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频“跳楼” 小区居民心慌慌 ...
  本报讯(见习记者 谭欣妮)“我们小区的电梯太吓人了。”近日,家住海沧天籁小区的“咆哮豆子姐”在微博上称,小区电梯当天傍晚发生两次坠落故障。前日,记者走访该小...
29期
调查:自住房弃选为何频现?
  “两天通知了2400名中签者,到现场选房的有373人。”采育MOM∧自住房的遇冷,虽有项目位置的因素,可前两天约84%的中签者未到场,还是意料之外。自住房为啥不受待见?记者调查发现,申购无限制、弃选无惩处、组合贷不普及,自住房从立项到配选,整个过程有待完善。  追问:  弃选率高说明什么?  “从最初我们就知道,采育项目有很强的区域性。”当代方面相关负责人分析,因为采育位置离市区太远,最终会选房的人,一类是在大兴、亦庄工作的人群;一类是保障房轮候家庭,由于项目总价低买得起。“从网申阶段,我们就关注到部分申购人有盲目跟风的心理。”  从采育MOM∧宣布摇号起,关于项目位置远、配套差的讨论,就一直在申购群体中热议。当时,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申购家庭,对弃选率都有一定预估。  “只是没想到,前两天,选房顺序号最靠前的2400组中,就有84%的弃选率。”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弃选其实就是个去化的问题(销售速度快慢),采育项目弃选率高于之前三个项目,主因还是地理位置较偏,去化速度较慢,但考虑到此次只摇取出8892户优先家庭,还剩余12734户家庭,最终销售并不成问题。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即使目前在楼市下行期,自住房的价格优势依然存在。  问题1 申购项目是否设上限?  “我原来提过,东南西北几个不同的项目同时申购,但申购人只能申请一个项目,这样既能避免大网捕鱼,中上一个自己并不方便的项目,也能提高一些中签率。”论坛上,许多干着急的未中家庭,就对自住房的申购提出了意见。  “我就觉得,每个人对于在哪买房都有区域偏好,很少有人东南西北都接受。能否在申购项目数上设置一个上限,比如,一个人最多可申购5个项目,既有选择的余地,又让大家在申购时更谨慎,不会‘凑热闹’。”申购人张先生就提出了建议。  问题2 多次摇中不选应予以约束?  “我早就建议住建委对所有申购者收取诚意费参加摇号。”在“京房字”发起的调查中,就有部分网友提出,应该设置保证金制度,减少凑热闹参加摇号又弃购的。也有人建议应设定多次弃选后暂停一段时间的摇号。  张大伟更是直言,自住房弃选的表面原因可能是项目位置较远、购房者没钱,但根源在于需求不刚需,投资倾向严重。“楼市的刚需实际上很多时候只是刚性投资,并不是居住刚需,所以才出现了在房价出现调整苗头下,大量弃选行为的出现。”张大伟就提出,自住房应该实现“买到不赚,没买到不赔”。对于多次摇中却不选房的申购家庭,可以增加如一年内不得再参与摇号等约束。  问题3 组合贷能否推行?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确实有部分家庭,因为支付能力问题最终放弃选房。“我摇中了金隅汇景苑前1500号内,可因为工作一年工资挺低的,估计贷不了多少。”目前已经启动申购的十几个项目,除了金隅汇景苑和金隅汇星苑两个项目接受组合贷外,要么明确表示不接受组合贷,要么含糊其词,宣称需等到摇号后方可决定。以总价200万元的房价计算,如果首付三成,其余都申请商业贷款,购房人每月月供达1.3万元,月收入要达到2.6万元以上才能获批。有不少申购家庭提出,能否出台自住房金融绿色通道,在自住房项目中普及“组合贷”,缓解“夹心层”的支付难题。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全文阅读】
 
