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进口航空煤油到岸税后价格 ...
VOL 149
  (记者朱诸、任秉煦)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22日发布的中国进口航空煤油到岸价格指数显示,7月份中国进口航空煤油到岸税后价格为每吨6725元,较6月份上涨32元,环比涨幅0.48%。同时,中国进口保税航空煤油到岸价格为每吨5810元,环比上涨0.8%。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计价期内布伦特原油月均价小幅上涨,新加坡航煤价格也有所上升,加之油轮运价指数的上涨,综合因素影响导致中国进口航空煤油到岸税后价格小幅上涨。   中国进口航空煤 ...
质检总局:德国大闸蟹未获准进口 存在风险
质检总局:德国大闸蟹未获准进口 存在风险
  国家质检总局22日通报称,近日,有国内电商网站进行德国大闸蟹的团购预售活动,预定批次已超过30000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德国大闸蟹尚未具备对华出口资质,未经法定准入和检疫合格的德国大闸蟹存在诸多风险。   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德国大闸蟹尚未具备对华出口资质。根据现行中国法规规定和国际通行做法,大闸蟹类水生动物在首次对华出口前,须由出口国官方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和一系列检疫准入程序,如中国官方认定其风险可控并在可接受风险水平内,由进出口国官方确认卫生要求和检疫证书后方可对华出口。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既未收到德国官方的正式申请,也未收到企业进口德国大闸蟹的检疫许可申请。德国大闸蟹此前从未获准进口至中国。   国家质检总局指出,未经法定准入和检疫合格的德国大闸蟹存在诸多风险。大闸蟹类水生动物涉及动物卫生、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重要敏感问题,属于高风险商品。德国大闸蟹已在德国定殖近百年,是否因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异,或携带当地水体环境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尚无定数,未经过严格的检疫和检测,盲目引进或食用可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隐患。   据介绍,国家质检总局已就此问题紧急约谈有关电商企业,要求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妥善处理相关问题,并向公众作出说明。有关企业已就此于21日正式通知下属办事机构。国家质检总局将密切关注相关问题的后续进展,并及时跟进采取措施。同时,国家质检总局提示广大消费者,现阶段请勿盲目购买不明来源和未经检疫合格的德国大闸蟹,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健康损害。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如果存在消费需求,且德国官方正式申请对华出口大闸蟹,国家质检总局将按法定程序同德国官方密切合作,妥善解决德国大闸蟹检疫准入问题。陈炜伟 朱立毅
全球比对中国经济“大数据”
全球比对中国经济“大数据”
  (记者 刘云非 乔继红)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热议声中,让我们通过宏观经济数据的纵向和横向比对,看清其中的涨与落、进与退、取与舍。   增速   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季度增长7.7%,第二季度增长7.5%。美国经济第一季度按年率增长1.1%,第二季度增长1.7%。欧元区同比萎缩1.1%和0.7%。日本增长3.8%和2.6%。俄罗斯增长1.6%和1.2%。   评说:中国经济增速高位放缓失的是“水分”,得的是“质量”。   通胀与就业   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4%。第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在截至7月份的12个月里,美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7月份失业率为7.4%。欧元区7月份通胀率为1.6%,6月份失业率为12.1%。日本多年通货紧缩,6月份失业率3.9%。   评说:经济转型期,中国政府出台的下限保增长、上限防通胀政策正当其时。   财政   数据:今年财政赤字增加后,中国财赤率预计仍在2%左右,公共债务率约50%。2013财年美国财赤率有望降至4%,公共债务率约106%。欧元区财赤率预计低于3.7%,公共债务率约92%。日本财赤率预计超过10%,公共债务率为230%。   评说:中国财政状况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但财税制度仍需深化改革。   外贸   数据:2012年中国外贸总额约3.8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6.2%。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长8.6%。2012年,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至2.6%。今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487亿美元。美国常年贸易逆差,今年6月份为342亿美元。   评说:中国贸易规模大但结构仍需调整。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降至合理区间,贸易结构正日趋均衡。   消费   数据: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1万亿元人民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投资。今年上半年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7%。但是,居民消费率仅约为35%,明显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和俄罗斯的52%。   评说: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愈益重要的角色,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巨大的消费潜力。   金融   数据:2012年年底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升至13.3%。目前,美国资产规模靠前的18家银行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2014年年底前,欧盟银行和投资机构一级资本充足率应升至4.5%。   评说: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稳健,但改革与创新仍有很大空间。   潜力与挑战   数据:中国城镇化率约为53%,而美国超过82%、日本约91%。201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94美元,排名世界第84位。中国仍有近一亿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区域、城乡和收入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   评说:潜力即机遇,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需更大智慧和勇气。
韩国或向中国产胶合板征反倾销税
韩国或向中国产胶合板征反倾销税
  (记者 权香兰)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下属的贸易委员会22日说,已正式向相关部门提议在今后三年内对中国产胶合板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   韩国贸易委员会当天已将书面建议递交韩国企划财政部,要求对中国产胶合板征收为期三年的2.42%至27.21%的反倾销关税。企划财政部将在50日内对是否征税作出最终裁决。   此前,韩国胶合板材协会向韩国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政府对中国产胶合板进行反倾销调查。该委员会于21日召开会议后认为,中国产胶合板涉嫌倾销,给韩国企业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因此建议政府对其征收反倾销关税。   依据韩方统计数字,以2012年为准,韩国国内胶合板市场的市场规模约为8700亿韩元(约合7.83亿美元),中国进口胶合板占据的市场份额约38%,韩国产胶合板所占份额不足30%。随着东南亚和中国产胶合板的进口规模不断增加,韩国胶合板生产企业从1980年的90多家降至如今的5家。
德国:一所小学的节能减排理念
