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女伴40年后开腔:李小龙非死
26
  每到3字尾的年份,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那便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李小龙毫无预兆地在女友丁佩寓所内魂归天国,不仅给世人留下各种谜团,还给丁佩留下“杀人凶手”以及“狐狸精”的骂名。上周日,丁佩接受香港电台主持车淑梅专访,开腔忆述李小龙去世一
  昨天,本年度PCCA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收官之战在上赛道上演,林志颖作为专业车手出现在赛场上,为效力于百威锦龙队的第一华人F1车手董荷斌加油助威。由于收视火热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为现场媒体追问的焦点,以至于被网友封为“中国好爸爸”的林志颖不得不在赛车现场侃侃而谈自己的育儿经,他表示希望儿子Kimi能够学会冠军精神,并和他一起庆祝人生的每一个冠军时刻。   昨天,林志颖把代表他人生中冠军时刻的老唱片――一张1993年发行的冠军销量唱片带到现场。让人感慨的是,年届不惑的林志颖与20年前唱片封面的自己相比,依然俊朗。对此,林志颖风趣作答:“因为喜欢赛车,可以追回时间。”林志颖说,他最喜欢的赛车手是舒马赫,“因为我最佩服他能够拿到七次世界冠军,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破他的纪录。最令人佩服的,就是每一次下雨的时候他都可以拿冠军,而且往往可以超越别人相当多的秒数。”   很快,现场话题被引向到热门的《爸爸去哪儿》。作为父亲,林志颖透露,带小Kimi参加《爸爸去哪儿》节目录制最大的收获是希望儿子有冠军精神,不断地学会独立,并且要学会庆祝和分享。“Kimi其实在家的时候是蛮调皮的,但是参加这个节目的时候他表现得很乖,这一点也让我很开心,Kimi是个十分能忍耐的小孩,即使很多时候他不愿意,也会忍耐,很体谅别人。”   聊起自己的育儿心得,林志颖说儿子很黏人,过去他外出拍戏,总是走在儿子身后,然后以突然消失的方法离开。但久而久之,他发现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现在每次外出,林志颖都会和儿子讲清楚,让儿子懂得接受暂时的分别,帮儿子学会独立。   对于在艺人、赛车手和父亲这三个角色间的转变,林志颖说:“过去还没有小小志的时候,我总是可以把工作和自己的赛车、拍戏、唱歌拿捏得非常好。自从有小小志以后,我才发现家庭跟事业的确是非常难兼顾到的,因为都要花很长时间。所以,现在我都会规避一些事情,拍戏的话,两三个月就会消失,但是现在每个月最起码5天的时间回到家里陪他,每天跟他聊天、讲话。我觉得尽我所能去陪伴和照顾他。如果能够完美的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真的就是冠军了。”(记者邱伟)
【全文阅读】
          每到3字尾的年份,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那便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李小龙毫无预兆地在女友丁佩寓所内魂归天国,不仅给世人留下各种谜团,还给丁佩留下“杀人凶手”以及“狐狸精”的骂名。近日,丁佩接受香港电台采访,开腔忆述李小龙在家中去世一事以及李小龙往生对自己的影响,更数度激动落泪。     丁佩,上世纪70年代台湾女星。年轻一代可能知之甚微,但对她的家族必定略有所闻。丁佩舅爷是张学良,外公是军阀时代的北京警察局局长。同时她是香港电影出品人、监制及演员向华强的前妻。丁佩最为人所知的是1973年7月20日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晚间死在她的寓所内,一夜之间丁佩成为众矢之的,令她受到极大的精神压力及困扰。在上世纪80年代初脱离影圈后,便笃信佛教,行事十分低调。   “当时我只有26岁,一个说自己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人突然间在你面前离世,这让人很难接受。”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于女星丁佩家中猝死,医院公布的资料称其死于“脑水肿”,但这官方说法却一直得不到影迷的认同。一代巨星李小龙的陨落,还令李小龙与丁佩的婚外情曝光。