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房价25年后 ...
21
  英国智库机构“政策交流”预测,25年后,英国平均房价将从现在的24.4万英镑(约合245万人民币)涨至78万英镑(782万人民币)。这一数字依照英国政府一套复杂的公式计算得出,考虑了通货膨胀和房价预期。这家机构说,英国平均房价现在是人均年收入的10倍。考虑到现阶段首次购房人群的平均年龄为32岁,意味着现在一个6岁的孩子未来购房时负担将大为加重。 ...
中国房企再度登陆加拿大
  继绿地之后,又一家中国房企宣布进军加拿大市场,为海外华人盖房子。当代置业日前表示,其位于温哥华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内的玉MOMA项目已经落成,并将拿出特定房源面向中国客户。房企的海外“转移”之路已呈现快速增长。  和绿地以股权方式收购加拿大多伦多当地项目不同,玉MOMA是当代置业在温哥华独立操作的首个楼盘,这在中国房企的北美扩张之路中并不多见。“我们主要的目标客户还是希望去海外投资或者为子女上学置业的中国客户。”当代置业国际区域公司总经理凌胜利直言。  从万科、绿地,到碧桂园、保利,这两年,随着国内楼市的不景气,中国房企的“出海”动作也越做越大。“从目前来看,国内房企出海,主要还是给海外的华人‘盖房子’。”业内人士分析称,大部分企业并不了解国外住户的需求,所以不会贸然建筑,更可能的是卖房子给海外的华人群体,主盯移民、留学、投资和休闲旅游所带来的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机会。 J201

【去网站看看】
金九银十压力大 房价战会白热化?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尽管开放限购的城市不断,但是效果似乎不大,楼市依然不容乐观:8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环比连续4个月下跌。超过半数房企上半年业绩下跌,20大标杆房企中,超过一半的房企净利润率低于10%。  面对本轮楼市调整,地方、房企纷纷出招。上周,三个城市连续加入取消限购大军,全国只剩下7个城市暂时没有放松限购。不过,限购的放松效果不佳,去库存的压力不小,开发商会如何选择?今年的房地产还会迎来金九银十吗?  地产企业做足营销策略戏份  不可否认的是,地产营销策略正在不断升级。北京首开常青藤项目今年一度达到了4万2一平米,如今只要加入团购可以75折,相比四五个月前,一平米下降7000元。  除了团购、加大赠送、降低首付、补贴利息等“暗降”手段外,不少项目甚至直接降价入市。在广州,部分郊区楼盘直接打出“每平方米降3000元”的标语。  数据显示,目前,不少房企的销售目标只完成了50%左右,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珊介绍了北京的情况。  高珊:我们看到一到七月份一共入市了大概126个项目,签约过半的只有46个,而且量也跌得非常厉害。  去化压力大,价格战会打响吗?  而今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剩下四个月销售压力巨大,按照目前市场的去化节奏,如果在11月、12月推盘,销售额和资金回笼都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各大开发商不得不加快推盘节奏,调整销售策略,以完成全年的销售计划。甚至有开发商创出降价险,希望给投资人以信心;而连万科这样的房地产龙头大哥,最近也动作频频,从全民营销到联合淘宝、腾讯,拥抱互联网,的确是营销方式的创新,但同时也说明,等着消费者上门卖房子的时代正在逐渐过去,甚至有分析说,现在,房产市场逐渐进入了买方时代。  预测:价格再低也有底线  那是否意味着价格战就会打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更愿意用“以价换量”来描述接下来的房价走势。  韩世同:怎么理解以价换量?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地产商会对价格进行试探,一旦触及市场底部,地产商就不会再降价。消费者更为关心的是价格怎样才算是触底,张大伟解释,一天内卖掉8成以上,这个价格就是触底。  张大伟:现在市场价格降低10%到15%,前几天在东坝有一个项目,入市的价格在两万左右,去化了接近九成,这个区域的话,就可以参考这个价格作为触底价。  前段时间,北京首开常青藤一度降到一平米3万2千元,销售大好,那个价格就是触底,此后的开盘价格又提升到如今的3万5。  限购放开还须放开房贷  政策方面,全国多个城市取消或者松绑限购,多方观点认为,接下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可能局部放开限购,比如放开郊区,放开高端;另外,地产商也纷纷促销,房地产的金九银十今年会来吗?  郑州取消限购政策后,除了刚开始的几天,楼市迎来一小波的看房潮,此后,楼市依然波澜不惊,成交量始终处于胶着状态。  其实,相比于购买身份限购的放开,人们更为关心的是房贷的放开,毕竟能全款买房的人是少数。其他地方,虽然上海农行8月起200万以上房贷九五折优惠,但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未跟进。上周曾传出招行房贷优惠的消息,但很快就被辟谣了,市场期待之心可以有,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猛增的前提下,银行房贷尤为慎重。韩世同分析,要想促进成交量,出现金九银十,放开房贷是必然条件。  韩世同:如果房企积极促销,加上适当的房贷配合,购销两旺的局面有望出现。但是如果房贷不配合,成交落到实处还是很难。  金九银十只是传统说法,走量指望年底  但即便是这样,后市依然不会太乐观,张大伟分析,传统的金九银十今年不会出现,交易量增加的时间点将会推迟,预计今年的十月下半旬到年底,成交量有望逐渐复苏。  张大伟:九月份开始,上半年冷清的市场可能会逐渐的恢复,但是这种成交量的反弹更多的是复苏。实际上,这几年,金九银十的成色一直是不足的,一般来说,到今年的十月下旬开始,到十一月份到十二月份才会是一个旺季。

