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秋季房展会:
39
  就在购房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房企时,房企也在静观楼市。昨日的秋季房交会上,多位楼盘销售负责人避而不谈当前房价和未来走势,多称参展为了企业形象。  绕开价格这个热门话题  政策可能为楼市带来的变化,是本届房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然而,房企方面却对此显得比较冷淡,他们更愿意谈及项目本身的特点和优势,而非优惠活动和价格。“现在房企都在尽力做好产品,房价和优惠并不是此次参展的主要展示内容。”一位楼盘销售经理轻松绕过了价格问题之后,畅谈楼盘特点。  无独有偶,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对价格保持缄默的楼盘销售负责人不占少数。此外,也有部分负责人表示,价格暂时没有变化,但即将调整。至于具体如何调整,调整幅度有多大,这些负责人语焉不详。  今年“不愿谈价格”  其实,不愿谈及房价,这在楼市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今年夏季和春季两季房交会上,房企慎谈价格的情况已经出现。即使在今年平日的售楼处中,售楼员也对价格遮遮掩掩,直到确定购房者的诚意后,才透露真正的房价。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不少楼盘采用各种促销手段,比如特价房、“2万抵10万”之类的方式,可能每套房源的价格都不同,销售人员需要根据购房者的实际情况介绍或者推荐。同时,更重要的是,房企不愿意大张旗鼓地促销降价,也因此对房价尽量少谈或不谈。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楼市具有区域联动效应,在当前的市场下,一个片区出现一个楼盘降价,其他楼盘也会被波及,不少房企对“优惠力度”有所顾忌。同时也希望通过淡化促销,增强购房者对区域价值的预期。  当前不谈或许意在“变化”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此次房交会上房企不愿谈及价格是延续了今年的一贯风格,但是业界却有另外一种解读。  房贷新政的发布,无疑为楼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购房者已经开始强烈关注楼市,房企更是紧锣密鼓制定新的战略。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些房企正在联合区域内的楼盘制定新的“价格联盟”,希望通过此次政策调整,房企抱团,联合调整价格,形成区域价格体系。由于房贷新政在“十一”假期前发布,房企难以快速形成价格同盟,同时,房交会的相关事宜都是在此之前决定和实施的,因此在房交会上,房企难以明确未来价格变化方向。  另有消息人士表示,实际上,这种“难言价格”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房企深知此次房贷新政对楼市的刺激作用,但是价格调整不仅要看其他企业的动向,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比如资金状况、待售房屋量、年度销售任务完成情况等,因此,犹豫,也是当前房企的“关键词”。
广州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或从5倍调至3倍
  昨日有消息称,广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公积金单位和个人的最高缴存比例,都将从20%降低至12%。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人士透露,这并非由公积金中心提出的新规,而是9月份广州市政府召开会议时,有提议认为财政拨款的单位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宜过高。据悉,目前国家公积金管理部门也在酝酿,将公积金缴存基数最高上限由原来的5倍下调至3倍。    今年9月份广州市政府召开会议时,有提议认为财政拨款的单位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宜过高。这项被提议的新规包括:广州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将统一为不高于12%。区(县级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超出12%的,将从今年11月1日起统一调整为不高于12%。本次调整后机关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缴存基数不变,缴存比例由20%变更为12%。其他事业单位参照执行。  按照广州住房公积金现行缴存政策,单位和个人公积金最高缴存比例各为20%,但超过12%部分即要进行纳税。据了解,早在几年前,广州市直机关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就统一为封顶12%,但是区县一级的缴存比例并不统一,部分区机关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比例高于12%。  此前,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建议,广州全市应统一公积金缴存比例。据介绍,部分大型国企、金融机构等效益较好的单位为职工缴存的公积金比例较高,而部分中小型企业,有职工每月缴存额只有数百元,不同单位的职工缴存情况差距极大。“因缴存基数存在自由选择空间,拉大了事业单位、国企、私企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书面回复称,在具体的工作中,已注意到缴存比例的浮动幅度过大造成的不公平,正在调研缩小比例浮动范围的可行性。  此外,在最近的广州市公积金管委会会议资料上提出:“根据广州市政策走势,2015年全市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将规范统一,且缴存基数上限由原先的5倍下调至3倍”。对此,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人士称,目前国家公积金管理部门也有在酝酿政策,将公积金缴存基数最高上限由原来的5倍下调至3倍。(记者 田桂丹)

【阅读全文】
广州土地市场:9月卖地155亿 环比升了14倍
   “金九”推地情况突飞猛进,广州地块成交有所升温,底价成交现象终被打破。据搜房网显示,2014年9月,广州11区通过挂牌出让方式,成功卖地共11宗,总成交金额1552433万元(约155亿),环比8月份狂飙14倍。   据搜房网监控广州国土房管局网站显示,广州11区9月通过挂牌出让方式,成功卖地共11宗。出让面积556299平方米,总成交金额1552433万元(约155亿),2014年来月度成交金额排行第二,仅次于今年2月份成交金额1556639万元,环比8月(105144万元)狂飙13.76倍(约14倍),同比去年9月也上涨了97.02%。  伴随着成交火热的9月地块成交,流拍现象依然。数据显示,9月通过招拍挂共挂牌16宗,其中4宗流拍,1宗中止出让,流拍、中止出让的比例达31.25%。   9月迎来今年广州的推地高峰期,而10月份地市偃旗息鼓。据搜房网监控广州国土房管局网站显示,2014年10月广州仅4宗土地挂牌,其中包括商业用地1宗,工业用地3宗,总宗地面积470908.3平方米,总起拍价94709万元(约9.5亿)。  其中花都占3宗成为供地最大户,包括商业用地1宗,工业用地2宗。(记者 罗莎琳)

