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中跳高有这样一个现象。开始的高度,几乎所有人都有漂亮的过杆。或,只要过了杆,动作都很漂亮;但到了关键高度、过不了杆,某些技术方面的缺陷就像“秃头上的虱子――一目了然”。
足球风格也如此,碰到弱队,尤其“见了熊人压不住火”的暴脾气那种,风格会发挥到淋漓尽致。但碰到强队、或死敌,就可能一筹莫展、甚至吃瘪,什么风格都没了。曾经好几个赛季,阿森纳都是欧冠一面高高飘扬的“技术流旗帜”,在AC米兰主场禁区内大玩三角短传,让对手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一旦碰上更技术的巴萨,就顿时漏洞百出,“技术流”荡然无存。
西班牙人卡马乔以典型的“反西班牙风格”将中国队带进沟里后,灰溜溜夹着尾巴一走了之。“土帅”傅博低谷中接手却以最时尚的“巴萨风格”连打几场漂亮仗,平日韩、胜澳大利亚,尤其6比1大胜新加坡“直接把球传进门里”,更是好评如云,风头直逼当年意气风发时之高洪波,甚至还有迫不及待的球迷将“儒帅”、“大气、淡定”等高帽径直戴到傅导头上。
但对技术最糙的“袋鼠二队”和对实力最弱的新加坡表现出的那点技术优势,可以证明国足踢的就是“巴萨风格”、或“巴萨风格”比其它风格更适合国足吗?也许,傅博会不会重蹈高洪波当年亚洲杯小组赛即折戟沉沙的覆辙,看似很风光的“巴萨风格”遇到“必须要出线”的压力会不会变样、走形,甚至荡然无存?这样的疑问从来都不是杞人忧天。
历史上,苏永舜、曾雪麟、戚务生、金志扬……都曾友谊赛、非最关键比赛中率队打出过漂亮风格和不俗战绩,曾雪麟以所创“小快灵”印度“金杯赛”还1比0击败过马拉多纳缺阵的阿根廷。但就像越到关键高度越需要过杆技术的跳高一样,如何将无大赛压力、最低谷中队员没退路、不再担心失误、甚至输球……下的“自由发挥”,“复制”到亚洲20强、10强赛上,除高丰文汉城奥运会预选赛最后客场击败日本和米卢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10强赛提前两轮出线外,中国足球几十年来从未解决好这个“核心问题”。
而且,傅博如何给国足突然注入“巴萨风格”的过程也非常可疑。有消息说,傅博乃巴萨迷,他看过很多巴萨比赛录像,并训练和比赛中始终要求队员按“巴萨风格”去做。但当年苏永舜“流畅技术流”和曾雪麟“小快灵”,皆源自有容志行、陈熙荣、古广明、李辉、秦国荣、魏克兴、吴群立等技术流球员的强大支持,包括后来的彭伟国、曹限东、高峰、郝海东,没有有技术能力的中前场球员执行技战术,只嘴上说技术、谈风格,就成了纸上谈兵。朱广沪也曾是欧洲豪门风格的推崇者,收藏录像无数,但教练缺乏正确理解、队员缺执行力,最后亚洲杯小组赛惨遭淘汰,又何以谈风格?
一帮卡马乔时代的“技术糙哥”,跟着傅博一起看了些巴萨录像、照着巴萨的葫芦画了几个月的瓢,就突然“巴萨风格”了?也许在转个身、转个向都要好几秒的澳大利亚队员的巨大空档中,在新加坡队攻上去就回不来队员身后的广阔地带里,多传几脚球、甚至传的还挺像巴萨并不难,但再碰上比新加坡更注重防守的“鱼腩”马来西亚,却只能靠高中锋杨旭的简单头球才2比0获胜,不由得不让人对国足面对可能一心死守的印尼和彪悍的沙特和伊拉克队时充满担心。到时,若亚洲杯预选赛再有闪失,傅博肯定将和他短命的“巴萨风格”一起夭折。
比队员执行“巴萨风格”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教练、队员,甚至官员最关键时刻的意志和气质。一个二战故事说,在德军和苏联红军相持的最关键时刻,苏联哨兵发现德军已一个月没换衬衣了,而苏联士兵仍保持着每周洗澡换衬衣的习惯,很快德军即一溃千里。若傅博和他的队员能在最关键的比赛中,仍保持闲庭信步和自由发挥的心态,则无论打什么风格,都能克敌制胜。
傅博“巴萨大旗”还能打多久?是否有些像中国革命某个阶段的那个著名的问题?当然只是借喻。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