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谋求转型 开发商"八仙过 ...
VOL 56
  经济下行、楼市遇冷,正倒逼房地产企业跟随经济结构一起“转型升级”。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84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56385亿元,下降7.9%。  面对市场销售的量价齐跌,为了突破增长瓶颈,中国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停下了推土机,转而把目光投向各种新业务,许多标杆房企开始转型,如万达集团凭借在线下积累的商业资源,着力打造万达电商;万科集团开始打造以业主为核心的物业管理业务;星 ...
河北节能建筑新增4000万平方米
河北节能建筑新增4000万平方米
  日前,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2014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报》,通报指出,预计今年全省新增节能建筑400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占现有建筑总量比率达37%。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是河北省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今年,河北省各地新建建筑较好地执行了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保定市自10月1日起,新建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强制执行建筑节能75%的标准。唐山市也于10月1日起全面实施75%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建设加快,秦皇岛“在水一方”中德合作项目示范效应显著,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中德合作项目竣工。全省谋划和实施的被动房项目约80多万平方米。  目前,河北省已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标识116个、建筑面积1348.93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不断增多,2014年,我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1625.6万平方米。(记者 陈霞)
一线城市住宅土地成交再攀新高 地价较去年涨五成
一线城市住宅土地成交再攀新高 地价较去年涨五成
  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 庞无忌)大陆楼市还在等待政策利好释放以逐渐止跌,但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交已经十分活跃,地价也快速攀升。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首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住宅土地成交总额已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下同),再次刷新历史记录。从成交的楼面地价来看,一线城市目前成交的200余宗住宅土地平均楼面价高达每平方米11781元,与2013年全年7571元的平均地价相比,每平米上涨逾五成,达到55.6%。  房价与地价的关系被业内人士喻为面包与面粉,面粉涨价极有可能带来面包价格上扬。地产界知名人士任志强也曾经直言,不断上升的地价是推高中国房价的主要力量之一。尤其是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高昂的地价在房价中的占比有时可能高达七成。  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今年前几个月受到楼市降温的影响,许多企业销售困难,回款周期拉长,大幅减少了拿地的动作。土地市场因此自5月开始转冷,溢价率下滑、土地流拍增加。但随着近期信贷松绑,一线楼市已经出现企稳的迹象,房企再次入场拍地。  10月来,20大标杆房企中,万科、保利、首开分别拿地。而从9月开始,包括万科、远洋等大房企也已经频频出手拿地。  上周,北京宅地起始楼面价最高的海淀区太平庄村地块拍出,不过该地块接近底价成交,并未刷新最高单价的历史记录;而上海则有三块宅地成交包揽上周住宅用地成交总价三甲,土地市场升温迹象可见。  各类型土地综合来看,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今年以来土地成交总金额已逾470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去年所创造的5245亿元人民币的历史记录。  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加快复苏与大量房地产企业重回一二线的布局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在楼市整体降温调整的背景下,需求相对旺盛的一二线城市更受青睐。远洋地产、方兴地产、绿地集团等知名房企都明确将一二线楼市作为“主战场”,这也使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竞争不减,升温加速。(完)
快时尚品牌成新建购物中心标配喜忧参半
快时尚品牌成新建购物中心标配喜忧参半
