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更要改掉“老爷作风”
37
  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公布,标志着全国范围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按照新方案,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正值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修订的《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提出,将重点支持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粮食主产区仓储设施建设。目前,黑龙江省确定省级财政配套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4亿元,建设53亿斤粮食仓储设施。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近年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13年,这个省粮食总产量超过1200亿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十分之一,但全省粮食仓储设施不足,且有部分危仓老库,储粮压力增大。  据了解,计划建设的53亿斤粮食仓储设施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建设规模为17亿斤,补助投资近3亿元。(记者王春雨 王建)
【全文阅读】
          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较一季度有所回升,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经济结构及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7月16日举行的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和民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更好发挥各级政府在稳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切实贯彻稳增长政策和工作部署,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协同并进中实现稳增长,努力完成全年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传导和我省自身一些特殊困难条件下,上半年经济运行能够平稳较快增长十分不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4个特点: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激发市场活力初显成效;保障改善民生有力推进。一季度下滑与二季度回升的经济运行与基本面的支撑基本吻合,不应对运行状况过早作出悲观和乐观的判断。从工业投资、工业企业利润、工业产品产销率等指标看,工业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  魏宏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低位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层面正通过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努力实现经济稳增长。国务院创新提出在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方式的思路,就是要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立足点是以发展市场主体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根本点在于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做强,着眼点在于强化经济增长的根本支撑。  魏宏强调,下半年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稳增长中心任务,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总的思想是:坚持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协同并进的基础上实现稳增长,努力完成全年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下半年经济工作思路:切实贯彻稳增长政策和工作部署,特别是省政府稳增长十六条及其它方面措施要确保执行到位;坚持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基础上稳增长,要在增量中调结构,发展中促升级,坚定推进优势产业培育引进,坚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更好发挥各级政府在稳增长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创新方式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发展,省领导牵头组成重点产业项目工作推进组,上下联动抓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更加有力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加大力度推动棚户区改造、铁路、公路、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及医疗、养老等急需的服务供给;全心全意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发展,地方政府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狠抓新建企业竣工投产,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切实有效推动工业稳定增长;始终突出重点推动服务业增长,要深入推进“三大活动”,抓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大企业领先发展;加快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要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危房重建等农村住房建设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坚持不懈抓产业项目招商,要下大力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西博会、科博会、旅博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攀西战略资源专项招商活动等平台,积极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力争在高端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通报全省上半年民生工作情况。副省长王宁通报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各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等在分会场参会。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在主会场参会。(记者 胡彦殊 董世梅)
【全文阅读】
  7月17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7月10日以来,西南至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局地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17日15时,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8省(直辖市)88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34人因灾死亡、21人失踪,40.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9300间房屋倒塌,6.3万间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84.3千公顷,其中绝收44.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1亿元。  其中,贵州因灾死亡10人、失踪10人,湖南因灾死亡9人、失踪11人,江西因灾死亡6人,湖北因灾死亡3人,四川、云南各因灾死亡2人,重庆因灾死亡2人。
【全文阅读】
          公车改革涉及面广、利益调整深刻,不是一项小改革,任务重、时间紧。要稳妥推出,更要确保做好,所以,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为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率先作出示范,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本次公车改革,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  改革后,行政区域(城区或规定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    各级党政机关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本地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规范处置。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参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车辆处置收入,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据新华社、央视)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国家发改委负责人称,该标准综合考虑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等因素,仅为满足保障基本公务出行需求,并非职工福利。    此次面向全国的公车改革,取消、补贴、拍卖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词汇。    对于公车使用,曾有人调侃道: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  “一些公车司机和乘车者高高在上,感觉良好,不时违反交通规则……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怨言日重。”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对记者说。  “取消”正是这次公车改革的核心。有人提出,取消公车会降低公务活动效率。周天勇指出,“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如今驾车技术已经普及化,党政干部完全可以自己驾车。”  而在公车改革专家、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车改就是要改变“官”念。他说,如果一个干部遵循“3510”准则,也就是3公里内走路,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地铁或公交,不仅车补能有盈余,身体还得到了锻炼。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国家机关改革方案中明确了补贴标准。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这一标准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等因素,仅是为了满足保障基本公务出行需求,并非职工福利。  那么,发放补贴是不是比养车省钱呢?据统计,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占总数的近六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车改后首先减少的是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其次,将减除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公车更新成本。此外,还能减少因油价上涨、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    公车拍卖的公平公开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专家提出,实际操作中还要细化封存停驶、鉴定评估、集中处置等步骤,由鉴定评估机构评估基准价后,车辆实际成交价格不低于基准价。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车拍卖除了要有细化的流程、精密的安排,最重要的是公开拍卖结果及拍卖所得的流向,让公众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据新华社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就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您认为公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有利于节约开支。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  三是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问:《意见》提出了车改的四大任务,这次车改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  答: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确定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据新华社。(华西都市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