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对住宅裂缝和
14
  本报讯 王纪洪 记者 吴跃强 门窗渗漏、屋面渗漏、外墙渗漏、楼板和墙体裂缝,这是市民对新建房屋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成为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如何减少和避免这样的现象?昨天,记者从住建厅了解到,我省启动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用5年时间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  全省新建住宅工程纳入治理范围  据了解,今年起,我省将启动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治理范围为全省新建住宅工程,重点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治理重点是屋面、外墙面及卫生间渗漏、楼板和内外墙面裂缝;水电、保温节能等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常见问题。  从2014年起,每个市、县(市、区)树立1-2个示范工程;全面推行样板间制度;省厅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项督查。  我省提出,通过5年努力,对新建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预防和治理覆盖率达到100%。  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分户验收  据悉,我省将重点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质量监控,进一步督促保障性安居工程各参建责任单位切实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对已竣工并验收合格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行分户验收、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设立永久性标示牌。  截至6月30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276个,已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数为536个,安装率为100%。
土地市场转冷 房企拿地连月锐减
  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与去年土地市场“地王”频现的疯狂景象相左,今年以来楼市下行和销售萎缩也使房企预期转向,拿地节奏大幅放缓。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在对万科、碧桂园、远洋地产、华润置地等20个标杆房企的土地购置进行统计后发现,这些企业的土地购置总额连续多月锐减。4月份至6月份,连续3个月不足200亿元(人民币,下同)。而7月份以来,这20大标杆房企拿地合计不足90亿元。  从企业来看,7月份,仅万达、中海与保利等企业有小笔拿地,万科、融创、远洋等企业已经多月未现身土地市场。  这一数据远低于土地市场活跃的2013年。当年6月,这20家房企拿地总额超过400亿元;去年12月,20家企业拿地更是高达870亿元,突破单月记录。  土地一般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风向标,房企拿地节奏的快慢也反映了企业对后市判断是否乐观。近月来,土地市场由热转冷,“底价成交”成为主旋律。在土地市场中扮演主角的房地产企业也显现出愈加谨慎的态度。  许多房地产企业上半年的业绩下滑是其态度转向保守的原因之一。据统计,目前117家在A股上市房企披露了一季报及业绩预报。受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影响,有61家公司业绩利润出现同比下滑或亏损。  117家房企的合计净利润为96.49亿,相比2013年同期的127.36亿,下调幅度达到27%。  上市房企之外,还有一些中小房企受到这轮楼市降温的影响,资金链紧绷,可能再现一波破产倒闭潮。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目前市场趋势看,下半年房企拿地有可能继续萎缩,企业或全面进入保守状态,以加快销售为重点。(完)

【阅读全文】
46个限购城市松绑率近6成 能否救市仍需观察
  图/东方IC  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燕华、实习生雷亚梅报道:楼市低迷,各地政府纷纷出手救市,近期限购瓦解大潮席卷全国,46个限购城市松绑率近60%;不过,就目前来看,限购松绑并没有带来市场回暖。对此,有专家认为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颓势,不应该归结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等的影响,而是房地产市场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监测显示,截至7月23日,在46个限购城市中有26个城市针对限购政策进行了微调(有限购取消、局部取消、执行层面取消或传闻取消),城市限购“松绑”率近60%。与此同时,几乎46个限购城市中的每个城市都涉及调控放松,包括户籍政策松绑、公积金政策松绑、税费减免等。自此,各地政府曲线救市已成燎原之势,这与有关职能部门的默许分不开。