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73年毛泽东对军队高级领
353
  编者按: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议对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动。这次调整,对加强军队的稳定和集中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曾对事情的经过有所记述,摘编如下。  1973年年底,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当时全国共有11个大军区,因新疆、成都、昆明三个军区的司令员刚调去不久,没有调动。这是对军队高级领导人的一次大调整。  “文化大革命”使军队建设遭到严重破坏。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提出军队要统一,要准备打仗,要好好整顿,肃清林彪的影响,并要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叶剑英对军队工作进行了初步整顿,取得了一些成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在会上说,“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动?毛泽东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有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员拍板就算。我想了好几年了,主要问题是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政治委员不走。”他提议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说:“步调要一致,不一致就不行。”散会后,政治局成员转到人民大会堂,在周恩来主持下继续开会,同意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此后连续三天,毛泽东开会或找有关负责人谈话,范围一步步扩大,谈话内容都涉及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问题。13日,他找了政治局几个人谈话,说:“在一个地方太久了不好。相互调动,又不开除你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军区司令员,照样做官嘛,照样革命嘛,换个地方革命嘛。”同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部分成员开会,讨论了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准备工作,并提出实施方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传达毛泽东的相关指示。同日,毛泽东与政治局有关同志和北京、沈阳、济南、武汉军区负责人进行了谈话。至12月17日,各大军区负责人全部到京,中央政治局成员分别同他们就对调事进行了谈话。周恩来也连续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的讲话,确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讨论修改中央军委的命令草稿等。  12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中央军委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并于当日下发。命令称: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使军区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经验,熟悉更多地区的情况,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个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限令各司令员十日内到职。根据该命令,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进行了对调。这次调整,对加强军队的稳定和集中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5月版)                        
  编者按:1942年蒋介石曾提出要在西安约谈毛泽东。周恩来认为毛蒋会晤,必须得有所防备,便提出两种方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曾对这件事有过详细的记载,摘编如下。  1942年8月14日,周恩来应约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向周恩来提出,拟在西安约毛泽东一谈。周恩来答复说待延安答后即告。当日,周恩来将见蒋情况电告毛泽东,并说蒋欲见毛泽东的目的“未可测”。周恩来提出两个办法:(一)以林彪为代表,赴西安见蒋;(二)要求蒋带周至西安,然后周飞延安,再偕一人(林彪或其他负责人)回西安见蒋。  8月1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复周恩来电,指出:“毛现患感冒不能启程,拟派林彪同志赴西安见蒋,请征蒋同意。如能征得蒋同意带你至西安,你回延面谈一次,随即偕林或朱赴西安见蒋更好。”  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际国内形势问题。会议认为丘吉尔和斯大林从8月12日至15日进行了会谈,讨论关于建立第二战线问题,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局势有好转可能。  8月19日4时半,毛泽东急电周恩来,指出:“依目前局势我似应见蒋,我感冒已十日,过几天要动也可以动”。“关于我见蒋,中央亦尚未作最后决定”。周恩来即日又致电毛泽东:与蒋会晤时间“似嫌略早”,可由林彪或朱德“先打开谈判之门”;如蒋约林或朱来渝,也可答应,“以便打开局面,转换空气;一俟具体谈判有眉目”,毛泽东再来渝。  8月25日,毛泽东修改《中情通报十八号》。通报的内容是最近日苏关系及国共关系。通报指出:斯大林、丘吉尔会谈后,反希特勒战争即将进入决战的阶段,这是整个战争的新形势。