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战机将与苏 ...
25
  在第十届中国航展上,中国制造成为亮点,多款国产自主研发的战机完成首秀,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国产第四代战机歼-31“鹘鹰”,它也是此次航展上唯一的第四代战机。针对歼-31未来的发展前景,军事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歼-31完全具备典型第四代战机的特点,在未来无论是出口还是上舰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尹卓表示,歼-31的研发进程非常快,是一款有广阔前景的作战飞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都可以广泛使用,国外市场也非常广阔。歼-31在航展 ...
解放军医疗队员深夜得知将赴非抗埃 辞别临产妻子
  ▲鲜晶  ▲钱德慧和妻子  ▲宋彩萍  他们都是军人,接到出征命令,义无反顾。他们大多数是医生、护士,救死扶伤职责所在。但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在家里他们是妻子、丈夫、儿子、女儿,面对烈性传染病,也会紧张、害怕,面对亲人的牵挂也会流泪、不舍。  为了出征非洲,他们有的推迟了婚礼、留下了怀孕妻子独自生产、甚至将老母亲送回老家。出征,也意味着舍弃。  “我们能晚一点结婚吗?接到个任务。”犹豫了半天,鲜晶拨打妻子电话,说了这句没头没尾的话。  10月2日晚上,接到单位去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任务,后勤保障组工作人员鲜晶纠结了。他不知道如何向刚刚领取了结婚证,准备办婚礼的妻子交代。  鲜晶今年29岁,原籍四川南充人,按照原计划将在正月初八和妻子举行婚礼。  27岁的妻子冉紫蕴,是西南医院心内科护士,漂亮贤惠。在这之前,小两口打算最近装修婚房,买喜糖。鲜晶甚至做好了详细计划,给妻子一个浪漫满屋。  “什么?去非洲。”冉紫蕴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约几秒,有些激动地反问:“新郎都不在了,还结什么婚?”  妻子这关过不去,鲜晶换了一种方式,找到当了几十年老师的岳母。没想到岳母支持女婿这一决定,还帮忙劝说女儿以大局为重,再加上鲜晶给推迟结婚找了个理由:“小别胜新婚。再说了,大过年的,谁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啊,过年后结婚更热闹!”反复劝说后,妻子终于答应。  “平安出去,一定要平安回来。”鲜晶知道,妻子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只是担心自己安危。在默许推迟婚期之后,妻子主动承担起装修新房的重任,有空就到建材市场讲价买东西。  “我欠他的。”鲜晶说。他想要补偿妻子,但又不知道如何补偿。反而是妻子告诉他,给他准备了礼物。“但她不告诉我是什么,说是给我的惊喜。”  一个半月前,医疗队队员钱德慧和妻子冯欢,沉浸在为即将出生的宝宝购买婴儿用品的欢乐之中。妻子今年32岁,高龄产妇,怀孕8月。小两口为即将出世的宝宝幸福地做着准备。  他是新桥医院心内科医生,打算陪妻子做产检,送她进产房,看孩子出生,看看宝贝到底是男是女,坐月子也必须陪着老婆。钱德慧说,作为一个丈夫,这是他必尽的责任。  一切因为深夜的一个电话改变。“我要去非洲。”10月2日晚12时,接到医院医教部电话时,钱德慧已上床休息。他立马接受了任务。  接完电话,望着身边的妻子,这个1981年出生的年轻医生意识到:老婆要生了,而他不在。  “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让你要错过孩子出生?”妻子不解。  “学校组织人手去非洲,我是我们科室唯一符合要求的。”他解释,“去非洲,年龄太大的不行。要求有ICU经验,我是住院总医师,责无旁贷。整个科室符合要求的就我和另一名同事。”  钱德慧口中的另一名同事,老婆将于12月底临盆。按安排,同事是候补队员。  冯欢没有大吵大闹,连不让他去的想法都没有,只是用手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是常态―――即便是黄金周,两人从不四处旅游,经常值班。可看不到孩子出生,对两人来说,是一辈子的遗憾。  钱德慧不记得妻子哭过多少次,却一次也没说过不让他去。陪着产检的,从丈夫变成了护理部同事,难受的时候,就给钱德慧的妹妹打电话。  说起妹妹,钱德慧也是满心愧疚。“她比我小两岁,我们家就两兄妹,从小一起疯一起傻,近期妹妹结婚我也赶不上了。”  妻子还默默地给孩子准备了尿不湿,用了一周时间给宝宝想了个小名言彦。  妻子顶着大肚子在忙的时候,钱德慧正忙着穿脱防护服,学习埃博拉知识,学习利比里亚风土人情。  总之,他没陪在她身边。  他对妻子说过很多次:“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孩子。这是我的使命。”  冯欢安慰他:“以后言彦问起为什么爸爸没看到他出生。你就告诉他,爸爸去援助非洲人民,跟病魔作斗争了。这可是其他爸爸都没有的荣誉!”  “前一天我还在参观队员们训练,第二天我就加入其中了。”医疗队护理部主任宋彩萍是接到命令较晚的队员之一。10月5日,正在病房中查房的她,突然得到命令成为援利医疗队成员之一时,她还有些意外。  “之前看到战友和同事们要去,心里很担心。知道到自己要去了,反而淡定下来。”宋彩萍说,丈夫也曾是军医,对于这样的行动,明白丈夫一定会支持自己。唯一担心的,只有11岁儿子。  宋彩萍说,自己从来都把儿子当小大人看待,有什么问题母子俩都像朋友一样交流。这一次,她认为自己也应该告诉孩子实情。  “没料到孩子情绪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宋彩萍说,11岁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得知母亲会去利比里亚后,或许是孩子在网上或是听同学、朋友说了些什么,孩子开始对她的非洲之行十分担心,不停找她问这问那,甚至晚上很晚睡不着,非要找妈妈。  “我给他讲了很多非洲大草原的故事。”宋彩萍说,为了缓解儿子的情绪,她将自己的非洲之行形容成了一个童话世界,她给孩子讲了非洲大草原的美丽,给他讲了非洲草原上大象、狮子、羚羊的故事。同时也告诉孩子,在那个美丽的地方,有人生病了,妈妈是医生,去给他们看病。  “也要感谢孩子的老师。”宋彩萍说,她将孩子的情况告诉了老师,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班主任老师帮忙一起给孩子做起了心理疏导。逐渐地,孩子明白妈妈做的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且一定会平安回来。  “儿子让我给他拍非洲大象照片。”临行前,宋彩萍笑着说。  ■重庆晚报记者 彭光瑞 邹渝 首席记者 冉文 摄影报道

