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导弹装备的检测就像车辆的检测一样,车要远行,我们都会检测油箱、轮胎、刹车,装备要上战场、搞训练,我们也要搞好检测……”在南京炮兵学院廊坊校区某试验室里,一身迷彩服的肖波,走进学员中间,一边倾听学员的提问,一边慷慨激昂地解答。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满怀激情的教员却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在与病魔抗争的征途上,他说:“作为一名军人,我可以病死,不能被吓死。只要还能站立,讲台就是我的战场。”学员们说,肖教员把讲台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三尺讲台虽小,连着的却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硝烟战场。肖波对此印象深刻。另一次,一个连队在组织实弹射击前导弹测试,测试信号始终无法通过,最后还是在调研教员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原因,原来只是一根虚焊、晃动的传输信号针导致了信号传输失败。 返回校区后,肖波在调研报告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都说三尺讲台对接硝烟战场,不加大实战性教学,培养学员的实战能力,就如同温室里培养的弱苗,很难经得起风浪吹打。在他的主导下,校区对该专业课程进行了全面换血,理论授课压缩至30%,实践教学提高到了70%。那个时候的肖波风风火火,不是在装备试验室指导学员进行模拟训练,就是在野外演习场上组织现地教学。学员开玩笑说,除了光荣榜上见过肖教员穿常服的样子,印象中的他常年就是一身迷彩服。 2011年春天,噩运跟心系硝烟战场的肖波撞了个满怀。那年,肖波领衔研制的某型反坦克导弹检测设备项目面临验收。连续工作一个多月的他突然感到身体极度不适,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度,他偷偷隐瞒了身体情况继续奋战在试验室。5月23日,科研项目通过验收的第二天,连续一周疼痛未眠的肖波来到医院检查,当即被确认为膀胱癌晚期,不得不接受切除手术治疗。 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手术要进行大量的化疗、放疗,身体本就虚弱的他因为治疗留下了肠粘连的后遗症,每月总有3次发病,每次都要延续三四天。因为大量服用药物,他的肾功能受到了巨大伤害,只有正常人50%的功能。虽然被病痛折磨,但肖波想到的却是化疗结束后,如何重返讲台为学员讲课。 现已是某部优秀连长的温富宽对肖教员重返讲台的第一课至今难忘。那是2012年春季开学不久,肖波带着病弱之躯走上了讲台,讲授的是反坦克导弹装备的检测装置。学员知道他的病情后为他准备了凳子,他却坚决要求站着讲完课。45分钟的课堂,他讲得大汗淋漓,学员们却听得热泪盈眶。温富宽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肖教员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为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肖波一边和病魔作斗争,一边到试验室搞试验。身体稍有好转时,他还和其他教员一起下部队调研,收集整理火热演兵场上实战案例带上课堂。听过他的课的学员说,讲台上的肖教员才思敏捷,讲解的案例紧贴部队需求。还有一些毕业学员,至今都保存着他编写的《反坦克导弹装置常见故障100例》,大家都把它当作解决训练难题的“葵花宝典”。 为了这个评价,肖波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且不说找资料,整案例,修改教案这些日常准备,就是忍受病痛的折磨都是巨大的挑战。教研室的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曾多次劝他休息。他却笑着劝大家:“憋在家里想到的全是病,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走上讲台我才能找到正常人的感觉”。 病躯铁骨驰骋硝烟战场,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作为教研室的教学骨干,肖波与病魔抗争的同时精心施教。他先后荣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出版《反坦克导弹测试技术》《反坦克导弹系统》等专著6部,编写了《反坦克导弹检测设备》《地地战役战术导弹作战指挥理论》等11部专业教材,5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60余篇。带出的百余名反坦克导弹检验手,10余人成为连队技术骨干并荣立三等功。 □ 陈正方 本报通讯员 肖日东
【去网站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