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未视中国为眼前敌人 “再
35
  纵观二战后美国的三大递进战略――开启冷战、全球反恐、“再平衡”亚洲,可以审慎地发现,美国“领导世界”第三阶段上的亚洲“再平衡”战略重心,应有三层现实主义的含义:  第一、美国“再平衡”的首要战略重心在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其次才是中国。  在冷战结束后,曾有美国学者设想把俄罗斯变成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进而美国就可以强化构建“领导世界”的具有同盟性质的“北半球环形安全带”,即所谓“和平联邦”。这个设想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横跨到旧金山,到纽约,到伦敦,到柏林,乃至到莫斯科,形成闭合的北半球环形的地缘安全。客观判断这一战略,将会为美国带来战后首要的、巨大的现实主义战略利益。  冷战结束20余年来,西方的民主标签还没彻底贴在俄罗斯头上。假设采取民族主义强硬政策的普京在十年后下台,那么,届时“北半球环形安全带”是否会逐渐实现?或换言之,为了顺利使俄罗斯成为“和平联邦”的一员,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有美国领导的北约负责“东扩”,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就当然需要美国“再平衡”战略。  第二、“再平衡”的次要战略重点,在于“加固”中国的周边。若因中国不可控的内乱而需要付出“维和”成本的风险度,对美国战略判断而言,要大于未来因中国崛起而挑战霸权的风险度,因此需要“加固”中国周边,以防中国发生内乱。美国战略学界一直在猜测中国发生内乱的风险,他们在研判,如果中国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对美国现有环绕中国周边的安全力量而言,能否应对中国或有的内乱?  对比中国崛起对全球秩序的未来挑战,美国“加固”中国周边的战略需求,更具有现实紧迫感。所以,“再平衡”的第二战略重点是美国在中国周边“加固”的军事遏制能力,包括美菲越军事联系的加强,美日同盟和美日安全防卫指针的强化,以及美澳军事合作的开启。  第三、“再平衡”的未来战略重心,才是应对中国崛起的或有挑战。美国学界广泛推测20年后中国才有可能发起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总体挑战,也就是说,“再平衡”是防患于未然。  从佐利克等美国高官所界定的中美“利益攸关方”战略定位来看,美国的官方战略家未将中国视为眼前的敌人,最多是潜在竞争对手。中国是美国经济、反恐合作的利益攸关方。利益攸关的定位,便于美国解决其核心利益的现实威胁。  当然,即使“再平衡”的首要战略重点不在中国,但涉及中国北方邻国安全演变。所以,唇亡齿寒与安内攘外的历史故事,仍然可以提醒中国的战略家,以便针对“再平衡”能否带给中国别样的战略机遇期,展开“庙算”。(赵宏瑞 作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                        
  近年来圈子文化十分盛行,而且开始浸染部队,有的特别看重老乡圈、同学圈、老部队圈等小圈子。这些圈子掺杂着复杂的人情与利益,扰乱正常的组织程序,必须予以清除。  圈子,“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圈内的人,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看立场,不论是非。圈外的人,则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如果听任小圈子盛行,无疑会涣散组织功能,滋生不正之风,助长山头主义。  要彻底铲除圈子文化滋生的土壤,就必须盯住圈子的圆心,规范领导干部的朋友圈。众所周知,凡有所近,必有所远;凡有所亲,必有所疏。如果在一个组织内部,领导者如只亲近一小部分人,必然会伤了多数人的心,疏远和失去了更多的人,这对做领导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领导干部对待下属坚持一视同仁,可以防止相熟者讨价还价,也能够远距离拒绝诱惑。那些刻意与领导或上司拉近距离的人,往往都有个人的利益追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总会利用领导者心智上的弱点、道德上的缺欠,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慢慢将其拉下水,以求达到个人的目的。  《汉书》记载,汉文帝赶往京师即位,周勃半途迎接,请求私下交谈,侍卫左右的宋昌当即道:“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坚持党内人人平等相处,不搞亲疏远近,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一直主张搞“五湖四海”,坚决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相反,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见死不救,“你来我不来,腰来腿不来”的现象十分普遍。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把自己的政治生命寄托在某位领导身上,进行政治博弈,向来没有成功的范例,多见的是“树倒猢狲散”的教训。领导干部对上要做到依靠而不投靠,服从而不盲从,不搞人身依附;对下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让下属在权利、机会、规则等面前一律平等,引导并鼓励他们以德立身,以干闯业。  (作者张凡迪 单位: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工部)
【全文阅读】
  美国鼓噪所谓“中国拦截美军侦察机”,在国际上颇是引起一番风波。但美国单方面的说法就是事实真相吗?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对相关问题一一做出澄清:所谓“中国军机拦截”的说法根本不成立,美军对华高频度抵近侦察才是引发海空意外事件的根源,至于美国国务院声称“每次侦察活动都预先向中方通报”更是子虚乌有。  在记者会上,杨宇军首先澄清说,所谓中方“起飞拦截美军侦察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他强调,该事件的实质是美军飞机对中方频繁地抵近侦察,所以这应该叫“美军机抵近侦察”事件。杨宇军说:“关于这件事情的原委,大家如果看看地图的话,其实就很清楚了。这个事情的发生地距离中国海南岛220公里,不是距离美国夏威夷220公里,更不是距离佛罗里达220公里,因此事情的是非曲直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五角大楼还是美国国务院都批评该事件的中方飞行员“动作不专业”,甚至还有美方评论说,“中方的行为是鲁莽、危险”。杨宇军对此回应说,中方飞行员的操作是专业的,是顾及到安全因素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飞机是非常宝贵的,我们飞行员的生命更加宝贵。