【去网站看看】
中国赴利抗埃医疗队防护装备:穿戴超40分钟(图)
▲诊疗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由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对手做好防护  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宋彩萍告诉记者,医疗队此次使用的防护设备由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使用的装备改良而成。医护人员每次进入病房,需要穿戴多达11种防护设备,一次穿戴时间超过40分钟。  此外,医疗队在利比里亚建设的诊疗中心,将严格设置“三区两带两线”,即: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缓冲带、半污染区与清洁区缓冲带,单循环不重合进入线路与离开线路。  这些装备怎样保障医护人员避免感染?本报为你揭秘。  非典时期采用的是12层纱布口罩,此次医疗队改用防护效果更好的N95型、N99型口罩,这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  N代表不适合油性颗粒(人说话和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95和99指经检测过滤效率达到95%和99%。符合N95和N99标准的口罩,能更有效地避免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非洲缺水,消毒条件简陋,非典时期使用的布质隔离衣,清洗与隔离效果都存在隐患。此次,医疗队更换为一次性防水隔离衣。  布质手术帽同样存在清洗和防护效果上的不足。此次,医疗队全部更换为一次性塑料手术帽,同时加入了自行设计的连肩帽。  此前,外媒报道多起医护人员感染案例,均是由于穿戴装备环节失误导致。医疗队这种连肩帽可以防止从污染区出来的医护人员脱下装备时,防护设备外翻粘到头部、颈部等重要部位。

【去网站看看】
印试射“大地-2”地对地导弹 可携带核弹头(图)
  11月15日电 据俄罗斯之声网站报道,当地时间11月14日,印度试射了单级液体燃料短程地对地导弹“大地-2”。  据当地媒体介绍,发射是在印度东部奥利萨邦的昌普迪尔靶场进行的,该型导弹最大射程350公里。  据了解,“大地-2”弹道导弹可携带包括核弹头在内的重达一吨的弹头。

