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行动”实兵演习结束 指挥员
47
  演习刚刚结束,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导演大厅座无虚席,参加“联合行动-2014E”实兵演习的陆空部队军、师、旅、团四级指挥员汇聚一堂,对演习中陆空联合作战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推动陆空联合训练由“粗线条”向“精细化”迈进。  总结现场,
  11月11日电(刘艳)2014年珠海航展今将拉开帷幕,相比上一届航展,本届航展规模更大。今日恰逢是中国空军成立65周年,空军将首次成体系组织装备进行展示。其中,国产运-20和歼31首次公开以实体形式参加航展引起各方关注,而俄罗斯苏-35战机和美国C-17军用运输机也首次露面中国航展,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机。本届航展,世界三大航空工业大国,中美俄军用飞机首次聚首珠海。   据珠海航展组委会介绍,本届航展的参展国家和参展飞机均超过往届。其中歼31、空客A380、AC313、ARJ21-700、歼10、领世AG300等明星机型将进行示范飞行;阿联酋C130、美国C17、俄罗斯伊尔76等明星机型也将进行静态展示。  首次参加中国航展的俄罗斯苏35战机自面世起就备受外界关注。媒体更是报道称,中国可能在11月与俄签约购买苏-35,这使苏35成为本届航展的一大亮点。  据悉,在这次航展上,中国空军所展览的飞机系统性非常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机型都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空军现有的国产装备实力,以及前所未有的透明度。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也表示,本届航展上,中国空军首次成体系组织装备展示。歼-10、歼轰-7A、轰-6M、运-9、直-8KA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等空军18种现役航空装备,红旗六号弹炮防御武器系统、红旗十二号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射车等空军6种现役地面装备,将在航展与公众见面。  除这些现役装备外,首次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的运20和歼31无疑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分析称,运-20参展并进行飞行表演,说明该机技术状态良好,相关设备可靠性水准高。运-20从首飞到参展的时间之短,创造了中国军用飞机的一个纪录,此次公开亮相航展更是彰显了大国自信。  在这次航展上,与运20同级的美国C-17运输机也将进行静态展示。C-17作为美国现役的主力战略运输机,最大运载能力达77吨,可以在满载的状况下连续飞行4600公里。如果进行空中加油后,其航程更可以达到11000公里。  除运-20外,本届航展的另一中国大牌非歼31莫属。该机正处在试飞阶段,此次公开亮相,在中国航空装备史上还是首次。  据报道,歼31的定位与美国空军F-35攻击战斗机类似,采用双前轮起落架,有专家猜测该机极有可能衍生出用于航母的舰载型。歼31于2012年10月31号完成首次飞行测试,标志着中国超过俄罗斯,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四代机原型机的国家。    本届航展除了各种新型飞机外,中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此次航展的一大亮点。  据报道,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首次以主办单位身份大规模参展,集中推出包括装甲车辆、炮兵武器、无人机平台、防空武器系统、机载武器、兵组便携武器系统在内的六大类代表中国陆军装备最高水平的核心产品。  另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重磅推出系列无人机“家族”、“升级版”防务对抗体系、“新锐”固体运载火箭、“明星”导弹FD2000四大亮点。  航展中,中国还将展出两款新型导弹。据了解,一款导弹代号“红箭-12”,是中国第一种单兵“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该导弹与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类似,但射程、威力均大于“标枪”。这次展出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具备“发射前锁定”和“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能以攻顶模式摧毁目前世界上任何现役坦克。  另一款导弹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CX-1超音速巡航导弹。该导弹长达10米,直径超过800毫米。