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精品游戏推荐
第 11期
凉茶广告争端再开庭 饮料业半年广告花661亿
  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来斗去,为的还是争市场。数据显示,饮料广告从未停止增长,上半年饮料广告花费同比大增36%至661亿,一举超越化妆品成为我国广告花费老大,娃哈哈、加多宝、王老吉三个品牌在饮料总体广告花费中的占比接近六分之一。   6日,因广告语王老吉和加多宝开庭再战,广州市中级法院就广药集团起诉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的广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进行“诉中禁令”听证会,争端背后是双方市场战的再次升级。   时隔半年之后,广药再次将矛头指向加多宝的广告,对于加多宝公司近期在电视等媒体上广泛宣传的“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凉茶广告语,广药集团和其下属的王老吉公司再次提出质疑,认为加多宝公司涉嫌虚假宣传,并向法院申请“诉中禁令”,要求加多宝停止使用类似广告语。   早在今年1月31日,针对加多宝原广告语“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广州中院最终支持了广药“诉中禁令”的申请,即在法院最终审理公布之前,加多宝公司需暂停使用该广告语,并更换所有涉及该广告语的包装和一切宣传行为,加多宝因而将广告语更改为“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   对于“诉中禁令”,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表示,“诉中禁令”用于广告语本就罕见,而两次都用在同一个企业身上将是绝无仅有的案例。我国法律中“诉中禁令”源自WTO,是一种保护性措施,主要针对知识产权、商标和专利方面的争端。“诉中禁令”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申请人的利益,防止侵权行为的重复或预期发生,但因为是未经审判先予执行的以裁定而非判决形式下达的临时行为保全措施,因此,“诉中禁令”法律适用条件相当苛刻,最高人民法院为防止其被申请人和法院滥用造成被申请人难以挽回的损失专门出台要求“诉中禁令”应审慎适用的审判意见。      “如果广州中院支持广药申请,加多宝必须撤销所有全国投放的硬广、终端宣传物等,直接损失将超过10亿元。”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表示。   该公司表示,在1月31日的“诉中禁令”后,加多宝撤换全国范围内数量众多的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和户外广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王

全文阅读
 
中国铜管商抗诉美反倾销首胜 高质或为关键
  日前,世界最大的空调铜管制造商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获得美国商务部“倾销幅度0.00%”的裁定,成为自美国2010年起对中国制铜管设置“反倾销”税以来首家打破此贸易壁垒的企业。   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屡屡遭受“反倾销”桎梏,先进的技术和无可替代的产品才是打破贸易保护的关键。   根据美国商务部6月12日做出的行政复审终裁,金龙集团在2010年11月22日至2011年10月31日向美国出口的无缝精炼铜管材不存在倾销的可能性。至此,金龙集团中国和墨西哥子公司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无需再预缴“反倾销”关税,同时之前预缴共计约1100万美元也将全部退还。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抗辩胜诉标志着中国铜管业在美两年多的“反倾销”屏障首次得以突破,为今后全行业“反倾销”税的解除带来了希望。   金龙集团副总裁王世中表示,在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条件下,此次胜诉的关键在于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他说:“工业技术上的创新连美国生产商也无法复制,管件都是独家供货,这使得美国市场对产品的依赖性很大。”   2009年,美国多家制冷用铜管生产商对从中国及墨西哥进口的无缝精炼铜管材提起“反倾销”申诉。经过一年的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10年11月做出终裁,认定反倾销伤害存在,中国和墨西哥相关制造商和出口商将分别面临11.25%至60.85%以及24.89%至31.43%的反倾销税。   除对金龙的“反倾销”税为11.26%外,其他中国铜管生产商所承担的额度平均为30%,其中中国第二大铜管制造企业海亮股份有限公司的税额达到60%。   此前,来自中国的铜管在美国深受空调和冰箱制造商的青睐。以金龙集团为例,在2004年进入美国市场后,凭借着在高效内螺纹铜管上的技术优势,成为美国高端空调制冷企业古德曼、瑞姆、约克、特灵、凯利等公司的主要供货商,在美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也占到了中国对美出口铜管总量的65%。2012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336亿元,在全球同类型企业中位居榜首。   业内人士透露,当时中国铜管向美国出口的关税为6%左右,加上每吨近200美元的运费,利润大体不到3%,在负担高额的“反倾销”税后,将丧失与同类产品竞争的价格优势。   此后,中国多家制造商向美国商务部提起抗辩,但除金龙集团最终获得“倾销幅度0.00%”的终裁外,尚未有其他企业抗辩成功的消息。   王世中介绍说,金龙集团的抗诉之路也不平坦,经过多年的申诉拉锯战和美国商务部的调查问讯,在美国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帮助下,才最终拿到胜诉的结果。   据了解,美国商务部对于“反倾销”的裁定总共为期五年,每年都要进行单独的审核。金龙集团的抗辩胜诉仅为第一年,接下来马上要面对第二个周期的审核,即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   对于在第二轮抗辩中能否维持现有的裁定,金龙集团仍然十分谨慎。王世中说:“我们正在积极准备材料来应对第二阶段的审核,我相信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准备工作)会做得更好,但是能不能取得第二阶段的胜利,结果无法预料,还是要看美国商务部的裁决结果。”   他表示,已经开始在美国建立本土工厂,地址选在阿拉巴马州托马斯维尔市,已投资上亿美元,预计今年年底能够投入生产,明年正式向全美供货。工厂开工后将为当地解决超过300人的就业问题。