【去网站看看】
女军医为出征抗埃延迟母亲手术 带伤完成训练(图)
  在这支由163人组成的医疗队中,男女医护人员各占一半比例。而在80名女性医护人员中,大部分人负责护理,是整个医疗队中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最直接、感染风险最高的群体。  9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治疗一组医生钟华同时做出两个决定:申请赴利执行这项特殊任务;将母亲的手术无限期延迟。  不在身边,不放心母亲做手术  接到援利任务通知时,钟华正在同事的办公室。由于69岁的母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即将进行第二次瓣膜置换手术,钟华正在咨询手术意见。挂断电话后,她直接返回科室,提出援非申请。“你母亲的手术怎么办?”当时,很多人问了这个问题。母亲的手术需进行7小时左右,作为家中独女,钟华不放心在没有子女保障的前提下,让母亲进入手术室,“我是一名军人,危急时刻领命,这是天职。要去利比里亚,手术只能延期。”  在征得主治医生的意见后,钟华做出这一决定。当晚她找到父母,但很难开口,“我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最后母亲看出来了,问我是不是要走。”钟华说,父母对此没有责怪,反而担忧起她的安全来。  10月4日,钟华进入集训地。她坦言,“要说完全没有牵挂,是不可能的。”半封闭式集训期间,钟华常在晚上抽空回趟家,每次见到父母,都能感受到两位老人的担忧。  纵使膝盖受伤也不放弃训练  埃博拉病毒通过汗液、尿液和血液传染,因此,医护人员使用的防护装置必须不透水,病人用过的所有临床废物,如针头、纸巾或衣服等都会被带走焚毁。  同为医生的丈夫周紫恒也非常清楚埃博拉病毒的高危性,“我们都是军人,非常清楚使命二字的含义。这种时候,钟华应该去,尽管我们都清楚这次任务的特殊性。”  丈夫做通了钟华父母的工作。与此前无数次外出执行任务一样,老人赶到家中接手照顾7岁的孙儿。  几天后,钟华在训练中膝盖受伤,连下蹲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有人劝钟华放弃,但她回答说,“这点伤没事,只要及时治疗,并不影响我去利比里亚工作。”最近这段时间,在训练场上,很多人记住了这个走路有些吃力的女医生。(王珊 赵君辉)

【去网站看看】
解放军医疗队赴非抗埃 女队员与丈夫相拥告别(图)
  昨日,解放军援利医疗队从第三军医大学出发,临别时队员袁小丽与丈夫相拥。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甘侠义 摄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壮我军威,扬我国威。”昨天,以第三军医大学为主体、加强沈阳军区部分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从重庆启程前往利比里亚,新建一所100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帮助利比里亚防控埃博拉疫情。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建制派驻他国的最大规模医疗队,首批任务时间预计2个月。其间,医疗队接受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领导。  援利医疗队队长王云贵介绍,医疗队共有163人,其中109人来自第三军医大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重庆籍,在重庆工作生活,还有51人来自沈阳军区。医疗队有近百人参加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跨国联合军演、维和等重大非战争军事卫勤任务。据介绍,10月2日解放军总后勤部下达命令后,这支163人的医疗队,仅用了不到24小时就完成集结,并按照统一部署,10月4日起正式在第三军医大学展开集训。  据了解,选址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东南10公里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目前正由中标单位重庆外建抓紧施工。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医疗设备、药品、后勤保障等各类物资目前已备齐起运利比里亚。据不完全统计,援利医疗队涉及的物资品种1300多个。  王云贵介绍,埃博拉病毒以接触传播为主,目前无疫苗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60%至90%,且防护等级高,是最高生物安全等级4级(非典为3级)。此外,利比里亚是西非疫情最重的国家――截至11月2日,全世界已有埃博拉病例13042例,其中死亡4818人,而利比里亚分别占了6525人和2697人。  严峻的疫情无疑是援利医疗队面临的重要挑战,但援利医疗队面临的挑战还不仅这些。王云贵说,医疗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没有可参照的先例;语言不通,交流存在障碍;利比里亚经历长期内战,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当地疟疾等传染性疾病高发;疫区物资采购风险大,基本实行国内保障,医疗、后勤等物资保障难度大。  重庆晨报记者 赵君辉 王珊 报道

【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