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的中国房企海外举债“自救
41
  今年以来,“钱荒”的中国开发商在海外贷款市场的举债规模创下近十年新高,为2005年最高水平。海外举债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企的资金紧张程度,然而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破裂迹象,中国房企将面临再融资风险和资产负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已经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50万套,基本建成400万套,完成投资9500亿元。  据了解,为了保障完成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从今年7月起开展了覆盖全国各市县、每个项目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巡查工作。到8月底已经巡查了134个地级以上城市390个县(市、区),2509个项目。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今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良好。从计划上来看,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要求在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了480万套。截止到8月底已经开工到650万套,基本建成400万套,分别达到了年度目标的92%和83%。  陈政高也指出,目前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一些省份到现在资金还没有完全落实,一些项目还没有开工;一些地方建成的保障性住房闲置;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使用功能和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公租房的运行体制、机制也不完善。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陈政高要求各地要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不动摇,集中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保开工、保建成,未开工的项目今年9月必须全部开工。第二是要求在棚户区改造中既要注重实物安置,也要注重货币安置,在公租房保障上既要注重实物配租,也要注重租金补助。第三是要求各地加大巡查力度,住建部机关各司局要对所负责巡查的省份一包到底。(记者杜希萌)
【全文阅读】
           从去年开始,邯郸市当地陆续出现的民间集资借贷企业违约、实际控制人跑路等事件,或许是当地民企集资借贷疯狂的风险警示。不过,今年7月上旬,邯郸当地龙头房地产企业邯郸金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针对投资者贴出的三则公告,实际上是彻底引爆邯郸民间集资借贷企业大规模违约的危机。  7月上旬开始,邯郸金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贴出三则公告,主要是通告金世纪地产投资者称公司将“暂时停止财务往来结算”、“进行债权债务审核清理”以及停止支付客户商铺拍卖押金、补偿款和租金及前期利息,于7月17日启动与中信证券派员参加的票据核实工作,所欠款项或本金核实后待7月30日完成与中信证券重组并购签约新闻发布会后再行处理等。  随后,投资者间接连传出金世纪地产实际控制人史虞豹卷款潜逃、资不抵债破产清核等消息,则让金世纪地产民间集资借贷违约事件迅速发酵。  “金世纪地产是邯郸当地的标杆开发商,金世纪地产出事之前,其他集资企业都还绷着,金世纪老板传闻跑路没几天,邯郸其他集资企业明目张胆拒付利息、也不还钱。”有熟悉邯郸当地民间集资情况的知情者如是告诉记者,“如今,金世纪地产违约、老板跑路成了其他集资企业违约的理由。”    记者赴邯郸采访期间,来到金世纪地产位于金世纪国际商务中心26层的办公地点,不过,记者在现场观察到,金世纪地产已经只有零星几位留守工作人员,金世纪地产旗下新能电力等子公司也已经空荡。而金世纪地产总部的会议室和多间办公室也已经被投资者占据,其有的在商讨金世纪地产集资事宜,有的则在自发登记金世纪地产各种名目和各个时期下的投资者人数、金额。  “现在公司就是你看到的这样了,没人上班了。老板都不在了。”金世纪地产一位留守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来这里‘办公’的就是债主投资者们商量如何要回自己的钱。”  记者在邯郸采访当日向邯郸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市公安局、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房管局、政府帮扶金世纪工作组等多个部门求证目前金世纪地产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际控制人史虞豹及其家属所在地时,均未得到这些部门的正面回应。其中,邯郸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一位工作人员则回复记者称,案件在侦办期间不方便回应,具体情况应让市委宣传部通报协调。  多个交叉消息源告诉记者,金世纪地产所涉的集融资规模应该在30亿元左右,其中来自民间集资借贷规模应该为15亿元,来自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借款应该在14亿元上下。而这些数字也得到一位投资者的确认,其告诉记者这是邯郸市政府牵头成立的“政府帮扶金世纪工作组”一位负责人提供的数据。  记者了解到,邯郸市政府已经牵头成立的“政府帮扶金世纪工作组”,实际上是受今年7月底数百位业主街头维权讨债并计划进一步上访后直接促成。