为了引入知名快时尚品牌,购物中心的付出正在水涨船高,而给予装修补贴、降租金都是谈判的新筹码。  遍地开花的购物中心,让快时尚品牌胃口大开。目前,为了引入快时尚品牌,新开业的购物中心给予装修补贴、降租金,在业内已经成为“新常态”。而以前,此种待遇只有LV、CUCCI、PRADA等奢侈品品牌才能够享有。那么,购物中心到底该不该为引入快时尚品牌降低招商门槛,并给出特殊待遇呢?    当前,为了吸引人气,H&M、ZARA、优衣库、GAP、C&A等快时尚品牌已经成为各家购物中心开业的标配。  不过,为了引入这些快时尚品牌,购物中心的付出正在水涨船高,而给予装修补贴、降租金都是谈判的新筹码。  据曾操盘过北京首地大峡谷、现任港中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纲介绍,2010年时,行业还没有这种风气,但现在给予装修补贴、降租金已经成了趋势。彼时,首地大峡谷虽然是北京南城首个大型购物中心,但依然在正常的情况下吸引到了GAP、H&M的进驻。  “那时我们并没有给予装修补贴,不过后来的商业项目,尤其是位于二三线城市的,想要招快时尚品牌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很多都必须给装修补贴。”李纲直言不讳地说。  “这种风气是最近几年才形成的,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北京绿地京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明进一步坦言。  仲量联行零售地产部华北区总监罗绮华表示,以前给装修补贴、降租金的做法,只有招奢侈品品牌才会这么操作,但现在随着商业项目数量的增多,购物中心为了招进快时尚品牌这样的“门头神”,只能降低招商门槛,给予一些特殊待遇。  快时尚品牌的话语权有所加强,与近年来我国购物中心突飞猛进式的增长息息相关。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购物中心的增速一直保持在25%左右。来自中购联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已经开业的购物中心为3100家左右,预计2015年将突破4000家。同时,当前正处于狂热建设阶段的我国,目前占据着全球一半以上的在建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数量的增多,商业项目间竞争的激烈,使其在招租快时尚品牌时的话语权正在减弱。  苏州繁花中心是哥伦布商业集团2个月前才开业的项目,总体量11万平方米,定位于区域型购物中心。目前,聚集的业态有连锁餐饮、快时尚、儿童体验、休闲娱乐等。其中,针对H&M和C&A这两个快时尚品牌,项目操盘者给予了特殊待遇。  虽然已经操作了三个购物中心的开业过程,但苏州繁花中心还是哥伦布商业集团旗下第一个引入快时尚品牌的购物中心。哥伦布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掌舵者孙旭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以前招快时尚品牌不可想像,最多能招进来像绫致时装旗下的VERO MODA、ONLY、JACK & JONES、SELECTED等品牌,但现在随着快时尚品牌渠道的下沉,我们已经开始引入这些快时尚品牌了。”    因快时尚品牌日益强势,胃口越来越大,目前已有购物中心开始放弃招租他们。  位于北京CBD东区的未来汇,是远洋地产新打造的购物中心,今年6月正式对外营业,主要定位是成为年轻白领的休闲胜地。  但在招租方面,未来汇运营总监武国强放弃了标配的快时尚品牌。  坐落于北京朝阳路上的未来汇,没有购物中心一般意义上的大体量,可出租的商业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为了将该项目做成小而精的购物中心,武国强带领的招商团队,除了招入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耀莱成龙国际影城外,其他商户的面积都不大,连社区型购物中心的标配――超市都没有引入。  “附近华堂商场自营的超市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我们远洋本身没有超市,只能从外面招,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优势。更何况超市也需要较大的经营面积,所以我们招入了7-11、屈臣氏等做了替代。”武国强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起为何不招H&M、ZARA等更符合未来汇定位的快时尚品牌时,武国强表示,“每个购物中心都招快时尚品牌,容易形成同质化。而事实上,这些快时尚品牌对项目真正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是个未知数。”  曾在凯德商用工作过的武国强回忆,以前凯德MALL有个项目刚开业时,为了吸引客流,给予装修补贴、免租金的条件都谈好了,但是H&M、ZARA也没有进驻。而现在品牌商想要入驻这家购物中心,却只能排队等候。  购物中心招快时尚品牌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帮助其快速成长。武国强表示,“为了面子工程,做给别人看,花重金招一些实际上自身并不需要的快时尚品牌,内心的痛其实只有自己知道。”  最有力的证明是,虽然现在购物中心的数量正在逐年攀升,也有不少招了快时尚品牌“撑腰”,但真正能够盈利的却是少之又少。武国强这样分析。  洲联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满莎此前曾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当前我国购物中心的成功率不到两成。在所有大型购物中心中每年有1/2开不了工,开工的项目中又有1/2开不了业,而在所有已开业的项目中还会有1/2挣不到钱。算起来中国购物中心的成功率大概只有1/8。  在武国强看来,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前期最重要的是与租户共同成长。要招一些符合自身定位的租户,而不是一味地盯着快时尚品牌。