同那些让本国军队飞行员每天在别人家门口飞来飞去的国家相比,我们更加珍视人员安全和装备安全”。他在进一步解释时说,美方总是纠缠于双方军机接近距离等技术性问题,却忽略对华保持高频度抵近侦察这个政策性问题。长期以来,美军舰机对中国进行大范围、高频度的抵近侦察,严重损害中国安全利益,严重损害中美战略互信和双边关系,美军对华高频度抵近侦察才是引发海空意外事件的根源。美方一方面表示愿意深化中美两军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对华频繁抵近侦察。美方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两军互信合作,这个结论并不难得出。  美国国务院25日曾声称,美方抵近侦察一向“公开透明”,会提前通知中方。杨宇军澄清说:“美方的有关言论是不符合事实的,美军舰机对华抵近侦察活动从来没有向中方通报过。”他强调说,如果一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不论它是否透明,不论它是否向其他国家通报,都不能够改变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质。  杨宇军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还说,近年来美军舰机对华抵近侦察可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范围大、频度高、距离近。特别是中国军队在有关海空域举行演习、训练或者试验时,美方常常不请自来,有时甚至于闯入中方事先公布的演习或者训练区域。美方这种行为极易引发误解误判,也可能造成海空意外事件。因此,中方敦促美方减少直至停止对华的抵近侦察活动。“对于美方的这种高频度抵近侦察活动,在外交上,我们已通过多种渠道向美方提出了交涉,坦诚表明了中方的立场;在行动上,我们也严密监控美军侦察活动,针对不同程度的威胁,视情采取相应措施,保卫国家的海空安全”。  回答中方是否考虑在南海建立防空识别区的问题时,杨宇军说,中国有权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划设防空识别区。但是否以及何时划设,取决于是否面临空中安全威胁和空中安全威胁程度,这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对于“解放军将继续裁军”的传闻,杨宇军表示,军队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论证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问题。他强调,当前涉及国防和军队改革方案的许多言论均属猜测,希望外界不要作过度解读。  杨宇军还对于近来国内关注的学生军训事件做出回应。他说,在校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很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是根据《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作出的安排,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都有重要意义。他表示,“近期发生一些与学生军训有关的意外,我们对涉及的学生及其家庭表示诚挚的慰问。军队有关部门已采取相应措施,要求加强军训教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军训工作的管理水平”。
【全文阅读】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共分12个专题,收入274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1日期间的讲话、演讲、批示、指示等7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改革创新是我军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在毛主席、邓主席、江主席和胡主席领导军队建设奠定的基础上,把军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我们要抓住当前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我军建设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之师,努力夺取我军在军事竞争中的主动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新军事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影响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尊重实践,尊重官兵创造精神,善于从部队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揭示规律,提高工作指导水平。在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重大任务多的情况下,军委自身的工作方式也有一个创新的问题,要完善议事决策和工作机制,保证军委工作反应灵敏、高效运转。――在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想说,这个伟大的梦想,就是强国梦,对于军队来讲,也是强军梦。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继续积极努力,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这里,我向同志们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听从党的绝对指挥,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在与驻广州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合影后的即席讲话(2012年12月10日)  不折不扣地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治军贵在从严,也难在从严。这些年来,军委对从严治军始终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但治军“松”和“软”的问题在一些部队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部队一“松”、一“软”,就容易散,贻害无穷。