目前工作组主要负责金世纪地产资产清核、推动并购等工作,以帮助解决金世纪地产集资和债务违约等问题。  记者通过与近十名金世纪地产的投资者采访了解到,金世纪地产在民间集资借贷的名义较多,其中包括商铺抵押借款、商铺分割认购、无抵押高息借款等多种形式。当然,金世纪地产吸引数以千计投资者涌入的“饵料”,也依然是优厚的高利息和高资金回报率。  记者调查了解到,金世纪地产以商铺抵押的民间集资多是以10年期计,合同期内,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投资金额10%的投资收益,合约期满后金世纪地产回购商铺也将会按照投资金额加成20%的价格进行回购,实际上投资者在10年内累计获得的投资回报为投资金额的120%。  金世纪地产分割商铺供投资者认购的集资方式则一般是以5年计,合同期内,金世纪地产向投资者按年支付投资金额的20%作为所谓的“资金占用补偿”,合同期满金世纪地产许诺可灵活选择是参与商铺拍卖抑或退还本金。  而对于无抵押纯借贷的投资者,金世纪地产则以内部员工介绍的形式引入投资者,月息通常在2分以上,实际年利息率已经达到24%左右,而更有部分投资者被承诺的月息在2.5分到5分不等之间。  “金世纪地产基本上囊括了邯郸当地几乎所有的集资借贷形式,高利息和高资金回报率,难知风险的投资者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所以卷入的投资者包括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前述熟悉邯郸当地民间集资情况的知情者总结说,“金世纪地产开始会有一些商铺抵押,后来物业都抵押光了,甚至不少商铺物业存在二次抵押、二次出售和抵押后出售等情况,干脆就直接向投资者高息借贷集资。”
【全文阅读】
  9月5日,北京市住建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自住型商品住房申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自住型商品住房(以下简称“自住房”)从推出至今,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即便大多地处偏远,但自住房推出后,一直令北京众多无房的刚需阶层为之疯狂。  2013年年底,北京市推出自住房新政,政策规定此类住房价格比周边商品住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购条件的家庭;购买此类住房后5年内不得上市,5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缴财政。  首个自住房项目金隅汇星苑开始正式选房当天,摇中号的“幸运儿”们挤爆了现场。盛夏里排起长队的选房者背后,是数以十万计的申请者。  此种情景未持续多久,自住房的“弃选潮”就尾随而至。有媒体报道,近期一自住房项目,有九成中签者弃选,弃选原因被概括为“没钱、认为房屋质量差以及周围环境不好等”。  对此,北京市住建委出台了上述征求意见稿,其中特别指出,购房家庭放弃选房超过3次,优先家庭拟被取消自住房优先购买资格;属于非优先家庭的,拟取消自住房购买资格。  另一方面,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从户型设计、工程质量等方面对自住房参建各方加强监管,保证自住房与商品房同品质。  自住房在市场上的冰火两重天与相关政策的接连出台,令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自住房制度设计本身的合理性,在商品房和保障房以外,自住房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北京打拼的马蕾,每天都会多次刷新北京市住建委的网站,而且还会混迹在各种与自住房相关的社交网站,生怕错过最新的消息。  马蕾在第一个开放申请的恒大御景湾自住房项目时,就递交了材料,算是很多自住房QQ群里的元老级用户。她参与过摇号,却最终选择“弃选”,直到现在,她仍然关注着新开放的自住房项目,同时也盯着二手房市场。  针对北京市住建委的自住房新政,马蕾曾提交了书面意见:“不建议对自住房的购房家庭加入3次弃选取消资格的要求。”  马蕾列出了她认为很重要的原因,自主房的申请者一般预算有限,现有自住房的供给,从60平方米~100多平方米,总价也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差别很大。如果摇上的号不是最靠前,基本上选上自己满意的户型的可能性就很低。有的申请者就是冲着70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去买的。结果挑的时候,这个户型没有了,选择大户型,真的无能为力,只能弃选。  在自住房的申请者看来,弃选的原因有几类:一、钱不够;二、距离太远;三、房子质量太差;四、周边有嫌恶设施,如殡仪馆、化工厂、高压电等设施。马蕾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弃选原因作个调查。  马蕾现在是两岁孩子的妈妈,与丈夫都在私企上班,是标准的京籍无房家庭户,属于自住房优先家庭。结婚以来,一直和公婆挤在8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  “唉。太无奈了。”马蕾接着说,“一开始在报纸上看到信息就赶紧去申请,大家都有一些甭管好的坏的,先占上再说的心理状态。申请最初的顾虑就是担心僧多粥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排到自己,户型合适与否的问题没有考虑过。
【全文阅读】
