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话剧版《分手大师》引进武汉 同名
话剧版《分手大师》引进武汉 同名
  演员邓超跨界与内地著名影视编剧俞白眉联合执导的喜剧电影《分手大师》,最近火爆上映,带来人们对此电影的母体――话剧《分
24期
杭州紫云洞、蝙蝠洞加固危岩 未停止纳凉避暑
  梅雨天已经过去,高温天气的到来也让杭州有着“天然空调”之称的几处洞穴热闹起来,不少市民会到黄龙洞山上的紫云洞和蝙蝠洞去纳凉避暑。昨日,有市民发现蝙蝠洞和紫云洞被施工队的绳子拉起来了,禁止游客进入。不少市民对此表示担心:到底是在改建还是维修呢?今年夏天这里还能纳凉避暑吗?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黄龙洞内的圆缘民俗园,走进园内,沿着石阶往上走100多米,就看到一个洞口直径大概2米的山洞。远远望去,山洞里面留着一些修葺后留下的木棍和绳索,显然,这个洞口已经开始动工了,离洞口不远的地方竖着一块写有“正在施工”的牌子,禁止游客进入。  “这个洞叫蝙蝠洞。”坐在边上石阶上的大妈告诉我们,“这个洞我们经常进去的,走近的话会感到阵阵清凉,在炎热的夏天,非常舒服。上面还有一个紫云洞,比这个还要大呢。”  按照大妈的话,记者沿着石阶再往上走,走了一小会儿,就看到了小有名气的紫云洞,外面同样也有绳子拦着。  “洞口只要有点风,就仿佛天然的空调,很是凉快,坐着都不想出去了。”大妈比较担心这里是不是要改建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以后的纳凉点又少了一处。”  对此,岳庙管理处的陈主任告诉表示,紫云洞和蝙蝠洞只是在进行危岩加固。“因为刮风下雨,洞里有些石头出现风化、松动的情况。天气热了,到这里纳凉的人也多了起来,所以在我们的动态巡查中就会对已经松动的石块进行加固。”陈主任表示,还有差不多一星期就可以完工了。

【全文阅读】
 
评论:俗文化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凭写“睡前故事”名声大噪的网络写手张嘉佳,日前宣布将与王家卫导演合作,以强大的演员阵容,把其中一篇讲述痴心女子爱上文艺画家而最终无缘相守的故事《摆渡人》搬上银幕。从一篇三千字的微博,到一部阵容豪华的电影,这种“麻雀变凤凰”式的进化让围观者惊呼“草根文学迎来了春天”。  近年来,越来越多导演把目光投向网络文学,据此改编的电影多数也取得了骄人的票房业绩,如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影《失恋33天》《致青春》等。在电视剧领域,网络文学势头更猛,《甄

【全文阅读】
 
抚顺琥珀距今5000万年:小型蜂翅膀发光似太阳(图)
抚顺琥珀中林林总总的远古昆虫。资料图片  晶莹剔透的琥珀,在普通人眼里是宝石,在专家眼里却是记录着地球远古生命奥秘的宝藏。昨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由该所研究员张海春领衔的科研团队认定:抚顺琥珀是目前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始新世时期(约5000万年前)亚洲大陆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万年前欧亚大陆两端已经存在广泛的生物交流。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苍蝇和蜘蛛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niánchóu)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摘自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琥珀》。  琥珀是数亿、上千万年前,针叶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深埋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树脂化石, 被誉为“世界上最轻的宝石”。像课文里那样包着远古昆虫的琥珀更是宝石中的珍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数波罗的海周边的俄罗斯、波兰、立陶宛等国的琥珀最富盛名,而在中国,100多年前发现的辽宁抚顺琥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唯一含有虫子的琥珀,但是名气不太大,过去研究也不多。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张海春研究员,偏偏对抚顺琥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20多年前,他的研究团队就在野外考察和系统收集辽宁抚顺的琥珀,迄今已经搜集了2000多块含虫或是植物、孢粉的琥珀。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们:“琥珀在一般人眼里是精美的宝石,但在我们眼里却是记录古代生物样貌的密码,精美的石头能说话、会唱歌哦。”    张海春研究员和该所的王博副研究员等7位中方专家,以及德、美、英、法等国多个学科的科学家组成联合团队,对这2000多块琥珀进行了多年系统研究,已发现的节肢类动物就至少有22个目,超过80个科150种;其中有100多个新物种,其中昆虫类最为丰富,包括至少16目,79科,上百个种。像蜂、蚂蚁、蚜虫等等有很多。  在这些抚顺琥珀中,昆虫的保存非常完美,有的触角都保存了下来,王博指着一块琥珀解释说,你看,“这是近30个蚜虫聚集在一起,这是摇蚊,它们在交尾的时候被保存下来了,非常难得。再比如有种小型蜂,它的翅膀能发出太阳一样的光芒,除此以外还有蜘蛛、蓟马、蟑螂等等。”除了能了解5000万年前的昆虫样貌,专家还能研究伴随这些昆虫、病毒的协同进化过程。    在所有的琥珀中,最罕见的是一块捻翅目化石,它的个头只有2毫米左右,是非常不起眼的小虫,长着很奇怪的触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昆虫,古生物专家到目前也没有弄清楚它该怎么分类。 王博介绍说,波罗的海周边国家每年产上万块化石,但是直到现在世界上发现的捻翅目化石也仅仅只有10块,而此次在辽宁抚顺2000块化石之中就发现一块,说明在5000多万年前,这一带的昆虫种类已经极具多样性,种类非常丰富。    王博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经过研究,这批2000块辽宁抚顺琥珀出自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的地层里,那个时候,辽宁抚顺不像现在这样寒冷,正处于一个温室效应时期,年均气温在15℃至20℃,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气候和现在的福建、浙江东部一带有点相似。  远古的抚顺原始森林里生活着成片的松、柏类植物,还有一片水生环境,在这其中生活着大量的古代昆虫和微生物的类群。  而且那个时候,抚顺的地理位置极其关键。“我们还发现抚顺琥珀内的蚂蚁、蜂类等社会性和外寄生性昆虫同波罗的海生物群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说明早在5千万年前欧亚大陆两端已经存在广泛的生物交流,为我们了解当时欧洲―亚洲―印度生物分布格局提供了直接依据。”张海春说,这为专家了解当时欧洲―亚洲―印度―北美生物分布格局提供了直接证据。这些研究成果还为研究气候变化(例如温室效应)和地球板块构造事件(例如青藏高原隆升)对欧亚大陆生物演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全文阅读】
 
