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促TPP谈妥拟将讨论取消2
49
  据日本共同社10月11日报道,为促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在年内谈妥,日本政府和自民党11日着手研究备受关注的国内五大敏感农产品关税问题。预计将把被认为受影响较小的加工调配品共223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对国内产业影
  澳大利亚“新快网”10月11日报道称,随着中国生产的廉价办公用纸在澳大利亚的销售量急剧增长,澳大利亚政府反倾销调查委员会(Anti-Dumping Commission)宣布,将对中国在澳销售的办公用纸是否涉嫌倾销一事展开调查。   据报道,澳大利亚林业产品协会(Australian Forest Products Association)的汉普顿(Ross Hampton)指出,在过去18个月,中国生产的廉价办公用纸在澳的销售急剧增长,对澳大利亚本地的造纸业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汉普顿认为,澳大利亚的造纸业不是出口产业,只能在本地市场展开竞争。“但是就像世界贸易组织(WTO)所确认的,就像澳大利亚法律所确认的那样,如果某国过度生产某项产品,然后以低于其国内售价的价格在另一市场内销售,希望将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挤出市场,那么这不是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是所谓的倾销,(澳大利亚的办公用纸市场)这里就是这样的状况。”   位于维州、为日本制纸集团(Nippon Paper Group)所有的纸业公司Australian Paper,是澳大利亚国内唯一一家生产办公用纸的公司。该公司的CEO汉尼伯里(Jim Henneberry)指出,廉价的进口产品已经对该公司造成了伤害。汉尼伯里称:“(廉价进口产品)当然对我们公司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压力。如果这种(倾销的)趋势延续下去,我们将不得不考虑进行某些架构重组。”   哈尼伯里表示,如果该公司被迫结构重组的话,将会对整个原料供应链也产生巨大冲击,会对澳大利亚很多的乡村地区产生滚雪球时的连锁反应。   据报道,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的相关调查意见搜集将于11月19日结束,预计明年将会就中国涉嫌在澳倾销办公用纸一事,公布调查结果报告。刘琪琪
【全文阅读】
          10月11日,“中国企业走进欧洲”论坛在上海圆满闭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举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当中,外交部相关官员、“走出去”企业代表、中欧专家学者等围绕“欧洲宏观经济形势”、“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机遇和挑战及案例分析”和“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公关对策”等主题,结合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和开展公共外交的情况、成功与失败案例,开展了深入研讨。   本届论坛成为了遭遇金融危机的欧洲国家争取中国资金的宣讲平台,法国、希腊、立陶宛、荷兰、波兰、西班牙、瑞士等欧盟国家驻华外交官介绍了各自国家投资招商领域、相关政策举措及中国企业在该国经营情况,他们表示欧洲整体投资机会多、政府支持力度大,且人力、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条件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继续扩大投资贸易。欧盟驻华代表强调,欧盟与多个经济体签有自由贸易协定,在高新技术、成熟品牌、分销渠道、企业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有优势,有利于加强中欧投资和贸易关系。   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John Ross)表示,目前欧盟各国经济复苏步伐不一,整体复苏将是个长期化过程。中欧关系发展状况总体上有利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欧洲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面临很好的机会。中国企业需要了解欧洲经济情况及其对中国在欧投资产生的影响,积极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和目的国。   针对中国企业走进欧洲的话题,李肇星会长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得好’。我们应该学习欧洲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同时要有自己的品牌、专利,出去了就要保证‘质量’。”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宋荣华称,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是融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中国企业在走向欧洲的过程中开展公共外交十分重要。企业要深化本土化经营管理,提升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通过易于为所在国接受的形式开展公共外交,尊重所在国文化传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中欧专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出谋划策,认为企业走进欧洲需调整心态,做“学习者”、“合作者”、“博弈者”,明确经营战略、组建专业团队,了解目的国政策、法律、劳工环境标准、投资具体流程;呼吁欧洲国家摈弃保护主义,切实改善中欧合作环境,保障在欧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互利共赢。企业代表分享了投资欧洲的策略及面向目的国政府、工会组织等开展公共外交的经验和体会。刘瑾
【全文阅读】