国民党近已放弃了5月间的军事反共计划,而采取政治上解决国共关系的方针。蒋介石两次见周恩来谈话,国共关系确有走向好转的趋势。毛泽东在修改时加写了三段话,其中说:“由于缅甸失陷,西南国际(通路)断绝,迫使国民党不能不注意西北国际道路,并与苏联增强外交关系”。“加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财政税收的困难,人民对负担的不满,其内部困难日益增加,如再扩大反共战争,将至不可收拾,这亦是对国共关系避免军事解决改取政治解决的重要原因”。“由于我一贯实施争取好转的政策,特别是今年‘七七’宣言,重申我党拥蒋合作方针,这不能不起促进好转的作用”。  8月29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蒋到西安时,决先派林彪见蒋,然后我去见他。依目前国际国内大局,我去见蒋有益无害,俟林彪见蒋后即确定我去时间。”  9月3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重申亲自见蒋介石的重要性。指出:“目前不在直接利益我方所得之大小,而在乘此国际局势有利机会及蒋约见机会我去见蒋,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这种改善如果做到,即是极大利益,哪怕具体问题一个也不解决也是值得的。蒋如约我到重庆参加十月参政会,我们应准备答应他。蒋在兰州顿了半个月,这几天可能即到西安。林彪准备在蒋电约后即动身去,我则在林去后再定去西安的日期。”  9月5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再次陈述对毛泽东会见蒋介石一事的意见。认为毛见蒋“时机尚未成熟”,蒋对人“包藏祸心”,“对我党我军的观念,仍为非合并即大部消灭”,国际国内局势也“非对我有利”。周恩来指出毛与蒋会晤可出现的一种前途不能不防,即蒋“约毛来渝开参政会后,借口留毛长期驻渝,不让回延”。“若如此,于我损失太大”。因此,提议林彪出面,“不将话讲死,看蒋的态度和要解决的问题,再定毛是否出来”。  毛泽东采纳了周恩来的这一提议。  9月15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指出:“国内关系总是随国际关系为转移,第一次反共高潮发生于德苏协定、苏芬战争及英美反苏时期,第二次反共高潮发生于德苏协定继续存在,英美苏关系仍未好转而轴心则成立三国同盟时期。自苏德战起,英美苏好转,直至今天,国共间即没有大的冲突。这个期间,又分两段,在英美苏未订具体同盟条约及滇缅路未断以前,蒋的亲苏和共决心仍是未下的,在此以后,他才下这个决心。我们估计这个好转的方向是定了,目前任务是促成谈判,促成具体解决问题,故应避免一切枝节”。还告知:林彪昨晨已乘车起身,闻蒋介石已返渝,我们仍要林彪到西安后赴渝,以期打开商谈门路。
【全文阅读】
  据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12月18日报道称,根据2015年《国防授权法》的规定,美国正在推动与韩日间的更大合作,藉此扩大跨东北亚的联合反弹道导弹系统。美国在该地区打造的这套反导系统虽然名义上是反朝鲜,但实际上针对的是中国和俄罗斯。  12月12日,《国防授权法》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将为美国军队及其行动注资5850亿美元,其中包括恢复中东地区的战争。该法案还特别要求,“鉴定美、日、韩三国扩展导弹防御合作的时机,评估加强短程导弹、火箭及火炮防御能力的可能性,以消除来自朝鲜半岛的威胁。”  一直以来,美国都通过假想来自朝鲜的威胁来判断设在韩日的军事基地。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战略,进一步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为借口开展军备,其实从根本上是要直接对抗中国。  虽然华盛顿声称反导系统是“防御性”的,实质上该系统是五角大楼计划对抗中国核战争的基本组成部分。这套系统的首要目的,是要消除中国的军事实力,防止其回应美国的抢先核打击。  美日正在密切合作打造弹道导弹系统,已经在日本北部建立起1套X段雷达系统,第2套系统已在10月运抵东京。X段雷达覆盖范围2000公里,与美国海军的舰载“宙斯盾”导弹系统及地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相连接。  今年5月,有消息透露,华盛顿迫切要求将THAAD系统部署到韩国。考虑到与中国的关系,首尔起初试图疏远美国的计划,声称并未就该问题与美国开展对话。  韩国先前声称,不会加入美国的弹道导弹系统,而是选择开发国内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不过,今年7月,时任国防部长金宽镇宣称,韩国不反对在本国部署THAAD系统。  现任国防部长韩民求(Han Min-gu)在10月份的声明中说得更直接:“既然现有设备的能力有限,不足以解决朝鲜的核威胁与导弹威胁,那么部署THAAD将有助于确保韩国的安全和防御。”    中国深切关注美国的反导系统。当第2套X段雷达10月份运抵日本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声明称,“某国为了追求单边安全,将反导系统部署在亚太地区,这不利于区域战略稳定和相互信任,也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自美国在2012年未能与韩日达成军事情报共享协议以来,华盛顿除了在东北亚部署更多的武器外,还一直在呼吁深化美日韩三方军事合作。  自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朴槿惠分别于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执政以后,日韩两国的关系开始恶化。安倍为了重整日本军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时期的罪行进行了美化。朴槿惠则利用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在韩国掀起了反日情绪。  安倍和朴槿惠自当政以来,一直未能举行正式会晤。除了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峰会上简单会面以外,韩日两国领导人唯一的交流发生在3月的海牙,那时是奥巴马要求他们一同出席会议。《日本时报》12月13日报道称,奥巴马在澳大利亚G20峰会上要求安倍与韩国达成和解。  华盛顿一直在持续推动美日韩的军事合作。今年5月,美日韩三国国防部长在新加坡举行会晤,重申将恪守达成三方军事情报协议的承诺。7月1日,美日韩三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海牙首次举行了联合会议。  尽管韩日关系僵持对韩国的经济造成了影响,但这并未能阻止朴槿惠政府支持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战略。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了反制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北京试图用经济手段拉拢首尔和其他国家。上月,中韩两国达成了临时自贸协定,这将会对韩国企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知远/北风)
