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保障救灾物资质量安全 进一
52
  兰州7月27日电 (记者 冯志军)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甘肃目前正值主汛期,防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记者27日从甘肃省民政厅获悉,为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工作,该厅近日发文要求,各地要切实保障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并做好救灾物资发放的跟踪问效工作。  今年入汛以来,甘肃多地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了暴洪、风雹、滑坡等自然灾害,对灾区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当前,该省正值主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多发,引发暴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极大,应急救灾任务依然繁重。  对此,甘肃省民政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特别重视食品、饮用水等应急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要充分考虑天气、运输等因素,尽量提供保质期相对较长的方便食品。要安排专人负责做好供货方交货、灾区接收、向受灾群众发放食品前各个环节的质量验收工作,全面抽查食品质量,坚决杜绝将质量不合格食品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的现象。  同时,各地要加强与本地工商、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有效保障灾区物资市场供应和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对食品、饮用水等不宜长期储存的食品类救灾物资,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严禁将过期、变质食品用于救灾工作。要加强与本地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保障救灾物资能够尽快安全运抵灾区,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通知》还要求“切实抓好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各地要安排专人负责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对现有储备物资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救灾物资质量可靠、使用放心。对于变质、发霉、过期和不能正常使用的救灾物资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予以核销报备。各储备单位要对发电机、场地照明灯、叉车、照明灯具等救灾装备及时维护保养,确保性能良好、电量充足。  “切实做好救灾物资发放的跟踪问效工作”亦是《通知》重要内容。其要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认真做好救灾物资发放的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救灾物资管理规范、发放公平、使用得当。对于救灾物资采购、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立行立改、整改到位;对于涉及违法违规的,要立即查处,追究责任,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完)                        
  兰州7月27日电 (记者 冯志军)7月27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与专业支持示范项目中期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与专业支持示范项目》于今年2月通过国家民政部评审立项,并得到25万元的资金支持,6月中旬在兰州启动。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介绍,目前已开展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家长心理辅导4次;组织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心理辅导活动6次;开展志愿者和社工培训2次;兰州市城关区部分社区设立5个联合服务站;期间与3个小学合作,开展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融入活动1次。  莫兴邦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按照项目要求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并于7月5日向民政部上报了项目中期报告。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王成德介绍,项目组整体推进少数民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与社会支持示范项目的实施,实现“三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工作结合到位、项目实施到位。项目组制定了项目管理制度,规范了项目实施;项目组根据项目成员优势,明确了项目分工。  王成德表示,结合少数民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与社会支持示范项目活动的开展,以儿童活动项目内容求实效为目的,开展了儿童心理辅导、家长心理辅导、儿童社区融入及志愿者培训、社工组织培训、社区物资捐助、孤残、贫困儿童帮扶等一系列活动。  王成德说,项目实施中,通过采取建立社区、学校联合服务站,大中小学优质师资整合,物质精神全方位帮扶等措施,动员社区、学校、家长、儿童、专家、社工组织、志愿者、学会会员积极参与的社会服务共同体。  据了解,下一步项目组将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严格执行进度,严格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并通过执行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发挥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服务社会的优势,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展示社会服务作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幸福新甘肃做出积极贡献。(完)
【全文阅读】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截至7月27日9时统计,受台风影响,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8省185个县(市、区)254.3万人受灾,13人死亡,28.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7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2600间房屋倒塌,2.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90.2千公顷,其中绝收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分省灾情如下。  据辽宁省民政厅报告,丹东、大连2市6个县(市、区)9.1万人受灾,1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8.6千公顷,其中绝收6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00余万元。  据江苏省民政厅报告,南京、连云港、宿迁等8市13个县(市、区)16.5万人受灾;200余间房屋倒塌,3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1.6千公顷,其中绝收3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据浙江省民政厅报告,温州、丽水2市13个县(市、区)17.1万人受灾,2.