  美国华盛顿联邦地方分区法院10月9日驳回了三一关联公司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起诉,再次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巨大关注。很多记者打电话来询问三一对此事的态度。其实,三一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尊严比金钱更重要,三一将继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对赢得奥巴马案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   联邦地方分区法院批准政府撤案动议的这个判决出来以后,有些媒体认为三一起诉奥巴马案已经结束了,三一已经输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原告起诉后,被告有权提出撤销原告起诉的动议,但被撤销后,原告同样有权继续诉讼到上诉法院,并经过多级法院,一直打到最后。这次美国法院的判决,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我们会坚决上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奥巴马案其实很简单,我们认为我们的权益受到了不当损害,美国总统的法令,违反了国际法和美国法律,我们要通过法律方式维权。我们始终强调,我们没有违反美国的法律,我们在美国也从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   通过此案,我们是想向美国政府、美国商业界及美国人民展示,一个真正的中国企业是怎样的,是想告诉他们,是时候摘下对中国企业的“有色眼镜”了,中国企业来美国是来做生意的,是来求共同发展的,不是来制造麻烦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案,能够为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外国不公正待遇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样本,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探寻可以看得到的路径,真正实现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尊严”的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打不相识”。我们选择起诉奥巴马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是因为我们相信自身没有问题,是因为我们相信美国的法律,是因为我们相信能得到美国政府、美国商业界及美国人民的理解。因此,我们对赢得奥巴马案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我们乐观地认为,这一案件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推动中美民间外交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认为,自由、坚守、自信、勇敢、创新、协作、平等……这些“三一人”身上体现的精神气质和企业文化理念,也是美国精神的精髓,同时也是这个星球上一切敢于探索未知世界追寻梦想的民族、团体和个人共同的性格特质。我们相信,美国政府和美国商业界会恪守绵延两百多年的自由开放传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外国投资者。   国际化,是三一的“第三次创业”。2013年上半年,三一国外市场营收同比大幅增长66.5%,实现国际销售收入54.39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高达24.6%。国际化的三一正在加速发展,而起诉美国政府和奥巴马,不过是三一国际化中的一个插曲而已。相信通过此案,更多的中国企业会学会利用规则,挺起胸膛在国际间行走,中国企业发展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作者是三一重工副董事长、总裁)
【全文阅读】
        安倍晋三(资料图)   在结束东盟、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之后,安倍和夫人于10日深夜返回东京。在日本新闻网看来,安倍并没带回他想要的东西――拉拢东盟国家,让其联合起来制定一个牵制中国的“南海行为准则”。该报道称,从今年5月开始,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就开始游说东盟峰会的主席国文莱,希望文莱能“主持公道”。在峰会上,安倍也对此反复呼吁。但从今日结束的峰会情况看,文莱的态度一直躲躲闪闪很暧昧,连日本自认为最坚定的南海安保合作者菲律宾也没有太多地附和日本。中国强大实在的“经济牌”大大冲淡了安倍首相的空头“政治牌”,最终使得安倍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日本《产经新闻》下属的《产经商务》报道称,东盟峰会发表的声明最终草案上只将“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纷争”纳入其中,对于南海问题没有任何记述,看得出是避免过度刺激中国。日本朝日电视台评论说,南海问题本来应该是美国首先出面来管,奥巴马不在,克里也不说,因此安倍首相变成孤军奋战。对于安倍希望东盟国家理解日本推进积极和平主义和行使集体自卫权,韩国《朝鲜日报》称,只有越南和菲律宾对此持积极赞同态度,其他国家因为顾忌与中国关系都“顾左右而言他”。日本《东洋经济》杂志评论说,实际上自其第二任期开始,安倍频繁的外访中,除了成功赢得举办奥运会的机会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成果,给人以白跑一趟的印象。今后安倍外交将迎来真正考验。   《日经新闻》评论说,东盟正想方设法维持与中日两国的外交平衡。在中国新领导层的经济攻势下,对中国的批评正逐步变弱。面对存在领海纠纷的马来西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将扩大进口,并就加强军事合作达成一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开始在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中抛出消极论调。但反对过度向中国靠拢的声音也根深蒂固。有东亚相关人士提出“为防止中国一家独大,有必要加强与日本的合作”。   日本《每日新闻》11日评论称,东盟去年在南海问题上分成亲中派和对中强硬派,陷入分裂的危机,现在东盟成员国对于东盟峰会变成中日竞逐的舞台心怀警惕。印尼外长在这次会议上说:“一国繁荣,其他国就会衰退的冷战时代思维应当抛弃。”《阿尔及尔自由报》称,东盟有自己的盘算,大多数东盟国家并不希望在中日之间选边站,而更希望在推动东盟共同市场建设过程中,能实现同中日两大经济体的“左右逢源”。特别是当主权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时,东盟大多数国家会更小心地在中日间寻找平衡。   1977年,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奠定了日本―东盟关系发展基础。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称,与前任不同的是,安倍拉近同东盟距离的希望缺乏具体明确的因素支撑,因此也难以像36年前的福田那样获得东盟的支持和信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评论说,曾在APEC峰会期间采访安倍的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称,安倍近期似乎表现出超级自信、自我陶醉的状态,甚至称得上“夸夸其谈”。安倍刻意寻求亚洲地缘政治领导地位是误入歧途,或许也是反建设性的。只要日本仍服从于美国,并在地区中充当美国军事力量的平台,日本就缺乏地缘政治领导地位的可信度和道义权威。法国《世界报》称,奥巴马此番在东南亚的“缺席”,令本就有顾虑的东盟国家愈发担心,这也让日本在东南亚寻找对抗中国盟友的努力变得更加艰难。(环球时报驻泰、日、韩特派特约记者 暨佩娟 孙秀萍 李珍 王刚 环球时报记者 郭芳 陶短房 甄翔 候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