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通过继承取得
63
  微主持:易佰家地产  裴女士问:我外公外婆去世时留下一套房子,我母亲继承了,现在我母亲想将这套房子卖掉(我父亲名下有套房子,我母亲名下就这一套房子),听说要交20%的继承税,是否有这回事?  答:按规定个人原房产如果是通过赠与,继承取得,再次过户要交纳成交的20%的个人所得税,如果继续继承或赠与(夫妻名下无房,产权满5年)则不用交。  盛先生问:2005年买了套房子写了夫妻两的名字,但岳父母一直和我们住,买房钱他们出了一部分,现在爱人要求房产证上加她父母名字上去,可以吗?因为我们现在感情不好,要闹离婚。如果房产证有她父母名字离婚时我们怎么分配房产?  答:可以加上父母的名字,房产四个人都有份,按份额平均分配。  金女士问:本人05年贷款购买过一套住房,09年离婚后,房子给了对方,并还清了贷款和完成变更手续,目前名下无房。若再次购买住房,我这样的情况属于第二套吗?若再次贷款又需要什么材料?  答:您现在购房在房管局系统属首次购房,只要银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贷款还属第二套,贷款金额只能是评估价的40%,带好个人相关证件。  路先生问:我和老伴有一套单位的福利房,5年前老伴病故,我现在女儿家住。想把这套房子出售,房产证上是已故老伴的名字,我该怎么办理?  答:首先,您需要携带房产证及您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您配偶的死亡证明,房管局的房产档案,然后去公证处办理房产继承公证,凭公证书到房管局办理变更手续,变更完成后才可将房屋出售。  尤先生问:我买了一套购买时间不满5年的二手房,当时中介在算买卖双方交易税费的时候,并没有告知我还有个人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我签订了买卖合同,并承诺作为买方支付买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税费。请问我需要交中介之前没有说明的税吗?  答:中介的职责是促成双方合同交易,而并非税费办理员。二手房买卖过程中的税费收取属于公共信息,作为公民应当主动关注政令法律,买方不能以自己不知晓为由而不履行合同约定。  杨女士问:我与前夫已经协议离婚,在离婚前我们一起将房子过户到了女儿名下。现在由于前夫经营出现困难,想要回这套房子用于债务抵押,并向我女儿讨要房产证,请问他有这个权利吗?  答:由于房屋已经过户到女儿名下,根据《物权法》不动产登记公示的规定,现在该房屋是属于其女儿所有。至于如何处理该房屋,只有你女儿才有决定权,你前夫已经无权支配这套房子。
专家提醒返乡置业者:户型选择、合同签订需谨慎
  一年一度的返乡置业潮即将拉开帷幕,政策多变的背景下,返乡置业者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二手房?我们为您整理返乡置业选房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帮您选到合适的二手房。  深入了解当地购房政策  一般说来,返乡置业者并非长期在家乡生活,对当地的购房政策包括贷款政策不能全面地了解,那么在购房前首先要了解到购房和贷款的政策。南昌目前购房取消了限购令,购房时并没有户口的限制。在贷款方面,简单地说就是首套房首付三成,二套首付六成,此外,南昌各大银行都执行了“认贷不认房”的政策,首套房贷款还清再贷仍算首套。  多做比较 切勿着急签单  许多返乡置业者购房的时间有限,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是草草地考察下项目的基本情况就下手,殊不知,在购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不小心就会遭遇购房陷阱。返乡置业者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选择范围,并多进行比较,考察清楚再做决定。  签合同需谨慎  许多的购房维权都发生在合同签订不谨慎上,不少购房者没有弄清购房合同中的细节,以致于后期需要维权。对于返乡置业者来说,在签订合同时尤其要注意一些细节,因为后期并不一定会时时地关注项目,对合同的签订尤其要仔细。  户型选择很重要  根据置业动机来划分,返乡置业的群体主要分为自住、投资两大类。大多返乡置业者手里预算有限,但对房屋的功能要求却很高。这类购房者很多来自主城周边乡镇,入住后很多都是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客厅、厨房、主卧、书房……所有功能必须一个不落,总价还要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类置业者最好是根据户型来选项目,以一变二、二变三、带院馆、可变性大的户型最佳。  对于预算宽裕的返乡置业者而言,则可更多地考虑舒适性。

【阅读全文】
李嘉诚“世纪大重组”的商业逻辑:区隔风险
