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等近20国采购团与中国供应商
25
   广州10月17日电(刘烨 胡洁)第114届广交会17日进入开幕第三天。当日,广交会电商平台组织来自巴西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团,与600余家中国供应商进行对接,以促成订单。   据主办方统计,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团来自巴西、土耳其、斯里兰卡、美国、英国等地,采购企业总数超过150家,总计采购额达到数十亿美元。   广交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周小波表示,组织此类采购沙龙既是广交会与采购团深化合作的新内容,也是广交会与行业协会共同应对中国贸易放缓形势、推动中国进出口贸易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周小波透露,在第114届广交会期间,广交会电商平台专门为采购商推出了实名认证的“私密橱窗”,采购商只要在“私密橱窗”发布采购需求,即可轻松获取所有匹配的参展商信息,参展商收到后即可给予报价,此举可有效提升洽谈效率。(财经专线)                        
   宁波10月17日电 (记者 徐小勇 林波 实习生谢力)10月10日,一位特殊的客户出现在宁波银行慈溪支行营业部,这位客户来自余姚,他手捧纸箱,看起来焦虑不安。原来,在台风“肆虐”期间,该客户家中漏电走货,致使近10万元钱被烧,余姚的银行因水灾无法及时为客户兑换,他只得从余姚赶赴慈溪。   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宁波银行慈溪支行运营总经理安排3名工作人员进行清点,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后,工作人员完成火烧币的清点,将客户损失控制在3000元以内。   今年23号台风“菲特”给宁波带来强降雨的同时,严重的洪涝灾害致使宁波各地受灾严重。截至10月14日10时,台风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3.6亿元。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余姚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06.5亿元。“菲特”过去近十天后,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10日下午,宁波市政府紧急制定下发了《关于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全力恢复生产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总行支持,安排专门信贷额度,支持企业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坚决防止抽贷、惜贷等问题发生。   以微知著,宁波银行在灾后提供贷款方面也投入大手笔。由于暴雨来得突然,很多企业主还来不及反应,损失严重。针对余姚中小企业的情况,宁波银行抽出6个亿的专项额度支持。   台风“菲特”重创宁波后,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它们深入了解受灾情况及资金需求,并及时向总行汇报情况,申请应急贷款规模。国开行宁波分行副行长艾阳表示,针对宁波各地的受灾情况,国开行提供了总数19亿的专项贷款,“目前11个亿的手续已完成,其余8亿预计在下周一发放。”   作为余姚当地的金融机构,余姚农村合作银行早在10月10日就下发《关于要求做好辖内群众、企业灾后重建信贷扶持工作的通知》,成为宁波市最早出台灾后重建信贷扶持政策的金融机构之一。   余姚农合行在深入开展客户走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信贷资金与服务保障,切实支持辖内群众恢复生活、企业灾后重建工作。一方面,切出救灾专项信贷资金5亿元,保证灾后重建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在授信审查、贷款审批等多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简化贷款手续,并优先投放。   未能及时清排的积水还致使宁波地区大量机动车和农作物遭受“没顶之灾”。《意见》还要求,各保险机构要切实整合充实查勘定损力量,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报案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理赔进度,积极做好灾后施救和查勘理赔各项保险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受灾企业和农户尽快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   据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吕家介绍,截至16日,大地保险共接到车辆险报案1740件,报损金额达1000万;企财险等非车险报案145件,报损金额达8500万。   洪涝灾害发生后,大地财产保险公司分四组前往受灾较严重的余姚、奉化、鄞州以及宁波城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吕家麒说:“脚丫子都走烂,都是淌水进去的。”   截止到10月16日,宁波市各保险机构共接到各类报案85179件,报损金额达29.01亿元。其中车辆险报案7.1万件,报损金额达11.46亿元;企财险等非车险报案1.17万件,报损金额达16.12亿。   据了解,目前宁波市金融系统正全力做好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以尽快帮助人民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完)
【全文阅读】
   北京10月17日电 (李晓喻)中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新的支持。据财政部网站17日消息,中央财政将下拨5亿元人民币用于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   财政部称,这笔5亿元的“2011计划”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创新团队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以及日常运行等几个方面,重在推动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平台的改革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2年5月联合启动。这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举措。   “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涵盖了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纳米科技等多个领域。   截至2013年6月,全国共计培育了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有14家中心通过认定。   按照此前的计划,中央财政将对通过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给予引导性或奖励性支持。财政部17日表示,科学前沿类的4个中心每个可获得5000万元;文化传承类、行业产业类、区域发展类的10个中心每个可获得3000万元。   随着中国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要解决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建设、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少、价值低等问题,迫切要求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指出,要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动力。   在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中,高校和研究机构被视为知识创新的源泉。   为了调动高校在创新方面的积极性,中国近年来提供了大量“真金白银”。据悉,教育部科技奖励自设立以来,已累计授奖28次,获奖人员达6万多人次。   当前,中国研发人员数量在不断壮大,发明专利稳居世界第三,SCI(科学引文索引)的论文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完)
【全文阅读】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韩洁 张晓博)记者17日从财政部获悉,中央财政近日下拨2013年“2011计划”专项资金5亿元,主要用于创新团队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日常运行等方面,重在推动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和模式平台的改革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其中科学前沿类每个中心5000万元(共4个),文化传承类、行业产业类、区域发展类每个中心3000万元(共10个)。   据财政部教科文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经国务院批准,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实施载体,分为培育组建、评审认定、绩效评价三个阶段。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完成了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共14家中心通过认定。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精神,中央财政对通过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给予引导性或奖励性支持。
【全文阅读】
   深圳10月17日电 (记者 郑小红)深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10月17日在深圳发布了中国首个《城市物流质量评价指标》,同时发布了根据该《指标》首次对全国40个重点物流城市开展的2013中国城市物流质量评价调研排名结果,深圳以76.68分位居评价排行榜首,广州以76.49分的微小差距位列第二名。   据记者了解,中国首个《城市物流质量评价指标》是由深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联合深圳市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在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共同编制完成的。该《指标》作为中国首个关于城市物流业质量评价的指标,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也标志着中国发展城市物流产业进入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根据该《指标》,项目组委托专业的调查公司对19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14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7个区域性物流发达城市,共计40个城市的物流产业进行调查统计。该《指标》设计了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基础设施、产业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16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以官方数据统计得分+调查问卷企业评价得分产生城市物流质量评价结果,总分为100分。   调查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济南、上海、南京、宁波、杭州、无锡、厦门、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最终深圳、广州、上海位列前三名。   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秘书长郑艳玲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外对城市物流的研究由来已久,2005年《美国城市物流指标》发布,2011年、2012年世界银行陆续发布了《地区物流绩效指数》。而中国在城市物流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而从首次根据该指标对全国40个城市的物流质量做出的评价得分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物流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