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居民讨挡光补偿 告倒俩“蛀虫
25
  7月22日,辽宁亿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兼挡光办主任王晓东因利用职务之便,向挡光居民索要钱款,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刑。曾一度轰动辽宁乃至全国的该公司开发的“亿海阳光”楼盘影响周边居民挡光补偿问题,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愤怒:千户居民告新楼挡光  “亿海阳光”楼盘位于皇姑区向工街38号,是由辽宁亿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据了解,按照规划,该楼盘共有13栋楼,包括多层、小高层、高层,其中高层楼高达107米、33层高。  该楼盘自2010年开建以来,纠纷不断。因该楼盘跨度大,周边与向工街、涟水街、明廉路等毗邻的多层居民楼仅有一路之隔。“亿海阳光”高层楼不同程度挡了周边居民楼的采光,闹得周边邻居怨声载道。  家住明廉小区临街双阳套间的刘先生称:“亿海阳光”没建前,自己家从早到晚都能见到阳光,可现在只能在早晚时候才能看到几缕阳光。因为“亿海阳光”高层楼高,造成自家绝大多数时间里满屋都是暗的。  回应:开发商负责补偿挡光费  据称,“亿海阳光”挡了1000余户居民家的采光,引得周边邻居四处投诉、四处寻找相关部门要求解决处理。经过多方工作,辽宁亿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答应给居民发放“挡光补偿费”。  随即,公司成立了挡光办,安排销售总监王晓东任挡光办主任、员工高晓辉任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为挡光居民们办理挡光补偿事宜。  投诉:补偿标准不一俩“蛀虫”露馅  这一消息曾令被挡光的居民高兴不已,可不久,他们发现又出现了新问题。居民老王透露,挡光补偿费的补偿标准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还有的虽然两家只有一墙之隔,但有的给补,有的就不给补。居民老刘透露,拿到补偿多的居民都给人家“上炮了”,人家拿了钱能不多给点吗?这一传言,引起了更多居民们的不满和骚动。  居民们找到“挡光办”纷纷询问挡光补偿标准,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居民们又开始了投诉,相关部门相继介入展开调查。眼看事情败露了,2013年5月7日、6月3日,王晓东、高晓辉相继向公安机关投案。经调查,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王晓东、高晓辉利用职务之便,采用限制发放挡光费等手段,向申请补偿的97户居民索要贿赂47万余元。检察机关认定,这是一起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  知情者透露,1000多户居民申报了挡光补偿,只有40%左右比例符合规定。目前,根据相关规定,辽宁亿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相继为516户居民发放了1200余万元挡光补偿款。目前截至去年11月份,还有37户因产权不清等原因没有补偿。  判决:向97户住户索贿被判6年  据了解,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间,王晓东担任辽宁亿森房地产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及挡光办主任,每当有居民索赔挡光费时,就利用职务之便,采用限制发放挡光费等手段,分别在皇姑区明廉路其两处办公室内,向申请挡光费赔偿的陈某等54名住户索要贿赂,共计26万余元。“挡光办”工作人员高晓辉,在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间,也是利用职务便利,通过限制发放挡光费等手段,向申请挡光费赔偿的吕某等43名住户索要贿赂,共计21万余元。  法院一审认为,两人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王晓东系自首,可以从轻处罚。高晓辉案发后能够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部分犯罪事实,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依照刑法,认定二人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两人均提出上诉。沈阳中院认为,对两人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 王立军 梅天磬  实习生 王艺蒙 高忠鑫   据了解,挡光补偿款的发放是有严格法律规定的。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至日≥1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造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与此同时,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称,新建建筑遮挡周边原有住宅,达不到大寒日2小时标准的,就构成了挡光。  《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将遮挡时间分成四档:小于30分钟、31-60分钟、61-90分钟、91-120分钟。补偿标准中依据区域级别划定,“亿海阳光”属于四级,即每平方米分别按350元、400元、440元、500元四个档补偿。  靠什么留住那一缕阳光  一栋高楼建起来,上千户的阳光削弱或者消失了。这不是一种尴尬,也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愤怒。这样的情形并不是个例,但真正讨要到“阳光权”,或者说,能得到补偿的市民,并不占多数。