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伴随着高昂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沈阳军区领导把一枚枚金灿灿的荣誉章,郑重地挂在数十名从西非大陆执行维和任务凯旋的官兵胸前。千人大礼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表彰大会颁奖现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执行任务的画面,它记录着395名维和官兵不辱使命的动人故事,是他们,在维和部队蓝色的旗帜上镌刻下中国军人光辉的业绩。 2013年4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简称“联马团”)。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决定派遣包括工兵、医疗和警卫3支分队的维和部队共395名官兵前往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去年12月,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队抵达马里共和国著名城市加奥。 因为曾发生过军人政变,加奥古城显得破败不堪,也暗藏着各类恐怖袭击的威胁。到达营地第一天晚上,分队31个哨位全部上岗执勤,9个机动巡逻小组警戒在责任区,由3套显示线、6道阻隔设施、15套应急预案组成的防御设施和应急处置手段,被东战区司令部树为“战区楷模”。 接踵而来的是超负荷的任务。由于东战区基达尔二级医院未能如期部署,预定保障3000人的医疗分队,需要承担近5000人的保障任务,有时要同时抢救9名重症伤员。繁重的任务压得官兵们喘不过气来,但没人叫苦叫累。 在马年除夕举国团圆之时,官兵们依然在挥汗如雨抢修防卫战区工事,率先实现了住宿条件由简易帐篷、废弃民房向箱体板房、固体建筑的升级,搭建成集住宿盥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营区设施;建立了雷达、夜视、热成像、红外报警监控网,成为非盟外第一支部署到位、第一时间接受任务、第一个处置恐怖事件的维和部队,“GOOD”成了联马团评价中国军队的专用词。 在官兵们心中,维和行动是我军开展军事外交工作的特殊阵地,也是各国部队展示形象、相互学习的特殊平台。“联马团”的军事及文职人员来自47个国家,是个“小联合国”。中国军人在对外交往中严格遵守《执行维和任务40条要求》,倡导开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据医疗分队队长肖刚介绍,他所参加的任务区司令官每月工作总结会上,每次都是用很长时间来表扬中国维和部队。 在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卫分队圆满完成697次机动巡逻、警戒护送等安全防卫任务,被联马团司令卡祖拉称为“联马团的王牌”,东部战区要求47个国家维和军人向中国维和部队学习。 在沙漠腹地执行建设任务的荷兰工兵,频繁遭受恐怖袭击。艰险危难之时,他们想到请求中国警卫分队为其提供安全防卫。这是我军自1996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首次派出安全部队为外军提供全域安全防卫。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荷兰建设任务区东邻机场,三面环灌木丛,极易遭受火箭弹袭击。警卫分队抽组特战、排爆等专业40名官兵,采取“远方预警、狙击布控、空地一体、机动支援”等战法进行布阵。 为了应对近在咫尺的威胁,官兵们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素质:狙击手400米外都能一枪命中移动气球,哨兵3秒钟内即可完成从警告到制服的5个步骤,改装的触发式警报装备可有效防卫营区外半径500米的范围。 8个月内,官兵们在近60摄氏度的酷暑环境下连续执行任务,经受31次火箭弹袭击、遏制多次近距离可疑武装攻击。联马团最高安全官侯赛给予“你们是我见过的最专业、最过硬、最负责警卫部队”的高度评价,荷兰联合高级代表专程前往营地致谢。从此,“有困难,找中国军队”镌刻在了47个国家维和部队官兵的心中。[阅读全文] 据俄塔社4日报道,普京的国情咨文演说持续1小时10分钟,总共有39次被掌声打断。其中,当普京在谈及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问题和捍卫俄罗斯主权完整时获得的掌声最为热烈。 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4日对《观点报》表示:“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咨文。所有要点都谈到了。为未来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公正俄罗斯”党领导人米洛诺夫表示,总统指出了俄罗斯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俄罗斯是无人能够战胜的,必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与此同时,普京的讲话在西方媒体中引起一片哗然。彭博社4日称,这是“极富挑衅意味的演讲”,称普京“将合并克里米亚称为载入俄罗斯史册的重要行为,并将他的对手比作希特勒”。法新社说,普京在描述克里米亚时“用尽了抒发感情的词,甚至将它对俄罗斯人的神圣意义比做耶路撒冷的圣殿山”。美联社4日以“普京为其外交政策作辩护”作为标题,称“普京周四在他的年度演讲中捍卫了他富有侵略性的外交政策,称这些行为对于国家存亡至关重要”。文章同时强调:俄罗斯经济即将在明年进入衰退,“这是近6年来的第一次”。