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昨天透露,今年下半年央行依然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会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协调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以维护货币市场的稳定。   多方预测,7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约2.8%,逼近3%的温和通胀警戒线。“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的政策定调,使得市场重新重视物价可能对下半年政策产生的影响。

全文阅读
 
  (记者徐海波、余俊杰)康海钧怎么也没想到,原本是西方国家奢侈品的游艇近来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作为武汉旅游集团市场部部长,最近几年,总有人找他购买或者租赁游艇,就连内陆城市武汉也刮起了游艇风。   事实上,他的公司前年就已购买了14艘大小不同的游艇,计划3至5年内,再滚动投资1亿元以上,打造不同规格的中高档主体游船30至50艘,并开设游艇俱乐部,建成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游船产业群。   游艇作为一种水上娱乐高级消费品,近些年已在美欧等西方临海国家基本实现普及,特别是私人游艇开始成为富豪们新的“玩物”。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继汽车之后风行一时。   中国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繁多的群岛独岛、纵横的江河湖泊,具备游艇消费的自然地理条件,但由于总体生活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生活方式、消费文化存在差异,游艇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009年12月,国务院明确鼓励沿海省市政府将游艇战略纳入旅游发展规划。随后,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游艇作为发展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也将游艇产业纳入其中。   在政策利好“春风”的吹拂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纷纷将游艇业作为重要产业列入发展日程。上海、广州、深圳等20多个城市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展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游艇俱乐部已建成28家,在建26家,完成规划的45家。   6月19日,万达集团宣布投资3.2亿英镑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同时,万达还酝酿在国内多个临海城市建设游艇俱乐部。   “拥有游艇并不是富豪的特权。”专门从事游艇制造与销售的武汉南华船厂总经理王绪明说,一条普通游艇的造价约为200万,将每年的维护费用等算进去,相当于一辆移动房车的费用。   王绪明说,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在中国,游艇最大消费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价格在人民币50万元――100万元左右的钓鱼艇、帆船等中低档游艇将最受欢迎。   中国邮轮游艇产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说,到2020年,中国游艇数量将从2012年的3000艘增加至10万艘,游艇交易额将达500亿人民币。王绪明判断,未来几年,中国游艇购买群体,更多将是游艇俱乐部或者房地产商、滨水企业,估计今后5~10年企业购买量有5万艘左右;个人购买量也在5万艘左右。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克强说,游艇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其发展将对大量上游产业、下游服务业形成拉动作用,直接带动大约50个关联行业的发展,其中与游艇关联性最强的五大行业是化工、机械、电子、冶金、轻工。   游艇经济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作为经济高端化、消费现代化的代表产业,游艇业的产业链涉及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培训、旅游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判断,继住房、汽车之后,游艇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的游艇产业在未来三五年会产生爆发式的发展。   不过,陈克强教授认为,要真正打造完整成熟的游艇产业链条,还存在着很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游艇专业人才空前紧缺。虽然中国具有常规船舶设计能力的公司(院、所)相当多,但缺乏真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游艇的设计,尤其是外观和装饰设计。   同时,与游艇制造相依相存的游艇材料、舾装件、游艇设备的供应市场尚未形成。中国虽然已经出现一些游艇材料、舾装件的供应商,但总体品质与欧美市场供应品相比,有一定差距。目前,主要是依赖进口。   陈克强建议,应该联合游艇企业、造船企业、船舶院校、科研院所,甚至更广泛工业界的力量,集思广益,共谋出路,研究海内外市场需求、营销渠道和方式、配套技术发展和风格演变,积极创立具有国际水平和带有中国元素的游艇品牌,培养游艇设计师、营销师、项目工程师和领班作业长等行业紧缺人才。

全文阅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日发布的年度全球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日本从去年以来的一系列的大胆经济改革存在失败的可能性,而且如果其失败可能会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IMF表示,对日本以“安倍经济学”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总体持认可的态度,并且相信这种努力会起到积极作用,不过前提是各种政策的全面配合。IMF认为,如果安倍晋三政府未能克服量化宽松措施所遭遇的阻碍,就会催生出一系列严重的危险。如果这种担忧成真,日本的经济增长或将受挫,而投资者可能会对日本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能力失去信心。IMF在报告中假设,届时投资者可能需要日本债券利率再上扬两个百分点,以弥补更大的风险,而这将迫使日本政府削减支出和大幅上调税率,从而导致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萎缩。若这种危机出现,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因日本而减少两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即使推行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日本的经济增长也无法全面回暖,反而会催生出很多负面影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日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承诺已经遭到部分质疑。   ---------------   日本政府对2014财年经济预估悲观   日本内阁府(Cabinet)周五(8月2日)表示,该国2014/15财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至1.0%,连2013/14财年增长预期的一半都没有,因为计划中的上调销售税政策将给消费领域带来暂时性冲击。   日本内阁府在其经济预估报告中发表了上述悲观看法,但上调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3年4月份开始的2013/14财年增长预期0.3个百分点至2.8%。   日本内阁府指出,日本就业市场出现改善迹象,这将给消费者开支带来支撑,且为结束持续近20年的通缩困境而实施的刺激政策料将持续下去,这两大因素促使日本内阁府上调对于2013/14财年的GDP增长预期。日本政府此前预计,日本经济料将在2013/14财年增长2.5%。   与此同时,日本内阁府预计,日本民间消费或将在2014/15财年上升0.5%,这样的民间消费升幅将远不如2013/14财年2.1%的升幅预期。   日本内阁府一位官员表示,上调销售税的计划料将在2013/14财年为日本经济增速作出0.2个百分点的积极贡献,因为商家急于在首次上调销售税之前抓紧时间采购商品;一旦上调销售税落到实处,消费者料将相应地缩减购物活动,恐将在2014/15财年给日本经济增速带来0.6个百分点的负面拖累。   该官员指出,日本整体性消费者物价料将在2014/15财年上升3.3%,但剔除上调销售税这一因素之后,升幅可能就只有1.2%;相比之下,2013/14财年的整体消费者物价料将上升0.5%。   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占其GDP比重超过200%,在工业化国家中“首屈一指”。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之下,日本政府才有意在解决公共债务上迈出第一步――上调销售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必须在2013年稍晚决定是否在2014年4月份将销售税上调三个百分点至8%,并决定是否在2015年10月份继续上调两个百分点至10%。   自2012年12月份安倍上台执政以来,在其安倍经济学主导之下,日本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部分分析人士担心,安倍晋三可能会推迟上调销售税,以期避免该国经济增速放缓。日本政府定于9月份公布该国GDP数据,届时,安倍晋三将据此决定是否按计划于2014年4月份上调销售税。(汇通网)

