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
  12月1日起广州公积金额度将从“抢”变为“轮候”。据悉,公积金贷款所有申请案件(包括申请资料和申请规模)均按照保存时间先后顺序实行系统自动上报,已成功上报案件将会在下一个审核环节显示。公积金放款以后会更公平了?现在申请的话,要等多久才会放款?在年末的大背景下,不少有买房意愿的业主对等贷表示出没有把握。  额度轮候可能要等待明年  按揭人士分析,前几个月的轮候排队是以人工上报客户申请资料时间为准,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分配额度,而相关通知的发布意味着从12月开始,将以资料保存时间(或称之为资料录入时间)为准,在资料录入并保存后,系统将自动上报进行分配额度。每个月的首个工作日,银行贷款经办工作人员打开系统抢额度的现象将不再,对于他们而言,只能尽早地将客户资料录入系统并保存等待额度的分配。对市民而言这个做法无疑将更加公平。而此前就算是有客户在4个月前录入申请,只要不上报,该客户都不可能获得额度。  据了解,已录入系统但因额度限制未能进入审批流程、排队等候上报的贷款申请有5863笔,金额29.65亿元,预计明年发放。明年开始每个月可以分配得到约140/12=11.67亿元的贷款额度,如果贷款人的申请12月1日才被录入公积金系统,估计要等到明年3月初才能分配到额度。  “牛人”自述:1个月抢到额度  业主“强少”在网络公布自己1个月抢到公积金贷款额度的经历后,被网友戏称为“牛人”。  该业主自称买的番禺二手房,70多万,交了首付之后用纯公积金贷款,个人贷款金额50万。“我是广州集体户口,找了中介公司推荐的按揭公司”,他说,8月底,和卖家签合同,然后一天之内准备完所有资料,接下来网签,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每天想着啥时候才有额度呀,卖家会不会催呀,心里完全没谱”。9月30日,喜从天降,按揭公司的电话通知他抢到额度了。两天内,“强少”就准备齐全资料办理了相关手续,“这种心情,就像当年高考,得知自己被第一志愿录取一样”。国庆节之后,10月8日,他收到了公积金受理的信息;10月22日,收到进入抵押的信息;10月23日,面签,交担保费;10月24日,番禺缴税,过户;11月14日,办理抵押;11月25日,放款;11月26日,收到放款信息。  “非常幸运的,我整个过程大致上比较顺畅,中途无房证明、无婚姻证明、集体户口户主页复印件都过期重交过,卖家资料不全、资料错误都有发生,不过都没耽误太多时间,放款也蛮快的”,他说,“11月对我来说真是个幸运月!从买房到不仅等来了公积金放款,还碰巧遇上广州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按照新的利率计算的话,月供比降息前减少67元,内心狂喜啊!”  担心“抢不到”变成“等不起”  与幸运的“强少”相比,刘女士就有点忐忑了。她和家人好不容易存够了首付,想结束租房的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家。房子总价79万元,首付24万元,“为了显示诚意,除了公积金能贷的50万剩下5万我们也在交首付时一齐交了,加上电商优惠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累计交了35万多的”,刘女士说,买房是在“十一”前一点点,为了早些能排上队,她和家人提前把钱和材料准备好,中介也答应节前将材料送去银行。  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银行那边一点消息也没有,中介方表示,“材料已经送上去了,回家等就行,有事打电话,或者自己去银行查”。两个多月过去了,“咱们的资料还不知在哪里压箱底,这是没戏的节奏么?”  “公积金要等这么久,肯定很多楼盘是不愿意用的,又只能商贷了”,准业主方先生说,原本想趁着年末的时候淘一淘心水的房子,“预算实在有限,想做公积金贷款又轮不上,看来真是没戏了”,他最担心的就是,等房子看好,公积金前面排队轮候的都办好了,申请能有把握了,“房价又涨上去了,这可如何是好”。  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全文阅读
 
  一周热点观察  在各地政策松绑、信贷放松以及降息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综合刺激作用下,11月全国重点城市新房市场成交量再创年内新高。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量显著增加,土地市场也表现抢眼。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4年11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11月全国主要城市住宅价格跌幅继续收窄,十大城市住宅均价在连续6个月下跌之后首次出现微幅上涨。具体而言,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8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38%,为连续第7个月下跌,但跌幅继续收窄,缩小0.0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成都、杭州、武汉、重庆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的均价为18946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6个月下跌后,首次微幅上涨0.07%。其中,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个,依次为上海、深圳、天津、南京。上海由于新推楼盘价位较高,住宅均价3214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18%,涨幅居十大城市首位。  二手房方面,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也上涨了0.11%,涨幅较上月扩大0.0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0.96%,涨幅最大;深圳上涨0.55%,成都和杭州的涨幅均低于0.3%。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11月21日央行发布了两年半以来的首次降息,这将成为市场加快库存去化的重要利器,楼市“暖冬”可期。从需求方面来看,多重利好政策的实施明显提振消费者信心,刺激购房者入市,11月成交量继续上升。  11月新房市场成交量再创年内新高的主要原因,既有市场交易氛围在政策及信贷等利好因素刺激下逐步活跃的因素,也有房企为冲刺年底业绩而纷纷加大推盘力度的因素。40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11月新建住宅合计成交面积环比上升8%,市场成交量已经达到近四年高位水平。  分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表现较好,而三四线城市相对平稳。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各地市场并非集体回暖,市场分化依然存在。一线城市成交表现好于市场整体。  在市场交易表现活跃的情况下,一线城市土地市场表现也令人瞩目。11月26日,上海杨浦区平凉街道一宗居住用地被阳光城以21亿元竞得,溢价率61%,楼面价达到41078元/平方米,创下杨浦区历史单价地王。在政策暖风频吹,市场成交复苏的情形下,房企对后市预期有所好转,对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前景依然积极看好。  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全文阅读
 