资料显示,CX-1导弹武器系统采用车载机动发射,能够打击敌海面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等各型水面舰艇,同时具备对地打击能力。此次CX-1超音速巡航导弹实物展出,意味着该导弹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公开的尺寸最大的飞航式反舰导弹之一。  除“红箭-12”和CX-1超音速巡航导弹是首次公开展示外,堪称国内最强、国际瞩目的SR-5型火箭炮和MBT-3000主战坦克也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参展亮相。   在国内外各大航展中,包括法国巴黎航展、英国范堡罗航展、俄罗斯莫斯科航展、新加坡航展、中国航展等世界五大国际航展,飞行表演都是不可或缺的亮点。  本届航展上,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俄罗斯空军“勇士”特技飞行表演队以及阿联酋空军“骑士”飞行表演队将为观众献上一场空中饕餮盛宴。  1962年成立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先后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30多个代表团进行过迎宾表演,有着“中国蓝天仪仗队”的美誉。2009年,“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国产新型歼-10战机,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用三代机进行飞行表演的国家之一。  据悉,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5名女飞行员将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届时将驾驶歼-10战机进行公开特技飞行表演,这5名女飞行员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庆典上飞越天安门。  俄罗斯 “勇士”飞行表演队成立于1991年,是世界上惟一一支使用重型战斗机进行表演的飞行队。本届航展俄罗斯共派出5架苏27,届时,俄飞行表演队将在航展上展示五架、四架和两架战斗机编队飞行表演,还将进行单机特技飞行表演。  此外还有一支全新外军飞行表演队参展,即阿联酋“国宝级”空军“骑士”飞行表演队。该队成立于2011年,为七机编队,使用机型为意大利制造的MB-339A 教练机。  分析称,本届航展的规模、档次都再创历史新高,国际性、专业性也大大提升。专家表示,珠海航展已成为未来国际航展中的重要支柱。欧洲两大航展受市场萎缩的影响,其含金量越来越低,而中国航展的分量今后会越来越重。
【全文阅读】
          珠海11月12日电 题:航展花絮:空中的精彩与地面的默默奉献  作者 陈彦儒  眼看着要相撞的一刹那,跑道两侧两架交叉的战机迅速上升横滚分开……12日,珠海航展现场,八一飞行表演队精彩的表演征服了所有在场观众。  云中漫步,天女散花,行云流水的表演让仰着脖子紧盯天空的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1月11日至16日在珠海举行,说起飞行表演,本届航展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首次参与歼10表演的“花木兰”,她们和自己的团队在前两天时间内征服了十万名到场的专业观众和参展嘉宾。  1986年出生的陶佳莉是川妹子,爱打篮球爱玩摄影,她坦言从小就喜欢冒险和刺激,现在最想的就是提高动作稳定性,她认为编队表演难度最大的是“水平开花”:“编队的最小间隔只有3米,突然四散分开,稍有不慎,就可能相撞。”  跟她一起亮相首日航展表演的余旭也是川妹子,2005年应招歼击机女飞行员,飞行时长900小时,她对第一次公开飞行“感觉很激动”,对于自己的表现,余旭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提到天上的精彩,不能不提到航展现场地面上默默奉献的人群。珠海市公安局蓝箭突击大队大队长张志浩是参加了十届航展的特警,航展期间每天早上凌晨4点就起床,4点30分到所在单位集合,5点40分提前到达工作岗位,投入安保工作。  这些年来,张志浩对女儿一直怀着负疚的心理,他心里最难忘的是2004年第五届航展的时候,那年女儿张烨彤4岁,是最缠人的时候,航展期间张志浩为不影响家人的睡眠质量,连续几天住在单位,读幼儿园的女儿天天打来电话,不见父亲就不睡觉,为了哄女儿睡觉,张志浩只得跑回家里,骗女儿第二天醒来就带她去看飞机表演。  “做为一个特警,当时,肩负安保重任的我,是绝不可能带着女儿去看航展的……”提起欺骗女儿往事,张志浩充满感慨和愧疚,做为一名特警,他的心里时时刻刻想的是把航展的安保工作做好,把民众的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与特警、民警一样,本届航展的志愿者也是让人钦佩的“幕后英雄”。来自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杨猛杰在航展现场做保洁监督员,他的阵地是停机坪旁的2号公厕。  杨猛杰从11月3日就正式上岗了,到16日航展闭幕,将连续工作14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中午轮流到饭堂吃饭的15分钟,“苦点累点没关系,能与航展朝夕相处168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很光荣。”  八一飞行表演队在天上表演精彩的空中芭蕾,张志浩带着特警队员紧张盯着航展出入口,防止暴恐份子的袭击,杨猛杰清扫着公厕周边的垃圾,这是航展现场,一幕幕精彩与普通、酣畅淋漓与默默奉献交织成一曲辉煌的《蓝天圆舞曲》。(完)