全文阅读
 
河南一农民拾破烂做慈善 持续7年每周捐款15元
  有一位质朴憨厚的农民,每周捐出15元,帮助困难地区的群众,7年来从未间断过。他以微薄之力撒下了一片大爱的种子,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最美平民慈善家”。他就是今年56岁的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东麦村农民余年。   “除了种一亩地的收入,没有其他挣钱门路,为了攒点钱,俺经常拾破烂儿。”近日,记者在东麦村见到皮肤黝黑的余年,56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余年就背着“工作包”出家门了,走村串巷,沿途搜寻废纸箱、饮料瓶等可回收废品。蚊蝇飞舞、臭气熏天、路人鄙视,他对这一切都毫不在乎。在余年家两间昏暗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类废品。在余年眼里,这可都是他捡来的“财富”。   废品积攒到一定数量后,余年就用三轮车拉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出售,这样就减少了小贩上门收购利润的差价,一个瓶子可以多卖3分钱。一个月下来,就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余年每次拾荒,经过镇上的时候,都要到镇上的店铺去干些装卸活儿,一车货物卸完,也能挣个十块八块的。对余年来说,这是他拾荒之余赚的“外快”。寒来暑往,这样的兼职工作,余年一干就是7年。   父母早年去世后,余年一个人生活在低矮的平房内,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他却乐善好施,经常“大方”地帮助别人。但是对自己,余年可以说“吝啬”到了极致。他7年来没有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就连别人送给他的衣服,只有出远门时才舍得穿。每顿饭常常拿馒头就开水充饥。   “这位节俭度日的拾荒人,却有着最纯洁、最无私的灵魂。”方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何志新说,余年是他们这里的常客,考虑到他生活困难,让他把钱留着自己用,但余年总是说,他攒的是“爱心款”,要“专款专用”。   “俺无儿无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只要不生病,生活就过得去。能帮助别人,俺心里带劲儿。”余年的话憨厚而朴素。   2007年7月,余年从收音机上听到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遭受洪灾,当天就通过县红十字会将自己积攒的400多元寄到了灾区。看着红彤彤的捐款证书,余年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做善事真好!俺要做下去!”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余年坐车到河南省红十字会为灾区群众捐款200元和价值300元的棉被。在余年捐款的登记簿上,记录着一组爱心编织的数字:2009年青海海西州地震,捐款1000元;2010年云南旱灾,捐款500元……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捐款500元。   据统计,7年来,余年共向灾区捐款13次,累计捐款达6000元。6000元对于一位家徒四壁的拾荒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余年就是凭着自己对困难群众的那份同情和纯朴农民骨子里的那股“牛劲”,默默坚持,为爱而捐,不求回报。“很多人都有爱,俺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而已,只要能干一天,俺就会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余年的话很少,但却掷地有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