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闽某团开展海上航渡训练 提高渡
36
  7月25日电 据军报记者网报道,近日,南京军区驻闽某团分批次、全员额组织官兵进行海上航渡训练,该团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实战化要求进行练兵,坚持用高温酷暑等恶劣环境磨砺官兵精神和意志力,进一步提高官兵渡海登岛和多种复杂环境下的综
  刚刚结束的“火力-2014”防空兵部队跨区实兵实弹演练中,由防空兵学院20多名专家教授构成的裁判组让人眼睛一亮。  此次演练,战场情况随机构设,红蓝双方进行的是高强度的“背对背”对抗。裁判组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信息采集评估组组长王新富介绍,演练过程中,一批信息采集评估员携带摄影摄像设备全程跟随部队,采集现场信息数据。一旦双方对裁决有争议,可以据此复盘裁定。  在遭敌化学武器袭击课目中,红方快速反应,应对有力,但让人意外的是,参演部队却没拿到高分。  面对部队的不解,复盘时,导调组组长陈长君教授调出了现场录像:“车队应当慢速通过,尽可能减少沾染有毒扬尘,而指挥员却下达的命令是以时速50公里快速通过,此处扣了分。”  防空兵学院领导向笔者透露,接到演练筹划导调任务后,学院集中专家教授,应用教学科研成果,根据防空作战的特点要求和制胜机理,制定了此次防空兵跨区演练的评估细则,共设60余个项目、150多个要素,逐项逐条进行量化评定。  “通过全程评估,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是此次演练的最大成功。”演练执行导演王文发教授说。(高 伍 刘奇林 王 虎)
【全文阅读】
           上个世纪40年代初,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秘密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1945年7月16日一朵高达40,000英尺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这可谓二战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之一,然而在短短的几年里第一颗原子弹究竟是如何研制成功的,这背后的故事一直是个未解之迷,7月28日由美国WGN America拍摄的美剧《曼哈顿计划》将播,该剧集试图彻底揭开谜底,优酷也将同步美国全网独家为你呈现这边巨制年代戏。随着《曼哈顿计划》的开播,也标志着优酷大波美剧的强势归来。    《曼哈顿计划》是由WGN America继《塞勒姆》后出品的第二部原创剧。由艾美奖及金球奖提名作品《性爱大师》编剧Sam Shaw企划、编剧并担任监制,连续四年艾美奖最佳影集《白宫风云》的艾美奖获奖导演Thomas Schlamme担任该剧的制作和导演工作。故事以上个世纪40年代初,美国用来秘密研发核武器的城市洛斯阿拉莫斯为背景。这座只有1万人口的小城市因为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研究中心而闻名,美国曾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该剧聚焦于投身在这场武器研究中的科学家们――他们才华横溢,却也遍身缺陷。除了要与时间竞赛,还要艰难地在秘密、谎言和他们身后脆弱的家庭关系间寻找平衡。他们在洛斯阿拉莫斯夜以继日地进行超级着毁灭武器的研究,他们在承受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对这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秘密和谎言的世界,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虚幻无形的。   约翰-本杰明-西基(John Benjamin Hickey)将扮演主人公弗兰克-温特(Frank Winter),一位奉命负责曼哈顿计划的物理学家。奥奥莉维亚-威廉姆斯(Olivia Williams)将扮演他的妻子莉莎-温特(Liza Winter),一位天才植物学家。出演该片的还有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Stern)、阿什利-祖克曼( Ashley Zukerman)和切尔-布罗斯纳安 (Rachel Brosnahan)等。从预告片的风格上看,全季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还原了美国二战时期的小镇原貌,虽然战争年代的历史不会再重演,但历史留下的故事却耐人寻味。   美剧向来以情节紧张,冲突迭起著称,然而在剧情背后,优秀的美剧往往还有展现人性的一面耐人回味。《曼哈顿计划》当然也不例外,仔细琢磨预先发布的海报,你会发现三张海报都有着深刻的寓意,第一张是一个小镇被一个硕大的原子弹所破坏,更特别的是海报中原子弹没有爆炸,而是深深的陷入在地中,画面令人深思,第二张海报中是一个身穿连衣裙,但看不清面容的女性,她的背后是一个因原子弹爆炸而产生的蘑菇云,海报也标出了“她不仅是她”的口号,第三张海报则是一个三口之家走在干涸荒芜的荒野中,而空中则飘着一朵状似原子弹的云彩,“核弹、家庭”是WGN给这套海报的定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数以万计的人被拉入到这场“曼哈顿计划”中,然而据说真正了解计划真相的人只有12个,在这样一场关系到战争格局的历史事件中,那些不知情的人究竟在什么时候发现他们参与的是一个超级武器的研究。当他们发现了真相后,究竟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在密不透风的紧张剧情中,你将看到多个科学家以及多组家庭的故事重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将被公布于众,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所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以及其家人的致敬。   《曼哈顿计划》将于7月28日开始在优酷独家上线播出,一段迷一样的历史即将重现,锁定优酷美剧频道,和所有剧迷一起发掘原子弹诞生的前世今生吧!
