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俄罗斯
36
  自7月17日马航MH17坠毁事件发生以来,美欧等西方国家开始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尤其是俄罗斯强硬出手迅速占领克里米亚的举措,更是让世人瞠目。美欧日等国大为恼火,积极结盟,从G8到G20峰会,不仅极力排斥俄罗斯,同时,还加紧制定并推出对俄实施更加严厉的综合制裁措施。另外,近期又连续发生了油价不断下跌、卢布大幅贬值和乌克兰“投奔”北约的一连串高危事件。普京将如何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世人高度关注。    面对来自美欧等西方国家的重重压力,作为总统,普京表现出了一个克格勃高级“特工”所特有的异乎寻常的立场态度,并多次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宣称,西方制裁吓不住俄罗斯。12月4日,他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演讲时强硬抨击西方,明确提出真正的主权是国家生存的必要条件,强调俄罗斯为此所采取的做法对于国家生存来说都是必要的。同时,他还指责个别西方国家妄图按照自己的利益去修改国际法。    为减轻西方制裁压力,改变目前困难被动局面,俄罗斯政府加紧推进经济改革,积极调整国家战略。首先是东方政策。2014年,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信任。俄罗斯还主动加大对印度的军售力度,更出乎意料地向日本和朝鲜抛出“友好示善”的橄榄枝。    考虑到成功吞并了克里米亚,对处于困境的俄罗斯而言,俄罗斯政府或许不愿对美欧采取一种更为对抗性的立场。在积极宣示并采取强硬态度的同时,普京也表示,俄永远不会走自我孤立和寻找敌人的道路,并愿意在西方和东方结交平等友好伙伴。同时,俄政府一方面通过提高卢布基准利率来阻止卢布进一步下跌,另一方面,俄政府还多招并举,积极采取要求国企抛售外汇、扩建欧亚经济联盟、征收谷物出口税等措施,全面应对经济寒冬。  当前,不管形势发生何种变化,世人坚信,无论是普京,还是俄罗斯,都永远不大可能也不会主动退缩,盲目屈从,乖乖跟着西方走。这一点,想必美欧等制裁参与国也都十分清楚。(作者甄泽浩 单位:国防大学)
2014中国军方发言人成绩公开 三部门发言最频繁
  2013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7大单位设立新闻发言人,再加上此前已经设立发言人的国防部,中国军方与武警部队共有8大单位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其中包括国防部、总政、总后、总装、海军、空军、二炮以及武警部队。这些军方发言人2014年发布了哪些消息?回应了哪些热点话题?根据《环球时报》统计,在总共8家单位的发言中,对外发布新闻、回应涉军热点话题最多的是国防部、海军和空军,还有4家单位的发言人没有公开发布过新闻。  12月28日,《人民日报》邀请中国武装力量8个大单位的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对发言人工作进行回顾和展望。国防部发言人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登台亮相,目前每月定期主持1次新闻发布会。2013年11月,其他七大单位初设新闻发言人,其职责为发布本单位重要活动,回应舆论关切。  此次亮相的发言人中,出现了两个新面孔,总政的新闻发言人在韩江洲大校之外增添杜岗大校,总后的发言人由冯毅大校变更为王德政大校。由此看来,8大单位中共有3家单位为双发言人,分别是国防部、总政和海军。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和杨宇军是2014年度亮相最多、信息发布最多、发布内容涵盖最广的发言人。国防部负责对外发布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情况,范围涉及各军兵种、涵盖国内外热点问题,比如在涉及钓鱼岛、南海、海空军事安全、网络安全等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表明立场;对国内民众关心的军队反腐、改革问题进行及时说明;对外则大力宣介我军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参与搜寻马航失联客机、援助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等情况。  海、空军新闻发言人也数次亮相。4月份在中国海军首次承办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上,海军发言人梁阳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8月26日,海军另一位发言人,也是全军唯一女性发言人邢广梅首次正式亮相于海军纪念“甲午战争120年”新闻发布会上。  空军发言人申进科则在9月和11月先后亮相于第十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和珠海航展招飞新闻发布会。11月23日,申进科在回顾一年新闻发言人履职历程中说,“一年来,空军进行了22次新闻发布活动。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方面有6次,中外联演联训方面有4次。”  此外,武警部队新闻发言人刘军在8月份的云南鲁甸地震救灾期间,进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他介绍了武警部队参与抗震救灾的情况,宣布“四旋翼无人机”首次被武警运用在抗震救灾行动中。  《环球时报》记者查阅了公开报道,总政、总后、总装以及二炮发言人目前尚未对外进行过公开新闻发布。  对于中国军方发言人2014年的发布情况,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按照世界惯例,国防部在对外军事交往活动中代表国家意志,因此国防部新闻事务局是新闻发布最权威的机构,对外信息发布数量最多。其他新闻发言人是在中国军队公开透明的大背景下设立的。与国防部新闻局相比,这些部门主要是对国内社会传递信息,而是否要对外进行新闻发布以及发布的数量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的,达到一定重要程度才会进行发布。比如,在8大单位中,海空军对外军事行动次数比较多,有对外发布信息的需要。  公方彬表示,未来军事新闻发布的频率会进一步提高。这和中国军队对外活动增多有直接联系,作为大国军队,中国军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与义务,这些事务是国际社会和公众关注的,需要及时向外界传递中国军方的声音。

