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方拟公布“南侵隧道”调查结果 ...
VOL 28
  据韩国《世界日报》12月2日报道,韩国民间团体此前曾举报说,发现朝鲜挖掘的通往首尔和京畿道地区的长距离隧道。对此,韩国联合参谋本部2日表示,正在对京畿道南杨州市芝锦洞一带进行调查,具体结果将于5日发布。  报道说,韩国军方于1-4日持续出动人力及特种设备对该区域进行调查。韩国联合参谋部计划5日在现场公布调查结果,并就杨州与南杨州的隧道表达军方的意见。  此前,“寻找南侵隧道的人”等民间团体在10-11月主张说,他们在杨州和南杨州两地 ...
俄防御指挥中心功能比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更强大
俄防御指挥中心功能比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更强大
  被称作“战时政府”的俄罗斯国家防御指挥中心(NDCC)于12月1日正式投入作战值班。该中心在和平时期负责监控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旦爆发战争,就将接管整个国家。俄国防部去年5月宣布:普京做出决定要建这个中心,今年1月正式开工,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投入运行,速度堪称惊人。该中心集中了全俄最优秀的军官,配备了最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并拥有下达发射核导弹命令的权力。  俄国家防御指挥中心位于莫斯科市区正南偏西方向的二环路与三坏路之间,美丽的莫斯科河畔,靠近克雷姆斯基大桥,与克里姆林宫行车距离不超过5公里。从外观看,它与周边的其他建筑没多大区别。《环球时报》记者经常到附近的俄罗斯新闻社大楼参加记者会,所以常有机会从其正面的沿河街上观赏这座举世瞩目的“军事堡垒”。12月2日,在它宣布正式投入“作战值班”后,《环球时报》记者从外观看不出与往日有什么不同,没有看到此前媒体报道的主楼顶上新建的直升机平台。但既然它已经启动,意味着这栋大楼里已经开始接收并处理来自俄罗斯全境各个角落的军事信息,并向俄各大军区的值班人员发布指令,同时有人24小时值班,负责跟踪全球军事动态。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俄国家防御指挥中心(NDCC)相当于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NMCC)。NMCC是美国几大军事指挥中心的核心,成立于冷战时期,设在五角大楼内。该中心与白宫情况室、国务院和北约在世界各地的部队均有直接通信线路。当年成立的初衷是对抗华约集团,核心是防范苏联的核打击。后来随着美军在全球扩大军事存在,这里被用于指挥分布于全球各地的航母、战机、潜艇和反导系统。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NDCC除了复制NMCC的所有功能,还有很多其他作用。在和平时期,额外任务是监控俄所有的重要军事资产,从国防承包商提供的硬件到炼油厂状态、气候条件及其对运输路线的影响。作为一个全面的军事设施,中心还拥有意想不到的民用部分。它靠近莫斯科两家主要医院,包括皮罗戈夫创伤中心,国防部表示,医院现在能共享中心在莫斯科河畔新的停机坪,对急诊病人进行运送。这个停机坪能容纳重达15吨的直升机,足以起降米-8直升机和米-38直升机。  国防指挥中心负责人米辛特斯夫中将1日对俄媒说:“创建国防指挥中心是过去几年俄罗斯最大的军事项目。在历史上,就功能和任务而言,最接近的是1941年―1945年的最高统帅部。”他透露,中心的通信和数据处理设备进行了大幅度升级,即便在莫斯科的主设施因敌方攻击受到损坏,具有先进数据加密和多个备份站点的强劲网络也能将数据传遍全国,保持该中心正常运作。米辛特斯夫还说,他们挑选了超过1000名最优秀的俄罗斯军官到国防指挥中心工作,“这是一个强大的自给自足机制,它在所有指挥层面上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值班小组组成,从战术到战略层面,这些值班组进行昼夜战备执勤”。(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汪嘉波 记者 刘扬 候涛 柳玉鹏)
解放军军官看狐狸捕鸟悟出机降与反机降战法改进
解放军军官看狐狸捕鸟悟出机降与反机降战法改进
   “干好本职光精益求精还不够,只有做到极致才是臻于至善。”这是南京军区三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黄方敏坚守了几十年的人生信条。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黄方敏在训练基地这个准战场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黄方敏痴迷于研究作战,在基地内享有盛名――  一次在食堂吃饭,他被《动物世界》里的镜头吸引住了:小海鸠正在学习飞翔,扑棱着翅膀从高处飞下,眼见就要着地。突然,一只狐狸从洼地的草丛里腾空而起,一口叼住了小海鸠。  “这不是演习中的机降与反机降作战吗?”黄方敏若有所思,见身边的机关干部一脸茫然,他解释道:狐狸伏击地点的选择、出击时机的把握,都是我们演习中反机降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而小海鸠如果能滑行的更远或选择在海上降落,也可以避免危险……  一次演习前夕,演习场区突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  黄方敏到驻训点检查工作,部队指挥员向他提出以少代多参演、组织道路修筑、阵前预置工程保障力量等请求。  “战场上,敌人会等我们修好路再打吗?”他当即拒绝。  演习中,红方出现了多起履带脱落、实车淤陷、道路受阻等情况,黄方敏建议总导演顺势诱导部队现场抢修、拖救、清障。  演习结束后,红方指挥员感慨,演习不光锻炼了部队打仗的能力,还让他们的处突应变和后装保障能力得到了一次检验!  当然,“铁面黄”也有“通情达理”时。基地组建复杂电磁环境模拟中心之初,不少人提出演习中要全频段、全时域对参演部队进行电磁压制。  然而一向喜欢“逼败”的黄方敏却持保留意见。议训会上,他从基地组训职能说起,阐述了构设敌扰环境主要是让参演部队树立电磁防护意识、培养应对手段,如果一上来就一棍子打死,反而背离了组建初衷。  因为黄方敏当初的“网开一面”,如今参演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练就了见招拆招的过硬本领。