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柱:走出一条符合司法规律的改
33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北京出席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摄
  强台风将于16日进入南海区域,并将可能在18日靠近粤西,给广东带来明显狂风暴雨。当前正是广东夏粮收获季节,而粤西的湛江、茂名等市是广东农业重地,广东省农业部门紧急组织人力、机械在台风到来前抢收粮食,以减少损失。同时,沿海地区的滨海旅游景区也将提前关闭。  据广东省气象台介绍,今年第九号台风“威马逊”已于15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并将以每小时20到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仍缓慢加强,将可能于15日傍晚前后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于16日移入南海东部海面,以后向偏西北方向移动,17日移到南海西北部海面,18日靠近粤西、海南东部沿海。  广东省三防办常务副主任贺国庆说,强台风“威马逊”将给广东带来明显风雨影响,16日夜间起,广东沿海海面自东向西风力将逐渐增大。台风影响期间,粤西、珠三角南部过程降雨将达100到200毫米,其中湛江、茂名200到250毫米。粤西沿海个别岸段的潮位将超警戒潮位。  当前广东正值收割集中期,龙眼、黄皮等部分水果也进入收获期,台风“威马逊”的到来,将可能对广东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广东省农业厅表示,农业部门已紧急派出工作人员进入乡镇,组织调度人力和机械,抓住台风来前的晴天,加快早稻、蔬菜等农作物和应季水果收获进度,减少损失。  贺国庆说,广东省防总已要求出海渔船、渔排和海上作业人员回港避风,加强滨海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提前关闭海水浴场、海上娱乐场所。强化灾害易发点的巡查防护和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全转移,尤其是做好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低洼地区等人员安全转移工作。(记者吴涛)
【全文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数据,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99万亿美元。还差0.01万亿美元就跃上新的整数关口的微妙数据,折射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正在发生悄然而重大的新变化。  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破2万亿美元,2011年破3万亿美元,2014年中逼近4万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超过30%,远超同期GDP和进出口贸易增速,总量已接近世界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  “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我们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方面密切相关。”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分析指出。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快、出口规模大、外商直接投资多,经常项目和资本项呈双顺差,形成大量外汇结余。”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庆明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决定,背后是经济结构问题,即长期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 近年来,市场上存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强烈预期,个人和企业普遍不愿意持有外汇,国际游资也“押宝”人民币升值,也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阶段已经基本过去。”盛松成明确表示。  外汇储备数据近来明显放缓了步伐:今年一季度增长1258亿美元,二季度仅增加约400亿美元。  中国双顺差格局在去年出现了明显变化。张茉楠分析,去年中国成为对外净投资国家,资本项目出现逆差;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10%降到去年的2.1%,按国际标准已是平衡状态。“总体来看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迎来了拐点。”  特别是今年前五个月,人民币打破长期以来单边升值走势,持续贬值,改变了市场预期,流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明显减缓。  “外汇储备没有突破4万亿美元,增速大大放缓,这是好事,而且完全是市场行为。”盛松成认为,金融机构、企业、个人都会根据人民币汇率等各方面情况,自主进行外汇方面的决策,这是市场运行的结果,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在不断前进。  当下人民币正在加速国际化进程,这从长期看也有助于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最近一个月来,人民币在欧洲市场加快跨境清算行布点,未来持有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投资将会越来越方便,有助于逐步减少对外汇的依赖。  赵庆明认为,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形成双向预期的走势,才能使个人和企业持汇的意愿增强。  事实上,在近段时间人民币升值走势减弱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存款在增加。数据显示,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5936亿美元,同比增长34.5%,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286亿美元。  “外汇储备是30多年积累的‘国家财富’,存量不能仅拘泥于金融市场的操作,更多要作为战略投资,比如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新丝绸之路建设等。”张茉楠表示。  张茉楠建议,要为企业搭建对外投资的平台,比如加快正在进行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开启中国企业新的海外投资渠道;同时,对于居民个人持有外汇的,逐步放开投资海外金融市场的渠道,让外汇持有者有钱可赚。  “随着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真正实现双向波动,要抓住这个‘藏汇于民’的有利时间窗口。”赵庆明建议。(采写:刘铮、李延霞、吴雨、王培伟)
【全文阅读】
  昆明7月15日电(王艳龙)云南富宁县人民政府新闻办15日晚通报,当日19时20分,云桂铁路富宁隧道垮塌事故经过27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生命通道”已打通,经初步确认大部分被困人员安然无恙。  14日16时,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云桂铁路云南段富宁隧道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5名作业人员被困。随即各方调集400余人开展救援。15日05:10,云桂铁路富宁隧道1号横洞正洞塌方体钻孔打通,敲击钢管有回应。截至15日17时,C6钻机钻到13米处时,因动力不足,无法继续钻进,随后更换一台大功率钻机到达掌子面开始施工。19时许,“生命通道”打通,经初步确认大部分被困人员安然无恙。  目前,各方正在加紧救援。(完)
【全文阅读】
  石家庄7月15日电(高红超 李茜)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今年1至6月,河北各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度以上污染平均天数40天,较去年同期平均减少7天。  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谢剑峰通报了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空气质量状况。通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除秦皇岛、沧州和衡水3市的达标天数减少2至4天外,其他8市的达标天数均不同程度增加2至18天。河北省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7%;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碳(CO)同比分别下降9.4%、26.7%和20.0%;二氧化氮(NO2)全省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同期持平。  “河北省空气质量的逐步改善与河北省大力治理空气污染的举措分不开。”谢剑峰分析,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河北省调整工业结构、削减过剩产能等工作的推进,河北省颗粒物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为治理大气环境,河北做了很多努力。河北是中国第一个开展全要素、全覆盖‘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的省份,还是中国第一个实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县级全覆盖的省份。”谢剑锋称,从2013年以来,河北省与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署了应用合作协议,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环境状况,开展“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另外,从今年7月1日起,河北省14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自动监测站已全部建成并实现了省级联网,预计从今年8月开始,公众可查询河北所有县(市、区)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首要污染物等信息。  据了解,去年以来,河北通过拆除钢铁企业高炉转炉电炉、淘汰改造燃煤锅炉、关停取缔重污染小企业、淘汰黄标车等治理措施,各地空气质量都有好转。河北将今年压减过剩产能的目标确定为:压减1500万吨钢、1000万吨水泥、1800万重量箱玻璃、1500万吨煤。(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