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看到我爷爷名列其中,我很欣慰,这是国家对我爷爷的肯定。”民政部1日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及团体名录,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9军军长王甲本赫然在目。王将军的孙女王芳现在武汉工作,在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之际得知此消息,她心情难以平静。  王甲本生于1901年,一生戎马,参加过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次对日大型战役,屡立战功。1944年秋,王甲本率部在湖南永州一带阻击日军,9月7日,在一次紧急转移中,只带着一个手枪排的王甲本,在湖南东安县山口铺附近与大批日军遭遇,终因敌众我寡,将军与日军拼刺刀肉搏后,壮烈牺牲。王甲本成为我国抗日战争中唯一一位和敌人拼刺刀牺牲的军长,朱德等八路军将领为他写挽联寄托哀思。王甲本也于1985年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王甲本牺牲后,将军与副官吴镇科被简单入殓合葬,60多年来一直是当地乡亲帮着照看。  王甲本有部分后人在武汉生活,2009年3月将军的儿媳及孙女找到本报,表达把将军的墓迁回武汉与妻子合葬的想法。本报随即派记者带他们赴湘祭扫,由于当地政府已决定将王甲本的墓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迁葬一事未能实现。  2010年,民间志愿者段星光看到本报报道,专程去祭拜王甲本,并发起修缮和保护将军墓的行动。去年9月18日,段星光等一行百余志愿者为将军扫墓,并立下两块事迹碑及一块指路碑,今年初王甲本墓被批准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王芳告诉记者,首批抗日英烈名录公布后,各地志愿者给她打电话分享这份至高荣誉,并邀请她本月7日再赴永州,参加她爷爷牺牲70周年的纪念活动。(王震)

全文阅读
 
  俄罗斯各界人士参观展览。  昨日,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武汉成为俄罗斯中央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当日主题。“武汉抗战”纪念展在该馆隆重开幕,俄罗斯军队、文化界和反法西斯老战士代表共200余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共赴国难”、“战时首都”、“保卫武汉”和“持久抗战”,展出历史图片170幅及部分珍贵实物,全面反映武汉抗日战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纪念展由武汉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长江日报社、俄罗斯中央卫国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主办,展期两个月。这是武汉首次在俄罗斯举办抗战专题展,俄罗斯中央卫国战争纪念馆提供全部实物展品,其中部分内容为首次披露。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俄中友好协会副会长伊万诺夫、中央卫国战争纪念馆馆长扎巴洛夫斯基、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辉大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14年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武汉保卫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永远铭记苏联人民在中国抗战中作出的贡献。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在致辞中缅怀武汉抗战及苏联空军志愿队的英勇战绩,回顾了近代中俄在武汉的商贸交流,期待通过举办“武汉抗战”纪念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巩固友谊,深化武汉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  展览展出部分反映当代武汉发展新貌的图片,并在展馆播放武汉最新城市形象宣传片。  此次展览是今年武汉与俄罗斯共同举办交流展览的组成部分。6月1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的爆发”纪念展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通讯员 武外轩)

全文阅读
 
    如今的中国有一批自我标榜的“独立思考者”。他们有些是“公共知识分子”,还有很多是喜欢泡在网上的小青年。他们热衷于搬弄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些碎片,把它们当刀子,在中国社会的现实中划各种各样的口子,搞一些像是政治上“脑筋急转弯”的把戏。  比如他们像是“发现”一个重大理论一样,“启蒙”人们 “爱国不等于爱党爱政府”,他们还强调军队“不应受政党领导”,而应当“国家化”。他们还大多宣扬西方式选举是一个政党合法性的唯一来源,等等。  倒退一些年,这类主张在中国很少听到。如今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宣扬这些,多有“独立思考”范儿。殊不知,这些都是西方批量生产洒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大路货。唱这种调子很着迷的,大多是被西方洗脑很深的人。其实他们这样做根本不是“独唱”,而是跟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指挥棒“合唱”。  西方的政治信条,单挑出来一句,对应西方的历史或现实,大多都有道理。但“独立思考者”们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臭得不能再臭的东西。因为发出教条的“教主”是美国和西方这样的偶像,现在一些人就又破例顶礼膜拜,忘了任何外来思想都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被反复印证的道理。  当今世界最大的独立思考者,非中华民族莫属。中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从世界各国各派吸收的精神营养最多最广泛,而形成的国家道路却又具有很突出的中国特色,而且成就卓著。在中国前进的沿途,有无数在西方进行曲中倒下的伤者和沉舟。  少数国人不相信共产党领导这个国家已经并在继续创造历史,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西方力量不肯为中国的成就鼓掌喝彩,而是送来冷嘲热讽,甚至完全否定。这些人虽在国内像是在“反潮流”,实际上他们在西方舆论主导的大流,他们的意志非常脆弱。  被西方洗脑后“独立思考”,实际是挺舒服的事。随着中国社会变得宽容,追随、宣扬西方价值观的实际风险越来越小。一些体制内的学者,也可以这样做了。这些“独立思考者”有个共同特点,即他们几乎都是民粹主义的朋友。世界上哪有这么惬意、这么一呼百应的“独立思考”?  这当中有一部分人围绕利益真下工夫思考了,他们的用心很扎实。还有很多人把人云亦云当成了“独立思考”,把发牢骚、反主流当成了“有思想”的表现。  在政治上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政治本身就是复杂的,各种规律的验证率往往不足,每一代人和每一支力量都有难以摆脱的局限性。此外,政治观点的对立通常最难调和,立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决定一个人政治看法最固执的出发点。  在错综交织的世象中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恐怕是辨别时代潮流,以及厘清个人与社会及国家的利益关系。如今的世界变化得很快,不确定性包围了我们的人生。在这当中看清那些确定性的东西,判准自己在社会潮流中的方位,考验着每一个愿意思考的人。  当我们被临时新潮的标签化概念迅速感染时,如果我们不是仅仅为了好玩、赶时髦,就要对它们多做一番审视。对那些颠覆性的主张,我们要认真看看,它们是不是哗众取宠,是不是这个特殊时代里以政治斗争为目标所设的圈套。  独立思考需要阅历和经验的帮助,当它们不足时,不急于下结论,多一些深思,坚持用实际效果来验证每一个道理,就尤其成了最可靠的方法论。

