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保卫战:狂妄日军少将命丧"
761
威海南岸赵北嘴炮台。  1895年1月,北洋海军基地威海的平静被日军的炮火打得粉碎,在近两个月时间里,清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战斗,但是面对近代化更彻底的日军,清军先是陆战失利,屡失炮台,然后,残存的北洋海军在日军水陆夹击中最终走向自己的末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894年,清光绪帝恸书挽联,奠祭在甲午黄海一战殉国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捐躯何止在战场,英雄报国有后人”,120年来,广州邓氏后代心系国运,投笔从戎抗日、办理遗体捐献,将精忠与奉献承续。    榕树低垂,斜阳向晚,走进广州市海珠区龙涎里,碧墙灰瓦的岭南祠堂显得格外恬静。指针退转至1849年,邓世昌生于殷实茶商家庭,在此度过十年童稚岁月。  “生长在广州,但邓世昌萌生海军报国的志向,却与上海有着密切关系。”走进墨绿掩映的邓世昌纪念馆,业务部主任梅闻捷介绍。  邓世昌11岁随父迁居上海,在租界,他看到“三道头”横行霸道,毒打中国人力车夫,少年意气出面劝阻:“你晓不晓得这是在中国?”不料,外籍巡捕轻蔑回答:“你晓不晓得这是在租界?”他一时气结,却无言以对。  在黄浦江畔,他目睹外国军舰横冲直撞,搅翻一艘中国渔船后,外国佬不仅没有施救,反将在水中挣扎的渔民取笑一番,随后扬长而去。邓世昌不禁愤然感叹:中外通商日盛,外舰来华日多,中国的弱点都被外人探知,假使不用西法建立海军,一旦强邻挑衅,如何应对?  参加海军、保卫海疆之心从此萌发。1867年,他放弃继承家业,抛开传统仕途,报考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    “世昌曾叔公逝后,曾祖母常拿他留下的两个单筒望远镜、一枚上朝时佩戴的玉扳指教育我的父辈,要他们继承遗志,精忠报国。”年过花甲的邓浩然是邓世昌的曾侄孙,也是在广州的邓氏后人中辈分较高的一位。  “我们邓家是侵华日寇的世代死敌!”老人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广州的7位邓氏后人中就有6人投笔从戎。邓浩然的父亲邓权民、六伯邓渭民、七伯邓尧民、八叔邓光民和二姑邓婉红都考入黄埔军校,年纪最小的九叔邓
【全文阅读】
          笔者小的时候,看过不少戏曲电影,影片中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落魄书生,在家乡受地主、官僚欺负,后来考上了状元,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职,威风凛凛地衣锦还乡,把当年欺负他的地主和官僚都抓了起来……在这类戏剧中,地方官见了“八府巡按”,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浑身发抖如筛糠,“八府巡按”一声“拿下”,那些官员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了起来,因此,在那时的印象中,这个“八府巡按”的官职非常大,所以才能在那些平时作威作福的地方官面前说一不二。及至上了大学,开始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史书时,才发现,所谓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官方从没有过“八府巡按”一说,所谓的“八府巡按”,应该叫做“巡按御史”;而且,巡按御史的官职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  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中纪委或监察部),都察院下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明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清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五道监察御史。这些御史可以分为几类:在京城都察院供职的称为内差或常差,奉命出巡盐务的称为巡盐御史,奉命出巡漕运的称为巡漕御史,奉命巡按地方称为巡按御史……前面提到的所谓“八府巡按”,指的就是巡按御史。  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年间即有巡按御史之设,但不是常例,到了永乐元年二月乙卯,才成为定制。巡按御史的官级虽然只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县团级,即当时的巡按御史,官职等同于现在的一个正职县长),但其权力还是非常大的,据《明史》记载:“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
【全文阅读】
  看完安徽籍驻沪作家后扬的新作、反腐小说《备胎》,我也忍不住像书尾所写的那样,“周身泛起一阵寒意”。这寒意来自主人公南浦云苦苦挣扎后仍然无法逃脱的“宿命”,来自他所处的凶险叵测的官场所释放出来的巨大杀机。  官场如同冷兵器时代,甚至比冷兵器时代更冷酷。这里没有宣战,没有决斗,没有英雄的欢呼和失败者的悲壮。一切都是面具下静悄悄的较量,或者说,在茫茫宦海中,你永远是一个人在防备、应战所有人,永远没有战友和同伴,而冷战,也永远没有尽头。  南浦云的身上可能有些书生气质,只是不够浓,不够决绝,若有若无。他厌倦无聊空洞的会议,在下面悄悄练书法,“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空中云卷云舒”,未尝不是心境的流露。官场要守得了花开花落,要耐得住寂寞。  然而,官场的寂寞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耐得住呢。南浦云身上的书生气,不如说是机会来临之前的一种“守拙”。在官场,这样的“守拙”是一种防守,也是一种进攻前的准备,看似闲敲棋子落灯花,实则目隐锋芒,耳听八方,审时度势,待机而动。这是智者的生存法则、向上法则。  南浦云谨小慎微、左右逢源甚至委曲求全,实则是在等待突围。他担任副职多年,一心盼转正,曾以为自己升任处长是三个手指捏田螺了,可是,“空降兵”来了,他的愿望落空了;过了两年,老处长退休了,他以为这次提拔为处长是铁板钉钉了,岂料,又来了空降兵――一连串的打击挫败之下,他心绪大乱,彻底绝望,仕途让他心灰意冷,还有什么能够慰藉他那颗破碎的心?他转而追求现实,开始抓钱。  可是,没钱揪心,有钱担心,有钱没钱都不省心。不义之财无处藏匿,放在银行怕被组织察觉、放在家里怕被老婆没收、放在亲戚家里怕被亲戚吞没、换成外币差点被打入黑名单……南浦云万般无奈之下将钱藏进汽车的两个备胎里,没想到,备胎被老婆当做垃圾清理出去,送给了别人。于是,一场百转千回的追缴备胎战斗打响,引起诸多波折凶险。他千辛万苦一一化解之后,如愿升任处长。哪料黄雀在后,他面对昔日的战友、今天的上级的“暗算”,理智全失,机关算尽,终于把自己也送上了不归之路。  书中结尾的那句“周身泛起一阵寒意”,让人感同身受。只有赌徒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翻盘时,脊背上才会泛起寒意。文章开篇的南浦云,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自我陶醉,孰料想,他也逃不脱官场的宿命――贪腐是一条不归路。祁海群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