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英国路透社12月1日报道,11月30日,一支由106辆卡车组成的俄罗斯车队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名驶进了乌克兰。乌方表示,该行动并未获得其许可,并指责俄罗斯假借人道主义的名义向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运送武器和军火。 据透露,尽管早在9月5日乌克兰政府与民间武装就签署了和平协议,但双方在顿涅茨克市的交火仍持续不断。持续几个月的战争使得顿涅茨克地区的食品和医疗物资供应不足,俄罗斯常向该地区运送医疗物资,但乌克兰政府对该行为持有怀疑态度。 乌克兰军方发言人李森科(Andriy Lysenko)表示,“如此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援助’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食物,大部分是军火,而且它们都提供给了分裂势力。” 俄罗斯最近一次的援助活动发生在8月中旬,俄新社援引了俄罗斯紧急事务部的发言,并补充说总计9500吨的日常食物、建筑材料和药物已由第一批的7个车队运抵目的地。基辅与民间武装方面双方都指责对方违反了停火协议的条款,担心这一协议会完全失效。 李森科说,在过去的24小时里,3名乌克兰军人和1名82岁的平民被杀。他还说,马里乌波尔是位于亚速海滨的一座重要战略城市,而乌克兰在此处的阵地再次受到了民间武装的炮击。(实习编译:潘鑫 马茹 审稿:聂鲁彬)[阅读全文] 据埃及《金字塔》报援引美联社11月30日报道,库尔德部队自从9月以来,一直在叙利亚边境重镇科巴尼与“伊斯兰国”(IS)极端组织进行对抗。而近日在美国的空袭和库尔德的打击下,在该镇进行的战斗中IS经历了最大一次失败。 据报道,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30日称,至少有50名IS圣战主义者在冲突激烈的科巴尼丧生。英国监察机构也称在北部IS首都拉卡省至少有30名IS圣战主义者在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打击下丧生。 尽管没有拉卡省战事的具体数据,但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称其是自联军在9月份开始在叙展开对IS打击以来较大规模的一次袭击浪潮。 据报道,29日IS 在叙土边境发起了史无前例的攻击,库尔德官员和人权观察组织称这次攻击是由土耳其一方进入该地区的,但土耳其方面否定了这一说法。 人权观察组织官员称,“我们不能说这是他们发动的最大一次袭击,但却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看到这么多IS死伤的一次战斗”。(实习记者 崔云)[阅读全文] 1949年10月1日下午,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朱德总司令检阅了人民解放军的炮兵部队。现场解说员特意描述了战车方队中的“功臣号”坦克。“功臣号”坦克曾经出没在辽沈和平津战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战功。今天,这辆坦克仍然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向世人展示。 1948年10月14日11时,锦州城南的缓坡上,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的600余门大炮瞄准了锦州。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率十万重兵,死守东北门户锦州。他要求万一城破,空军将不分敌我,一律轰炸。此时的国共双方都明白,双方究竟鹿死谁手,取决于锦州战役的胜败。 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是夺取锦州。蒋介石的策略是“东西对进”,让东北和华北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会师于锦州城下,一举剿灭东野大军。 毛泽东坚持让林彪南下打锦州,以城市攻坚战的方式关闭东北大门,不仅因为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东北国民党军,还在于东野有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 1948年10月14日11时,双方对垒决战的炮声狂飙般奏响,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炮战的纪录。 令蒋介石感到意外的是,东北野战军仅仅用了31个小时就攻破锦州城墙,从十个突破口冲入城内,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攻克国民党重兵设防城市的最短时间纪录。蒋介石“东西对进、剿灭共军”的计划犹如南柯一梦,瞬间破碎。 轰击锦州的炮兵,在火力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炮兵的战术水准也达到了很高水平。炮兵瞄准了锦州城里国民党守军的所有重点目标,用重型火炮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和纵深军事设施,山炮、野炮则轰击敌人的前沿阵地。 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里,一辆复制的日制“100式”坦克的驾驶员叫董来扶,他第一个驾驶坦克冲进锦州城。这辆坦克后来被命名为“功臣号”,成为人民解放军列装的第一辆坦克。 在国共战略决战中驰骋于辽沈与平津前线的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是怎样横空出世、叱咤于战火与硝烟之中而威震敌胆的呢? 1945年3月,在南泥湾的陶堡峪,建立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炮兵学校――延安炮校。抗战胜利后,早年毕业于莫斯科炮兵学校的朱瑞,按照中央指示率领延安炮校迁往东北,筹建炮兵部队。 八路军最初进入东北,利用缴获日军的15门山炮和17门野炮组建炮兵旅。就在1946年的秀水河子战斗中,包括林彪在内的民主联军高级将领,才第一次见到国民党军发射燃烧弹的迫击炮。秀水河子战后缴获显示,在火炮及轻重机枪的配备上,国民党主力13军一个营就超过民主联军的一个团。 到了1948年4月国共东北战略决战前夕,东北野战军炮兵火力和步炮协同能力已经达到国共双方炮兵的最高水准,火炮数量也超过国民党军,全军已经拥有大型火炮600余门,迫击炮等各类小炮4000余门。东北野战军炮兵已经成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雄师劲旅。 1948年冬天,东野大军跨过长城入关,一场规模更大的炮击战即将开始,战役的目标,是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天津。 天津城,号称国民党的华北大堡垒。此时天津城的东西两边,500多门重炮分布在两个炮兵阵地上。这些重炮中还有44门105毫米重型榴弹炮。解放军的火炮数量同天津国民党军的火炮数量是10:1,占据了绝对优势。 国民党统帅部为确保华北,扭转由于东北失利带来的危局,决意死守天津。天津市长杜建时对天津进行了工程浩大的城防营建,绕城建有高4米的环城土墙,土墙外挖有护城河。还建有1000多个碉堡,并构筑十几里的纵深地带,遍布钢筋水泥暗堡。 东野攻打天津的538门大炮齐射一分钟就有2320发炮弹落下,这些炮弹弹头一共有20491公斤,而整整1个小时的炮轰,总重量达到60万公斤炮弹弹头砸向敌人阵地。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炮击战,炮击分破坏射击、压制射击、纵深射击、阻击反冲锋和掩护部队突破的延伸射击四部分,犹如一曲大炮四重奏。 分布在天津城外围解放军阵地的四层火炮,第一层是伴随步兵突破的山炮和迫击炮,第二层是担负开辟突破口的野炮和榴弹炮,第三层、第四层是负责压制敌人炮兵和摧毁坚固目标的150毫米榴弹炮和100毫米加农炮。第一、二层可称为炮兵的“尖刀连”,第三、四层则是突破时炮兵的主火力。 重迫击炮对天津城墙外的障碍物进行破坏性打击,30分钟后停止射击,检查射击效果,紧接着再进行20分钟破坏射击。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冲锋的各营编组了侦察组、爆破组、排雷组、架桥作业队等,每个冲锋队员都有明确任务分工。 当炮兵进行破坏性射击时,工兵排雷分队随尖刀连排除地雷和其他障碍物,并设置标记,尖刀连突破敌前沿后,工兵架桥作业队立即架桥,位置在突破口的左方或右方,以避免步兵通过突破口时与工兵架桥队挤在一起。[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