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半年利润下滑近16%
37
  8月24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称,集团上半年净利润3.61亿,同比下滑15.52%。其中汽车业务板块受传统燃油汽车销量下滑影响,收入同比减少7.45%,约为126.47亿元。  根据比亚迪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半年报,今年前6个月的比亚迪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268亿元下降到今年的3.607亿元,同比下滑了15.52%。其中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业务(包括电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客车)上的收入则增长了10倍,达到27亿元。而汽油车销量下降了约27%,降到了18万辆。  据比亚迪方面表示,新能源车的增长受到了政府补贴鼓励使用和购买新能源车的助推。其整体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汽油车的销量下跌了27%。该公司表示,上半年自主品牌小型车销量出现明显下滑。比亚迪传统燃油汽车业务的销量受此影响下降。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亚迪下半年将继续投放两款全新车型,分别是中型SUV级别的S7和紧凑型车G5。此外,在营销策略上还要做一定调整。李云飞认为,以上措施有助于比亚迪在下半年收复失地,全年营收增幅将与去年持平。  他同时表示,上半年比亚迪双模电动车秦累计销量近5500台。受制于电池产能限制,比亚迪目前1.6GWH的铁电池产能已难以满足今年的需求。李云飞向记者表示,比亚迪年产能达6GWH的新电池工厂的一期厂区将在9月投产,初步产能将达到1.5GWH,整体电池产能翻倍,产能压力将得到缓解。(记者李业超)                        
  在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广汽丰田厂区内,有一座气派的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是今年3月才投入使用的。除了四大工艺的12项基本技能培训外,培训中心还有很多教室,围绕企业的各种业务需求安排教学。  在培训中心的二楼专门有一个涂装工艺的培训室,学员们正在分组进行喷漆、油漆、抛光等科目的训练。今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邝文迪和毕业于广东农业大学的黄树博是广丰市场部的新职员。按照培训流程,他们先要在这个培训中心待两周,然后去车间一线实习两个月,再到一家4S店见习一个月,才能回到市场部正式报到。  邝文迪今天的培训课程是车身打磨训练,在一个天平秤的托盘上进行研磨,研磨的力度必须让天平秤的指针停留在规定区间内。黄树博的训练科目是对着一面镜子进行打磨范围训练,镜子中心有一个黑点,环形的砂纸在旋转中必须均匀摩擦到那个黑点。两个年轻人干得很认真,他们对记者说,因为刚来所以一切都感觉很新鲜。  记者注意到,培训中心各种教学展板中,出现最多的内容是质量和安全。广丰在制造领域强调的“自工序完结”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保证良品,不让问题留到下一道工序中。这就要求每一个生产者都必须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培训中心负责人闫亚鲁认为,质量意识绝不简单只是技术人员的事,公司每一个人都必须从内心深处高度认同这一意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自觉遵守。  在正式参观车间之前,广丰的工作人员先向大家介绍了逃生路线和注意事项,并演练了如何过十字路口的要诀:要先停下来用手指确认左右没有车辆,才能继续前进。记者注意到,在车间每一个区域的醒目位置,都有安全操作的具体要求。这在其他车企的工厂是不多见的。  负责冲压车间讲解的是车体技术科的王敖乐巴音。这位蒙古族兄弟在广丰已经工作了8年。他的讲解是从安全要求开始的,希望参观者不要走路打电话,也不要在行进中把手插在裤兜里,如果不小心遇到障碍物,以上举动会带来危险。  他介绍,广丰90%以上冲压件都是自己生产的,这一比例远远领先行业水平,最大限度减少采购冲压件,能够最有效地保证品质控制。由于冲压车间是批量生产,而后工序是混线进行生产的,因此冲压件必须保证一定库存量,广丰冲压件的最小安全库存可以做到4个小时,其他同行业一般都做到12小时以上。王敖乐巴音认为,这是广丰高效、稳定生产运营能力的一个体现。  在广丰的总装车间,负责讲解的是有7年工作经历的黎松辉,他认为,很多厂家都在学习丰田生产方式,但都没有广汽丰田做得好,原因是没有相应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在黎松辉看来,这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持续改善和尊重人性。  他举例说,生产线上作业者推动的小车叫作“同步台车”,这是车间作业者进行创意改善的成果。以前的作业者就是拿个工具盒或者推着小车在生产线上走动,而“同步台车”将装配所用到的工具及标准件,放置在台车上面,小车与生产线同速前行,作业者就可以方便地拿取到所需物品。这样大大减少了来回步行的动作以及和车身的接触,明显地减少了车身涂面划伤。  广丰现有8000多名一线工人,每一个新人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在实习期间实现连续3000台零不良才能真正独立上岗。这些措施都保证了广丰产品的品质优良,从而在今年丰田全球品质评比中,广丰夺得第一,成为丰田全球模范工厂。