评论:土地流转要防止盲目性
评论:土地流转要防止盲目性
  12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随着各地土地流转规模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但需要冷思考的是,规模经营特别是强垒大户甚至超大户的人为规模化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强垒大户不仅会面临资金难落实、市场难掌控、天灾人祸难防范等直接风险,而且会引发转向非农化非粮化经营的问题,甚至会遭受违背流转土地用途带来的政策风险,以及引发流转土地践踏流转农户利益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土地要流转,但不可盲目流转,更不可追求强垒大户式的所谓规模化经营。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引导土地流转时,要针对土地承包人自身的经营能力、资金实力、技术基础等综合考虑流转的土地面积,让承包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有利可图。同时,作为参与涉农经营的金融机构更是要发挥好金融引导支持作用,一方面,在提供信贷支持、理财帮扶、信息导入等综合金融服务时,要直接参与土地流转经营者承包土地的全过程,从源头上真实了解所帮扶对象的经营实力以及流转土地的真实用途,做到帮扶有的放矢,杜绝帮扶不慎带来的盲目支持风险和触犯政策底线引发的政策风险;另一方面,要牢牢把准金融支持的“度”,做到精准测算信贷资金投放总量,依据土地流转承包者的承受债务能力,以及其经营中的实际资金缺口,严格按照承包户的实际需求投放到位,既不影响正常经营,又能杜绝“支农不姓农”的非农信贷风险。  此外,要灵活发挥金融引导作用,既对经营规模适度的经营户采取抵押、信用、信誉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其做大做优,又对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的经营户采取信贷限制、退出等淘汰策略,从而有序引导土地流转的稳健推进。雷振华
评论:更改容积率让房市“高速超载”谁之过
评论:更改容积率让房市“高速超载”谁之过
  近日,郑州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张伟被法院认定为滥用职权获罪,而其犯罪行为是给开发商调整容积率。此前,郑州市规划局原局长张保科也因陷入“房妹”案而落马,张给“房妹”案中的“兰亭名苑”批示提高容积率。  尤其是随着房地产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调整,许多先前拿地的开发商因为手中的土地中已有大部分的楼面地价高出周边房价,继续开发只会亏损,所以其退地要求日益强烈。地方政府既不希望看到退地,又有保增长的压力,提高容积率就成为双方惟一的解套方法。可见,违规更改容积率就成为了“托市”利器。如今年在土地市场十分冷清的窘境下,一些城市就相继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如将建筑容积率用比较通俗的房屋层数来表述,给开发商规避监管留有出口,更有甚者,明确规定符合规定条件的开发商可以申请提高容积率。虽说增加容积率能降低开发商的用地成本,也能促进地方土地的开发,但对城市规划却是一种破坏,更是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杀鸡取卵式“透支”。  根据国家住建部的要求,为加强用地容积率管理,调整容积率时,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从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调专家,并组织专家对调整的必要性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在本地的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采用多种形式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组织听证,但很多地方的楼盘都超过了规定的容积率。  因此,人们所期待的是尽快对违规更改容积率“托市”行为祭出重拳。而要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政府需要大力强化廉租房等公共政策的落地,给民众住房以市场竞争、公共福利等多层面供给,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应该以有效的手段引导开发商积极应对当前的局面,对宏观调整、持续时间、市场情势及其未来变化有充分的考量,从而引导开发商能够抛弃暴利思维,因势就市,及时合理调整房价,以加快销售,加速资金回笼,抢先获得相对市场竞争优势,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房价就不会成为一个如此敏感的问题,房地产市场也就不会成为一个资源配置扭曲的市场,投机和泡沫也就不会一次次沉渣泛起,难以消弭。这才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多赢”之举。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