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表示,一旦美国取消对越南的武器禁运,河内打算购买美国武器。他同时指出,中国不必担心,这谈不上越美军事政治联盟的建立。 美国对越南武器禁运已经执行了40年,虽然两国早已互为经济伙伴。但直至今年才有望取消武器禁运。白宫一高官此前曾透露,华盛顿计划取消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帮助越南应对同中国的南海领土争端。美国计划首先对越供应P-3“猎户座”侦察机,用于对中国潜艇和船只动向的侦察。 俄罗斯政治学家西多罗夫认为,越南打算购买美国武器绝非偶然。他说:“越南宣布准备购买美国武器是一个外交上的大手法。它想证明,谁是它的伙伴,一旦南海争端激化可以依靠谁。中国对邻国接近美国以及联美制华等行动的反应一向非常强烈。虽然美国也说中国是自己非常重要的伙伴,但其在新加坡驻防有海上护卫舰,在澳大利亚驻扎着海军陆战队员。” 越南打算依靠美国加强自己的海上势力是可以理解的。越南奉行多边政策,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伙伴和盟友。与此同时,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莫夏科夫指出的那样,这是本地区大地缘政治游戏的一部分。 他说:“围绕南海和东海进行着一场非常紧张的政治游戏。形势相当复杂,所以任何声明都有其一定的内涵,如同警告。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已久的军事政治游戏的一部分。我不认为,现在中国会马上做出某种强硬反应。很可能将来需要通过磋商、谈判或做出某些让步,才能解决问题。” 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认为,不值得“夸大”美越军事关系的作用。他说:“我不认为,越南会把自己同中国的持久关系变成只同美国的关系,虽然关系因冲突激化而变冷。” 然而,华盛顿介入中越对抗,显然是在下着自己的棋,即旨在加强自己在该地区的存在。中越领土争端自今夏激化后,美国军方声称美国军舰将更频繁地进入越南海港并非偶然。同时也可以理解,美国可能取消对越南的武器禁运,也并非是华盛顿作出的善举。这只是为了更进一步把越南当作制衡中国在本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一个工具。[阅读全文] 朝鲜平安南道的桧仓郡,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意义。这里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而且保存有朝鲜境内面积最大的一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今年中国在迎来9月30日首个“烈士纪念日”前夕,《环球时报》记者从平壤出发,跋山涉水来到群山腹地中的桧仓郡,拜谒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旧址和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志愿军先烈的忠魂。 桧仓郡位于朝鲜平安南道,距平壤以东100多公里,四周依山傍谷,层峦叠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司令部曾几易其址,于1951年下半年迁至桧仓,直至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这里是朝鲜有名的盛兴矿区,志愿军司令部当年就是设在一座旧矿井里,有着长长的坑道。坑道入口处西侧的石室是彭德怀司令的宿舍和办公室,室内依然保留着他当年使用过的木制办公桌、电话、台灯、衣柜、暖水瓶等。墙上挂着战线态势图以及金日成与彭德怀交谈的照片。 从石室可以直接拐入坑道。坑道里灯光微弱,阴凉潮湿,走了几十米后分成两个岔口,其中一条路与志愿军作战指挥室前后相接。作战指挥室面积约180平方米,可容纳百人,战时很多重要的军事会议都在这里举行。室内摆放着长桌,迎面墙上的作战地图特别醒目。地图上,上甘岭、金化、金城等著名战场的地名清晰可见。四周的墙壁上,除了挂着珍贵的历史照片外,还有一幅金日成1953年的中文题词:“中国志愿军弟兄们,你们流下的鲜血和贡献,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离志愿军司令部旧址约5分钟车程,就到了桧仓郡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在朝鲜近百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桧仓的这座陵园是面积最大也最为公众所熟悉的。陵园依山而建,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朝鲜战争期间,这里原本是志愿军的简易墓地。1954年,停战协定签署一年后,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始兴建,1957年建成,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2012年10月,在中朝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陵园经过一年半的修缮改建后又再次竣工。 山脚下,陵园的石质大门朴实无华,默默守护着志愿军烈士的英灵,无言述说着那段捍卫和平的历史。大门上方用中朝两国文字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字样。沿着长长的台阶缓缓拾级而上,仿佛真切感受到台阶上所承载的历史厚重的力量。在陵园的第一层,一座中国古式琉璃牌楼迎风而立。正面是时任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题写的横匾“浩气长存”。经过牌楼,迎面是一座绿瓦红柱的六角纪念亭,亭里的白色纪念碑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所立,碑上正面刻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永垂不朽”字样,背面刻有纪念碑文。