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放松楼市现企稳迹象 2015
19
  继今年一季度大幅下滑之后,二季度房地产活动初现企稳迹象,在销售疲弱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    销售5、6月份同比跌幅趋缓,新开工同比跌幅由一季度的25%收窄至11%,竣工也同比反弹24%,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较为有利
    在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指标尽现颓势的情况下,各方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走势产生分歧。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8月22日表示,波动是今后房地产业的新常态之一,当前房地产市场仍是调整而不会崩盘或暴跌。  秦虹是在2014诺亚财富房地产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指标均现颓势。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64个,创历史纪录;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增速纷纷回落;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销售数据出现下降;房地产企业的业绩也出现下滑。  对此轮房地产市场各项指标的颓势,各方观点产生分歧,有观点认为,房地产市场将遭遇断崖式下跌或崩盘。对此,秦虹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仍是调整而不会崩盘或暴跌。  秦虹表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是人口因素,目前的人口结构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总体是有利的。首先,高储蓄人口所占的比例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同时,我国对住房的刚性需求总量大,占比高。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末是人口出生的两个高峰,特别是80年代末的人对住房有需求,且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常住人口接近两千万。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还是有真实需求支撑的。  而对于目前房地产各项指标的回落,秦虹认为,是由于我国遇到阶段性的商品房供给增速超过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她认为,在2010年之前,商品房的供求结构是总体偏紧的,供应略低于需求;而在2010年之后,由于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政府抑制投资者需求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得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形成偏松的格局。这带来的好处是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秦虹认为,上述格局是阶段性的,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波动才是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  “过去这十几年中房地产市场总体是上涨的,无论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但过去十几年的发展是很难复制的,从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市场变化来看,波动是常态,在我国房地产总量已经非常大的情况下,今后波动可能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常态。”秦虹说。  - 背景  房企业绩下滑 地方松动限购  新京报讯 (记者李蕾)在房地产市场颓势尽现的大环境中,房地产企业的日子最不好过。目前已披露的中报显示,房地产企业的中期业绩普遍下滑,嘉凯城等在内的多家房企业绩出现深度“跳水”。分析认为,房地产企业全面入冬。  8月5日,万通地产公布了2014年中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3.37亿,同比下降52.43%,净利润为4837万元,同比下降59.83%;8月18日,招商地产中报显示,上半年招商地产净利润同比下滑30%;万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9.6亿元,同比下降1%,这是万科自2010年以来营业收入首次下降。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58家上市房企公布2014年半年报,其中25家营业收入增长率为负,17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双降。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政策出现“松动苗头”。6月2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宣布调整限购政策,随后各地纷纷效仿,据媒体日前统计,截至本周初,46个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中,已经有37个城市在各种层面放松限购。  (记者李蕾)
【全文阅读】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美国7月份成屋签约销量升至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据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1日报道,这是美国楼市复苏重新稳定的最近迹象。  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当天公布,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7月份成屋签约销量较6月份增长2.4%,折合成年率为515万套。这是成屋签约销量连续第四个月环比增长,不过7月份销量较上年同期降4.3%。  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曾预计,7月份成屋签约销量将较6月份小幅下滑,至500万套;6月份销量从504万套向下修正为503万套。  实际上,7月份可供销售的成屋库存数量同比增长5.8%,至237万套,为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目前的成屋库存空置指标为5.5个月。王海军
【全文阅读】
  对公民和法人而言,不动产究竟是什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对城乡二元格局,不动产统一登记意味着什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何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8月15日公开征求意见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不动产登记涉及房产、土地等权属信息,势必使一些群体或个人长期违规占有的不动产资源浮出水面,有助于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此外,长久以来,查住房空置率靠“查水表”“数黑灯”,没有一个部门能说清全国到底空置多少房屋土地,不动产登记作为调控长效机制,能打破信息割据,让土地、住房这些基础信息不再是一团糊涂账。  看点一:首次明确不动产定义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次明确给出定义: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在不动产登记实施层面对“大家底”给出国家定义。  长期以来,我国不动产登记信息分散在住建、农业、林业、国土等部门。“条例出台,将使多头管理、权益管理链割裂问题得到进一步协调。”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说。  “不动产登记改革,大多数人狭义地理解为城市房地产问题,广阔的农村地区通常被忽略。”汪利娜说,随着明确城乡不动产统一登记,城乡土地物权将进入平权时代,农村建设用地及房产价值不高,集体土地流转难等问题可能破题。  我国最大的不动产家底在农村地区。但这“家底”有多大,林木、海域、土地怎么估值?不动产登记将提供产权统计基础。  看点二:查询更便利信息更全面  如果要查阅某工厂是否已实行抵押,需到土地管理部门查土地、到房管部门查房屋、到工商部门查设备――现行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繁杂、条块分割、权责不明,给当事人造成极大不便。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以法规形式打破这一格局。  根据征求意见稿,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确定一个部门为本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上级政府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不动产统一登记,将进一步提高登记质量,避免产权交叉或冲突,保证各类不动产物权归属和内容得到最全面、统一、准确的明晰和确认,有利于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也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更加便民利民。  看点三:城乡二元坚冰将融  不动产统一登记,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地入市”等重大改革,具有基础性作用。  我国城乡间土地权属不一样,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又不像股份制可以通过股权明确为个人利益。“这种二元化土地制度,无论对城市还是农村土地管理都有诸多不便,在农村尤其突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为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扫清制度障碍,建立城乡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其出发点。”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  看点四:或将倒逼多个法律修改  “物权法的落实、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小产权房问题破题,甚至由此产生的公证制度、赔偿救济制度等问题,都会因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形成倒逼改革压力。”党国英说,向社会征求意见,公众层面将对管理改革和创新形成倒逼。  法学专家指出,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倒逼出来的,随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然有力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进而倒逼我国不动产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使之更接地气。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立法依据为物权法。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啸撰文指出,我国法律牵连不动产登记的很多,如物权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行政法规位阶低于法律,因此必须对现行法律妨碍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条文进行修改或废除。对于不动产登记问题上的空白,也要通过增加相应法律条文予以明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