路透社说,4日的年度演讲中透出的普京“刺耳的民族主义”似乎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吹嘘”了合并克里米亚,赞扬了俄罗斯的力量,控诉西方在乌克兰是“纯粹的犬儒主义”,并称制裁只会让俄罗斯更加独立自主。 据路透社报道,“就在普京发表完演说之后,卢布又跌了”。而俄塔社报道称,在普京表示将稳定银行系统后,莫斯科各大银行股票“大幅上涨”。[阅读全文] 这一次普京的国情咨文在公布前就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俄新网称,“普京在威望达到顶点和与西方对抗的背景下发表国情咨文”,称这是有关国家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加拿大广播公司3日称,此次国情咨文演说意义非同一般,因为今年是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最为动荡”的一年:年初的索契奥运会,俄罗斯吸引了世界目光,不料其后数月俄竟陷入“流氓国家状态”。《福布斯》杂志11月将普京评为年度全球最有权势的人,但过去9个月由于经历了“入侵”乌克兰、在G20峰会上“独自用餐”及被边缘化、石油价格暴跌等事件,局势对俄罗斯及其领导人而言变得严峻起来,“他们正处于深度麻烦之中”。 近期西方媒体唱衰俄罗斯的声音不少,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坎帕纳对媒体说:“从短期来说,物价飙升可能不会对普京构成问题,但就中期而言,社会产生不满是可能的。”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称,在过去9个月时间内,俄罗斯已从世界第八大经济体萎缩至与西班牙或者韩国等同的中型经济体,此前,西班牙GDP排在全球第13位。英国《金融时报》3日发表《普京“资源民族主义”面临考验》的文章称,普京主政利用了两大因素:一个是高油价,另一个是爱国主义热情。如今油价正直线下跌,这位俄罗斯总统能够单纯依赖于民众的爱国热情吗? 不过也有西方媒体认为,制裁无法使俄罗斯人屈服。澳大利亚《世纪报》3日报道称,“普京的年龄、石油价格及卢布兑美元汇率明年都会冲击63,成为一个著名的冷笑话”,尽管如此,“普京的支持者们正紧密团结起来,他们称他无疑将在2018年寻求另一个6年任期”。文章引用普京一个匿名朋友的话说,美国和欧洲不理解俄罗斯精神,想想这个国家在二战期间为保卫列宁格勒能坚持两年多,这一次也将渡过难关。莫斯科学者明琴科说:“西方错误地把普京看作一个商人,以为在经济上压迫他和他的盟友就会使他们破裂。”(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汪嘉波 环球时报记者 杜天琦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候涛)[阅读全文] 当兵要有当兵的样子,究竟什么是“兵样子”? 11月底,总装某安装总队举办“向老兵致敬、向老兵学习”事迹报告会,6名即将离队的老兵饱含深情地讲述军旅生涯的感动与收获,让“兵样子”在官兵心中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寒风凛冽的雪域高原、飞沙走石的大漠戈壁、骄阳似火的海岛椰林……开场视频中,一个个镜头将老兵们的足迹清晰呈现。 “他们的足迹遍布边陲大漠、南疆海岛,个个都是优秀的特种工程兵。”正在营区蹲点的该总队副总工程师吕宏亮对记者介绍,走上讲台的6名退伍老兵,服役期间均曾荣立三等功,获得总装优秀士官人才奖等奖励。 “把安全留给战友,将最危险的地方留给自己……”这是退伍老兵陈仕飞眼中,特种工程兵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曾8次荣获总队“施工先进个人”的陈仕飞,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随队施工的惊险一幕:因为恐高,差点从70多米的高空跌落,老班长房东志把最安全的位置让给了他。“工程建设危险不可避免,只有不怕牺牲勇冲锋、甘为战友担危险,才能完成任务、化险为夷。” “让干啥就干啥,让干啥就干好啥……”退伍老兵徐海勇认为,士兵最重要的品质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服役16年,他先后转战焊工、司炉工、电工、钳工多个岗位,被战友们誉为“多面手”。一次,在-30℃的野外施工,官兵只能住在没有暖气的简易营房。徐海勇主动请缨,硬是让闲置10多年的锅炉重新运转起来。同时,他也拿到了第3个岗位证书――高级司炉工。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老兵们常这样介绍自己的使命任务。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曾在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卫星发射场等施工现场抛洒汗水。2005年,因为工地人手短缺,作为管道工长的张博临时兼任管道工程师,开创了总队由战士担任现场工程师的先河。 青春在军营闪光,军功章照亮前进路。罗海讲述戈壁大漠里的苦与乐;吴生清如数家珍般梳理自己参建的工程;张德平回忆老连长、老班长们带头冲锋的情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勾勒出老兵们心中的“兵样子”,传递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激励留队战友继续奉献军营。 “一千个老兵有一千幅兵的画像。”总队领导对记者说,“叠加起来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文明、特别守纪律’的团队精神。大家不仅看到了老兵的奋斗历程,更看到了特种工程兵的使命和担当!”(记者 邹维荣 徐小龙 通讯员 张 波)[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