纪念亭横梁上的彩绘描绘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烈士的事迹。 经过纪念亭,来到陵园第二层的小广场上,一座14米高、手握钢枪、身披斗篷的志愿军英雄铜像在广场中心巍然屹立,在蓝天青山衬托下透射出中国勇士的大无畏精神。铜像底座由花岗岩砌成,正面和背面分别是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内阁1957年所立朝文碑文“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下用鲜血凝成的朝中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和“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女们在反对美帝的共同斗争中留下的丰功伟绩在朝鲜人民的历史上闪光”。碑文上方是和平鸽徽章,并刻有中文的“和平万岁”字样。铜像底座两侧分别是彭德怀与郭沫若题写的中文碑文。广场四周排列着毛泽东主席的亲属、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等种下的松柏。 走过铜像继续拾级而上,一个椭圆形喷水池后是一面写着“向烈士致敬”字样的琉璃瓦影壁,两侧是反映中朝人民并肩战斗场面的铜雕壁画。影壁后方便是烈士墓区,包括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在内的134名烈士长眠于此。单人单墓,每一个坟冢前都立有石碑,碑前写有烈士姓名,碑后写有中文和朝文的简单生平,其中3座墓碑上写的是“无名烈士”。134座水泥浇筑的圆形白色烈士墓排列得整整齐齐,所有墓旁都种有一株当年从中国移植过来的东北黑松。顺着一个个墓碑看过去,墓碑上的红五星映衬着一个个鲜红的烈士名字,他们中有工兵,有警卫连战士,有驾驶员,有通信兵等,来自五湖四海,却为了捍卫和平的信念共同长眠在这里。 墓地前排正中是毛岸英烈士墓。当年陵园初步建成后,毛岸英烈士就迁葬到这里。大理石墓碑白底黑字,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碑旁则树立着毛岸英烈士的半身铜像。毛岸英在朝鲜可谓家喻户晓,中国电视剧《毛岸英》在朝鲜播出时非常受欢迎,“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很多朝鲜人都会演唱剧中的这首主题曲《日月同光》。 站在烈士陵园中环顾四周,漫山遍野的青松翠柏默默倾诉着对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深情怀念。清风拂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仿佛又回荡在耳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阅读全文]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兜售他的“积极和平主义”,同时为日本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发起新一轮冲击。提起“入常”,日本可谓“一把辛酸泪”。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便制定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战略,可由于自身因素与国际环境的制约,一次次发起冲击,一次次铩羽而归。尽管如此,屡战屡败的日本争取“入常”的决心似乎并未改变,一直在做着努力。 二战战败后,日本长期被美军为主的盟军占领,实际上丧失了包括外交权在内的各种主权,由反法西斯国家主导建立的联合国最初将日本排除在外。为此,日本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将早日重返国际社会作为国家目标,而加入联合国无疑是最大的目标。 1951年,日本通过缔结《旧金山和约》,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恢复外交关系。《旧金山和约》序言称:“日本表示申请加入联合国而且在任何场合都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的意志。”1952年6月,日本向联合国提出加入申请。但在9月18日的安理会上,日本的申请遭到常任理事国苏联的否决。1955 年12月13日,安理会审议日本、蒙古等18 个国家的加入申请。在“中华民国”对蒙古行使否决权的情况下,苏联对日本再次行使否决权。为此,鸠山一郎出任日本首相后,打起“自主独立外交”旗帜,把改善对苏关系作为外交重点。 1956年10月,鸠山一郎力排自民党和政府内的种种阻挠出访苏联,于10月19日同苏联发表写入“苏联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的申请”内容的《联合声明》。同年12月18 日的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同意日本成为第77个会员国。 日本加入联合国后,又把目标放在争当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上。经过各种努力,在1957年9月的第12届联大上,日本首次当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自此以后,日本在联合国的地位逐步提高,多次成功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到上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成为全球GDP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国际地位也相应提高。1969年,日本与美国就归还冲绳问题达成协议,有了相对独立的外交权,此后两次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担负的联合国会费比率已经名列5大常任理事国之后的第6位。