【阅读全文】
辽宁丹东清腾办公用房7.7万方 节约开支近500万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丹东市对全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进行专项整改,共清理腾退办公用房77727平方米。清理后,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全部符合标准,仅办公楼运行费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开支近500万元。  在清理工作中,丹东市严格对照标准,采取“集中区域直接管,分散区域按责管”的方法,扎实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工作。 4月中下旬,丹东市组成联合检查组逐室逐人现场测量,对市直58个党政机关1648间办公用房进行检查验收,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了再整改、再落实。9月15日至26日,丹东市结合“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检查验收,对全市95个党政机关18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进行了全面排查。  同时,丹东市按照“盘活老区,繁荣新区”的原则,对全市办公用房地点和结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调配;对一些因结构原因确实不易改造的办公用房采取 “出大进小、隔一为二”等方法,通过合署办公、增加使用人员、调整使用功能等方式进行调整,做到不搞变通、不留死角,杜绝了二次浪费。

【阅读全文】
邻居圈地盖菜园养公鸡 小区公共空间被霸占
  10月10日,省城谢先生致电4286666:国庆长假出游回来,我发现住在一楼的邻居利用这个长假将自己的房屋进行了大变脸,人家不仅在阳台上开了扇门,还在阳台外头用铁栅栏圈了个小菜园。  我家住的是那种老式结构的六层楼,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本来就不算宽,再加上平时楼的一侧都停满了车,可供通行的空间就更窄了,谁知道一层那户邻居把自家阳台外头又搭出个一米多宽的小菜园,四周还围上了一米多高的铁栅栏。人家的日子过得可是惬意十足,铁栅栏里种上了各种蔬菜不说,还养了两只大公鸡。  可我们这些邻居的日子就没那么舒坦了,大公鸡每天不到五点就开始打鸣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公共空间就更窄了。  前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后,发现我们楼的对面已经整整齐齐停了一排小汽车了,不仅如此,三三两两的自行车和电动车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也霸占了不少公共空间。其他地儿还好说,窄是窄了点,可总算能通过,唯独小菜园凸出来的这块地儿难过。当时,我骑了个挺大块头的电动车,我的电动车连过都过不去,我只好先把那些自行车和电动车挪了老半天,才回了家。  我们这儿是老小区,没有停车棚,晚上大家一般都会把车子存到别的院的车棚,可中午时间太紧张,就只能在自家楼下凑合凑合。昨天中午和今天中午又是一样的情况,现在每天回家前我都得先搬十来分钟电动车和自行车,我今年五十多岁了,腿脚不能跟人家年轻人比,这不,才搬了几天电动车和自行车就已经累得腰酸背疼了。可这小菜园堵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天天这样,我这老胳膊老腿咋能受得了啊?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高巍 赵琴 见习记者 冯华

【阅读全文】
评论:禁止二次贷款难解公积金困境
  ■今纶  据《新快报》报道,广州公积金贷款新政多项内容日前获得原则性通过,新政明确公积金贷款仅限于首次使用者,同时将首付从两成变为三成,额度计算公式也更严。尽管广州住房公积金今年将增加27亿元的贷款额度,但明年的额度却大幅削减30亿。  整体而言,新政与公众此前预期的结果相差不大,总的方向就是继续收紧贷款额度,以图“头痛医头”,这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性政策,至于效果如何,笔者认为不容乐观。  从某些措施看,新政甚至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比如“明确公积金贷款仅限于首次使用者”,貌似确实可以在短期内起到遏制贷款过多的问题,但是引发的后遗症不容小觑。首先,一些本来准备贷款少一点,首付也付少一点,买个小户型过渡的职工,被迫一步到位,直接买个大户型。首付不够,可以去借,但是公积金贷款只能用一次,一定要用足,最好是用到上限,这是普遍心态。结果,本来只贷30万的要贷50万,这明显是消耗了更多的公积金余额。这笔账怎么算?  其次,一些已经用过公积金贷款的职工面临不能再用的问题,那么公积金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呢?有关工作人员的回应很有幽默的味道:“虽然二次购房不能再使用公积金,但是不影响公积金提取。”其实,提问者应该再问一句“假如过一段时间不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了”(确实存在这种情况),缴纳公积金还有什么意义呢?最大的意义是不是就是看着它在账户上贬值?  也许有人会说,公积金本来就“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可是如果一个每月缴纳几百元公积金的蓝领,因为此前用公积金贷款买了一个50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子,如今因为新政失去了用公积金贷款“以小换大”的机会,这种制度合理吗?另外一方面,某些行业的年轻职工收入本来就高,首次购房直接就奔“高大上”的标准而去,他们实际上是占了前述蓝领人士的“便宜”,这种制度合理吗?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办法当然是有的,就是通过查询贷款申请人及其配偶名下的房产,确认两人名下没有房产,即使有过公积金贷款记录,也该对其二次贷款予以放行,堵塞漏洞的具体措施可以再议,但是新政不该“误伤”有改善型需求的职工。  从宏观上来说,决策者也要意识到公积金不彻底改革,将彻底被边缘化的现实。这种现实不是靠对开发商罚款,或者以行政手段催促更多企业、职工缴纳公积金就可以扭转的。公积金制度的定位走到今天应该有所调整,可以考虑弱化强制性,加强互助性、保障性,而这种加强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和商业规则,比如利率可以考虑更大的波动和调整。制度之外,政府如果在保障房的项目方面投入更大一些,也会适当减轻公积金的压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