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为链家客 ...
20
  8月19日,中信银行总行与链家地产集团签署“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国开展房地产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中信银行将在链家地产已进驻的城市,为链家客户提供同等条件下最优惠的贷款利率,并在房地产金融领域推进产品创新,其中,北京链家的首套房客户将可享受利率最低9折优惠。  此番中信银行与链家地产集团的合作,将以北京为主,同时在链家地产已进驻的大连、天津、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均可覆盖。其中,北京地区将享受低门槛的9折利率, ...
武汉限购松绑后土地市场未回暖
  19日,武汉松绑楼市限购政策已过去整整一个月,土地市场迎来8月份的第二场竞拍。此次推出15宗地块,其中9宗来自于限购松绑区域,是今年以来最密集的一次土拍,共成交31.8亿元,仅有三宗地块出现竞价,其余地块均底价成交。武汉土地市场仍继续之前一贯的冷清,未见明显回暖。  现场挂牌的汉阳区一宗商服地块和东西湖区一宗住宅地块均有两家公司激烈竞价,相关出价紧咬,持续了20多分钟,最终成交溢价率分别达41%和26%。而江苏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底价一连拿下2宗相邻的住宅地块,近20万平方米,将建设大型住宅小区。  7月19日起,武汉实施新的限购政策,放松外地人在6个远城区以及4个功能区的限购。此后,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公告,加大了8月份土地市场的供应,其中大多位于“解禁限购”的区域。  7月31日,限购松绑后的首次土地拍卖,挂牌出让的6宗地块净用地面积13.2万平方米,全部位于限购松绑区域,但6宗地块有4宗底价成交,1宗地块流拍,总成交金额1.51亿元。  8月5日的第二场土地拍卖共在网上挂牌出让2宗地块,其中一块以底价14.88亿元成交,另一块则因故取消出让。

【去网站看看】
碧桂园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84亿元
  8月19日,碧桂园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金额约584.2亿元,同比增长73.6%,占全年目标的46%;实现销售面积约87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4%。上半年,共有22个全新项目开盘,大部分位于广东省外。其中,确认营业收入383.2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净利润约54.2亿元,同比增长25.6%。  公司总裁莫斌表示,截至6月30日,公司总体存货和已竣工存货与2013年底相比均保持稳定,都在1100亿元左右。下半年公司还将新推37个新项目,计划全年销售1280亿元,并进一步提高去化率。  半年报显示,在维持广东区域业绩增长的同时,碧桂园在广东省外区域的销售业绩不断提升。上半年,广东省外的合同销售金额占集团合同销售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的23.6%上升到67.3%。其中,甘肃兰州、安徽六安、辽宁沈阳、贵州贵阳、江苏镇江的销售金额位居前列。  海外项目方面,随着2013年马来西亚项目的销售成功,公司首个位于亚洲以外的项目,位于悉尼市郊的碧桂园莱德花园于6月份开盘,首期推的400多套房已去货300余套。  莫斌透露,下半年新盘连同旧盘新货,新推的货量预计超过700亿元。从产品类别和面积上看,以90至140平方米的高层洋房为主,主要关注首次置业和改善型需求。  上半年,公司已获国土证的土地储备达7568万平方米,另有1328万平方米已成交,但国土证在获取过程中。其中,广东省内土地储备占比为35%,江苏、安徽占比分别为12%、10%,湖南、内蒙、湖北、辽宁土地储备也较为丰富。上半年成交土地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安徽等地。  成本结构方面,莫斌表示,土地成本相对2013年有所上升,占售价约13%。销售和管理费用占合同销售额的比例从2013年同期的7.2%,降低到上半年的5.7%。  截至6月30日,公司可动用现金约244.3亿元,约占总资产的10.1%。此外,目前拥有尚未动用的银行额度超过365.7亿元。公司表示,下半年将高度重视经营性现金流管理,适时根据销售和回款情况调整土地投资和项目开发节奏,保持健康的经营型现金流。

【去网站看看】
上海金山农民老宅换新楼:归并宅基地 复垦增农田
  这几天,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友好村59岁的村民金秀全非常高兴,因为他家即将告别住了近20年的两层楼老宅,搬到镇上特色民居小区内的小楼。据了解,廊下镇将有130户像金秀全这样的农民以旧宅换新楼。按计划,接下来廊下镇6个村的620多户农民将进行旧宅换新楼。农民们搬进新楼后,他们原来的宅基地将变为农田。廊下镇党委书记陈国忠告诉记者:“农民搬进新楼后,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市的公共配套和服务也能覆盖过来。在归并宅基地的过程中,还能腾出大量耕地。”  廊下镇的特色民居小区确实有特色。记者在小区内看到,一幢幢雅致的3层小楼在小桥、流水、绿树间错落分布,呈现“白墙、黛瓦、观音兜”的传统建筑风貌。陈国忠告诉记者,小区设计融入了当地农村民居的传统元素,让农民能找到熟悉的感觉。他说,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域,廊下镇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护乡土文化,提倡农民建房要有规划,要符合当地民居的整体风貌。  让农民旧宅换新房,既是大项目又是细致活。陈国忠告诉记者,廊下镇特色民居小区建设项目,结合了上海市土地整治与民居改造两项功能,是小城镇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主要是对万亩设施粮田3000亩核心区内的农户进行异地安置,涉及6个村、620多户村民。安置房建房费用主要来自市级土地整治费,同时镇里也补贴一部分。农民自愿报名放弃原有农宅,可免费获得特色民居家园中的1栋3层小楼。  更重要的是,农民换房进入特色民居家园,还能省出大量的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以金秀全一家为例,以前宅基地加上宅前屋后的自留地,至少在1.5亩左右。现在,老金家新房子的占地面积只有78平方米。因此,600多户村民搬到新小区后,原来分散的宅基地被复垦为农田,可以新增耕地838亩,新增6类建设用地87亩,增加占补平衡指标1100亩。  为了把好事办好,廊下农民在以老宅换新楼的过程中,不管是报名、签约、确定补偿方案,还是筛选施工队、进行建房监督,当地都实现了“让群众做群众的事”。“在一个月内,涉及搬迁的620多户村民,已有599户进行了签约。”陈国忠告诉记者。  “就算是在设计阶段,我们也会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比如,他们一致提出,新居里要有个较大的储藏室,可以放置一些旧家什和杂物。”陈国忠说,在今后的二期特色民居建设中,将会更广泛地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当地百姓开开心心住新居。

【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