一直以来,包括练功过度、滥用药物、心脏病、脑病复发、暗杀等在内的死因揣测众说纷纭。面对种种传言,40年前的丁佩选择缄口不提。然而40年后,丁佩选择开腔剖白心声:“为什么我现在会说出来呢?这是因为我的女儿。她告诉我,让我面对这个世界。不希望我被这个世界误解。对我来说,这无所谓,再说,这也说不清。”   忆述40年前的7月20日,丁佩表示大部分的事情她都还历历在目:“当时我只有26岁,一个说自己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人突然间在你面前离世,这让人很难接受。”     一代巨星猝死于丁佩家中,而当时李小龙挚友兼电影制作人邹文怀却对外宣称他是在自己家中去世,李小龙的太太琳达也在他身边。这在当年让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40年后,丁佩坦率承认:“李小龙当天的确在我家,我也去给警方录过口供,也上了法庭。”对于邹文怀为何隐瞒真相,丁佩说那已经没关系了,因为都过去了,“邹先生这么说必定有他的道理。”问她邹文怀在宣布消息前是否有和她商量过,丁佩反问:“我的地位是不是值得别人跟我商量呢?换作是你,你会找我商量吗?要是当时找我商量的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还有很多人质问我,外国的记者、超级李小龙迷……‘浸会医院这么近怎么不送,为什么要送去伊丽莎白医院?’可我没有权利做主啊。”      至于李小龙死亡的真相,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当时李小龙与邹文怀在丁佩家讨论《死亡游戏》剧本,其间李小龙头痛,丁佩给他吃了止痛药后让他在床上躺一会儿,但李小龙这一睡,再也没有起来了。坊间有传言指,就是这小小的药丸让一代巨人垮下,这药丸并不是普通止痛药而是春药。为此,丁佩解释称,他突然不舒服,给点止痛药让他好过,让他休息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另外,丁佩更强调这种药平常她与母亲也有服用,李小龙之前亦服用过:“如果止痛药有这么大 的 威 力 让 一 个 人‘byebye’,那么这间药厂必定要负上重大的责任。”     那么,当年丁佩与李小龙的相识相处是怎样的呢?丁佩说:“他与我性格很接近,我们也很聊得来。”对于他们是否两情相悦这个问题,丁佩的回答是:“如果你喜欢一位明星,你能接近他吗?但他联络你就很简单了。不能说是我一厢情愿的……我想他喜欢我的程度比我喜欢他的程度要深。因为他觉得我好,觉得我为人讲义气。”丁佩说,是李小龙的欣赏和赞美,让她开始喜欢自己。   她又直言当时真的没想过要破坏李小龙的家庭,亦没敢奢望当李太:“能当上好朋友都需要缘分,我不能说自己是对或错,爱情是有自由的,李小龙喜欢我,我不喜欢他的话那才叫傻。”   丁佩还透露,李小龙太太琳达在李小龙往生后曾经找过她:“她早就知道我的存在。”在丁佩眼中,琳达是个有修养的人:“她人很好,我们彼此互相尊重。她也很尊重李小龙,事情发生后她还来劝导我,并没有责怪我。”不过,因为之后的一些误会,再加上琳达也再婚有自己的家庭,两人就再也没联系。但是,据了解,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对丁佩颇无好感。   丁佩还补充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小龙原本要跟我拍三部电影的,但最终一部也没有拍成。”     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上有一个李小龙的铜像,丁佩说她也有份出钱,上面还有她的名字。问她会否时常到铜像面前怀念李小龙,丁佩说:“当然不会啦。我不太喜欢想他,因为一想到他我就会伤心。这不能说是埋怨,因为我的确受了很多苦,说起他我就很不开心。我的损失大概三十多年吧,吃斋念佛。”但是她还留着他睡过的被子,“留了很久。但是后来因为保存得不好,只好销毁了。”      虽然丁佩相信爱情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她和李小龙之间的传言确实影响了她的婚姻,也令她害怕结交男友。丁佩坦承:“我很担心要是结交了男友,跟他有关系后(他)往生了,那时我真的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她更半开玩笑地说:“现在任何人在我身边睡觉,我都要去看看他(她)是不是‘byebye’了。”   李小龙1973年去世,丁佩在1976年结婚了,丈夫是大亨向华强,“我真的很感谢向先生,他带给我很大的帮助。