【全文阅读】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日前召开了“车型标准名称数据库评审会”,来自国内高校、保险、汽车维修、制造行业的数位专家参与了项目评审,车险按车型定价条件进一步成熟。  据介绍,“车型定价”即在车险定价过程中引入车型因素,参考不同车型的赔付、风险情况确定承保时的费率水平,推动车险价格与风险更好地匹配。  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车险定价方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销量大,型号多,且在国家和行业层面未就车型名称建立统一的命名标准或编码规则,保险公司在承保阶段难以确定具体车型的风险参数和纯风险保费,在理赔阶段难以确定车辆出险时的实际价值,严重阻碍了保险行业分车型积累风险数据、测算风险等级、厘定风险费率,使国际通行的“车型定价”在我国面临重重困难。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指出,车险费率改革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车型标准缺失和数据积累不足。而当下,中保协力推的“车型标准名称数据库”,为车型定价提供了技术条件。  在此之前,中保协发布了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为车型数据积累和标准化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人保财险理赔事业部副总经理毕欣认为,科学、精细、个性化是车险定价的趋势,车型是重要费率因子。  中保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车型标准名称数据库”旨在统一车型名称,实施代码管理,开展车型风险数据积累,提升保险精算定价水平,该项工作的推进有利于促进财险行业转型升级,发挥保险业参与汽车产业风险管理的职能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评审专家表示,在整个保险行业层面推动车型标准名称数据库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覆盖。数据库应涵盖我国1513个汽车厂商,容纳全球1732个车辆品牌,覆盖18万款车型,对应国内1.4亿台汽车。  二是权威性。车型名称关键数据应与工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的相关公告内容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风险导向。消费者可通过查询车型标准名称,简明扼要地了解车辆要素与风险等级,为购车和用车提供参考。  四是支持精算。在车型划分与归类上应符合保险精算需要,具有可扩展性,支持“车型定价”工作。  五是低成本、易操作。保险公司无需大规模迁移历史数据、改造承保系统、培训出单人员,即可实现与现有数据库的对接应用,避免业务动荡,将改革成本降到最低。  下一步,中保协将科学制定车型编码,建立涵盖车型主要参数和风险状况的车型标准名称数据库,使其为上下游行业接受和使用。同时,持续开展后续建设、维护工作,不断完善“车型编码”、“车型识别编码”的检索功能,根据车型风险变化对编码进行动态调整,增强车型标准信息的完备性和适用性。
【全文阅读】
  王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  近日,在2014中国(上海)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以及行业自身的问题积累,给专用车发展带来巨大阻力。例如,今年发生了一连串的危化品运输车恶性交通事故,专用车企业生产违规车辆、买卖合格证、生产一致性等问题也被媒体频频曝光。  他认为,从外部环境看,国家通过“微刺激”的宏观调控手段,对高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和投资,保证了国内市场对专用车的需求,为专用车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过渡期。专用车企业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调整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机会。  对于专用车的自身问题,他认为,专用车行业自身问题带来的危机比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更加可怕。背后的原因有行业管理的问题,有使用环境的问题,也有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等。 他表示,我国专用车行业不缺标准法规、准入制度或生产一致性管理规定,问题的核心在于多头管理、有法不依、执行不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解决行业自身长期积累的问题,关键在于预防、执法、监管,以及违规违法之后的惩戒。对此,汽车行业需要创新管理体系和模式,这是包括专用车在内的汽车行业借四中全会推动依法治国所要解决的问题。
【全文阅读】
  梅赛德斯-奔驰研发生产媒体科技日在北京奔驰研发中心拉开帷幕,深入了解了梅赛德斯-奔驰先进的生产工艺,见证了奔驰对中国市场承诺的兑现。  全新长轴距C级车采用了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制造的新型BlueDIRECT 2.0升四缸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可在低转速下实现超高扭矩,配合ECO启/停系统,拥有同级最佳的燃油效率。在配置和特性上,全新长轴距C级车创造了多个同级别“唯一”:它应用了世界领先的奔驰智能驾驶系统、源自S级轿车的设计灵感与豪华配置,以及专为中国用户量身订做的智能互联和后排特性等。  全新长轴距C级车从设计之初便依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发和打造,不仅在产品上创造了同级别的诸多“唯一”,在研发过程中也制造了多个“之最”。