全文阅读
 
   北京8月4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中欧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方案将于6日起正式实施。回顾这场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的和解全过程,外媒评论称,这凸显了欧盟对华贸易战略的“软肋”,亦显示出高层游说的关键作用。   欧盟委员会2日发布书面声明,披露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已得到28个成员国的一致支持。   对此,美国彭博社撰文指出,能够在贸易保护一半时长的期限内结束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限制,这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德国、英国和其他自由市场支持者的胜利。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中欧就太阳能电池板达成妥协,避免了中欧爆发更大规模贸易战,而主动挑起这场争端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此次光伏摩擦解决过程的曲折,亦引起了海外媒体的丰富解读。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世界最大反倾销争端的和解,显示出“欧盟国家内部的深刻分歧”,而布鲁塞尔的致命弱点在政治层面,当中国领导人对欧盟成员国到访并全面游说时,这些政治弱点进一步显现。   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欧中光伏争端突现了欧盟、德国和中国三方间的复杂关系。   法新社撰文指出,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对欧盟征税计划的冷淡,给布鲁塞尔上了一课,“当个别争端可能伤害对华整体贸易关系时,需明智避免”。   除了对欧盟“软肋”的分析,外媒还特别关注此次“和解”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高层游说。   美国《华尔街日报》特别指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份进行的就任后首次出访中,德国是他唯一到访的欧盟国家,而彼时正值欧中光伏争端的一个关键时刻,也就是在此访之后,德国决定对征税计划投反对票。   英国路透社称,欧盟本打算自8月6日起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高额关税,但“顾及到或将冒犯中国领导人,以及失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庞大市场,以德国为首的大多数欧盟国家反对这项提议,达成了价格承诺”。   对下一步中欧贸易关系的展望,英国《金融时报》提醒,光伏案的平息虽然让人松了一口气,但中欧贸易争端并未真正解除,电信设备、葡萄酒、多晶硅、奢侈品汽车等产品的贸易官司依旧“亮着红灯”。   英国《卫报》评论称,中国就解决一连串相关争端的开放态度,是中欧贸易紧张局面有所缓解的信号,不过双方关系仍然微妙复杂,因为双方都想保护自己的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完)

全文阅读
 
   8月4日电 针对新西兰恒天然乳品肉毒杆菌污染一事,娃哈哈今日发布公告称,对去年至今年二月使用该乳清蛋白的产品的出厂检测记录进行复查并未发现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公司还对市场上的产品库存进行了紧急排查,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已经基本销售完毕,尚未发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娃哈哈在公告中称,本着对消费者充分负责、慎重的态度, 公司已要求销售人员全面核查市场上零售商还有无该批号所涉产品,若有我们将立即召回。同时我们已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对我司产品的留样进行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检验。   我司八月三日接到关于新西兰JW22批号乳清蛋白质量隐患的信息后,立即组织全面自查,现将该批次乳清蛋白在我司产品中的使用及安全评估情况公告如下:     我司进口了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去年5月份生产的批号为JW22的WPC-80乳清蛋白计14.475吨。该乳清蛋白用于钙好喝等酸性产品中,我司对去年至今年二月使用该乳清蛋白的产品的出厂检测记录进行复查并未发现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我司还对市场上的产品库存进行了紧急排查,我司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已经基本销售完毕,尚未发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本着对消费者充分负责、慎重的态度, 公司已要求销售人员全面核查市场上零售商还有无该批号所涉产品,若有我们将立即召回。同时我们已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对我司产品的留样进行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检验。      我们对我司产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根据美国FDA和《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等权威资料查实,肉毒梭状杆菌为严格厌氧菌,其在一定环境中能生长产生肉毒毒素,但其不能在pH值4.6以下的环境中生长。我公司使用乳清蛋白的产品pH值在4.1―4.3之间,低于4.6,肉毒梭状杆菌不可能在高酸性环境中生长,因此我司产品中也不可能产生肉毒毒素。   肉毒梭状杆菌其致病性在于它所产生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系蛋白质类毒素,对热敏感,在80℃下即可被杀死。按照我司产品的生产工艺,加工过程需经过高温杀菌,即使存在肉毒毒素,经高温杀菌,也不存在残留风险。从目前自查评估的结果来看,我司产品中尚不存在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若消费者发现我司产品有任何问题,请与我司联系,我们一定为消费者负责,联系电话:4008267900。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八月四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