这一切极大刺激了日本在联合国有更大作为的欲望,“入常”开始成为其最终目标。 孟加拉国 1977 年之前, 日本已经4次当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对于争取1979 到1980 年度安理会在亚洲的席位,日本踌躇满志。1978年1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改选。日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如果当选,“入常”近在咫尺,因此高度重视。为增加吸引力以取得各国支持,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直在当年召开的第33届联合国大会演讲中,刻意将历年在后半部分谈及的开发问题提到演说的前半部分,只字未提修改联合国宪章的问题。这样做是为了讨好独立不久、百废待兴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并尽量避免出现意见分歧。此外,日本外务省还向联合国大会派遣了前外相木村俊夫和两名大使级官员组成专门团队,许诺各种经济援助,游说非洲、加勒比诸国。当时与日本竞争的亚洲国家是孟加拉国。事前做了很多工作的日本以为胜券在握,根本不把孟加拉国放在眼里。但结果令日本目瞪口呆:竟然输给孟加拉国。这也让日本领教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 此次竞选失败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日本各界认为,无论是从国家综合实力还是国际影响而言,孟加拉国都无法与日本匹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联合国负担的经费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此前日本已经4次当选非常任理事国。而孟加拉国只是1971年12月才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一个新兴小国,人均国民收入当时仅有83美元,1974年刚加入联合国。从负担联合国的会费、经济合作等国际贡献上来讲,似乎与日本无法相提并论。 日本政府将此次失败当作国耻,撤换了当时的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安部勋,由西崛正宏接任。日本在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中败给新兴国家孟加拉国,也标志着其“入常”计划遭受重大挫折。 也正是因为曾经被孟加拉国击败过,日本今年提前通过巨额经济援助,让明年竞争非常任理事国亚太席位的孟加拉国退出竞选。5月26日,安倍在与来访的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会谈时,表示将为其提供最多达6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8亿元)的经济援助。9月6日,哈西娜在达卡与安倍会谈时表示孟加拉国将退出竞选。对此,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分析:“日本的金钱起了作用,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外交成果。”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的构成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美苏两国控制联合国的能力不断减弱,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不断提高。日本在1978年竞选中失败,主要是失去了非洲这块“大票仓”。当时,日本实行支持南非白人政权的政策。1975年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要求各主要发达国家停止与南非的合作。虽然联合国通过了谴责并制裁南非的决议,但日本却和南非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所以日本既反对南非的种族歧视政策,同时也不赞成对南非全面经济制裁。日本这种貌似中立的态度,实质上是纵容南非白人政权的种族歧视政策,从而引起广大非洲国家的不满。当时非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1/3,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日本的惨败就可想而知了。 1978年竞选失败后日本认识到,“入常”的条件尚不成熟。要成为常任理事国,首先要修改联合国宪章。而修改联合国宪章是一项复杂而曲折的工作,因为这不仅需要联合国2/3成员国的同意,而且必须要得到5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肯,日本实现“入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曾经担任日本驻联合国大使的斋藤镇男说:“对于日本申请担任常任理事国,联合国虽然没有出现明显反对的声音,但是没有任何人谈论这一问题,对此几近忽视。”[阅读全文] 国庆佳节,普天同庆,不过在位于珠海的中航通飞公司,员工们异常忙碌,他们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备战航展。在公司19架准备参展的飞机及模型中,一架名为“蛟龙600”的飞机模型备受瞩目。尽管这架当前世界最大的在研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要到明年年底才能真正飞上蓝天,不过,业内普遍将这款飞机的研发看作珠海通航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 经过多年积淀,珠海航空工业的发展正逐渐展露锋芒,当地以公务机为核心的通用飞机制造和总装产业恰好填补了广东通航产业的空白。