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7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9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6.9千公顷,其中绝收2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据安徽省民政厅报告,滁州、安庆、池州等8市41个县(市、区)60.6万人受灾,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00余间房屋倒塌,19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3.4千公顷,其中绝收近6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  据福建省民政厅报告,福州、南平、三明等7市48个县(市、区)53.4万人受灾,18.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7800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00余间房屋倒塌,35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0.7千公顷,其中绝收2.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据江西省民政厅报告,南昌、九江、鹰潭等7市38个县(区、市)50.8万人受灾,9人死亡,3.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1000间房屋倒塌,近4200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4.5千公顷,其中绝收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4亿元。  据山东省民政厅报告,烟台、威海、青岛、临沂4市21个县(市、区)45.1万人受灾,69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9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500余间房屋倒塌,1.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1.9千公顷,其中绝收2.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  据广东省民政厅报告,河源、揭阳、云浮3市5个县(区)1.8万人受灾,4人死亡,21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间房屋倒塌,100余间房屋严重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2300万元。
【全文阅读】
  拍卖价格动辄上亿、画廊展览层出不穷,为何当下的艺术品价格那么高?27日,首届艺术品市场价值建设奖高峰论坛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艺术品市场在诚信、透明度等方面依旧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我国艺术品市场热度不减的同时,不少人对艺术品市场并不了解。”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执行董事赵旭说,我国的拍卖行业起步晚,市场变化大。几年前价值1个亿的作品,现在很可能变成6000万,只有顺应潮流才能不被淘汰。  多位专家指出,目前艺术品市场缺少契约精神与诚信交易的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健康发展。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认为,有一些画廊交给拍卖公司的时候会特别要求“来源匿名”,这种情况在国外是很少见的。他建议,增加市场的透明度能够促进其真正繁荣。  艺术品投资专家、策展人蔺道军认为,艺术品的价值具有长期性。目前市场上一些艺术品的价格被投资者“炒高”了。时间会检验艺术品真正的价值,在艺术品投资中应保持良好心态。  这个论坛由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主办,来自拍卖公司、画廊、高校的多位专家围绕“拍卖行如何实现艺术品价值与价格的真实匹配”“怎样在一级市场挖掘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家作品”等话题开展讨论。  当日,还举行了“首届艺术品市场价值建设奖”颁奖仪式,42个机构和个人获奖。其中,机构奖项设置了“最具影响力拍卖公司”、“最具前瞻性艺术画廊”等六个奖项,分别被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白盒子艺术馆等摘得;个人奖项中,刘益谦等收藏家获“最佳慧眼奖”、张敬等拍卖人获“最佳耕耘奖”,此外还有12位艺术家获“最佳贡献奖”等奖项。(记者赵琬微、姜潇)
【全文阅读】
  杭州7月27日电 (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倪追风 洪富城)“如果给浙江互联网发展前十年评100分,后十年只能给60分,二十年综合起就也就80分吧。”  博客之父方兴东于在浙江互联网20年骨灰菜鸟会上如是说。他表示,对浙江互联网未来形势深表担忧。  据悉,浙江互联网20年骨灰菜鸟会由浙江互联网协会主办,杭州高新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华社新媒体基地、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协办,在杭州滨江区海创基地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浙江互联网20年来创业精英、专家学者以及投资界资深人士汇聚钱塘江畔,对话互联网,探寻浙江互联网发展趋势,共画浙江互联网宏伟蓝图。  作为会议发起人,方兴东向记者梳理了20年来互联网发展的脉络。  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从此,中国开始逐步走向互联网时代。浙江互联网的发迹在国内也十分领先,早期有鲍岳桥等人,而后97年丁磊创立网易公司,99年马云开发阿里巴巴网站,99年陈天桥创办盛大网络。  方兴东说:“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前10年里,浙江互联网人是比较引领潮流的。老一批人中,除了马云还在上升,其他人或停止不前或已经退休。”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后10年的浙江互联网却并未走出十分耀眼的新星,新的一波浙江互联网人并没有发展起来。  究其原因为何,缺乏看不懂的创新思想和快速发展后的安逸氛围成为制约浙江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看不懂的创新思维,对于浙江互联网来说,过去需要,现在需要,未来更加需要。  20年前的浙江互联网一无所有,但是那时的浙江互联网人敢想敢做。马云拿出创办阿里的想法时,许多人看不懂,嘲笑他,觉得不可能,但最终,他成功了。今天浙江互联网发展了,但却没有了这些让人看不懂的创新思维。  起点创投基金创始合作人查立,在浙江互联网20年骨灰菜鸟会上这样激动地讲到:“互联网一定是新的,一定是看不懂的。互联网未来谁也看不清,随时可能出现颠覆者,不要在这个舒服的幻想当中过日子。一定要知道,永远有新的,永远有竞争对手,永远有人来颠覆。”  互联网科技就是这样,总是在你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将你颠覆,毫不留情。当年人们觉得诺基亚无人能及,短短几年后,他倒下了。当年人们觉得微软在互联网科技的霸主地位无人能及,谷歌赶上了他。  方兴东觉得浙江互联网的未来非常危险。他表示,如果政府不大胆创新,民间互联网企业没有创新氛围,浙江互联网一定会下坡。    虽然浙江互联网目前的发展并不景气,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机遇。  今年阿里向美国提交了IPO申请,即将于今年在美国纽约交易中心挂牌。阿里的IPO后上市将会是浙江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  方兴东向记者解释,“阿里上市后阿里集团中高层将会巨大的套现,他们见证了阿里的成功,他们带着阿里的思维模式,这些人中将会有一大批人出来创业。这对浙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或许从阿里出来创业的人可以拉动浙江互联网再次腾飞,但方兴东更希望这些人能带给浙江互联网一种敢于突破,敢于想象的创新风气,让浙江出现更多的马云。(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