这次演习,导演部构设了从低到高共10组复杂电磁环境,参演部队多种手段轮番应对,电磁空间的攻防博弈愈加精彩!  2007年,在修订南京军区对抗法规过程中,方案组人员围绕“演习暂停”的定义发生分歧。不少人认为,暂停时只要明确人员、装备停止行动原地待命即可。黄方敏却力排众议,坚持要将电子对抗、空中飞行器这些新型作战力量的行动囊括进来,还要将侦察、渗透、穿插和装备调整等行动一一细化。  这时,有人劝黄方敏,上有总导演下有导调员,你一个总导演助理干嘛要处处较真?“如果对现有的问题和矛盾不较真,那就是对明天战争的不负责!”他的回答掷地有声。其后的历次演习实践,充分证明了提前预想、细化规则的必要性。  指挥信息系统配发部队之初,上级要求在演习中加强使用,但不少指挥员仍然习惯于一张地图、一支铅笔、一部电话指挥打仗,由于导演部监控手段有限,不少人借此“蒙混过关”。  作为基地技术系统研发牵头人,黄方敏为此伤了不少脑筋:演训系统和指挥信息系统因保密原因,禁止互联互通。  一天,他到基地军营网吧查资料。当他看到军网和基地局域网的两台电脑主机却只联一台显示器时,顿时来了灵感:为指挥信息系统加一个分屏器!  问题迎刃而解,他成功地将指挥信息系统接入到基地演训系统,在全军首次实现了对参演部队指挥过程、指令信息、行动时间、交战态势、打击效果等演练信息“五位一体”监控……  准战场上砺剑疾。在皖东三界这个与外界天然隔绝的山沟沟里,黄方敏一呆就是22年,组织裁评各类大型演习60多场,组织编修20余万字的对抗训练法规性文件,将实战化对抗演习这种组训模式逐步规范、推向完善。(程永亮、邵中红)
北约将组建临时快速反应部队应对周边安全形势
北约将组建临时快速反应部队应对周边安全形势
    北约成员国外交部长会议2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会议发表的声明表示,北约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改革,并为其提供资金援助;北约将从明年1月起实施代号为“坚定支持”的北约对阿富汗非作战任务。与此同时,北约将提升内部集体防御能力,于2016年打造一支永久的快速反应部队。  本次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的宗旨是落实今年9月在英国召开的北约峰会达成的主要成果。具体说,就是回顾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构建北约从阿富汗撤军后与阿富汗的新关系,以及商讨加强北约内部集体防御能力的具体措施等等。  当天,首先举行了北约
东海舰队首次承训20名西藏籍藏族新兵
东海舰队首次承训20名西藏籍藏族新兵
  宁波12月3日电(侯瑞)“西藏虽然远离祖国的海洋,但守护万里海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志愿到条件艰苦的一线岗位奉献青春……”东海舰队首次承训的20名西藏籍新兵陆续完成相关专业的定岗培训后,纷纷递交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申请书和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决心书,一致表示扎根海疆、献身海防,到海军部队艰苦一线岗位历练成长、磨砺人生。  该舰队今年首次承训西藏籍藏族新兵,男、女兵各10人。据新兵训练部门领导介绍,今年是海军新训单位实施实战化训练第一年,训练科目增多、训练强度加大。为让这些从雪域高原来到东海之滨的藏族新战友尽快适应军营生活,新兵承训单位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专门挑选专业技能过硬的带兵骨干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全程进行一对一帮促指导。女兵训练队特意安排去年9月西藏历史上首批加入海军的女兵央吉次仁担任班长。在新兵连,大家非常尊重藏族文化风俗习惯,主动学习日常藏语,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克服汉语基础薄弱、理论学习较吃力等困难,提高各项考核成绩。  新训期间,藏族新兵训练十分刻苦,人人分别被评为“训练标兵”、“学习标兵”和“内务标兵”。来自“西藏江南”林芝的次仁德吉打破女兵训练营三公里武装越野纪录,她高兴地说:“无论分配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守卫祖国的美丽海疆,尽一个藏家儿女的最大努力!”(完)
中国航天指挥与控制论坛12月16将在北京召开
中国航天指挥与控制论坛12月16将在北京召开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航天指挥与控制论坛”定于2014年12月16-18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高密度高强度航天任务不断出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任务对航天指挥与控制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届论坛,以“走向太空的指挥与控制”为主题,聚焦指挥控制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航天发射、卫星测控、空间安全、卫星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凝聚国内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为指挥与控制技术服务于国家太空战略发展出谋划策,迎接航天指挥与控制技术能力的新挑战。  届时有沈荣骏院士、李济生院士、龚惠兴院士、戴 浩院士、包为民院士、陈志杰院士及来自全国指挥与控制领域各大航天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将出席航天指挥与控制学术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权威性论坛,通过此次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提出各方学术观点供大家探讨,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要求,创新驱动航天指挥与控制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