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获批开业
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获批开业
  本报北京7月29日讯 记者王璐报道:国家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日前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开业。根据银监会批复内容,核准事业
20期
安居宜居的“杭州模式”当选全国典范
  近日,2014年城市发展质量论坛暨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表彰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杭州荣获“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市”称号,由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组织申报的“安居宜居工程”案例入选民生典范案例。  全国首批民生典范城市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于2013年11月启动,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主办,内容涵盖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建设、城市综合发展质量三个类别,包括社会文明、文化建设、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安居宜居、就业保障等六大方面内容,全面盘点各地民生改善与城市建设的配套措施,活动期间共有成都、杭州、西安、长沙、呼和浩特、无锡等4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300多项案例参与申报评选,经过网络公示、专家评议、媒体监测等环节,最终评选出在全国具有标榜性、典范性的民生案例和城市。  在全国首批民生城市案例评选中,由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组织申报的“安居宜居工程”案例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和全国网友的一致好评,因其高度彰显民生理念,成功入选了《全国民生典范城市案例》丛书。该案例题为《以创新举措和人性服务浸润人心安居宜居亮点纷呈》,重在实现老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目标,集中介绍了过去几年中,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构建“杭州模式”住房保障体系、推进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实现了住房困难家庭政策“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安居宜居”之路。  近年来,杭州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杭州模式”,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大力发展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危旧房改善、拆迁安置房等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无论从保障范围还是从保障数量看,杭州特色的住房保障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据统计,自1999年经济适用房公开销售以来,杭州已公开销售经济适用住房79548套,总建筑面积627.85万平方米,累计惠及79548户中低收入家庭;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区廉租房保障通过实物配租、货币补贴和租金减免等形式,已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0877户,实现了对低保标准2.5倍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杭州公共租赁住房已累计保障13766户家庭,同时,随着保障范围和保障数量的不断增大,为进一步探索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从而实现各类保障政策的畅通与衔接,杭州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五项便民举措”,具体包括廉租房转公租房、公积金缴纳租金、优先保障、房源调整、房源调换等,不断优化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服务体系。  除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在数量、保障范围上有所突破外,危旧房改善工程也已成为杭州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又一亮点,被认为是“办在老百姓家门里”的又一个“民心工程”。这些已成为“危旧房”的四方院落、木质老宅,曾经见证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却因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侵蚀,已难以承载现代生活的居住要求。通过危旧房改善,六城区累计按规划实施了危旧房改善面积177万平米,改善了3.5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脏、乱、差”的大杂院转变为整洁、有序、优美的新院落,干净的楼道,优美的环境,再也看不到乱拉的电线和胡乱的搭建,居民再也不用烟熏火燎地在楼道里烧菜做饭,实现了老宅历史风貌与现代城市环境的融合。不少改善后的危旧房已成为杭州的新地标,如小河直街,从一条破败不堪、几乎被人遗忘的老街,转身为设施齐全、格局精致、风貌原汁原味、展示和体验杭城原生态运河人居文化的典范。又如城隍牌楼127号,白墙黑瓦,坐北朝南的墙门合院,皇城根下的百年民宅,在历经危旧房改善后,一改之前破旧的面貌,厚重的大门里面,展现的是青石板铺就的庭院,居民从庭院的古井里提水,江南民居那种特有的风韵一览无遗。