他也很喜欢李小龙,他也会功夫,为人也不错,很大方,我需要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问丁佩对方知道她只想找个人依靠吗?她说她不知道对方知不知道,反正她也无所谓,因为他之后结交了新的女朋友,“我也成全了他们。我们还是朋友,我跟他的缘分像家人一样。”      丁佩还保留了不少李小龙生前用过的东西,包括最宝贵的双节棍、三节棍,还有截拳道的徽章、铁砂腰封等。在丁佩保留的李小龙遗物中,还有三条李小龙的西裤。丁佩透露其中一条送了给周星驰:“周星驰很崇拜李小龙,也很喜爱功夫,而且他也很想要一些李小龙的遗物,于是我就把李小龙的西裤送给他,希望能够继续帮助李小龙弘扬他的精神。”   李小龙留给丁佩的不仅有物质层面的东西,还有精神层面的支持。丁佩自曝在李小龙去世后,有人一再逼她去跳楼,更有人害她沉沦毒海。吸食大麻导致丁佩的大脑部分神经受损,丧失部分记忆。后来还被医生诊出患上精神分裂。但大脑部分神经受损的丁佩能够背诵两万六千字的经书,她觉得这个是很不可思议的,认为这是李小龙冥冥中给她力量:“他离开前给我留了盒录音带,里面有很多歌,是一个英国合唱团唱的,歌词当中全是一些鼓励的话。每当我有困难、感觉走不下去时,就拿出来听,感觉他在鼓励我一样。”面对流言蜚语,丁佩没有被击垮,“李小龙是欣赏我的人,所以我愿意为他牺牲。在我的世界里,我们便是一体,他一直陪着我,支持我。”   丁佩更表示,李小龙“无形之中”还把功夫传给了她,“例如我的内功,只要我展开肌肉就很像他,而且这不是靠练功得出来的。”她目前正在洽谈拍戏的事宜,“因为我学到了李小龙的功夫,希望与大家分享,都是真功夫。别人会觉得他没有眼光喜欢上我,这我很抱歉,但我会做好自己。”
【全文阅读】
  自冯小刚担任马年央视春晚总导演的消息确定后,大众对这台晚会在创新方面的改变充满期待,毕竟这是央视30年来首次聘请“外人”来执导春晚。26日下午,冯小刚通过微博与网友互动,解答网友关于春晚的提问。这是他执掌马年春晚总导演帅印后,首次针对春晚回答公众提问。从他的回复不难看出,马年春晚节目的挑选标准是:好听、好看、好玩;整台晚会创新部分只占20%,其余都将沿用以往形式。      昨天回答网友提问时,冯小刚或言简意赅或幽默风趣,但从简短的回复中不难看出,冯小刚面对马年春晚有纠结也有无奈。有网友提问“历届春晚新意少,这次期待您的创新,能谈谈您的创新有哪些吗?”冯小刚说:“我对春晚创作惯性的改造,能有百分之二十就很不错了。但是春晚创作的惯性对我的改造是百分之百的。”有网友表示,希望冯导“能给我们带来一顿快乐丰盛的晚餐”,而冯小刚回复:“我是一个做家常菜的厨子,这次到宫廷菜的厨房里做饭,油盐酱醋作料在哪搁着我都不知道。”有网友提问“在筹备春晚的过程中您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冯小刚回复:“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导演的工作就是带着团队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我们解决了问题,有的时候我们被问题解决了。”     尽管为请冯小刚来当马年春晚总导演,央视方面给予他很大支持和权力,但冯小刚昨天表示,自己绝不会“由着性子来指导”。而在晚会形式、节目模式、人员组成上,基本沿用往年风格。他说,马年春节联欢晚会肯定是围绕着马来说事儿,晚会总时长希望控制在四个小时之内,挑选节目的标准是好听、好看、好玩,“我借用李雪健老师对春晚的总结:前十五年是‘亲切’,后十五年是‘场面’,我们希望本届春晚既亲切又有场面。”他还明确表示,明星大腕来春晚演出是没有费用的。   有网友呼吁希望“有更多的小品和相声”,冯小刚说:“我知道观众非常喜欢语言类的节目,同时我也知道观众喜欢高质量、笑料足的语言类节目。但是我们目前的情况是这方面的创作人才奇缺,能写出高精尖质量小品的作者不会比常委的人数多。”此前有消息说今年春晚张国立将表演小品,昨日冯小刚对此予以否认:“张国立说他敢演电影电视剧,但是不敢演小品。” (记者刘桂芳)
【全文阅读】