【去网站看看】
校园让位楼盘趋势亟须遏制
  再过一个多月,包括住宅、写字楼、酒店、大型商场等在内的兰州城关万达广场就要在中心城区开业。而为这个项目让位的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已在外租房办学三年多,并对新校址望眼欲穿。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多地不少曾经的校园已被迫让位于楼盘,被高档住宅、商业设施填满。  早在2005年前后,我国的一些学校就因陷入债务危机而打起置换黄金地块老校区的主意。近年来,各地也都存在着将校园迁出市中心,到郊区去办学,把原有校园用于开发房地产或商业的情况。主事者的理由,无非是为了让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令人疑惑的是,有的学校在市中心面积已足够,迁到郊区的校园,有的还没有市区校园占地大。  老校园的置换或搬迁,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老校园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所有校友的记忆。在国外,很多学校的校舍都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学校悠久的历史。不要说校园搬迁,就是改建校园的建筑物,都是一件需要广泛听取师生、校友意见的大事。  二是校园的搬迁给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政府、学校在布置搬迁时,并未充分考虑搬迁后的学校管理,产生很多后遗症。比如,一些地方在郊区兴建大学城,由于大学城周边生活不方便,很多教师的家还在市区,每天老师坐校车往返于学校和市区,每到下午下班时,老师就都乘校车离开了,只剩下学生,这让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活成为奢谈,严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三是让城市的教育、文化气息越来越淡,只见商业与利益。  老校园的置换、搬迁,鲜有不遭到师生反对的,甚至爆出教师停课、下跪护校的新闻。有的地方政府根本不顾师生的意见,强制推进,他们的理由是,师生不顾大局,不着眼长远,不理解学校办学的困境。当然,也有一些政府部门在媒体介入报道后,做出听取师生意见的姿态,延迟搬迁或调整方案。  解决学校办学经费,拓宽学校办学空间,这是地方政府的理由,但很多时候根本站不住脚。大中学校举债办学,需要靠置换老校园来筹资,这本就不合理。一方面,依照法律,举办者应保障学校投入,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学校不能举债,因为学校无盈利收入还债,要举债应该由政府(或举办者)举债。另一方面,依照法律,教育用地的用途不得随意变更,变更用途必须经过审批。另外,学校办学不能盲目扩大规模,因扩大规模导致原有校舍不够、征地盖楼导致学校举债的问题,倘若合理定位,或可避免。  就是学校确实存在生存空间狭窄的问题,也应该就建设新校区是否保留老校园、怎样在新校区传承学校的传统和文化、建设新校区后的学校管理等问题听取师生的意见。我国各地学校的搬迁,几乎都由行政部门拍板,事先根本不听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意见,甚至可能因领导一句话,学校就被纳入搬迁的范围。有的地方是在领导已经拍板后再听取意见,只是走走形式,这些才是校园搬迁最大的问题。教育法要求的必须对学校设置、选址进行科学规划,被一些领导置于一边,用领导意志代替学校规划,才会出现有的学校刚建好一年,尚未投入使用又面临搬迁的问题。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重大教育决策必须公开征求意见;学校办学应实行民主管理,因此校园搬迁必须公开征求意见。只有把民意纳入教育决策,才能对行政权力形成制约,防止行政与利益因素对办学的干扰。  冰启(上海 学者)

【去网站看看】
评论:股市走强是否缘于楼市低迷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樊大

【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