小产权房陷"被索回风险"? 风险买主承担或有不公
  近日深圳商报报道了市民李先生购买了十年的深圳历史遗留违建(俗称“小产权房”)被原开发商分文不偿索回的案例,引起社会反响。不少市民打来电话,担心自己买的“小产权房”也遭此命运。记者咨询一些司法机构的人士及专业律师得知,目前这样的裁决结果还只是个案,不太可能成为类似案件的通用裁决,但购买“小产权房”权益确实很难得到法律保护,希望市民谨慎。    本报日前报道,市民李先生2004年在开发商深圳经宏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诺办绿本的条件下,以116万元的总价购买了一套“小产权房”,先后交付了近52万元房款,由于开发商未按约备案,绿本也被办证部门告知无法办理,剩余房款一直未交。十年后,开发商却通过深圳仲裁委员会成功将房子索回,并在扣除十年每月6000元的房屋使用费后,李先生首付钱款也落得一场空。裁决依据便是4月1日刚生效的深圳市《〈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规定类似违建不予“确权”,从而裁定当初买卖合同无效。  不过李先生认为,该裁决明显不公,“在这场交易中,开发商负有主要责任,这是仲裁庭确认的,那么责任就主要由开发商承担,为何开发商毫发无伤地索回了房产,回头还可以卖高价,而我还要负担租金?”其律师刘春认为,如果所有的开发商都如法炮制,那么所有的“小产权房”就都可以被索回,《实施办法》就会成为开发商利用的工具。目前,李先生已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裁决。  国家(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小产权房交易有风险,但应该风险共担,追究违法而言,开发商违法在先,先违法拿地,违法建房,再违法卖房,应负主要责任,但却还要追讨租金确实不公,按理说,买家和开发商都不得获得不当利益。”    律师刘春担心《实施办法》被违建开发商利用索回大量的“小产权房”,这在现实中可能吗?  记者咨询了多位司法系统人士及律师,大家表示,目前李先生案子的裁决结果尚属个案,更多的裁决是维持现状,等待行政机关对房屋定性和处理。市规土委查违办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尚未听说其他房产被开发商无偿索回的案例。  “维持现状”的司法裁决也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广东省中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凌青介绍,此案仲裁直接判定某历史违建的归属结果,并不妥当。“该建筑明显属历史违建,能否作为交易标的物,都只能由行政机关做出认定后,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进行裁决,这样才能防止利益方利用政策模糊地带损害其他人利益。”  据介绍,根据广东省高院《2012年全省民事审判工作纪要》的69条规定,涉农案件中涉及违法建筑的,应当由行政主管部门先行处理才能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再行裁决。“法院或仲裁机构不能代替行政机关的该项职能。”凌青表示。  宋丁也认为,目前大量存在的违法建筑,“行政机关应该对各方的责、权、利有个说法,该确权的确权,该处罚的处罚,该没收的没收。”  记者获得的另外一份与李先生处于同一社区的“小产权房”纠纷裁决,来自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该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获得业界较高的认可度,其裁决就对产权暂未下结论。    市查违办工作人员孙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办法》中规定“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未经批准建投的住宅类违法建筑”不会予以确权,这说明开发商与买方利益都不会得到保护。  按照孙先生的说法,即使司法机构判决房产归任何一方,也无法成为获得确权并在行政部门办理房产证的依据,“如果是债权关系,也许还能办下绿本,但这明显是合同纠纷,办不了房产证。”  宋丁对记者表示,该案件也对购买“小产权房”的人提出了风险警示,“我曾多次告诉来咨询买小产权房的人,这需要冒很大的法律风险,而没有任何组织力量的买房人,其利益最可能得不到保障。” 深圳商报记者 谭玲娟