更为离谱的是,千辛万苦争取来的补偿,居然遭到勒索,被蛀虫敲了一把竹杠。  讨要阳光权,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的见不得阳光的事情?一缕阳光的权力,讨要起来,怎么就这么难?  2013年,围绕“超高建筑物带来挡光权纷争”的焦点话题,本报相继刊发了6期“讨要阳光权”主题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本来属于自然馈赠的“阳光权”,最后落得“讨要”的地步,让人有些唏嘘。而在讨要的路上,却矗立着重重困难。取证难、成本高得惊人;个人势单力薄,“抱团”又难以操作。其实,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现在居民被挡光的补偿政策,还是依据七八年前的规定,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开发商挡光的受罚成本低廉,而被挡光的市民得到的补偿难服人心。  这个问题的破解,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需要市民面对权益受到损害,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需要在制度层面上能让普通的市民得到应有的保障。  今年年初的沈阳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根据本报的报道,拟定了相关的建议,希望修改完善《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这一建议若能得到重视,并最终修改,将大大有助于市民讨要“阳光权”。  阳光每天都洒下来,可是却有的人难以享受阳光。对于阳光权的维护,希望能够更阳光。(詹德华)                        
  汪 涛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楼市转冷的信号正逐渐传导至土地市场:二季度全国土地成交价款增速迅速回落,地价上涨动力明显减弱。目前市场情绪低迷、库存高企且仍不断上升,再加上开发商面临财务困境,开发商可能会在“金九银十”到来之前加快建设速度,从而提高销售速度、加快资金周转,房价下行压力也将会因此逐渐加大。
【全文阅读】
  7月22日早上,苏州确认限购放松。使得近期由楼市的热门话题“拐点论”发散出的“救市论”也被大家关注。“一大波放松限购城市正在袭来”,本报将这些城市分为直接取消全面限购政策和通过落户、公积金政策调整等刺激房产市场两类举措,为您呈现一个全面的各个城市“救市”晴雨表。      6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取消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制度,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办理签约、网签、纳税、贷款以及权属登记时,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文件的发布,意味着呼和浩特市正式取消楼市“限购令”。无独有偶,济南也于7月10日正式取消限购政策。  “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一样,都是靠煤炭、能源开发、电力资源等行业富裕起来的,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也支撑了楼市的购买力,很多赚了钱的人都来买房,导致房价快速上涨,形成了虚假繁荣的景象。”有关人员分析指出。  随着2012年以来能源及相关产业越来越不景气,房地产购买力迅速消退,之前借能源致富的生意人也开始抛售楼盘,但同时又遇上楼盘供应量进入高峰期,导致供需失衡。他还说:“呼和浩特虽然是省会城市,但白领中产阶层明显不足,贫富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因此取消限购也是必然的。”    户籍改革――无锡、成都、海口;  放松资格――苏州、武汉、厦门、南昌、宁波、南宁;  公积金调整、增加补贴――郑州、铜陵、宣城、常州、扬州、泰州、合肥  全国最先放松限购的南宁市,当地房管局发文称,从2014年4月25日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部分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近两天“大热”的苏州也放宽限购政策,取消90平米以上住房的限购政策,且本地人外地人可直接在苏州购买90平米以上房屋。类似的还有武汉、厦门、南昌、宁波,对限购的住房面积或限购范围都重新做出了调整。  成都、海口、无锡等城市的政府抓住了落户这一重点,以户籍改革、放松购房资格这些方面为突破口,从侧面突破限购。例如无锡,有消息传出,从5月1日起,在本市购房面积达60平方米以上,且在本市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准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来锡落户。  河南郑州、安徽铜陵、宣城、合肥以及江苏的扬州、泰州、常州等城市则从资金方面进入“救市”大军。其中,铜陵市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契税补贴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全文阅读】