为了提升全新长轴距C级车的本地化水平,更好地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梅赛德斯-奔驰特别为该项目的研发生产培养了3000名专业人才,其中200名更是输送到海外接受专业培训。  为了给生产实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北京奔驰工厂研发中心还斥资设置了7个先进的试验室、研发试制车间和新建的测试跑道,为包括C级车在内的国产车型进行投产前后的测试。其中,车辆调校试验室是戴姆勒在欧洲以外建立的唯一一个车辆调校试验室,它将戴姆勒在德国的独家技术移至北京,用于解决本土化生产实践中对驾驶辅助系统进行评测和调教的重要问题。  为打造出最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专属车型,全新长轴距C级车积极响应了市场需求,轴距加长到2920毫米,在同级别无出其右,造就了出色的车身比例,同时也让设计师有足够空间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驾乘习惯,对后排在舒适性和便利性方面进行特别改进。  精度带来操控,强度带来安全,轻量带来经济。此次在全新长轴距C级车上,奔驰全面应用了此前仅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上所采用的高速射钉铆、高速流钻等7项世界顶尖车身连接工艺,完美地解决了众多车身连接领域的难题,为全新长轴距C级车带来高精度、高强度、轻重量的安全车身。  严苛的要求带来完美品质。为保证全新长轴距C级车的整车工艺,北京奔驰工厂根据戴姆勒的要求,以全球统一的标准和质量管控进行奔驰车辆的生产,严守从组装前后检验、生产线上检验、下线后全面考核评估,到成品车阶段随机检查的四重检测,从生产之前、之中和之后各个环节都进行细密检验,确保进入到北京奔驰的每一个零部件,以及下线的每一辆全新长轴距C级车都完全符合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统一标准。  北京奔驰工厂是一个集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为一体的世界级工厂。坚守梅赛德斯-奔驰“The best or nothing”的坚定承诺,北京奔驰工厂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始终保持对完美产品的不懈追求。在打造全新长轴距C级车时,北京奔驰工厂一如既往地奉行其成功秘诀:对汽车研发保持不灭激情、制造工艺讲究精益求精、以严苛的质量控制打造完美品质,以及面向本地用户需求持续创新的产品,实现对中国消费者的承诺。(黄华)
【全文阅读】
  雷克萨斯是日系品牌中强调混动最大的厂家,可以说其混动车型已经接近全系的比例,从最小的CT200h到RX450 h车型,各个系列基本都有了混动车型,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最大的两款车型,毕竟这两款车型的体积过于庞大并且其主打的是越野性能。而在中型SUV市场上,混动也逐渐进入状态,各家也都开始投入研发,而雷克萨斯凭借RX混动版已经算是占得先机,但问题同样来源于RX,其后部溜背式造型影响了其内部的空间感,虽然依旧保证了拥有足够的行李空间,但相比对手其空间还是不够大的。并且在整体车型布局上,RX与更大尺寸的GX车型之间缺乏一款车型来弥补空档,而英菲尼迪QX混动的出现恰巧算是给雷克萨斯一个提醒,英菲尼迪QX60混动车型虽然在混动效果上不如雷克萨斯RX那么的强劲,但凭借自身空间还是能够在市场上博得人们的喜欢。  售价方面  两款同样为混合动力的SUV车型在售价方面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雷克萨斯RX混动版车型的售价区间已经接近百万级别,这样的售价来说还是非常高的。而英菲尼迪QX60混动版的售价则是低了许多,同样划分为两款车型,区别在与前驱/四驱的不同。从售价上来看,英菲尼迪QX60混动版相对来说更有优势。  动力方面  雷克萨斯RX与英菲尼迪QX系列两款车型都有混动版车型,同样也有普通汽油版车型,而通过对比发现两款车型在动力区别上非常的大。雷克萨斯RX混动依旧采用了自家非常有名的3.5升V6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以平顺出名,最大功率249马力,而英菲尼迪QX60则采用了2.5升机械增压发动机,马力输出则达到了可以匹配V6发动机的245马力,数据上并不吃亏,但放眼到电动机功率以及扭矩上,差距就被拉大很多了。雷克萨斯RX450 h搭载的电动机拥有173千万功率,扭矩输出则高达474牛米。英菲尼迪QX60混动则弱了不是一个级别,仅采用15千万的小电动机,扭矩也仅有160牛米,在电动机比拼上完全不是雷克萨斯的对手。在动力输出方面,雷克萨斯可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  空间方面  雷克萨斯RX450 h并不是RX中最为主打的车型,不过RX依旧是雷克萨斯在国内市场中型SUV的主要车型,而英菲尼迪QX60混动则是刚刚进入国内市场,这款车型主打的就是7座大空间,从数据上来看,两款车型在外观上大小的差距并不小,英菲尼迪QX60混动已经接近5米的车长让其看起来是一个大家伙,明显要比雷克萨斯RX大一圈。在轴距长度上,英菲尼迪QX60混动以2900mm长度自然要比雷克萨斯RX450 h的2740mm要有更多的空间,但英菲尼迪内部是三排座椅,所以第三排座椅的空间性还是有些小,但使用超薄锂电池省下的空间还是不错的。  通过以上的简单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产品层面可谓是各有千秋,众所周知,雷克萨斯在混动市场上精耕细作多年,其所积累的口碑是刚刚完成混动技术布局的英菲尼迪所不可比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英菲尼迪QX60混动版的上市,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雷克萨斯在豪华混动车型细分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未来将遭到更多的挑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