【全文阅读】
  南苏丹瓦乌11月12日电 题:刘大伟:筑起南苏丹维和营地的 “防疫长城”――记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博士防疫军医刘大伟  作者:齐可亮 沈宇杰  “难民营一直以来未出现任何疫情爆发,全靠你们不辞辛苦进行防疫。好样的,中国军医…”当地时间11月9日上午,笔者随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防疫军医刘大伟到难民营进行回国前最后一次防疫消杀时,难民营负责人史蒂芬紧紧握着刘大伟的手深情的说:“Mr。刘,感谢你为难民营和整个瓦乌基地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听说你们就快轮换了,祝你们一切顺利,我们会想念你的!”  刘大伟,山东微山人,1982年11出生,1999年入伍,少校军衔。2014年3月19日随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出征,担负防疫兼翻译工作。 在近八个月的维和任务期里,他始终胸怀祖国,忠于军队,对工作认真勤奋,积极进取。作为维和医疗队唯一一名博士防疫军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在任务繁重的防疫工作中,能够服从命令、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圆满完成了医疗队赋予的各项防疫任务,并在任务期间,先后为基地司令部、各出兵国分队及难民营和当地卫生机构提供卫生防疫服务,受到了一致好评,先后获得“维和之星”、“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联合国特别贡献奖”等殊荣。  南苏丹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条件恶劣,各种毒物横行,有隐翅虫、蝎子、避日蛛、巨蜥、毒蜂,还有那可怕的肤色不一的毒蛇,又加上常年的战乱,致使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各种疫情盛行。  作为一名防疫军医,刘大伟肩上的担子可不轻。维和医疗队编制防疫军医,既要为维和人员提供防疫保障,又要为各出兵国进行长期水质检测,还要定期组织官兵服用抗疟药品。  今年4月,南苏丹瓦乌内乱冲突爆发,1000余难民涌入了维和部队营地避难,中国维和部队接到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请求紧急修建了难民营,长期收留难民。那时正直当地雨季,各种疫情流行的高峰期,而1000余难民长期留在了维和部队营地,防疫工作成为了整个瓦乌基地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中国二级医院是联合国在南苏丹维和任务区最高级别的医院,院长刘晓斌明白,这项防疫工作肯定要由医疗队担当。然而,面对这从未遇到的突发情况,并且是如此大规模的防疫任务,看着本来就肩负重任的刘大伟,领导也犹豫了:“大伟,医疗队只有你一个防疫军医,你有信心吗?”刘大伟坚决的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宁可晒掉一层皮,力保基地零疫情。”随后,医疗队立即召开会议,迅速制定了针对难民营的防疫消杀计划及各类疫情防控预案。  头顶烈日,每周三次的消杀防疫工作火热展开。没有先进的消杀工具,全靠人工推动防疫车、身背喷雾器、手持洒射枪,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作业。当地平均气温能达到35度以上,到了中午最高温度近50度。为了能赶在最高温来临之前多干一点,每次去防疫消杀,刘大伟总是天还不亮就起来准备各类防疫工具及药品。一去就是一天,到了下午回到营区时,几名队员的脸全都晒得通红。  就这样,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十分吃力的防疫工作,刘大伟始终高标准、高质量的坚持着,从未间断。近8个月以来,累计消杀作业80余次,面积累计逾100余万平方米,对中国二级医院、中国工兵、基地司令部、难民营及肯尼亚、蒙古、印度、柬埔寨等出兵国的生活饮用水每月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共检测水样220余份,坚持为难民营不间断发放饮水消毒片,确保了难民营饮用水卫生安全,有效地做好了疫情防控工作。在南苏丹霍乱疫情、黄热病以及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蔓延期间,刘大伟加大防疫力度,多举措为整个瓦乌基地做好了充分防控疫情的准备,确保了瓦乌基地始终未出现一例霍乱病例,无一起传染病暴发流行。  刘大伟用科学的防疫手段、扎实的工作方式、执着的防疫态度为南苏丹维和营地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疫长城”,兑现了“零疫情”的承诺,在南苏丹维和战场上打造了一张全新的“中国防疫军医”靓丽名片,受到了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和南苏丹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全文阅读】