财经聚焦  财经聚焦  1月9日,“华人首富”李嘉诚宣布,意欲对其万亿商业版图革新重构。  酝酿半年的“世纪大重组”,随之公布于众――伴随香港投资者多年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即将“寿终正寝”;两个全新的长和集团与长地集团,则呼之欲出。  本着“清晰业务方向”的目的,长地集团承接了长和系原有的地产业务,而如港口、能源等非地产业务,则装入了长和集团。李氏家族表态称,这一重组有利于投资者。  据悉,本次重组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届时长和将成为规模更为庞大的跨国企业集团,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长地将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同时又是香港最大的上市酒店业主营运商。  市场用股价上涨的方式,为世纪大重组投了赞成票。但根据重组公告,长和与长地的注册地,不再是香港,而是在遥远的开曼群岛。此前,李嘉诚三番五次地表态,长和系“绝不迁册”。看来超人也食言了。  李嘉诚解释,本次迁册只是出于“方便做生意”。但结合他最近几年“一手减持内地和香港资产,一手豪购海外资产”的投资路径,“世纪大重组”还是给外界留下了巨大的猜测空间。  87岁超人的“世纪大重组”  1月9日,87岁的李嘉诚,在香港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从记者拍摄的现场图片看,“老超人”的扮相依旧,黑西装、白衬衫,以及一副黑框眼镜。  据说,这位华人首富脸上的这副眼镜,自1972年以来,就再也没有变过。这当然不能说明李嘉诚喜欢“念旧守旧”――因为他正操起手术刀,准备亲手将陪伴40余载的“长和系”解剖重构。  在此之前,以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两家巨型企业为核心的“长和系”,旗下拥有多家分别在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的上市公司。  “长和系”的足迹,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能源、地产、通讯、港口、零售等业务。官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长和系”在港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约为1.072万亿港元。而去年,整个港股的总市值为26万亿港元。  此外,“0001”的股票代码,也能显示出长江实业之于香港市场的地位。“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堪称港股市场的定海神针。”近期,有香港财经评论员称,它们承载着几代香港股民的投资回忆。  随着1月9日“手术方案”的推出,长和系的万亿帝国版图,即将迎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早前的1997年,李嘉诚曾主导过把长江基建注入和记黄埔。  以公告内容看,18年前的那场重组,与本次李嘉诚对长和系的“手术”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根据长江实业的公告,这场被外界冠以“世纪”之名的重组,庞大而复杂。“长实重组”、“并购”和“分拆上市”,构成了这场世纪重组的三步。  具体来看,一家名为“长和集团”的新公司,将被设立。随后,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资产,以换股的方式,装入长和集团。最后一步,长和集团将旗下所有的发展物业、出租物业和酒店,则转让给长地集团。  长地集团也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换言之,长地承载了原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地产业务;而两家公司旗下的非地产业务,则由长和集团“继承”。  至此,登陆香港股市43年的长江实业、归至李嘉诚商业版图36年的和记黄埔,化作历史。自此以后,李氏商业帝国的“主力军”,将变为新的长和集团与长地集团。  大环境在变 须区隔风险  长江实业2013年的年报显示,长和系的股权结构颇为复杂。其中,作为核心公司,长江实业的大股东为李氏家族。后者以直接持股和信托的方式,持有长江实业43.42%的股权。  与此同时,长江实业直接持有和记黄埔49.9%的股权。李氏家族也持有和记黄埔2.52%的股权。在和记黄埔的层面上,其持有长江基建78.16%的股权。电能实业又被长江基建持股38.9%。  先前有报道称,长和系之所以采取“把长江实业置于最顶层”的架构,本意在于“降低盈利波动幅度、分散风险,从而平滑盈利”。  实际上,过去多年,无论经济周期如何变化,长江集团始终能保持盈利。  除了核心的地产业务之外,长江实业通过控股和记黄埔,实现业务多元化,由于不同产业的运营周期不同,这能够实现各项业务之间的盈利互补。  不同的人对“世纪大重组”的初衷各有理解:有人从中嗅到了“人民币资产或将贬值”;房地产专家则说,李嘉诚此举意在“看淡内地楼市”。  世纪大重组的启动时机,也为人猜测――既然原来长和系的股权结构存在“股价折让”的弊端,依照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及其对风险的警觉性,为何现在才启动重组?  长和系下一个掌舵手李泽钜的回答是,“股价未能反映真实价值的问题已困扰多年,但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想到了重组合并的方法”。  对这个困扰多年的问题现在才开始解决的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原来稳健型的集团构架已经适应不了大环境的变化。此次重组,将房地产业务与非房地产业务打散重组,区隔处理很可能是怕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拖累整个集团业绩。  根据媒体报道,在2011年以前,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每年都有一些土地储备吸纳,土地成本比较稳定。但2012年5月购入上海一块住宅用地之后,“长和系”在内地市场上 再未有一块土地入账。在香港,长江实业最后一次拿地是在2012年11月。2013年至今,长江实业未在香港拍得任何地块。