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精品游戏推荐
第 30期
评论:别让“公务员小区”成扎眼地标
  河南濮阳市绿城小区位于当地黄金地段,楼间距都在50米以上,属于当地数一数二的高档小区。不过,这个小区在2010年开盘时,却卖出“白菜价”:在周边地产每平方米均价已攀至4000元时,这个小区开盘价只有2000元出头――这里的房子只向公务员出售,是一个“公务员小区”,当地民众对此议论纷纷。(新华网7月29日)  尽管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一再表示,该小区建设属商业行为,手续齐全,愿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过这很难平息民众的激烈质疑。在畸高房价带来的诸多压力之下,这一“高大上”的公务员小区,显然深深刺痛了民众敏感的神经。一扇只向公务员敞开的门,无疑加剧了当地民众本已十分强烈的社会焦虑。  按照当地政府的说法,绿城小区系由当地一家地产公司开发,政府并不插手具体事务,一应手续均按照程序操办。不过,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释。  其一,作为法人股东的濮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究竟有没有在小区的立项、报批乃至减免相关费用等事宜上施加影响?如果没有,占一半股权的机关事务局的作用与价值体现在哪里?而如果有,其行为是不是涉嫌滥用公权力为一个群体谋求利益,甚至干脆就是一种权力变现?  其二,追逐利益是企业的天然冲动,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例外,那么,濮阳这家房企为何愿意在绿城小区的建设上只要求3%的微利?而且,即便是这3%,也还要与机关事务管理局按股权分成,这样的“学雷锋”举动又该如何理解?在这处“微利”的公务员小区之外,有没有与企业达成另外的私下协议――“堤内损失堤外补”?  房企在建设公务员小区过程中“失去”的利益,会不会在其他建设项目中找补回来?如若果真如此,则公务员小区的“低价”,恰恰建立在整个城市房价不断走高的基础之上,此消彼长,损害的依然是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还有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这些年来,民众每每苦于城市房价畸高,也每每寄希望于政府对于楼市的有力调控,以求房价更趋合理。遗憾的是,这样的期盼每每落空。在这样的语境下,很多城市纷纷崛起“高大上”的公务员小区,环境优美、建筑合理,价格还非常低廉,凡此种种,不免让民众怀疑,此种以“福利”为名派发给公务员的房子,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  与所有社会群体一样,公务员当然也需要安居,但如果这种安居建立在透支公共利益、滥用政府权力的前提之下,则无异于对民众利益的掠夺。  一处处簇新的公务员小区,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招摇着也撩拨着民众情绪。对此情形,有关方面理应引起高度警惕,不要使民众的怨气不断积累,更不要让公务员小区成为扎眼的地标。

全文阅读
 
社科院:楼市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
  7月28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2014年《中国住房发展(中期)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上半年,全国楼市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被认为只升不降、最安全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半年销售面积跌幅却最为明显。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2011年以来,中国楼市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总体态势,具体表现为中小城市住房持续滞销。2014年上半年,全国住房成交量萎缩明显,库存水平继续提升。“本轮调控与此前不同的是,是由市场自发力量形成,它表明市场供求形势正由供不应求向阶段性、结构性过剩转变。房价短期调整不可避免。”倪鹏飞指出,从全国看,由快速城镇化与收入增长导致的住房总量短缺已经趋于尾声,三四线城市住房出现结构性过剩。从一二线城市看,2013年市场的疯狂上涨将诱发大量新房集中上市。为消化结构过剩与阶段性高供给,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将进入为期2至3年的调整期。  值得一提的是,被认为最稳定的一线城市住房销售量跌幅最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40个重点城市住房销售面积为163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全国-7.8%)。其中,一线城市为18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5%;二线城市为119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 .7%;三线城市为24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

全文阅读
 
苏州无锡放松限购一周 成交量均有回升
  苏州、无锡两市放松限购之后,楼市有什么变化?近日,记者调查了苏州和无锡近段时间来的市场情况,成交量均有回升。  据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数据,苏州继上周一确定放开90平方米以上住房购买之后,近一周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达1367套,环比之前一周的914套上涨了49.6%。这也是近3周以来成交量最高的一周。不过,短期内看似巨大的涨幅并不等于给市场带来暴涨式的反转。苏州一周成交涨幅虽然高达近五成,但这是在前一周数据跌入谷底的基础上得来的,1367套的实际认购量相比7月第一周的1727套还差了两成,与6月份数据相比更不算高。  无锡的成交量同样在短期内有所增长。据无锡房管局数据统计,无锡上周五放松9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购后,紧接着周六和周日的成交量达到了269套,环比上涨了14%,是7月4个周末成交量最好的一次。不少开发商都表示,放松限购后打电话来咨询的人明显增多,但真正出手的人暂时还没有很大起色。  业内人士分析,成交量的统计是以完成签约并向房管局上传数据为标准的,这些房源可能是一周前或更早之前被认购的,因此无法真实反映限购后的即时动态销量。不过放松限购后签约的集中放量也能够反映出购房者的一定心态。短期内对楼市会有一定刺激作用,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并未立刻崩溃,楼市拉锯战仍在继续。

全文阅读
 
杭州松绑楼市限购 新房库存能卖20多个月
  几经传闻的杭州限购“松绑”终于尘埃落定。7月28日下午6点半,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从7月29日零时起,购买本市萧山区、余杭区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购买主城区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  这意味着,杭州成为了继呼和浩特、济南、西安、海口等城市之后又一放松限购的省会城市。无独有偶,石家庄、徐州也于7月28日被曝取消限购。据统计,在46个限购城市中,已有过半城市对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并未表示完全“取消”限购。余杭、萧山限购取消,杭州主城区限购则只就“购买区域内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实行“有针对性”放开。这一限购放松形式,与西安、无锡不谋而合。7月25日,西安公布了关于限购政策的3项调整,其中规定,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购买房屋时,可不再申报其已拥有的非成套住房、砖混结构住房或6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同一天,江苏无锡也宣布取消对90方米(含)以上住房的限购。  “其实就杭州当前市况,有资格裸奔。”对于杭州主城区“有条件”放松限购,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微博中评论称。杨红旭认为,此次完全取消限购的余杭、萧山供应量最大,且形势严峻。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晚9点,杭州市区(含余杭、萧山)住宅可售套数约93574套,非住宅约41134套,总计库存量达13.4万余套。按照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区商品房成交总量2.87万套的速度计算,这些新房子在杭州至少要卖20多个月。

全文阅读
 
武汉:一毛坯房竟被6公司注册
  一套从未住过的毛坯房,却被注册登记成6家公司的办公地。蹊跷的是,房屋的两证未办,购房合同一直在业主手里。对此,武汉市工商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分局简化了公司注册程序,工作人员精力有限,才出现纰漏,将尽快找到6家公司调查解决此事。  遭遇这一怪事的是武汉市民张先生,他购买的毛坯房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葛洲坝太阳城。去年5月收房后,一直空置,两证未办,购房资料全在自己手上。近日,有人前来租房,对方查询后发现这处房子为多家公司住所,他才发现自家房屋已被6家公司注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