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6月上任后的第一次表态就是对房地产政策完善提出了三点落实意见:千方百计消化库存;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结构调整;完善房地产项目周边配套设施。而“千方百计消化库存”的表述成为地方政府调整楼市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有城市试探性放松限购政策后,有关部门并未进行干预,这给其他地方政府“壮了胆”,多数地方政府采取只做不说的方式对限购政策进行了微调。  对此,广东省房协理事赵卓文认为,取消“限购”、松动“限购”的城市一座接一座,并非是楼市的利好消息,恰恰相反,管理层对地方政府取消限购默许了,足以证明当前的市场确实已经到了增长乏力的时候。   各地政府救市心切,而在微调的背景下,下半年全国的楼市能否迎来“小阳春”,就现状来看,结果并不乐观。  就房价来看,南宁、厦门、福州、成都、昆明、温州,这些今年4-6月间限购放松的城市,根据6月份百城价格指数显示,6月,只有厦门的房价环比5月上涨了1.64%,其余5个城市的房价一律下跌。从成交量来看,根据中原监测的40个城市数据显示,7月中上旬,我国新建住宅成交面积日均值较6月下降4%,除一线城市下滑幅度较为明显之外,二线城市小幅下降6%,而三四线城市则微升1%。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放松限购对市场的影响难以显现,至少要在2-3个月之后。值得关注的是,在限购调整的同时,各地并未放松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力度。有专家认为,房贷是否松动、信贷支持是否加大,才是撬动楼市回暖的关键政策。  对此,中原集团认为,限购松动和放款加快,仍不足以改变目前市场低迷局面,新房市场依然要靠合理的定价才能带动销量。赵卓文也认为,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颓势,不应该归结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等的影响,而是由房地产市场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引发的,楼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出现。如果2014年下半年楼市出现大调整,2-3年内难以好转。

【阅读全文】
社科院报告:中国楼市拐点出现在2020-2025年
  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丁栋)中国楼市拐点将在何时出现?28日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认为,2015-2030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总体走势呈现“上升-平稳-下降”的“倒U型”特征,拐点大致出现在2020-2025年间,届时城市住房需求将不具备快速增加的条件。  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该报告,根据城市人口长期变动和生育政策变化,对住房需求的长期走势进行了分析。四种情景模拟状态均显示出,2025年后,中国住房需求将总体下降,在高位水平下,拐点将出现在2025年以后,低位水平下的拐点将提前至2020年左右。  报告指出,人口结构和生育状况对住房需求有直接影响。根据世行报告,当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历史峰值,之后会进入长期下降的时期,未来20年内,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一倍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和课题组分析,人口抚养比的长期上升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住房刚性需求的下降。  报告指出,“全面放开小城市、有序放开中等城市、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策略,可能导致住房需求的矛盾在东部大城市更加凸显,中小城市住房供大于求的也将突出。综合来看,城镇化的新态势将引发不同等级的城市出现不同的市场特点,2015-2030年中国住房市场将出现严重分化。  截至7月,全国已有29个省区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人口普查显示,符合政策的家庭约2100万。报告认为,从长期看,放开单独两孩可以防止人口结构波动带来住房需求的大起大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均衡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单独两孩政策的力度和强度还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针对中国长期住房需求的变化,报告建议,一方面要着眼于消化当前人口结构带来的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另一方面,要对2025年后可能出现的人口结构变动风险预警,推进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完)

【阅读全文】
为独吞房产谎称是独子 追查档案发现他还有个姐姐