          9月17日电 9月16日晚间,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达商业地产”)正式对外披露赴港上市相关资料。财务数据中最吸引投资者的并非是其在去年创下867.7亿人民币的主营收入和248.8亿的净利润,而是万达目前持有高达1470万平米的自持物业面积,在不断强化商业运营的基础上,万达到今年上半年在自持物业收入上的比例已经达到22.3%。  据了解,业界一直有说法称万达商业地产的盈利很大程度来自持有物业的公允价值升值,在目前房地产市场面临低迷,物业升值空间在降低的情况下,招股书显示,2014年万达商业地产的预计净利润(不包括公允价值收益的影响)不低于132亿人民币,比2013年有所增长 。  万达商业地产正在逐渐褪去身上地产商的色彩,转而成为一个商业体运营商。如果万达商业地产在今年完成上市,其有利的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业绩释放的重要依托,而这一商业模式除了遍布全国的万达商业地产项目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嫁接在地产项目之上的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带来的协同增值效应。  根据业已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为止,万达商业地产在全国的29个省份的112个城市布局了178个商业项目,在这178个项目当中涵盖了159座被万达商业视作为核心产品的万达广场,其中包括168个购物中心和102家豪华酒店。  相比于较为成熟模式的万达广场,万达商业地产还在全国的7座城市建设了8座万达城,万达城无论在建筑面积上还是投资额上,都远大于目前的万达广场,而这一种新的商业体也被万达商业视作为是全新的物业产品。  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转型为商业地产,万达商业地产仅在万达广场的商业模式上就先后推出了三代产品,按照万达商业地产现在对公司业务板块的划分,包括投资物业和物业租赁、物业开发和销售以及酒店开发和经营三个部分。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物业的预售及销售提供资金以达到开发投资物业及酒店所预期的现金需求水平,并可以平衡整个项目的整体经营现金流;投资物业及酒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这一综合体中开发物业的销售;而大部分豪华酒店可以增加商业体的吸引力、品牌知名度和客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商业体的资产价值。  相对于传统住宅地产商的简单土地开发销售模式,万达商业地产凭借这一商业模式使得其在快速扩张中仍能够维持现金流的平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万达商业地产的资产负债率只有49.4%。  万达商业地产认为,正是基于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但维持了整体现金流的平衡,同时也推动了各个板块的协调发展,而这也为万达商业地产在获得土地后快速开发奠定了基础。  从万达商业地产所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今年中期该公司所持有的767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当中,正在开发和已经完工的面积为5910万平方米,占到总量的77%。  在地产行业分析师看来,未来万达商业地产挂牌香港联交所之后,相对于国内地产商,万达商业地产拥有高收益率和高估值的优势,而对比香港本地的老牌地产商,则在业绩增速和发展潜力上具有优势。  除了万达商业体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增长,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万达从地产向商业转型后,整体盈利模式的改变。  作为整个万达集团的核心资产,此次上市的万达商业地产在万达集团的运营中也处于中枢的位置,围绕万达商业地产,万达集团旗下的文化、百货、院线等各个业务板块之间展开了一个协同效应;而被更多人忽视的是,万达集团以万达商业地产为平台,在地方政府、供应商、消费者之间构建了一个更大的协同效应。  在地方政府面前,万达商业地产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并非特权,而是源自于任何一个新建的万达商业体,必然会给地方在经济、就业、税收和城市形象上带来多重的拉动作用。因此,即便万达商业地产以招拍挂的市场价格获得开发土地,随后地方政府在交通和市政上的配套设施必然推动该片区土地的快速升值。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此前在解读万达商业地产的商业模式中表示,一个万达广场可以解决当地七八千人的就业问题,而一个万达广场里,有几百个商家,这些商家又间接地带动了上游的制造业和供应商,这使得万达广场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而是一个产业支撑。特别是在一些加速城镇化建设的三四线城市,万达广场拥有着更大的拓展空间。  这种优势和万达商业拥有出众的招商能力不无关系,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和万达商业建立合作的国内外商业品牌多达2600多个,其中零售品牌超过600个。在今年8月28日举办的第八届万达商业年会上,吸引了近400家品牌商前来设展,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0多名代理商。  对于万达商业地产而言,真正决定其盈利能力的并不是招商的数量,而是所有入驻商户的租金回报率,商户的利润又取决于万达商业体所能吸引的客流量。就在今年万达商业地产年会举办的同时,万达集团携手腾讯和百度共同出资50亿元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意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账号和会员体系,将腾讯和百度数以亿计的线上流量导入到万达广场线下消费。而随着更大规模的“万达城”这样的新商业体的相继建成投入运营,按照万达的估算,未来5年内将实现每周1亿人的客流量,基本可以覆盖国内各级城市的主力消费人群。(房产频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