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李嘉诚的办公室内,挂着这句出自清代名臣左宗棠的名言。据报道,李嘉诚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  2013年年底,李嘉诚在接受南方系媒体集体采访时,部分阐述过自己的商业哲学。他说,作为一家国际性综合企业和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对经济发展循环及业务回报条件,往往要带高度警觉思维,“灵活调整是很正常和重要的运作”。  清晰界定业务 避免同业竞争  从1月9日李嘉诚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解释来看,此次世纪大重组,亦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87岁的李嘉诚说,自己总有一天会退休,“这次合并为公司铺好路,使公司有了一个大方向和目标。”他同时称,分拆后的长和及长地业务,界定清晰。  这句话也从侧面印证,此前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业务,存在着交叉重合的部分。其中,地产业务为重合的“重灾区”。  长江实业官网介绍称,长江实业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之一,“香港每七个私人住宅单位中,便有一个由长实发展”。除香港外,长江实业还在北京、长春、成都等多个内地城市建有楼盘。  地产亦是和记黄埔的主打业务之一。此前,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在地产业务上进行过合作。比如,海逸国际酒店,即是由双方合资成立。  龃龉也不可避免。2011年,市场传言,李嘉诚有意推进和记黄埔的地产业务,借壳和记港陆实现上市。这在当时引发了市场对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个上市公司平台同业竞争的质疑。  提高透明度 释放股东价值  稳健型的集团构架同样带来了“控股公司折让”的负面影响。“消除控股公司折让”,是李嘉诚给出的“缘何实施重组”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所谓控股公司折让,大意是指“控股公司的股价,由于受到持有的另一家上市附属公司拖累,未能反映出控股公司的真正价值”。  有分析称,近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看空房地产,由此造成了长江实业的估值欠佳。  长和系的公告介绍,以1月7日的收盘价计算,长和系的市值,较去年上半年3790亿港元的资产净值,折让了23%,相当于存在870亿港元的差异。  “重组后因为股东直接持有长和和长地,会消除这些折让。”李嘉诚认为。1月9日的公告显示,本次重组完成后,李氏家族、原长江实业其他股东、原和记黄埔其他股东,三方将直接控制长和与长地。  对李嘉诚的上述说法,部分投行报以支持的态度。瑞银近日发布报告称,通过去除原来的控股架构,投资者可以更多地直接持有和控制资产;大和资本的报告也称,如此大规模的重组,利于释放股东价值。  借此次的世纪重组,盘下“长和系”所有地产业务的长地,一举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数据显示,长地集团将有1.7亿平方

【阅读全文】
棚户区改造成花园式小区 将老城区人口导入新城
代表、委员视察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项目  视察项目: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  花园式小区让征迁户舒心安家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周边配套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公厕、垃圾转运站、商业,这里是九龙湖综合新住房小区,是为棚户区改造而建设的花园式安置小区。  据介绍,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位于九龙湖新城国体大道与龙兴大道之间,地处未来南昌实现“西进南征”战略发展轴上,紧邻西客站和国体中心,距生米大桥2.2公里,地铁4号线将从小区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一个城市要发展,必须提供发展用地,而发展用地肯定会涉及到房屋征迁。”政协委员李成星看到平地而起的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后感慨万千,“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是为了让这些被征迁的市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一方面,老百姓把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提供给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另外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城市变得更漂亮了也要回馈给老百姓。”  “我感觉,南昌市决策层把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安排在目前这个位置是十分英明的决策,因为这个地段比较靠近南昌的综合区,这也反映了南昌市以民为本、以民优先的决策指向。”