          新华网珠海11月12日电(记者王攀、冯璐、陆立军)正在举行的第十届珠海航展上,“小而美”的通用飞机和军事装备、大型客机一起,成为观众们喜爱和追捧的靓丽风景线。对于这个被认为蕴含着数万亿元巨大市场价值的产业而言,眼下既有“低空开放”开闸渐行渐近这样的利好消息,也有业界人士对于当前各地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中“虚火上升”的忧虑呼声。    总部位于厦门的威翔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销总监赖文玉带着自己从德国引进的两架轻型活塞小飞机和一架直升机训练机出现在珠海航展现场。就在年底前,这家企业将自行生产出第一架飞机,而在过去的两年中,赖文玉的投入累计已经超过1000万元。“在过去一天半里,很多观众都表达了想买小飞机的愿望,如果‘开闸’,我们预计一年销售100到200架飞机不成问题。”赖文玉说。  在本届珠海航展上,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尽快打破机制门槛释放产业红利,成为大批通用航空企业人士的共同呼声。正是由于对这一政策的期待,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通用航空企业无疑进入了快车道。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司长刘增禹在本届航展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国通用航空企业总数已经达到229家,筹建中的有198家,在册通用航空器总量达到1786个,从业人员达到1.2万余人,我国通用航空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他同时也承认,“行业发展能力等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瓶颈因素依然存在,系统环境也有待改善”,为进一步服务好通用航空发展,“未来几年民航局将在简政放权等领域持续努力”。  目前,“全面开放千米以下低空空域”这一市场传言尚未得到有关方面证实,来自珠海航展的信息显示,这一工作的推进步伐显然在加快,但具体时间表如何并没有定论。    尽管被视为占据绝对地位的“必要条件”,但也有不少业界人士和专家认为,开放低空并不是一味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而当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界已经呈现一定的“虚火”态势,值得警惕。  出席航展的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力推通航产业,看上去十分红火,但“开闸”只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从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变的政策前提,而产业环境和财税政策的不完善、行业多头管理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地方政府的盲目乐观等都是外在制约因素。  对此,很多通航企业和飞行俱乐部有着切身之痛。一家通航企业说,西部某省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三十个通航机场,最终建成的只有两个。吴桐水说,发展通航,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只盯着产值高的制造环节,不考虑运营和使用链条,没有后者,造出来飞机也没地方用。    展望未来,吴桐水等专家说,通航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是毋庸置疑的,按照国际标准测算,未来我国拥有的通用飞机应该在5万架左右,其中只有9%是单价在2亿元左右的商务喷气机,60%将是单价200多万元的活塞式固定翼飞机,再加上飞行培训维护保养费用,市场容量超过3万亿元。  “所以解决思路也是很明确,那就是一要立规,二要夯实基础,立规就是从国家层面理顺通航产业的发展管理机制,制定法律,完善标准,夯实基础就是要在全国深化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成果,建设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规范人才有序流动,提高国产飞机制造水平,培育通航消费市场等。”吴桐水说。  一些通航企业人士还认为,应当正确引导大众通航消费观念,不能把开飞机等同于“富豪游戏”。赖文玉说,其实通用航空是城镇群众适宜的体育娱乐休闲项目。  一些市场人士还建议认为,未来我国低空空域改革可以尝试地方特色,分类发展,形成合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