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期:前三季度中企境外矿业投资额同比下
前三季度中企境外矿业投资额同比下
   天津11月2日电 (记者 庞无忌)伴随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今年以来矿产品价格下跌明显,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也呈下滑
25期
专家称三季度资金配置仍有扭曲现象
  昨天,在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专家指出,三季度资金配置仍有扭曲现象,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表示,现在不仅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国家之所以现在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国最近两年都在退出。樊纲提醒,金融永远要发展同时防范风险、控制风险。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创新,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完善监管体制,在完善各种其他基本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地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在同一场合表示,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资金配置扭曲现象,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裴长洪指出,当前中小企业仍然感到资金供给比较紧张。房地产市场发生了趋势性的分化,今年以来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仍然走高,但三四线城市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价格开始下降。同时还存在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调整比较缓慢。裴长洪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是进入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但他相信2014年中国的经济运行仍然会平稳健康地发展。(记者高晨 马文婷)

【全文阅读】
 
东盟成114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点
   广州11月2日电(刘烨) 受惠于贸易便利化及产业优势互补,中国与东盟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合作潜力全面释放。记者2日从广州举行的第114届广交会三期采访了解到,来自东盟的采购商到会询价较多,成为参展企业的出口亮点。   “欧美市场的表现一般,反倒是不少东南亚国家的采购商很积极,希望与我们进行合作。”福建一家服装纺织企业负责人张晓芸告诉记者说,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日趋热络,该公司正在发力东盟市场,以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9月份,中国东盟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额为271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为247.4亿美元,进口额为2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36.1%。   在广交会展馆内,男女装展区和面料展区的东盟采购商流量较大,其普遍对价格偏低的针梭织服装兴趣浓厚,这与中国对东盟出口情况相吻合。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1-9月份,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产品有71.5%为面料及针织服装。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表示,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由于关税的减免,加之双边在纺织服装行业优势互补,交往日益密切,东盟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外贸增长最快的市场。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内地劳动力成本攀升,以及东南亚国家享受欧美最惠国待遇等原因,不少内地纺织服装企业选择在中国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原材料采购,而将工厂迁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以获取最大收益。(完)

【全文阅读】
 
宁高城际轨道二期环评公示 票价将便宜大半
   南京11月2日电 (齐书懿)昨日,江苏省环保厅对南京到高淳的城际轨道线进行了环境评价公示。目前该城际轨道线各站点的位置和名称已经确定下来,计划于明年开工,2015年12月28号通车试运营,票价在9元左右。   江苏省环保厅网站昨日开始对南京到高淳城际轨道线二期工程进行环评公示。据悉,这条城际轨道线全长52.4公里,各个站点的位置以及名称已经全部确定。南京出发的起点设在正在建设的“机场线――禄口新城南站”,向南延伸依次途径铜山站、石湫站、明觉站,随后以高架的形式横跨石臼湖,抵达高淳北站以及高淳站。   据了解,这条城际轨道线采用地铁运营模式,每列地铁列车由4节车厢组成,最高运营时速为120公里。在正式运营后,这条线的首班车为早上5点,末班车为晚上9点,开通运营初期,发车密度并不高,约为15到20分钟一班。在早晚高峰期,能够达到12分钟一班。   南京地铁公司介绍,现在从高淳到南京南站的公路票价为25元,路况畅通时也需要1个多小时到目的地。城际轨道线开通后,不但票价便宜了16元,而且也将大大缩短路程所耗时间。(完)