  主持记者:贾晓宁  1个多月前,市民童某到南京公证处办理法定继承公证,想继承父母留下的一套房产。原来,童某的老母亲半年前去世,办完母亲的后事之后,他准备继承房屋。面对公证员,童某介绍说,他的父母亲结婚很早,但是婚后十多年都没有生孩子,直到近四十才中年得子,一辈子就只有童先生一个独生子。因为以童先生的年纪,他的父母多子女,他多兄弟姐妹,是很平常的,反倒是独生子女很少见。于是公证员要求童某提供详细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就包括他父母亲的人事档案。  数日后,童某准备好公证材料如约来到南京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这次童某详细告诉公证员,他的父母虽然结婚的时候只有接近二十岁,但是后来遇上了战乱,二人分离了很多年,直到解放后才团聚,所以生孩子生的晚。童某叙述的情况听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并且童某提供的材料都清楚地显示他是他父母的独子,就连童某父母的人事档案里也只填有童先生一个子女。  而就在公证员放松了警惕,准备受理这个继承公证的时候,童某自己说漏嘴了。在制作谈话笔录的过程中,童某无意中透露出他的父母可能还有别的子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公证员的精神一下子就紧绷起来,立刻追问童某是怎么回事。童某愣了一下后表示他的父母在刚结婚的时候生了一个孩子,但是由于战乱原因没能养活,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生病死了。那时候还是解放前,所以所有的档案材料都显示不出来他的父母还有过这么一个子女。  童某提供的情况很重要,为保证每个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公证员对童某父母的资料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在核实童某父亲的人事档案的时候,公证员发现了问题。童某父亲的档案原件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童某还有一个比他大了十几岁的姐姐!这下可就奇怪了,因为童某提供的档案复印件上可没有这个姐姐,并且复印件上还盖有档案所在单位的公章,照理说不可能有假。公证员联系了档案所在的单位并且和保管档案的工作人员仔细比对了档案的原件与复印件,得出结论:童先生提供的档案复印件是私自篡改过的,上面的公章也是伪造的。原来,童某口中的那位“幼年去世”的姐姐根本就没有去世,只不过是因为嫁人嫁得早,所以童某父母的档案中鲜有提及。想到一套房子价值一百多万,多一个人分就要少分好几十万,童某就动起了歪脑筋,在档案复印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篡改,并伪造了单位的公章。  事发之后,档案所属的单位迅速拨打110报了警,南京公证处立刻终止了公证流程,并且封存了童先生的公证卷宗移送法办。虽然童先生不断表示自己只是一时鬼迷心窍做了错事,但是伪造文件和公章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为了利益,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和虚假的证件的办理公证行为,实质为诈骗,已经触犯法律。公证处一旦发现当事人提供虚假的材料或者证件,将会立刻终止公证流程并报案,同时将当事人信息记录在案并向全市的其它公证处通报,进入南京全市公证系统的“黑名单”,以后该当事人再想要办理各种公证都将非常困难。南京公证处提醒广大市民,不要为了一点利益伪造材料希望蒙混过关,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  南京公证处河西分部地址:建邺区梦都大街132号紫鑫商务花园,咨询电话:84796666。

【阅读全文】
楼上粪水渗下 请来验房师“断案”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朱丹丹 李建军 记者 贾晓宁)去年除夕,家住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某小区的陈女士和家人在饭店吃过年夜饭回家,刚打开房门就被一股恶臭味惊呆了。原来楼上洗手间粪水渗漏到陈女士家。楼上房子的主人蒋先生已经把该房出租,而租客也回家过年了,一直到元宵节过后,陈女士才通过租客联系到蒋先生,要求他检修卫生间的马桶。但是蒋先生在电话中竟一口回绝了她的要求。  “我已经找瓦工师傅咨询过了,不可能是我家的问题,一定是你使用不当,造成卫生间蒸汽无法排出,时间长了就积累大量雾水才渗下的。”蒋先生说。但是,陈女士再找装修师傅进行检查,而这位装修师傅确认是蒋先生家的下水道有了问题。结果,两家人闹了大半年问题也没解决。  6月底的一天,陈女士实在没有办法,到雨花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听取了她的诉说后,及时与蒋先生取得了联系并了解情况。原来,矛盾的焦点是双方对房屋漏水情况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各自找的所谓专业维修师傅都没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从有利于自己利益观点出发强调对方责任,所以相互不认可对方的说法。于是,调解员在征得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联系了一家专业验房机构。次日上午,验房师带着测试仪和专业资格证书跟随调解员一道上门,分别对两家卫生间进行专业检测和分析。鉴定结果是,楼上马桶底部与之相接的下水管道因为年代久远锈蚀,出现了砂眼,导致楼下陈女士家的卫生间顶部渗水。  找到了原因,明确了责任,双方在调解员见证下协商了解决方案并签订调解协议:由陈女士找人负责维修,蒋先生承担全部维修费用。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邻里双方都表示满意。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