像这样通过危旧房改善而得到梳理整修的老街(巷)约有40余处、约50余万平方米,古远悠久的历史、地方特色的民俗、活色生香的气息、白墙乌瓦的记忆,都得以保留在这十里八巷的角落里,延续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让杭州人诗意而居。此外,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老城区范围内1999年前建成、尚未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区“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改善工程,该工程始于2009年,已完成工程项目约300余处,涉及老旧住宅约5000余幢,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面积约1800余万平方米,惠及住户约26万余户。  随着保障范围和保障数量的不断扩大,公共租赁住房已日益成为杭州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从2004年开始,杭州就开始探索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经济租赁房等租赁型保障性住房,2010年,根据国家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的部署,将上述三种形式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统一纳入公共租赁房保障范畴,真正实现了住房保障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的战略转变。在目前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公租房被放到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重购轻租”的历史在杭州已经渐行渐远。  杭州突破传统住房保障方式对户籍的限制,将创业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纳入公租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难以覆盖到的“两个夹心层”家庭的住房困难得以有效解决,从而实现了各类保障性住房之间的无缝衔接。  去年开始交付使用的半山田园公租房小区,总建筑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是杭州市首个集中建设的公租房项目,由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建设和管理,可容纳万余人入住。它的建成使用,是杭州住房保障建设历程中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里程碑。更为重要的是,眼下正在建设中的公租房项目,可谓是热火朝天,未来的供应量相当庞大。除了田园公租房,杭州还有花园岗、蒋村、塘北、庆隆、三里亭和牛田等六大市本级公租房集中建设的项目,再加上商品房配建项目和收购(移交)项目,未来可以供应的房源约有3万余套。这些项目足以让这个城市里相当一部分人的居住梦想得以实现。公租房的出现,不仅让非常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得到温暖,而且使得住房保障的阳光更多地洒向了年轻人和创业人员群体。  杭州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杭州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中,同样面临着防范弄虚作假、解决“退出难”等普遍性难题。尤其在杭州市区目前已累计保障20余万户家庭、“十二五”保障房建设规模达到1290万平方米的背景下,如何把好“准入关”,确保公平分配;如何把好“退出关”,确保公平善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实现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等,成为住房保障工作的当务之急,需要创新突破。面对这些问题,杭州住保房管部门针对这些全国性难题进行了持之以恒地探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不断的亲身实践和创新总结的基础上,如今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为鲜明特色的杭州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体系,依托信息化管理,完善审核监管,确保公平分配;创新智能化管理,破解“退出难”,确保公平善用;探索社会化管理,改进治理方式,确保优质服务。其着力点是以信息化管理确保阳光分配,以智能化管理破解“违规占用”,以社会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田园公租房小区在全国率先引入了一套为公租房小区量身定做的智能化信息解决方案,依托高集成高智能高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将门禁卡的使用状态与租金缴纳情况绑定,同时也与公租房租赁期绑定,最终实现对普通保障性住房存在的“租金收缴难、资格退出难”等老问题的解决。这套全国首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技术联网能够将住户资格审核、入住办理、租金收缴、房源报修、资格退出等功能统一纳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提高办事效率。此外,依托全数字可视通话设备实现小区三级管理,有效增强安全性。同时,以住保部门、社区、物业公司协同管理为中心,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统一平台,并引入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共同参与保障性住房管理,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由于保障房社区特殊困难群体比较集中,为此田园公租房小区还建立了一套以住保房管部门、社区、物业公司协同管理为中心,整合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并引入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综合管理机制。  