【全文阅读】
 
中国国资改革进入关键期 “领队”角色有待转换
   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 刘辰瑶)“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国企改革未来方向最明确的就是三字:市场化。”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对 记者一字一顿地说。   日前,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地国资委认真准备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尽快出台”。   中国国企改革的成败关乎整个改革大局。不少业内专家学者认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国有资产改革“定调”已无悬念。但是,单靠“喊口号”已远远不够,中国需要出台强有力的措施,使国有企业尽快市场化。   在周放生看来,推行国有企业制度体制上的市场化,其核心在于推进国有企业母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使股权形势多元化。“任何国有全部控股和绝对控股都不叫市场化,在完全竞争性领域里,国家占到相对控股或者参股就够了,也可以完全退出。”   黄淑和在会议上也提出,要认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据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其实,今年9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明确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但不可忽视,国有企业整体状况并不乐观,要吸引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自身还有大篇“文章”要做。   据中国财政部今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959.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5.8%。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163亿元,同比下降5.1%。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约有12万家国有企业,其中35%是亏损的。   对此周放生表示,进行“市场化”的另一大重点,即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国企,坚决地依法破产。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则认为,“可以参照新加坡淡马锡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把这些企业按职能划分,建立几个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国家主要控股,民营资本可以参股。”   刘澄表示,整顿亏损国企还是其次,首要应把通信、电力、石油等国家基础设施行业放开,对现有的该领域垄断型国企进行拆分,并通过市场竞争与民营企业一同进行优胜劣汰。   话题至此,则不可能不触及作为监管部门和出资人的国务院国资委。今年成立满十周年的国资委,同样面临改革难题。   “现在国资委相当于兼任一只球队的裁判和领队。”曾任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的周放生说。   近年来,国资委运用其行政职能,通过建立董事会、集体上市等途径,巩固了国有企业的位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作为国资委副主任的黄淑和此前也坦陈,国资改革不顺畅,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不到位。   为此,刘澄表示,应该对国资委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应主要对企业进军海外进行战略布局并履行监管职能,将企业赢利的部分,交权给市场。   周放生也赞同把“裁判”和“领队”分开,“改革以后,制定好游戏规则,国资委只做裁判吹哨就可以了”。   今年以来,中国国资系统风波四起。国资委主任从“换帅”到“下马”,央企亦有多名高管接连落网,改革呼声因此不断增强。在上述专家看来,这是中国官方为国企改革清除了阻力,是利好信号。   专家认为,当前,国有企业及其监管方国资委已做好准备,通过市场化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更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完)

【全文阅读】
 
中外专家海口聚焦新兴经济体“成长的烦恼”
   海口11月2日电 (记者 王子谦)“2013新兴经济体经济政策论坛”2日继续在海口举行。新兴经济体“成长的烦恼”成为与会者的共同话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发达经济体增长逐渐增强,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放缓和全球金融市场收紧的双重挑战,总体增长减弱。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彭森分析,世界经济正在从应急政策刺激阶段向深层调整转型阶段转变,新兴经济体虽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和增长,但却迟滞了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由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挑战依然长期并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发达国家集体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整体高负债以及正在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的外部原因,“新兴经济体在世界市场开拓方面被边缘化,至少受到了很大影响”。   世界经济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新兴经济体有何影响?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迪特尔说,“世界贸易组织正在被边缘化而逐渐衰落,很多排他性的区域性贸易协议在发展,会影响到新兴经济体。”他判断,各种区域化贸易协议会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彭森认为,地区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各种自贸区在发展,原有国际经济贸易投资、金融格局和世界治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现阶段全球专业化分工呈现出向各个国家内部分工转化的倾向,新兴经济体之间跨区域和区域内的往来在增加,为其挖掘出新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增长点。   彭森认为,新兴经济体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做法已走到极限,唯一出路是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从出口主导转向内需主导,从加工型转向创新型,才能继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全球伙伴关系―新兴经济体”项目主任司嘉丽提出新的观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差异正在逐渐模糊,都面临包括失业、增长等在内的共同问题,不宜再按照类别划定范围,固步自封。   她提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概念: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要超越国内政策范围,充分利用全球互联互通所带来的机会来促进发展”。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螯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持同样观点,“实际上所有国家都面临增长、转型问题,应该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这些概念忘掉,按照绿色、包容、平等、民生优先等重要标准重新对全球国家进行分类,共同追求绿色包容性的发展。”(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