36分,经过铁路部门连续20小时紧急抢修,京广铁路广东段已抢通恢复运行。   据悉,17日晚,暴雨泥石流造成京广铁路广东段线路中断后,广铁集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沿线一万余名铁路职工上线抢险,至18日16时36分,京广铁路广东段乐昌至坪石间多处因暴雨泥石流冲垮的地段已抢通恢复运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