【全文阅读】
  据日本《读卖新闻》12月19日报道,美国政府18日正式发表声明称,决定将美军最新隐形战机F-35的亚太地区维修基地设在日本。报道称,日本的机身与引擎基地将分别设在位于爱知县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小牧南工厂以及位于东京都内的IHI公司瑞穗工厂。  除日本以外,澳大利亚也成为F-35的亚太地区维修基地。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基地自2018年起,将负责亚太地区各国引进的F-35战机的维修工作。  据悉,日本计划2017年引进42架F-35作为航空自卫队下一代主力战机(FX)。日本防卫省对上述消息表示欢迎,称“这将有助于维持国内的防卫产业基础和巩固美日同盟”。  在日本维修和保养的F-35战机,包括日本航空自卫队已决定引进共42架以及驻日美军嘉手纳基地等地部署的F-35战机机体。此外,澳大利亚计划引进约100架、韩国约40架,这些F-35战机的机体也将在日本维修。  报道还称,韩国空军也极力主张引进F-35战机,并强烈抗议在日本设立维修基地,而基地的选择问题需由美日两国共同协商。据了解,新加坡方面也在考虑引进F-35战机。(实习编译:王焕 审稿:王欢)
【全文阅读】
  当地时间18日,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母船驶离毛里求斯路易港,前往中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开展科考作业,这将是中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在印度洋下潜。  “向阳红09”船于11月25日从江苏江阴出发,执行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和第三航段科考任务,12月15日抵达毛里求斯路易港补给,其间随船科学家在印度洋进行了一些常规调查。  航次现场总指挥于洪军告诉记者,预计“向阳红09”船将于22日中午抵达西南印度洋的作业海区。如果气象条件允许,“蛟龙”号将在23日首次下潜,这将是中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在印度洋下潜,也是首次在海底热液区下潜。他说,去年新招收的6名潜航员学员将在这两个航段作为副驾驶首次下潜。  海底热液区由海底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喷出的高温液体形成,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其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  潜航员唐嘉陵说,海底热液区是“蛟龙”号从未去过的特殊海底地形,生物环境和地形比之前考察的多金属结核区和富钴结壳区复杂得多,不确定因素更多一些,面临的挑战也更艰巨。  今年6月至8月,“蛟龙”号在中国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圆满完成了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第二和第三航段都将在中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作业,计划“蛟龙”号下潜20次,预计明年3月中旬返回青岛。(张旭东)
【全文阅读】
  12月19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负责给北约提供设备的公司高管称,一种新型可快速部署的通信系统将提高北约快速列装高度戒备部队的能力。  空中客车公司的防务和航天部英国战略业务经理史提夫怀特称,公司已经交付了北约所有三个可部署通信信息系统(DCIS),并在今年早些时候成功完成在波兰的测试试验,正在准备该系统设备的最终竣工验收。  怀特说,“DCIS能够完美满足快速部署指挥部需求,支持任何的快速部署的部队,同时它的设计与目前北约反应部队(NRF)的操作方式相同。”  随着北约东部边境乌克兰的局势持续紧张,28个北约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12月2日于布鲁塞尔讨论了北约联盟自今年9月威尔士峰会后的进展情况。议程项目之一是准备实施戒备行动计划,筹建一个约4000人兵力的“先锋”部队,以应对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新兴威胁。在12月2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北约表示筹建的“高度戒备联合特遣部队”(Very High Readiness Joint Task Force)由德国、挪威和荷兰的军人组成,可望在明年初完成备战。  DCIS系统设计与制造虽然是北约五年前签署的合同,但此系统恰好满足几个月前刚刚筹建的高度戒备部队的军事需求。  美国驻北约大使道格拉斯鲁特告诉记者,在布鲁塞尔会议之前,临时部队原本将作为2016年成立的大规模先头部队的测试床。该临时部队的能力之一就是测试NRF DCIS系统。  怀特称,波兰军队从去年3月开始进行DCIS系统测试试验,从最近得到的有效结果来看,该系统具备快速部署能力。它的任务要求在72小时内完成全面的运转操作,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仅在12小时内即可达到全面运转操作的目标。此次完成的试验测试并没不是一个完整的用户试验,而只是证明了北约快速部署系统的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