【阅读全文】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08星 收集气象海洋水文数据
   2014年12月31日9时0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风云二号08星是风云二号03批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工程的第二颗业务应用卫星。风云二号07星于2012年1月13日成功发射,目前在轨运行良好。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可见光、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监测数据,进行展宽数字云图转发及信息传输,是我国开展气象预报和环境监测的重要天基平台。   风云二号08星和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3次飞行。(记者李清华、刘潺)

【阅读全文】
专家:中国人仍未摆脱自卑感 认为一切都不如人
    有关中国人的形象和自我认知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热议。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更加引人注目,使其具有了大国国民的自我认知,对自身的期许变得更高。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形象”问题,又让中国人形成了与自我期许的强烈落差,令其感到焦虑、困扰,甚至精神上的挫败感。  这当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新现象,只不过在今天新的形势下显得更加复杂。在近现代历史中,中国很长时间都是弱者。即便在新中国解决了国家主权问题之后,贫穷仍是现实问题。这给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和复杂的历史记忆。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是以西方为参照系,并趋于两极化:一方面是对西方的仰视,因中国的贫弱就认为自身文明不如人,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落后,这导致了深深的自卑感。另一面是对西方的俯视。因对西方侵略的愤怒和对西方封锁的抗拒,而产生了对西方的俯视心态,在封闭环境中形成一种自负感。这两种心态在中国为富强而奋斗的百年历史中都有深刻影响,也都会在我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中留下印记。  比如把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精神失范、环境污染等问题,当做中国社会独有的特殊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西方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化阶段也都出现过,但在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超越和解决。对中国来讲,这些问题当然应以最大决心并通过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加以应对,但历史阶段毕竟难以轻易超越。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当年西方发展时,进行工业化的只有它自身,其他国家大都还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痛苦过渡阶段。当时西方的外部没有可用来比较的更强大和发展更早的社会,因此它对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更大的承受力,应对问题时回旋的余地也更大。而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之中,西方的工业化已经完成,工业制造的主要部分已经转移,环境等问题已得到解决。这种时间的落差加剧了一些人的自卑感,有些人甚至把中国现有的一些问题过度夸张和引申为我们制度的落后。  另外,快速发展使部分中国人出现过度自负现象,同样值得注意和警觉。但这也不是中国独有,在美国高速发展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美国知识分子也认为美国是暴发户,并因此自卑感强烈,到欧洲寻找文明的真谛。  如何超越仰视和俯视心态,转而以平视的角度观察自身和世界,这是我们当下应努力去探索的。对于自身,我们要认识到,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已彰显了中国社会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中国道路有其自身优势和适应中国国情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世界,了解西方和不同的发展中社会,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放平心态,从容理解和认真面对我们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这格外需要主流社会的清醒和坚持,也需要文化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只有经过这样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最终化解自卑。(作者: 张颐武 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阅读全文】
俄媒:莫斯科警察今年休假“只许去中国越南古巴”
  俄罗斯新年长假即将来临,但包括国防部、国务院和国家安全机关的俄罗斯强力部门的工作人员,恐怕无法再像往年一样随意前往世界各国度假。  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30日报道,俄罗斯强力部门今年长假出游将受到限制。内务部莫斯科总局一名消息人士表示,莫斯科警察将只被允许前往中国、越南和古巴这三国休假。另有俄媒报道称,俄内务部5月份就列出了114个禁止工作人员前往的国家名单,其中包括美国和多数欧洲国家。对此,莫斯科警察工会主席巴什金表示,在新年长假前夕,警察们接到未公开的命令,禁止前往外交部为内务部人员此前列出名单中的国家休假。他说,内务部官员将对此自行做出决定,并没有发布正式禁令。同时,多数警方领导人表示,不建议工作人员前往名单中国家休假,但承认中尉级以下的警察前往泰国等国休假不会泄露国家机密,因此不会对他们进行限制。  对于这一说法,俄内务部新闻及公共关系部领导人比利普丘科表示,他们并没有制定禁止或建议前往休假国家的名单。但由于这些人总是能够不同程度地接触到国家机密,因此将根据保密法规定限制相关人员的旅行。俄调查委员会消息人士也表示,现在并没有正式的命令或禁止前往国家的名单,但有命令要求所有领导人留在家中。同时由各领导人决定是否允许下属出国休假。  据悉,在今年10月份,俄政府曾讨论或通过相关法律禁止所有能接触到2级以上国家机密的强力部门人员出国。若这一法律通过,将涉及联邦安全局、内务部等诸多强力部门绝大多数领导人。

【阅读全文】
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叶利钦唯一功绩是让普京接班
  今年12月31日是俄罗斯首位总统叶利钦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任命普京为代总统15周年的日子。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日前公布最新民调显示,俄罗斯人像过去一样没有改变对叶利钦的负面看法,多数俄罗斯人认为,他执政期间几乎一事无成,唯一的功绩就是将权力交给普京。  俄新网30日称,民调显示,59%的受访者认为,叶利钦任总统期间给俄罗斯带来消极影响,2000年持这一观点的人达67%。73%的人对叶利钦提前辞职给予正面评价,85%的人认为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接班人是正确决定。69%的受访者谴责叶利钦发动车臣战争。总体看来,62%的俄罗斯人对叶利钦持否定看法,同情他的人只占25%。  15年前,叶利钦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成为俄罗斯唯一一位自愿宣布辞职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唯一一位因自己的错误而向同胞道歉的领导人。叶利钦去世之前曾数次对普京实施的政策有微词,但叶利钦并没有公开批评政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