          本版图片为资料片   2013年的张译很红也很忙。《辣妈正传》《抹布女也有春天》的热乎气儿还没过,新书《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就出来了。这段时日,他忙着宣传忙着签售,从珠三角到东三省,接下来还要去江浙沪、云贵川。时间如此紧张,与他的电话采访安排在了他24日去拍杂志大片的路上。抛开那些恭维的话,我们直奔主题,话题涉及一路成长、成名态度、走红滋味。     记者:很好奇,为何取了这么奇怪的一个书名?   张译:我始终觉得自己不是个靠谱的演员,我先天感觉最良好的部分不是在演戏上,我的心始终有一部分在别的事情上。“如果”指的是生命的可能性、人生的岔路口。而且,我遇到事情时,总喜欢多想想“如果”。   记者:看你的时间安排,感觉当演员真不容易,一方面是时间紧,另一方面是无论台下多么疲惫,到了台上面对观众必须呈现出饱满的情绪,你如何调试这种状态?   张译:哈哈,只能忍着呗。我的态度是:既然接受了,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就好好来做。要不然就不做。   记者:最近你忙着签售,被那么多读者和粉丝簇拥,很热烈的场面。散场过后,会不会觉得这个职业有点虚幻?   张译:不用等到散场,一上场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些东西是不属于我的,包括前段时间我上《艺术人生》,台下观众鼓掌,朱军问我感受如何,我就说这些东西都是暂时的虚幻的。   记者:做演员,忙碌成为一种常态,闲下来的时候会不会焦虑?   张译:会的。我是个工作狂,从来都是有工作的时候特别欢腾充实,没有工作闲适下来,会有担忧,隐隐的。其实,按照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一两年不工作也没问题,但是过去那种漂泊的生活,还是给我留下了烙印,不工作的话会觉得不踏实、没着落。     记者:你在书里写了剧组很多好玩的事,也提到了做演员的艰辛。娱乐圈,包括媒体圈,某种程度上会有势利的一面,都是强者被关注。而小演员,往往被忽略,如你在书中所说,“讪讪的、讪讪的感觉不太好”。这一路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张译:还是那个词,忍着。其实,这种“势利”可以理解,你们作为新闻人必须得捕捉那些焦点人物,不然,读者也不答应啊。而作为演员,只能调整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然后强大自己。自己做强了,自然有人愿意采访你。   记者:你也写到跑组的经历,其实,演员在某种程度上挺被动的,演员张桐在做客《非常静距离》时透露有一次拍戏,一直被导演否定,到最后陷入“自我否定”。你如何应对这种否定?   张译:被否定是件很正常的事,也不仅仅是演员这个行业,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搜索一下古往今来,也只有古代的皇上,没人能够否定他吧!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在部队,很多人都觉得我的水平根本上不了台。我当时特别不服气,总觉得别人是错的,我是对的,包括后来跟别人再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假装大度。但是过了35岁,回忆起那段时光,无论是审美情趣、舞台表现,还是镜头前的经验、身体成熟度,我真是学艺不精,人家说得有道理啊!这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也在这个过程里学会了如何待人,当我再碰到年轻演员有问题时,我会用更温和的方式跟他交流,因为我知道被否定的滋味。   记者:在书里,你提到“士兵帮”的兄弟如张国强、李晨、陈思成、段奕宏,但是有些人没被提到,为什么?   张译:人这一生,朋友是越交越少。至于分歧在哪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的是创作理念不同,有的是气场不合,原因很多。     记者:一部戏出来后,各种各样的评价会扑面而来,你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张译:其实,我还是比较享受拍戏的过程,一部戏三个多月,与固定的导演、演员在一起,这个过程里有合作有争吵,这份感情我比较看重。至于戏出来之后的评论,从我拿到剧本起,我就能判断出结果。外界的评论,如果说得有理有据,没有理由不接受;但是,也有“外貌协会”的小孩总拿我的外貌说事儿。没办法,只能忍着。   记者:这么多年来,有哪个角色是让你念念不忘的?   张译:《我的团战我的团》里的孟烦了吧。孟烦了表面上看起来特别损,对人总是冷嘲热讽,一股玩世不恭的劲儿,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儿。但是,上了战场他又如此地不顾一切。他外表越是满不在乎,内心越是在意,一腔的悲悯与深情。   记者:《士兵突击》之后,你又尝试了年代戏、现代家庭戏,是有意在拓展戏路吗?   张译:应该是市场和我这件商品的双重选择。我不是个进取心特别强的演员。   