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
  因为安全气囊存在设计缺陷,丰田汽车宣布在美国市场上召回80万辆汽车,包括畅销车型凯美瑞。同时,召回还波及到150多辆出口到中国的威飒车型。   此次被召回的汽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空调单元外壳的接缝位置处在气囊ECU附近,如果空调排水管出现堵塞,空调冷凝水会从外壳的接缝处渗漏在气囊ECU之上,有可能导致SRS警告灯点亮或气囊误展开的现象。此外,气囊ECU内部的CAN通信电路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关联的电动转向助力不工作,致使转向变沉。   存在这一缺陷的车型主要是2012年和2013年生产的凯美瑞、凯美瑞混合动力、亚洲龙、亚洲龙混合动力车以及威飒车型。   目前已经有两起事故与这一缺陷有关,所幸人员只受了轻伤,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全球范围内,涉及此次召回的车辆将超过88万辆。丰田中国日前向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将自11月16日起,召回152辆进口2012~2013款丰田威飒汽车,生产日期为2012年6月20日~2013年5月15日。

全文阅读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Made In China的自主品牌汽车应该是根正苗红的国产车,咋还存在国产化率低之说呢?   先来说说最近一段时间两位汽车业内专家的经历和感受。   王秉刚,国家科技部“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前不久到长城汽车考察其自主研发的排量为2.0升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后,“忍不住”发了一篇题为《中国内燃机产业的尴尬》的博文。   为啥没忍住?文章中有所揭露:“当我被告知电控喷射系统是德尔福的,增压器和链条是博格华纳的,可变气门机构VVT是依纳的时候,尽管沮丧,却不感到奇怪。因为国内企业还未掌握相关零部件的技术。然而,当我被告知下面的信息时,我被惊呆了:气门是伊顿的,气门座是帝伯格茨的,活塞与轴瓦是辉门的,等等,许多是我不熟悉的外企名字”。   迟永波,上海新孚美变速箱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他表示:“自动变速箱国产化率非常低,拿一辆15万元价位以上的汽车来说,其自动变速箱国产化率几乎是零。”继而,一组数据被披露:中国每年需从外资进口300多亿元的自动变速箱总成。   发动机和变速箱,一辆汽车上最核心的两个零部件,生产它们所需要的轴承、油封竟然都需要外采,难怪连王秉刚都惊呆了。毕竟,诸如轴承、油封等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历史已经长达几十年。   如果我们抽丝剥茧,或许会有更惊人的发现,甚至存在着自主品牌生产的汽车中只有少部分零件来自国内企业生产的可能。在被问及为什么要从外国公司订货时,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给出的回答是:国内零部件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   这是一个听起来让人十分信服的理由。因为连高中生都能说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之类的话。既然国内零部件厂商满足不了要求,采购外国公司的产品无可厚非。   于是,在汽车产业贡献的那部分GDP中,采购外资的部分也被“囫囵”地吞入其中,形成漂亮的数字。   可深思下来,不对呀。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可是如果连最基础的零部件都做不好,谈何汽车强国呢?   按照汽车强国的经验,实现汽车零部件进步的途径有很多。收购世界上先进的零部件企业是其一。收购之后,知识产权、先进技术、精尖人才就全归中国企业所有了。自主研发制造是其二。典型的例子是:奔驰认为汽车座椅制造商生产的座椅无法满足其要求,所以至今坚持自己开发和生产汽车座椅。   身为汽车生产企业,应该有拍胸脯说活塞、连杆都是自主研发制造的骨气。否则,中国的汽车工业只能停留在加工层面,而不能算作真正的制造业,更别提什么构建汽车强国了。文/特约记者 李殷

全文阅读
 
   广州10月25日电 (刘烨)第114届广交会二期正在广州举行,记者25日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获悉,展会前两日,轻工产品订单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9%,其中对欧美市场的成交额均出现增长。   广交会二期囊括了家具、玩具礼品、日用陶瓷等行业。据轻工商会统计,本届展会企业订单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订单数量同比增长2.99%。其中,短单数量同比下降3.65%;中单数量同比增长6.44%;长单数量同比增长22.34%。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订单量出现增长,但成交总额却有所下降。据统计,展会前两日,轻工产品累计成交额为17.33亿美元,同比下降3.79%。截至24日,玩具和家具同比分别下降21.62%和9.41%;日用陶瓷和玻璃工艺品同比增长4.33%和17.36%。   在出口市场方面,对欧洲成交额同比增长2.65%;对美洲成交额同比增长7.38%,其中对美国成交同比增长14.25%;对亚洲成交额同比下降12.83%,其中对东盟成交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0.06%,占总成交额的6.19%。   不少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接到的订单多了,可利润却十分微薄,虽然综合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但考虑到客商的价格承受力,并不能把全部成本都转嫁出去,许多企业现在都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增加出货量提升整体利润。   轻工商会表示,主要出口市场复苏迹象还不明显,但长期订单有所增加,说明采购商对前景仍持乐观态度,预计内地全年的轻工出口增长幅度可能高于上半年。(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