创新保障房管理服务体系,让百姓能“安居”更能“宜居”。“党的政策暖人心,政府给力乐市民;田园春晓迎友邻,夏意秋韵现温馨;社区和睦家欢欣,小康生活渐走近;加油杭州齐鼓劲,幸福之城景又新。”――这是一位叫许锦华的住户,在选到公共租赁房时创作的一首感谢诗。安居宜居的“杭州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以10多分钟的篇幅专题介绍了杭州保障性住房管理方面的积极探索,认为“杭州积极探索这套管理体系确保了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的公平、公正”;人民网也进行了专题报道,肯定了杭州在保障房“阳光分配”、“阳光管理”方面进行的“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新华网则认为杭州智能化管理体系“全国首创”,是一次“积极探索”;认为杭州的这套管理体系堪称“保姆式”。与此同时,杭州的做法和经验还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题推广。

【全文阅读】
 
杭州调整“限购”政策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消息,从7月29日零时起,购买本市萧山区、余杭区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购买主城区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图为29日,一位建筑工人在杭州市萧山区的一个新楼盘前工作。

【全文阅读】
 
杭州星级酒店餐厅纷纷关张改卖楼盘
  前几天,去杭州的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参加婚宴的薇薇,突然发现酒店二楼的婆逻湾亚洲餐厅关门了。“去年生日第一次和男朋友来这里,很有情调的地方,后来还和同事来过,没想到就这么关门了。”  这两年,杭州高端餐饮的日子过得不大好,在“转型”之路上,频频出招,而此次“犹如壮士扼腕般”关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大厨回国,店面出租展示楼盘  异域餐厅黯然离场  薇薇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婆逻湾亚洲餐厅主要吃的是东南亚料理,菜的口味也不错。“毕竟是五星级酒店的餐厅,空间隔断很给力,环境优雅私密。”薇薇说,去年12月在微博上看到婆逻湾推了自助小火锅,还特地约了同事一起去吃,“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婆逻湾还推过活动,怎么说关就关了呢?”  记者向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求证,公关部负责人劳晓娴告诉记者,婆逻湾2005年开业,目前的确是关掉了。“未来或许租出去做精品店,不过也不一定。”劳晓娴说,国大雷迪森的餐厅数量多,除了婆逻湾,还有意大利餐厅、自助餐厅和中餐厅,其实竞争也挺激烈的,“婆逻湾餐厅的泰国主厨已回到泰国,其余厨师一部分被安排到自助餐厅,那里多了东南亚料理区域,还有一部分厨师分流到集团新开的面馆去了。”  无独有偶,黄龙饭店也关掉了Veranda意大利餐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意大利餐厅已租出去用做楼盘展示了,这样起码每月租金收入还是稳稳的。而餐厅的厨师团队被调整到了自助餐厅。  去掉华丽外衣,拉低人均消费  星级酒店餐厅乐接地气  “八项规定”之后,对于高星酒店,转型是必经之路,想要马上调头并不容易,市场越来越难做,员工不能说裁就裁,高档酒店餐饮向亲民转型究竟该怎么转?  桌上去掉了刀叉和西式佐料,取而代之的是筷子、勺子和亚式的香料――最近,落地杭州第四个年头的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将WLB西餐厅,转型为西湖餐厅,供应亚洲美食。四季酒店西湖餐厅里的菜是由新任行政总厨亲自操刀,可以边欣赏西湖美景,边大饱亚洲各地美食。关键是好吃还便宜:24小时慢烤春鸡85元、泰式海鲜炒土豆粉85元、越南鲜虾春卷60元……以往的西餐厅人均在四五百元,现在两百元就可以吃得很满足了。  劳晓娴说,中餐厅也在努力“亲民”。往年重金打造、洋气十足的美食节,今年主打大众消费的“江鲜节”,原先三五百元人均消费水平也降到了团购1680元一桌,算起来就是每人168元,降幅超过一半。  大众化多元化才是出路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餐饮业一改去年以来的负增长颓势,大众化餐饮成为行业企稳回升的中流砥柱,但高端餐饮仍处于阵痛期。它们该如何转型呢?  “五星酒店的餐厅运营成本比普通社会餐厅高,食材的新鲜度要求高,每日损耗大,人力成本也要比社会餐厅高许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完整呈现当地的风味,酒店餐厅通常都会请当地的厨师来料理,近的来自香港澳门,远一点的东南亚,甚至不乏从欧美请“外援”。菜式有创意,出品好,但随之而来就是高成本。  从外部环境看,这两年杭州购物中心四处开花,傍着购物中心开店的餐饮品牌也越来越多。法国菜、意大利菜、葡萄牙菜、西班牙菜都能找到。不少有个性的餐厅也适合轻商务的需求,高端餐厅特别是西餐厅就更难做了。  一位业内人士也分析:大众化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大店小铺都往这条路子上挤,平价餐饮业又将进入调整期,新一轮的洗牌在所难免。  于是有些店开始想别的套路,比如黄龙饭店在杭城开了5家西点烘焙坊“DBAKER德贝克”,7元一个的碱水包让很多食客嘴巴停不下来。其公关部负责人称,做西点,星级酒店在原材料采购和厨师技艺上有优势,预计年内门店还将新增。温德姆豪廷大酒店的做法更有趣:在屋顶花园开了“种植田”,眼下菠菜、苋菜已步入收获季。除了为餐厅提供纯天然的自种蔬菜,未来像‘采摘游’这样形式的美食体验,说不定也会加入到星级酒店的菜单上来。 陈婕  大店小铺都往大众化的路子上挤,餐饮业又将进入调整期,新一轮的洗牌在所难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