记者:你的文字画面感很强,以后有可能兼职做编剧吗?   张译:一切皆有可能。其实,我很少给自己做规划。当年,从哈尔滨话剧团到北京军区话剧团,然后复原,每次动静都闹得挺大的。那种像已知数一样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   记者:有人说你已经走在了通往明星的路上。很多演员到这个时候,接下来就是拍大片、接代言、走秀场……   张译:说白了就是挣钱呗,我个人不觉得这些事情很重要。   记者:但是外界可能会看好你的商业价值啊。   张译:那我谢谢外界。该我接着的我接着,不该我接着的我也不会接,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新商报记者王军辉)
【全文阅读】
  中国动画电影如何“走出去”?昨天下午,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出品的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在北京电影学院召开了品牌研讨会,与会的专家谈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走出去”。   “十二五”规划着重强调了要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动漫产业一直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电影,在整个电影产业中占到较大的比重,以2010年为例,全球电影总票房约为318亿美元,而美国动画电影的全球总票房约为39亿美元,约占全球总票房的12%。因此,推动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去”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品牌研讨会上,出品方介绍了《兔侠传奇》取得的成绩,除了13个国内外大奖之外,在柏林电影市场、戛纳电影节、香港电影市场等多个电影节展上接连创造出中国动画的销售奇迹,是最令到场专家感兴趣的话题。截至目前,该片已销售至全世界99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近30年来中国电影出口的最好成绩,获广电总局电影“走出去”突出贡献表彰,《兔侠传奇》已成为国际性的动画电影品牌。   根据《兔侠传奇》的成功经验,与会专家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面对海外市场,中国动画电影优势何在?曾任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的侯克明教授表示,《兔侠》在海外的发行“意义媲美当年《英雄》的上映”,他说,“在儿童电影领域,国产电影缺乏走出去的意识。而《兔侠》重视海外营销的思路是非常可贵的。”提到“走出去”的注意事项,侯克明表示,华语影片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大不相同,“咱们每年选送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在海外根本不卖座!”而以功夫为代表的中国元素则迎合海外需求,《兔侠传奇》在这一点上不能放弃。   电影资料馆馆长傅红星则提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进程中,电影即使冲在最前面的轻骑兵,也是效果巨大的重武器,从业者必须认清中国电影的特点和优势:“所谓电影艺术,分为艺和术,在‘术’,也就是方法上,我们中国电影历来不占优势,只贡献过水墨动画这种形式,那么我们就要在‘艺’上下功夫做文章。”他还提出,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借船出海,重视合作,“打入一个新的市场非常困难,需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   据介绍,根据《兔侠传奇》制作经验和成功启示所创作的《兔侠传奇2》目前正在紧张制作中,而《兔侠2》仅凭片花就与俄罗斯、伊朗、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发行协议,还有二十多个国家也表示出购买意向。另外,两部《兔侠传奇》连续剧以及“兔侠”手机游戏也将在元旦前推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