王小波情书中称李银河灵魂完美 希望两人灵魂合一
  朝华出版社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将若干封王小波写给妻子的情书“尘封”十数年后重新面世。这些私人信件是王小波1977年至1997年写给妻子李银河的,除了表达对她真挚的感情和孩子般的依恋外,还充满了对人生存状态和现世的陈述反思及真知灼见。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还会写情书吗?  银河,你好!  你的来信收到了。  我想我现在了解你了。你有一个很完美的灵魂,真像一个令人神往的锦标。对比之下我的灵魂显得有点黑暗。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你已经知道我对你的爱有点自私。真的,哪一个人得到一颗明珠不希望它永远归己所有呢。我也是。我很知道你的爱情有多美好,我又怎能情愿失去它呢。  可是我有一个最高的准则,这也是我的秘密,我从来也不把它告诉人。就是,人是轻易不能知道自己的,因为人的感官全是向外的,比方说人能看见别人,却不能看见自己;人可以对别人有最细微的感觉,对自己就迟钝得多。自己的思想可以把握,可是产生自己思想的源泉谁能把握呢。有人可以写出极美好的小说和音乐,可是他自己何以能够写这些东西的直接原因却说不出来。人无论伟大还是卑贱,对于自己,就是最深微的“自己”却不十分了然。这个“自我”在很多人身上都沉默了。这些人也就沉默了,日复一日过着和昨日一样的生活。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它就沸腾不息,给它的主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  至于我呢,我情愿它永远不沉默,就是它给我带来什么苦难都成。我们都活着,将来我们都活过。我情愿它沸腾到最后一秒钟为止,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我知道,生和死,这是人们自己的事。谁也救不了别人的灵魂,要是人人都有个不休不止的灵魂才好呢。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滋滋”地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我真不想有一天我自己觉得我有了足够的智慧,可以够用了,足够明辨是非了。  后来的事情你知道。你把我说了一顿。我是躲在一个角落里,小心翼翼、鬼鬼祟祟地伸出手来,被你一说马上就老羞成怒了。我的眼睛都气得对了起来。我觉得一句好话对你算什么?你都不肯说,非要纠缠我。于是我写了很多惹人生气的话,我还觉得你一定不很认真地看待我,于是又有很多很坏的猜想油然而生,其实那些我自己也不信呢。  后来我又接到你一封信。我高兴了,就把上一封信全忘了。  这一件事你全明白了吧。我这件事情办得坏极了。请你把它忘了吧。你把卑鄙的星期五的来信还给我吧。  我们都太羞怯太多疑了。主要是我!我现在才知道你多么像我。我真怕你从此恨我。我懊恼地往家里走,忽然想起小时候唱的一支歌来,是关于一个老太太和她的小面团。小面团唱着这么一支歌:  请你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我把这件事告诉你了。我怎么解释呢?我不能解释。只好把这支歌唱给你听。请你不要恨我,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吧。  你说我这个人还有可原谅的地方吗?我对你做了这样的坏事你还能原谅我吗?我要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就是我这一次猜忌是最后的一次。我不敢怨恨你,就是你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不怨恨。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你把它放在哪儿呢?放在心口温暖它呢,还是放在鞋垫里?我最希望你开放灵魂的大门把它这孤魂野鬼收容了,可是它不配。要是你我的灵魂能合成一体就好了。我最爱听你思想的脉搏,你心灵的一举一动我全喜欢。我的你一定不喜欢。所以,就要你给我一点温存,我要! 小 波

【全文阅读】
 
村民捐款为千岁古松修围墙 传系唐名将罗成拴马处
  7月14日,新沂时集镇郝湖村全体村民自发捐款近4万元,为村里的千岁古松建起了围墙,并修复了旁边的一座古庙。 这棵古松相传唐初名将罗成曾在此树上拴马。 (满东广 李先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