  ■深圳市坪山新区环境园内的鸭湖垃圾填埋场,不远处便是居民区。  小孩无故“流鼻血”、上百学生转学、居民半夜被臭醒……在深圳、惠州交界处,数万居民遭受臭气围困。此处的深圳边界坐落着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的环保工程。然而,这一环保工程正日益成为扰民、害民的工程。百姓之所以遭殃,是因为深惠两地政府部门在多个项目环评、立项审批时互不通气、各自为政。  社区距垃圾填埋场仅500米,恶臭“熏疯”数万居民  在深惠交界处的深圳坪山环境园内,垃圾填埋场、污泥脱水厂已持续数月排放臭气。设计容纳十万人居住的惠州龙光城社区距离污染源只有一河之隔,距离在500米左右。已入住的业主们反映,2013年底开始闻到臭味,后来臭味加重并伴有化学气味,晚上尤其浓烈,“半夜都能把人臭醒”。  毗邻龙光城的惠州大亚湾第三中学2010年投入使用,共有1500多名学生。一位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恶臭污染,已有上百名学生转学。“不少女生正处于发育期,环境都扰乱了她们的生理期。”一些儿童还出现喉咙不舒服、流鼻血现象。  从今年5月开始,居民不断向惠州市大亚湾、深圳坪山区管委会反映情况,希望关停污染源,结果遭遇的却是绕圈子、踢皮球。  “大亚湾方面说污染源在深圳,他们没有权力执法;深圳坪山管委会说污水处理厂和污泥脱水厂的管辖权在深圳水务集团,让找深圳市政府;深圳市政府接访后,又把我们的诉求交给坪山区管委会负责处理。”维权业主代表王女士说。  已建填埋场为何仍建社区、学校?两城规划部门互不通气  深圳坪山环境园内共有鸭湖垃圾填埋场、上洋污水处理厂、上洋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厂三大环境设施,整个环境园三面环山,敞口面向龙光城及大亚湾三中及部分社区。根据坪山区城管局说法,距离这么近已在禁建范围内。  官方资料显示,2007年5月,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2006-2020)》,而坪山环境园便是这份文件的规划结果。然而,如此庞大的环保工程却未与接壤的惠州大亚湾协商沟通。记者从深圳坪山区城建局获悉,该环境园只是通过了市政府层面的会议讨论,未上报广东省环保厅审批。  而在龙光城项目审批上,惠州大亚湾环保局却是“将错就错”。鸭湖填埋场于2009年建成使用,而龙光城的环评,除一期工程是在2007年外,二期、三期、四期项目和小学、幼儿园配套项目则集中在2012年和2013年。  无视民意信息不透明,项目上马各自为政  正是两地政府部门在项目上马时互不通气、规划各自为政,又无视民意和群众利益,最终导致“环保工程”成“害民工程”。  受访专家表示,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在城市交界处“三不管”地带上马的环境项目受到的阻力将越来越大。现有的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将受到严峻挑战,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联席会议为抓手,完善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  近年来,环境纠纷日益多见。专家认为,信息的公开透明是预防和化解纠纷的关键。对此,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当前不少大型项目公示期只有20天,公示内容又太过笼统,导致老百姓常常看得一头雾水,因此有必要延长项目公示期的时间和改进公示的内容,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 据新华社电
【全文阅读】
  “白马山南路有铁路穿过的几个地方路况太差导致堵车,有些路段下雨还会积水,非常难走!”近日,市民赵女士向本报反映,白马山南路存在路面状况差和雨天积水、周围的小区都不能接入供暖管网等情况,希望相关部门早日对道路进行系统提升。  7月18日上午,记者从市中区南辛庄西路向西转进入了白马山南路东口,整条道路长约1.9公里,西接井家沟村,道路两旁有五六处较大的居民区,如贵都花园、景嘉花园和国际星城等小区。  记者沿着白马山南路由西向东走去,发现白马山南路上共有3个还在使用的铁路道口,其中两个是附近居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铁道周边的路况比较差。  在白马山南路井家沟村东侧有一条铁路,南北两侧共有200米长。在这长达200米左右的路面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甚至有些细裂纹已经长达十几米。而在景嘉花园小区门口,更是出现了大的两块“龟裂壳”,这两块石板的一角被车轧得七零八碎,出现或深或浅面积大小不一的裂缝,严重的地方小块石子已经没有了。  在王冠花园附近还有一个铁道口,铁轨穿越处的白马山南路宽十余米,轨道中间比路面平均低约10厘米,其中只有约3米的轨道内铺上了石板,与路面齐平,仅够1辆车平稳通过,其余路面则坑洼不平,车辆难以通行。从铁路旁边做生意的李先生说:“早晚堵车很严重。”高峰期的时候,最多能堵到200米那么远,能堵一个多小时。”  白马山南路的积水问题也困扰着沿线居民,“逢雨必淹”,以往曾进行过3次改造,但效果并不好。不过马上要到雨季了,附近的居民担心会出现积水问题。  去年9月,相关部门重启白马山南路积水改造工程,经过这一次改造,居民们反映积水问题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路段还要“挨淹”。  商户李先生介绍,因为新修了一条泄洪河,这一路段已经不会积水了。而位于白马山南路中段的商户刘先生则说,积水问题仍然存在。“往年下雨积水能达半米深,今年就6月份下过一场大雨,积水能有15厘米。”  与积水相比,更让沿线居民担心的是供暖问题。景嘉花园、方信家园等多个小区都没有集中供暖。这两年刚刚开发的宏瑞国际星城小区也不能接入供暖管网,只能依靠济南热电建设燃气炉来供暖。据济南热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路段因有铁路挡道,不能铺设供暖管道。  据市中区市政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段道路去年经过整治,新建了一米多宽的泄洪道,因此今年积水问题解决得很好,没出现大的积水现象,“不过可能仍会出现短时的马路行洪现象。”  对于市民反映的路况较差问题,该负责人介绍道,整个道路路况总体良好,“只有在铁道口的地方出现路况较差的情况。”该道路前几年经过整治,根据《铁路法》,铁路周边没有整治,导致路况较差。  该段道路能否进行集中整治和提升?该负责人称目前还没接到提升整治计划。济南市市政公用局相关负责人称,白马山南路今年没有列入整治计划。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