李成星说,他很期待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建成后,对于整个片区发展的推动。  红谷滩新城城投董事长符师勇介绍,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体现“均好性、和谐家园”的设计理念,规划用地15.85万平方米(237亩),总建筑面积约53.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约43万平方米,小区容积率2.8,共27栋住宅,居住总户数约5176户。住宅采用了8种标准化户型设计,每套建筑面积从50至140平方米。小区及周边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整个项目投资额为1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额约3亿元,计划2016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  “九龙湖综合性住房小区的建设,可以将老城区人口导入新城,缓解老城区压力,这样的民生工程利国利民,多多益善。”人大代表胡九海说。

【阅读全文】
新房还没交就被人抢先“装修” 开发商答应赔偿
窗台上散落着大量螺丝钉。  新房还没交就被人抢先“装修” 业主定好的婚事差点黄了  开发商独揽责任答应赔偿损失  本报记者刘海锋  今年51岁的赵先生单身多年,好不容易在知天命的年纪找到理想伴侣,准备买新房结婚了。然而,新房在即将交付之际遭遇的意外,让这一切产生不小的变数。  2014年12月31日是赵先生位于汉南凰城峰景小区的新房交付日,可还没等他拿到钥匙,房子却已经被莫名其妙地加装了防盗网和防盗门等设施。  小区客服中心当时告诉他,是有一户业主记错门栋误装了,对方希望他适当予以补偿。  “女友得知这一变故,婚事已经暂不考虑了。我还没提损失,他倒谈起赔偿来了。”这奇葩的遭遇,让赵先生怒不可遏。  新房被错装竟反遭索赔  2014年3月15日,赵先生花了40余万,买了汉南区凰城峰景小区137栋1单元102号房,合同约定当年12月31日交房。  2014年12月27日上午,赵先生从武昌驾车来到汉南,打算了解房屋的建设情况,提前做好收房准备。当他走近所购置的那套房屋时发现,房子装上了防盗网和防盗门,前阳台还装上了晾衣架。“当时我傻了眼,反复核对了楼栋号和门牌号。”确认没有搞错后,赵先生当即从车内取出相机,进行了现场取证。  随后,赵先生来到开发商下设的客服中心,将了解的情况进行了反映,并给工作人员看了相机里的照片,工作人员也十分吃惊,承诺向上反映后进行答复。  4天后的12月31日,赵先生再次来到凰城峰景小区,看到房子并未发生任何改变后,再一次来到客服中心。  “他们经理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打了电话询问后说,是另外一名业主记错了门栋装错了。”由于经理答应进行协调,赵先生决定暂不收房。  今年1月1日,赵先生接到了客服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他说已经跟错装的业主联系了,对方说防盗网和防盗门可以不拆,但要我给他一定的经济补偿。”赵先生愤怒地拒绝了这一要求。  到了1月7日,赵先生再次接到客服中心电话,但说法与上一次如出一辙。1月9日,他向凰城客服中心发函,认为一切错误都由开发商造成,要求他们承担全部后果。  业主苦恼终身大事被耽误  新房被人抢先“装修”,已经让赵先生足够郁闷,更要命的是,延迟收房让他的终身大事也亮起了红灯。  原来,赵先生在几年前刚刚结束了一段痛苦的婚姻,后来认识了小他19岁的吴女士,两人相当投缘,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赵先生说,1月11日是女友生日,他们本来打算当天去领证,然后一起去欧洲旅行结婚的。  出了这档子事后,赵先生的承诺便无法按时兑现了,美好的计划也成了泡影。“我们两个都没打算给房子装防盗网,感觉像坐牢,新房成了这个样子,她现在都不理我了。”  1月17日,武汉晚报记者与吴女士取得联系。她在电话中说,第一次遇到这样奇葩的事情,而且还要受害者来补偿,心情很受影响,领证结婚的事情暂时不想考虑。  开发商否认业主“错装”  1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汉南凰城峰景小区看到,原本安装在赵先生房屋的防盗网、防盗门及晾衣架已经被拆除。  不过,现场仍遗留了大量被切割的螺丝,墙体内还有很多半截螺丝未清理,墙面“千疮百孔”。  “这以后要是渗水,我还不知道找谁。”眼见自己房屋被人随意加装随意拆卸,赵先生显得十分不满。更令他生气的是,后院一个原装的小护栏,也被切割后扔到一边。  该小区项目部经理陈新行随后也来到客服中心。不过,陈经理的说法却与之前工作人员大相径庭。  “所有钥匙都在我们手上,没交房之前不可能交给业主,不存在业主装错一说,这些防盗网是我们装的,因为有业主要求加装,我们就选了赵先生家试验一下效果,当做样板房。”陈经理说,这件事情他们确实存在失误,应该选择一间未销售的房屋尝试的。  可当问起是否有文件证明开发商的行为时,陈经理表示,这种事情在他的权限之内,不需要准备文件,当时就是随机抽取了一家。  对于开发商独揽责任的做法,赵先生十分不满。他当场指出,客服中心工作人员均承认过业主错装一事,如今突然改口,是为了将责任降到最低。  陈经理承诺,由于开发商的工作失误造成的交房逾期,将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承担违约金。另外,对房屋进行修复,保证达到交付标准。对赵先生因此事带来的一些其他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待到正式收房之日兑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