全文阅读
 
  乌克兰危机至今持续10个月,在并不长的时间内,乌克兰发生的一切不断刷新世界的感官,也令国际问题专家大跌眼镜。乌克兰总统办公室3日刚爆出,俄乌同意在乌克兰东部“永久停火”,俄罗斯随即予以否认。乌克兰危机继续胶着状态,并将持续升级。  胶着是指乌克兰东部政府军与民兵武装之间的战斗胜负难定,各有输赢,近期又出现民兵武装反败为胜趋势,未来态势如何,尚难料定。升级是指乌克兰东部动荡局势从抗议、骚乱、小规模战斗到动用飞机和装甲部队,甚至打下国际民航班机,可以说步步升级,已经到了全面战争边沿。  乌克兰危机之所以演变至此,是由危机解决前景之于各方重要性所决定的。乌克兰危机一开始就围绕3个核心问题的斗争展开。首先是乌克兰国内大多数人(特别是西部)主张加入欧盟,选择“西去”发展道路,与国内俄族特别是东部地区更愿与俄保持紧密关系的诉求之间的矛盾;其次是波罗申科政府坚决要求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整体加入欧盟的政治诉求,与俄罗斯要求保护东部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波罗申科政府当下要求加入北约的安全诉求与俄罗斯的安全利益的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是欧美国家对波罗申科政府的支持,与对俄的外交打压、经济制裁,形成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在外交和安全上具有零和博弈性质的矛盾。  可以说,这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纷争。对俄罗斯而言,民族感情决定俄罗斯不允许乌克兰“抛弃”俄罗斯。尤为重要的是,乌克兰作为地缘政治大国,决定其对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上的极端重要性,俄罗斯不能容忍其投入西方怀抱,更不用说北约,这是俄罗斯自设的安全底线和红线。  西方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用国际政治理论家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说,西方没有在乌克兰问题上充分照顾俄罗斯利益,是引发俄强力反击并形成这场重大危机的关键因素。笔者不完全同意该观点,但其部分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西方仅仅看到乌克兰本国民众的多数诉求,看到这是一场主权国家的内部冲突,而没有考虑到这场危机还事关多方核心利益,特别是小看了俄的决心和意志。  这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必须跨越上述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下首要议题是如何停止冲突走上谈判桌。从各方立场看,还没有哪方做出让步姿态。即便各方有和平愿望,但在博弈关键期,为获得未来谈判主动权,各方依旧以力相搏,乌克兰危机由此有着长期化的趋势,难以很快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乌克兰危机将极大改变未来一个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难怪有俄罗斯专家说,乌克兰危机将是一战后可以与冷战相比的重大事件。(杨进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全文阅读
 
  据日本《产经新闻》9月2日报道,日本万代公司的全资子公司C.C.P于去年6月开始销售世界上最小的遥控直升机“PICO-FALCON”。此后又对其进行改造,并于2日发布消息称,将于12月5日发售更小型的遥控直升机。  据悉,新款遥控直升机的机体长46毫米,包括前后螺旋桨在内总长为59毫米,与之前型号相比,体积缩小了约30%。该产品通过红外线进行控制,以高性能陀螺仪传感器和对转螺旋桨实现平稳飞行。目前,该公司正在为其申请世界最小遥控飞机记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