德国:一所小学的节能减排理念
  (记者 郭洋)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锅炉、隔热敞亮的教室……位于柏林北部的尼德尔海德小学,凭借其节能减排的建筑理念近日荣获德国建筑部颁发的“可持续建筑金牌”奖。   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优化能源、提高能效的理念,这所小学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约4万欧元。例如,学校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不仅为各教室场馆提供电力,多余电力还可以入网卖钱;学校教室的窗户会在课间自动打开,同时,屋内的暖气系统将暂时关闭,防止热量经由窗户白白散失。   在这所小学,节能减排也是重要的课程。例如,学生会在学校开展活动周时学习垃圾分类。在学习中他们得知,人们在垃圾分类时常常使用过多的垃圾袋,如果在回收废纸的垃圾箱上标明无需垃圾袋就可以减少垃圾袋的使用,而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对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尼德尔海德小学的理念只是整个德国社会重视节能减排的一个缩影。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德国选择了一条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计划在205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由目前约20%提高至80%,同时将初级能源消耗降低50%。为此,德国出台《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电力入网补贴等方式促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如今,德国各类建筑已广泛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包括国会大厦、政府办公楼、普通住宅和私人别墅等。走在田野或海边,还可以看到一个个不停旋转的风车,它们也是德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力军”。   发展可再生能源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和大量技术、资金支持;相比之下,提高能效对于节能减排往往见效更快,有助于降低能源价格、减少国家对能源进口的依赖。   建筑耗能占德国终端用能的40%,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为提高建筑能效,德国政府提出对老房进行节能改造,并规定年房屋改建率应达到2%。目前,德国政府对“二氧化碳建筑改造项目”的年资助额已达15亿欧元;同时,政府正考虑对此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家庭的节能潜力同样不容小视,普通用户通过节能每年可节省200欧元至1000欧元开支。自2008年起,德国环境部开展“节电检查”计划,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节电专业咨询。在经济部资助下,德国消费者中心也为普通民众提供节能咨询。   在德国,呼吁节能减排的不仅是政府,还包括大量社会组织,两者均会借助开放日、展览会、宣传日等机会向民众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并以免费提供或有奖问答方式发放宣传册以及温度计、节水龙头等节能减排小物件。   这些宣传活动使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用节能电器、煮菜时盖上锅盖、汽车后备箱内少放杂物……这些都是普通德国民众熟知的节能做法。“我家电视、电脑不用时都是拔下电源插头的,而不是处于待机状态,”柏林市民迪尔克对记者说。
推进城镇化要给进城农民平等赋权
推进城镇化要给进城农民平等赋权
  近日,受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变迁”调查。调查显示,仅半数农民工家庭希望落户城镇,“农转非”的进度远低于群众意愿,85%的在外务工人员仍没转为城镇户口,而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15%的受访者中,存在一定的强制现象。更有31.6%的被访者表示,“农民吃亏了,他们被迫放弃土地保障进了城,可又没有在城市发展的能力,可能成为城市贫民”。   据介绍,为了做好此次调查,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180位民情观察员,走进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0多个村庄,分别与170位村干部、1120户村民家庭代表面对面问卷调查,全面采集当前村庄变迁的真实数据。应该说,调查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结果并不容乐观――一些想进城的进不来,另一些不想进城的却被硬拽进来。如果让他们交换一下命运多好啊,但城镇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交换问题。   眼下城镇化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声音,应该一分为二来看。   一方面,进城农民工享受不到市民待遇,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养老方面与市民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期待落户城镇,获取市民待遇,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不再游走在城市的边缘,这种愿望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一部分农民不愿意落户城镇,也有他们的道理。他们在家里有宅基地与土地,农忙时在家劳动,农闲时在外打工,他们有自己的活法。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他们生活的区域被纳入城市的版图。政府让他们放弃宅基地与土地进城,但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担心失去土地以后,缺乏在城市谋生的技能,成为城市贫民。加上某些地方盲目推进城镇化,赶农民上楼、进城,造成了征地矛盾。此外,一些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跟不上,进城农民难享市民待遇,生活状况堪忧。   城镇化到底该如何推进?农民到底该如何进城呢?必须看到的是,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与户籍的城镇化。城镇化要循序渐进,不能紧闭城门,也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农转非”显然歪曲了城镇化的本意。对于愿意进城,有一技之长,能够在城镇安居乐业生活的农民,城镇就要敞开胸怀接纳他们,给他们提供市民待遇,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原有宅基地与土地。如果农民工暂时不符合落户城镇的条件,城镇也要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温馨的临时家园。   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把握城镇化的节奏,不能盲目贪大求快。对于不愿放弃土地与宅基地、不愿洗脚进城的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他们科学致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保障他们的生存空间。如果城镇化盲目推进,缺乏财力支撑,罔顾农民的意愿与感受,会透支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产生尖锐的征地矛盾,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这显然不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城镇化要给农民造福不能让农民吃亏。地方政府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城镇化虚名与政绩需要,只求土地、户口城镇化,而忽视人的城镇化。况且,城镇急剧膨胀,交通、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跟不上,生态环境恶化,还会衍生严重的“城市病”。   因此,城镇化循序渐进、以人为本,降低城镇户籍门槛,对进城农民与原居民平等赋权,帮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镇,防范“伪城镇化”、“被城镇化”十分重要。(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