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搁板节省空间,不锈钢镜子更轻
4
在监狱、公共盥洗室和儿童房中,玻璃镜子通常都会被耐用、不易碎切延展性好的镜面不锈钢所代替。而来自德国的设计师AnikaEngelbrecht 也发现了镜面不锈钢的新用途,她把厚度仅为1.5mm的不锈钢边缘向上卷起,形成一个搁板,这样镜子和搁板就合二为一了。梳妆时可以随手将眼镜、发卡放在上面,不仅方便,而且节省了单独安装搁板的空间。目前这组设计共有三个尺寸可供选择。不锈钢镜子比传统镜子轻便许多,也更加安全耐用,只是不知道使用效果是不是也是一样好。                        
受到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作《孤独(Alone)》的启发,塞尔维亚设计师 MarkoVuleta-Djukanov 为一款名为“LonelySpirit”的酒设计了“老无所依”的包装形象。一位蹒跚的老者拄着拐杖缓慢行走着,他伸出去的手臂仿佛想要搭到什么人的肩膀,最终却绕瓶身一周搭到自己肩上。自古以来酒就被赋予了“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含义,配上这样的包装,只会让失意的人更加失意吧。不管怎么样,星期一的大清早看到这样的一个瓶子,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全文阅读】
头顶悬挂着1500把锋利的中国传统剪刀,身着黑衣的女人若无其事地坐在下面镇定地缝补着手中的白布。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场景是华裔艺术家刘北立的艺术作品“TheMendingProject”,近日在美国奥斯汀展出,而坐在场地中央的正是设计师本人。每一位进入到场地的观众都被要求事先剪下一块白布,并交予设计师本人缝补。随着来看展览的人越来越多,白布散落在地上的面积也就越大,上面用黑线缝补的痕迹清晰可见。剪刀象征着当今社会中各种潜在或者明显的暴力和危险因素,作为个体的人很难逃离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和不安。通过坐在剪刀下面缝补破碎的布料,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面对危险人类的单薄无力和内心深层次的恐惧。人类的安全感可没有白布这么容易就被拼接起来。现场的观众无一不屏气凝神,与艺术家本人一起感受着这种无形的压力。光是看图就已经觉得很紧张啦。
【全文阅读】
不起眼的开瓶器也需要些男子汉的气概,设计师 AdamHogsett 设计的这个工业感超强的开瓶器,一定让你顿觉力量感十足。开瓶器由一整块冷成型钢制成,并在上面手工刻上了独一无二的编码,配以皮绳做搭配,即别致又方面携带。份量应该不轻,握在手里是不是别有一番豪情呢?普通的开瓶器跟这个比起来简直弱爆了,连兔子都想收藏一个。不过价钱不便宜哦,想要了解更多详情的同学请点击这里吧。
【全文阅读】
如果让你乘车两小时,去到北京怀柔一处有些偏僻但是十分有特色的图书馆,你愿意吗?我的回答是,如果在阳光足够好的周末,是一定会去看看的。我们曾经无数次的幻想过《看不见城市》中的美妙,也期盼过《空谷幽兰》的清静,现在,她们更加像是奢望,自然景观的越发稀少,人造景观靠着一方尚可称得上怡人的地方大肆盈利,也是难得一见新意,确实让人无奈。难得介绍国内的好设计,其实目前我国设计的各个领域——从平面到包装、空间、建筑、服装……好些让人欢喜的新生力量,或者在传承中创新和发展,或者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路数。李晓东工作室,曾在09年凭借“福建平和县桥上书屋”获得英国“建筑回顾”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这个图书馆性质的建筑作品,设立在平时人们都难得会去考虑的村庄郊外,在不增加村庄中心建筑负担的同时,将最天然的景观植入到环境内。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地方,去到村庄只需步行五分钟,顺道看看沿途的美景。除了自然景观之外,李晓东工作室考虑了巧妙的方式,将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他们利用当地居民生活最常用的枯树枝,作为建筑外墙的装点,虽然是最普通的材质,却也是最具纹理和最自然的。在内部空间营造上,通过阶梯式的空间变化和木架结果的墙面,增强了整个空间的实用性。外部的玻璃材质,更是让自然光线肆无忌惮地挥洒进来。附上不同角度的剖面图和几张平面图,热爱建筑或者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实验室2011年11月25日更正:因为编辑的疏忽,翻译并为准确,将中文名“篱苑书屋”错译为“梨园图书馆”,已经全文修改。特此给读者以及建筑师李晓东致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