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治军带兵特点规律,切实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要着力增强法规制度执行力,狠抓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落实,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要把纪律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强化官兵号令意识,培养部队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在听取广州军区工作汇报后的讲话(2012年12月10日)  要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这是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目标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集点和着力点,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这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与我军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一致的,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全面建设思想是一致的。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1日)  深化干部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是深化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论证,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明确改革的路线图,防止零敲碎打,防止来回折腾“翻烧饼”。要着眼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抓住军官服役、分类管理、任职资格制度等关键性问题,科学设置各类人才成长路径,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使干部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在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开拓创新,关键是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不可能迈开前进的步子。不能身子进了二十一世纪,思想还停留在二十世纪。要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在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2013年7月8日)  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进全会决定,这在全会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充分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证。――在听取济南军区工作汇报后的讲话(2013年11月28日)  深化军区部队改革,要放在陆军转型这个大背景下来考虑。在信息化时代,陆军在战争舞台的地位作用、陆军建设模式和运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既要摒弃那种认为“陆战过时”、“陆军无用”的思想,又要摒弃“大陆军”思维,搞清陆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使命任务,找准陆军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定位,加快推进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军委要加强对陆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搞好陆军转型的总体筹划和指导。――在听取济南军区工作汇报后的讲话(2013年11月28日)
【全文阅读】
  朱日和8月30日电 (记者 张子扬)在“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结束之际,全程参与筹划组织这次联演活动的联合导演部中方导演、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慈国巍30日表示,“此次演习彰显了各成员国武装力量面对新威胁、新挑战,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意志,对于今后上合组织防务安全领域合作,特别是反恐合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共同使命任重道远,需要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携手努力、并肩战斗。”慈国巍介绍,上合组织2014年在中国举办了成员国军队总参谋长会议、“和平使命-2014”联演、“和平号角-2014”首届军乐节等重大活动。  慈国巍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了上合组织6个成员国的军队总参谋长,六国总长共同在朱日和基地现场观摩了实兵演习并检阅参演部队,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观察员和40个国家的驻华武官参加观摩。上合组织成员国军队总参谋长会议期间,各国总参谋长就加强成员国防务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决定通过各种方式继续深化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安全务实合作。  慈国巍称,这次联演就是各成员国武装力量坚决贯彻落实各国元首共识和战略意图的有力举措,是各成员国加强防务安全领域合作的重要行动。  作为首次在中国举行的上合组织多边联演,“和平使命-2014”联演的主题是打击恐怖主义,目的是研练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联席决策和联合反恐行动,提高共同应对恐怖威胁、打击恐怖势力的能力,其规模和实战化程度均超过以往。通过这次联演,上合组织成员国军队在反恐情报共享、多边联席决策、联合组织指挥、兵力协同运用等各方面积累了经验,锤炼了部队,对今后上合组织防务安全领域合作特别是反恐合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慈国巍说,近万名中外观众观看了“和平号角-2014”首届军乐节开幕式暨军乐行进晚会以及军乐游行和露天表演。军乐节这一国际化的平台开启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防务安全合作的新领域,对各成员国武装力量加深友谊、增进互信、促进合作、扩大影响具有特殊作用。  “这些活动彰显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精诚团结、维护各国及本地区和平稳定、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向一小撮国际社会的公敌发出了最强有力的警告和震慑,展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慈国巍说。(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