多妙语  又到年末,度过了相对冷淡的大半年时光,随着降息的来临,各地成交量立竿见影地火热了起来,而大小房企都在指望这一波的销售业绩好过年,于是,楼市对“暖冬”的渴望逐渐升温,并且不断加温。各项数据显示,临近年关,地价、房价等多项指标全面飘红,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购房者不禁要问,楼市调整的“窗口期”就这样结束了吗?  当下业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降息后,12月能卖得比11月更好吗?回暖能延续到明年一二月吗?楼市会成功实现翘尾吗?业内认为,此次央行降息其实在释放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房地产市场会往好的方向走,从而加快了购房者的购房决策。在降息政策出台之后的一周时间里,不少城市的市场上,开发商推盘达到了今年的一个高峰,开发商加足马力加大推盘力度,在这一前提下,今年房地产市场年底的成交量会有提升,有望出现不错的翘尾行情。  “网签量11180套”,这是11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场交出的成绩单。这一数字,为北京年内二手房成交量的最高值,同时也是该数值首次破万。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在房价“风向标”的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都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数字,11月的统计数据让不少房企都信心倍增。  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8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38%,为连续第7个月下跌,但跌幅继续收窄。十大城市新建住宅的均价环比在经历连续6个月下跌后,首次微幅上涨0.07%。其中,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个,依次为上海、深圳、天津、南京,上海涨幅居首位。房企去库存还不彻底,所以以价换量的策略在今年年底前还是会采纳的,这使得房价环比跌幅依然存在。但环比跌幅在持续收窄,说明政策刺激效应在不断体现。有业内人士预计,到了明年第一季度,百城房价指数有望止跌反弹。  对于此次央行降息的政策,不同的房企也有着不同的应对态度。对后市看好的开发商可能会涨价惜售,比如对原有的优惠进行取消之类的,但是并不占多数,年底库存压力巨大的开发商则选择拼尽全力冲量。专家认为,政策本身预期的效益还有待观察,另外年底是一个冲量的时机,此外现在的购房者信息渠道越来越畅通,开发商借势涨价购房者未必会买账,因此对于项目来说,大部分房企还是会继续以平稳、优惠的价格去完成冲刺。  因为降息存在周期性,很多的购房者可能会持观望态度,将利好期待带到下一个降息周期。此次降息被认为是对明年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基调的奠定。本身这次降息并不是仅仅针对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针对整个市场的宏观角度。从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利好政策的释放肯定是意在刺激房产市场回暖,上演年度翘尾行情。对于房贷政策走势,业内人士认为,会继续放松。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虽然降息对买卖双方均有刺激作用,但对楼市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许蕾

全文阅读
 
  ■专家视点  过去10年,中国2/3到4/5的省会城市,房子始终是供大与求的。过去10年,我们出台国十条、国八条、国十五条等多少条政策,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房子不够卖,其实不够卖的只是局部少数地区,几乎基本上都是供大于求的。但供大于求并没有妨碍10年来的房价变动趋势。  房价不仅仅取决于供求。你买北京的房子,买的是北京的基础设施、就业条件、工资水平、你子女的教育资源,你的养老社保等。当这些资源的稀缺程度没有显著缩小的时候,这个城市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向它积聚”。此外,陈淮还认为:“房价还受窗户以外的东西的影响。房价并不仅仅取决于、甚至主要不取决于盖这所房子的开发商花了多少钱,而是取决于有没有人在你家窗户外面不断的花钱投入。最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就是:地铁修到你们小区门口,这个小区的房价立马坐地上涨。没人花钱,地铁能修到你们小区门口吗?房子周边绿地的增加,医疗、教育、商业资源配套不断完善,公共设施不断增加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房价的因素。所以简单说房价会涨会跌,不能一言以蔽之,也不是有没有供大于求就能回答的。  对于房价总体长期趋势,我赞成任志强所说,随着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聚集,随着中国城市在国际城市中的站位不断靠前,竞争力不断提高,老百姓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长期看10年―20年房价一定是涨,但是短期内也一定是有波动的。政策也好,市场的预期观望也好,都不可能消灭或者增加任何一个需求。这和股市不一样,熊市的时候成交量低迷,没交易就是没交易,和下一次牛市的成交量高涨之间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房地产需求有一个特点,可以有3年―5年的前置后错。  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国总成交量、成交面积和价格波动这三个主要的数据,上下起伏不超过6个百分点。2014年是中国房地产业历史上仅次于2013年的历史第二高点,马上就要到年底了。我可以有把握的说,今年是我们房地产业发展以来,规模、速度上的历史的第二高点。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业开工总面积同比萎缩了9.8%,其中住宅萎缩了15.5%。按照建设周期来看,2015年底2016年初,可能将出现一个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小年。到明年、后年时,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因此面对一个需求大年。供给的小年和需求的大年碰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我想大家自己会有一个判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