目前,珠海航空产业园已引进近30个航空要素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聚集了20多家重点航空企业。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架水陆两栖飞机,也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款在研水陆两栖飞机。”谈起“蛟龙600”,中航通飞公司副总经理沙长安很自豪。他告诉记者,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加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公司花费了大量心血研制出这款飞机。目前,“蛟龙600”已完成全部设计,各零部件正陆续运到珠海进行最后总装。 此外,该公司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涡桨公务机“领世AG300”已于今年首飞成功、正处在研制阶段的“西锐SF50”飞机已获得超500架的订单、首批2架单价达亿元的赛斯纳公务机将于年内正式投产。这些突出成就让中航通飞在业内大放光彩,也令酝酿多年的珠海航空产业集群深入人心。 与其他发展航空产业的地区不同,珠海航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以公务机为核心的通用飞机制造和总装,这一定位恰好填补了广东通航产业发展的空白。 如今,该航空产业园已引进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的近30个航空要素项目,聚集了中航通飞、摩天宇、利捷公务航空等重点航空企业20多家,涵盖了通用飞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公务航空、飞行培训、航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研发生产等领域。 在“小飞机”的带动下,一个“大产业”初步成形,珠海已成为中南地区通用航空产业类别最齐全、运营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数据显示,2013年珠海航空产业产值为55亿元。 “飞机制造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和发展重点,我们更重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航空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珠海市航空产业园管委会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林伟萍说。在她看来,航空运输装备制造处于制造业“金字塔”的顶端,集合众多技术,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等优势,对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航空制造产业的过程中,珠海一方面引进加工制造业壮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鼓励自主研发,重点推动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 据了解,目前中航通飞已在珠海设立研发基地,批量生产西锐SR20/SR22系列飞机、A2C飞机、小鹰500飞机、运5B飞机、浮空器等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以“领世AG300”的成功研发制造为例,有专家表示,它填补了我国该类型飞机制造的空白,也是珠海坚持向航空产业链高端环节跃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缩影。 此外,截至目前,中航通飞已在珠海组建涵盖航空研发、运营、俱乐部等领域的6家航空企业。值得关注的是,中航通飞今年投资8000万美元的“中航赛斯纳公务机合作生产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计划今年内生产首批2架赛斯纳高端公务机,每架飞机市场售价将达亿元。 在中航通飞的带动下,与航空相关的其他高端企业也被引至珠海。据了解,在芯片研发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欧比特将在珠海投建芯片式卫星和无人机生产项目。 对珠海航空产业来说,在研发、制造环节的产业布局并非全部。今年6月,珠海―阳江―罗定低空目视转场飞行航线正式开通,这条被誉为“破冰之旅”的国内低空通航线路背后是未来价值高达万亿元、前景广阔的通航市场。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珠海为主,重点发展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轻型直升机等产业,加强航空关键技术研发。 珠海金湾航空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低空通航的政策有逐步放宽的趋势,一个高达万亿元的通航市场正在逐步打开,这对于广东的航空产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在这个大发展的时刻,坐拥金湾园区的珠海可说是责无旁贷,应当肩负起发展通用航空设备制造、助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重任。” 据林伟萍透露,今年珠海金湾将以11月开幕的第十届中国航展为契机,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引进一到两个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龙头航空产业项目,进一步推动航空产业集聚、扎堆。 (记者 陈晓 钟啸)[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