【全文阅读】
 
准一线限购松绑开发商谋涨价 广深还要限多久?
  中原地产、中投顾问等多家机构预测,松绑限购还在其次,关键是货币政策的影响。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让银行大力支持住房信贷,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将更加明显。  楼市限购松绑风暴袭至“准一线”。  杭州市7月29日起正式解禁,限购松绑后首日楼市火爆。南都记者了解到,杭州一知名豪华楼盘昨日一上午成交量达1.59亿元。松绑也让开发商有了底气。当地业界盛传此前大打价格战的开发商要调价。南都记者昨日联系杭州多家开发商,接近九龙仓的业内人士直言称,在谋划策略和价格调整。“现在正在就营销策略做一些观察研究,在调整中,但具体情况不太方便透露。”杭州绿城有关负责人如是告诉南都记者。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7月28日称,经研究,报市政府同意,从7月29日零时起,购买本市萧山区、余杭区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购买主城区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向南都记者表示,杭州作为“准一线”城市,其限购松绑会给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开发商更多的信心。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以来,杭州房价一直在平稳中下降。6月均价为1.75万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截至本月,杭州市区(包含余杭、萧山)的可售商品房总量已超过13万套。而2013年杭州市区商品房成交总量为8.7万套,若以这一去化速度计算,消化目前的库存至少需要18个月。而今年1-6月,杭州市区商品房成交量仅2.87万套,若以这样的去化速度计算,消化周期要超过27个月。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对高库存的标准是“高于该城市单月销售量的12-15倍,即高过1年到1年半的销量”,若参照这一标准,杭州已远远超过“高库存”警戒线。  与之前已经取消或者放松限购的城市相比,杭州楼市的库存量压力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济南取消限购之前的存销比是15个月,苏州楼市6月份的存销比也只有14.9个月。这样看来,库存量压力更大的杭州,似乎更加没有理由不调整限购政策。因此杭州市政府决定松绑限购,虽然这次松绑是以区域性和结构性调整的方式。    杭州限购政策松绑后,不少投资客直言会出手,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一波疯狂浪潮。  “对之前大打价格战的该区域开发商而言,确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政策松绑,从微观来看,可以让之前没资格买房子的不少人入市购房。”郭凡礼告诉南都记者。  记者对比了已松绑限购的城市,如天津、无锡、济南等,销量或多或少都有上升。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对南宁、宁波、天津等13个城市房价进行研究,限购执行变化的后一周平均销售面积,比变化前一周增长约6.8%;限购执行变化后两周的平均销售面积,比变化前两周平均增长22.5%;政策变化后三周的平均销售面积,比变化前三周平均增长了39.0%。限购执行变化后四周平均销售面积,比执行变化前四周平均增长了20 .5%。  南都记者了解到,杭州正式解禁首日,楼市火爆。杭州一知名豪华楼盘昨日一上午成交量达1.59亿元。  而限购松绑也立刻引起杭州开发商的连锁反应,当地业界甚至盛传开发商要调价。  南都记者昨日联系杭州大型开发商绿城、万科、九龙仓等,多认为当前属敏感时节,但销售价格肯定会有调整,尤其是此前降价过猛的区域或楼盘,很可能暂时恢复信心,底气上升。  宁波利时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军告诉南都记者,房地产投资走势跟政策、宏观经济都有关,松绑限购对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毋庸置疑,投资客的行为将会导致楼市供需变化,房价上涨的可能性极大。  不过,杭州透明售房市场研究院院长丁建刚则告诉南都记者,政策不会引起房价上涨,现在需要担心的不是引发房价上涨,甚至有可能如果市场仍然得不到恢复,应该追加救市措施。    “今天的政策,事实上已经太晚了。”丁建刚对南都记者表示,时至今日,松绑政策尺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个政府信号,政策总归是给了市场一些信心,会刺激活跃度。  不过,这个信心能延续多久,还是未知数。世邦魏理仕杭州分公司董事总经理马英枢就认为,观望心态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波动,导致大户型销量短期小幅上涨,但不会持续很久。市场只是释放了前期被压制的需求,但需求自身并没有大幅增长,供过于求的主调没变。从市场供应目前以小户型刚需盘为主的情况看,大户型销量的增加不能有效解决库存问题。  中原地产、中投顾问等多家机构预测,松绑限购还在其次,关键是货币政策的影响。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让银行大力支持住房信贷,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将更加明显。  “原本已经有一套房的,想买第二、三套的,因为限购的出台而取消了购买计划。虽然现在限购松绑了,可是银行的贷款仍没有放松,而这个问题也很关键。”李兴军如是告诉南都记者。      虽然住建部早就强调“一线暂时坚持限购政策”,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近日也强调,广州仍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调控政策,政策目前没有调整。不过,方圆地产透露称,新房供应充足、消化能力有限的广州南沙区已经跃跃欲试,目前正在申请放开限购,且本次考虑放开的并非只针对港澳人士,而是范围更大的放开限购。  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告诉记者,如果能落地,将对盘活南沙的存量房有较大帮助。  南都记者昨日联系南沙不少大型开发商项目获悉,并未收到相关消息,但也有楼盘销售声称,可能9月份会出台新政策,像增城、从化一样,不限购但限贷。  事实上,广深开发商也早已为各种下跌数据发愁。广州市国土房管局阳光家缘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网签成交套数为31602套,同比下跌30%。截至7月20日,广州商品住宅可售套数达61791套,总面积为844.55万平方米。按照上半年平均每月68万平方米的去化量计算,存量需要消化周期12.4个月,属于偏长的消化期。深圳市规划土地委员会的数据则显示,截至7月20日,深圳商品住宅可售套数35792套,大概需要14.2个月的消化期。由此可见,楼市的低迷使广深楼市的去库存压力增大。  至于广深等一线城市是否有松绑限购的可能,不少社科院专家认为目前一线城市房子供不应求的情况还在持续,不适合放松限购。

【全文阅读】
 
大热天供水不足 小区居民盼解决
  本报讯 (记者 赵元君)近日,省会天元小区居民反映,他们小区遭遇用水难已经20多天了,虽然每天都会来一会儿水,可是并不定时,而且水流还不大。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为他们解决这一难题。  2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保晋南街426号的天元小区。居民宋先生说,他家里大大小小的容器,但凡能用的,全都用来存水了,虽然能做口简单的饭菜,可大热的天无法洗澡,让他和家人实在难以忍受。随后,记者来到居民魏先生家中。魏先生家中摆满了储水的容器,就连洗衣机也变成了临时存水工具。他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水,如果家中有人,就一直将水龙头开着,只要听见水响,就得赶紧接水。停水让存水变得十分珍贵,他们不舍得用水冲厕所,只好去公共厕所。据一位李姓居民介绍,小区里有二次加压设备,一年还交着60元的管理费。之前用水一直没有问题,可从今年7月初就开始突然经常性地停水,每天只有在早上的时候来一小会儿。  在一位负责小区日常工作的师傅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小区内的蓄水池,记者看到,面积约150平方米、高约3米的蓄水池中,却只有约30厘米深的存水。他说,平时蓄水池里的水是满的,可最近不知为啥这么少,只能等每天早上积攒到差不多半池水的时候赶紧给居民放水,但是住的较高的住户家依然没水。当天下午,记者联系了供水公司,对方表示会去现场查看原因。  昨日,记者再次联系了该小区的居民。他们表示,28日下午,供水公司曾派人去现场查看原因,并称供水水压正常,停水可能是小区内部自身原因所致。随后,记者又联系了该小区的产权单位天元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尽快通知物业部门,去现场查看情况,查找停水原因,争取尽快为居民们解决吃水难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