【全文阅读】
  参谋易新伦怎么也不会想到,和他同堂上课的,除了营连职任职教育学员外,竟然还有国防生、大学生士兵提干学员。要知道,他上的可是指挥培训班。  易新伦的吃惊背后,是武警沈阳指挥学院任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混编合训的教学新模式。    上课铃响,教室里走进数十名年龄、军衔不尽相同的学员。乍一看,这里仿佛是基层部队干部集会。  教员一登台,投影屏上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营指挥所观察综合作业研讨。一场分队战术训练研讨课随即展开。  “大队领导如何编拟企图立案?”“中队长怎样定下处置决心?”交代完“事件”情况后,教员一连抛出数个问题。  各级预任“指挥员”分组展开讨论。记者注意到,虽然是混合编班,但在座位安排上还是充分考虑了同类人员就近的原则。  有前期掌握的理论知识打底,国防生学员刘喜聪很快给出自己的结论。教员没有立即给予评价,而是将话语权交给了其他组别人员。不一会儿,几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营连职任职学员一口气挑出5处缺陷。  理论与经验碰撞,传统与创新激辩。就这样,一次课堂教学在不同视角观点的交织中,变成了营连排三级指挥员谋略能力的整体训练。    近年来,随着基层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渴求的不断提升,院校的教学能力出现一定差距。部分教员缺乏部队任职经历,对部队组训模式、训练方法手段、军事训练特点规律不够熟悉,导致任职教育出现“虚空”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党委在反复调研后达成共识:充分挖掘任职培训学员身上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互动中弥补院校教员实践经验上的欠缺。混编合训正是打破各类学员相对封闭的培训环境,创造出课上紧密互动、课下不断交流氛围的有效手段。  来自某支队的副营职干部学员张锐,结合自身丰富实践总结出的要点控制独门“秘籍”,成为其他学员课余时间争相求教的热门。曾经创下总队比武纪录的战士提干学员张涛,则因一套实用易行的单兵战术训练法,被即将走向排长岗位的学员们广为追捧。  课上课下的观点碰撞,同时也拓展了学院教员的视线。该学院分队战术教研室主任王恩树告诉记者,从学员反馈的情况来看,个别战术方案的可操作性已经下降,必须尽快升级完善。    下午,课堂转换到战术训练场。在完成室内推演的基础上,学院决定采取实战演练的方式,通过设置复杂多变的情况,检验学员综合指挥能力。  训练小组全部模拟基层分队编制编成。各类预任职学员分别“扮演”相应指挥人员,分队战士则由国防生和士兵提干学员轮流担任。  “对班排任务传达不明确,警戒队形间隔太大,已被冲击人员穿插。”第一次“兵权在握”的副连职学员刘思成,还没来得及将中队调整到指定警戒线,就因为连队部署出现纰漏被导演组判负。首战不利的他忍不住感慨:“实际指挥控制要比想象的难得多,上传下达绝不是对对口令那么简单!”  “与传统战术训练模式相比,混编合训最大的益处就是能让学员免去‘扮演’其他角色的冗余环节,可以在模拟未来岗位情境中紧盯任职需求,专注锤炼个人能力。”该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说。(王靖楠 刘志强 本报记者 刘建伟)
【全文阅读】
          在与新毕业国防生干部交流探讨时,笔者发现:岗位分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军营养成与个人习惯不兼容、部队需要与个人愿望不一致,成为困扰一些初到军营的国防生干部扎根基层沃土的“心结”。  解开这个“心结”,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做切实工作,也需要国防生干部自身转变视角、调整心态,迈好军旅征途第一步。  用望远镜的视角,看眼前更看长远。专业对不对口一直是国防生干部热议的话题,对口者欣喜,不对口者沮丧。两种心态,后者居多。这种沮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专业不对口只是眼前的、暂时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完全可以改善和改变。长远来看,眼前的专业不对口并不等同于将来的专业不对口。随着部队发展和自身岗位变换,在这个地方不对口,在那个地方就有可能对口。只有尽快攻克“专业对口”这道心理关,国防生干部才能尽快融入基层部队。  用放大镜的视角,找缺点更找优长。新毕业国防生干部初来乍到,在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在与其他类型的毕业学员干部对比中,最先发现的往往是缺点,并在不自觉中进行放大。发现缺点是好事,但过度放大缺点只会让自己失去前进的信心。我们要看到,作为军队干部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国防生干部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具有善于创新、勤于思考、敢于直言、文化知识厚实等优长,在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宏伟蓝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用欣赏、肯定、鼓励的放大镜来查找优长,不是“自我陶醉”“感觉良好”,而是国防生干部树立信心、发展蓄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用凸面镜的视角,谋一域更谋全局。国防生干部在校期间,或多或少养成了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为第一性的思维惯性,考虑个人愿望实现的较多,考虑集体利益需要的较少。军队作为一个集体和系统,有着明确的分工。每个岗位都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环节,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来担当。这也注定了现在乃至将来只能是岗位挑人,而不是人挑岗位。只有把个人愿望的实现聚焦到部队打赢需要的光束里,个人愿望的实现才是清晰可行、事半功倍的,才不会走弯路,才能在部队这片沃野中枝繁叶茂。  (本文作者为65655部队政委 张岑楠)
【全文阅读】
  7月22日,武警九江支队船艇大队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九江市双拥文艺小分队。一场以“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庆祝建军87周年文艺演出在船艇大队码头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的所有演职人员均是拥军志愿者,主要由军转老干部、退伍老兵、军嫂、老师、学生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员工等组成。近一个半小时的演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演员们倾情表演了歌舞、小品、弹唱等节目,为广大官兵送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给一线官兵送上了最亲切的节日祝福。  演出中,支队官兵代表走上舞台,与小分队的演员们同唱一首歌,同奏一支曲,舞台上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热烈氛围。官兵们纷纷表示:要发扬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行动为“第二故乡”做出更大贡献。(王包茂 汪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