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乱象丛生:“
12
  “塑化剂”风波未散,“勾兑门”疑云再袭,著名酒企枝江酒业最近被质疑用食用酒精勾兑冒充纯粮酿造,又牵出国内酒业另一争议――“原产地”之谜。   面对焦点――基酒产能与成品酒销量严重不匹配,枝江酒业回应称,枝江酒业从外省购买部分基酒,旗下只有少数低端产品使用食用酒精勾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原产地”不断越界,产地其实并不“地道”。   2005年7月,我国正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指的是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在地理标志产品名录中,不少白酒榜上有名。我国对于酒类“地理标志产品”的水、酿造过程、生产工艺等的强制性规定严格,细致到“酿造勾调用水需取自某一个泉”,酿造环境必须“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等。   近期广受质疑的枝江酒,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枝江市现辖行政区域,原料须为高粱、小麦、水、谷壳,酿造用水须采用保护范围内的水,小麦必须是地产小麦,酿造窖池必须采用保护区内黄泥垒制而成。   然而,随着销量猛增,不少酒企遇到基酒产能不足问题,因此选择在外地购买基酒,有的甚至用食用酒精勾兑,“半成品”生产的白酒模糊着“地理标志”。   查询公开资料和企业年报可以发现,有些拥有“地理标志产品”标签的白酒企业每年采购食用酒精超过几万吨,有些半年采购额就高达五千万元。例如,2012年,古井贡酒在其半年报中披露,花费四千余万元采购食用酒精,跌入舆论漩涡。古井贡酒方面最后承认,低端酒使用食用酒精勾兑,这是业内普   遍做法。   “从其他地方买的酒精,勾兑出白酒,产地还能标注‘古井’吗?”上海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说,如果一瓶酒上原料里标注了酒精,或者酿造过程实际上是用酒精勾兑的,却又同时标注了“地理标志产品”,肯定是“问题产品”。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认为,不仅是“酒精勾兑”,还有“外购基酒”,都明显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的国标。如果仍然标注“原产地”,就涉嫌违规宣传、误导消费者。
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未来增速或超就业市场
  美国《商业周刊》8月1日文章称,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仅为1.7%,显示美国经济依旧疲软。相比之下,就业市场增长强劲。在诸多原因影响下,GDP增速有所误差,但目前经济走势良好,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未来GDP增速有望超过就业市场。   意大利裕信银行(UniCredit Bank)经济学家Harm Bandholz称,就业数据更贴合实际,并坚信美国GDP增速将于下半年强劲起航,于2014年快速增长。文章援引劳工部统计数据称,相较于2012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20.2万人,Bandholz及其他经济学家将其增长原因归结于3%的经济增长率。   政府数据显示,美国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1.4%,一是由于上半年联邦政府削减开支,二是由于工资税增长减少了实得薪水。文章指出,下半年美国财政紧缩步伐将放缓,经济也将随之快速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08年来攀升至最高点,汽车及住房市场强势反弹,就业机会逐步增多,公司利润增长也远超预期。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六月就业人群工资所得税扣缴税款增长了6%,表明就业人数增加、雇员工资增加。德意志银行美国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LaVorgna称,美国扣缴税额自2007年来达到最高水平。   文章称,美国各大公司正在摩拳擦掌,满足市场需求――此为市场强劲复苏释放出的另一个信号。通用电气公司(GE)正在大笔投资资金,发展飞机制造业,拓展石油及天然气业务,开设工厂并收购美国油田服务公司Lufkin Industries。7月19日,通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 伊梅尔特在电话会议上谈到,近来美国订单空前猛增,并预测下半年美国经济将会踏上强势增长之路。

【阅读全文】
快消品二季度增速继续放缓 电商渠道依旧闪亮
  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市场研究机构KantarWorldpanel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14日,较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中国城市的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仅增长了7.1%。该增长率低于第一季度的8.4%,并创近两年来季度同比增长新低。   分析表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家庭支出增长的放慢。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更少。但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消费升级,商品的平均价格和购买者的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在一季度的报告中,KantarWorldpanel预测,受益于日益增加的上网人数和多样化的上网设备,以及电商对供应链的完善,电子商务渠道将会继续领先于总体渠道的增长。在二季度的报告中,根据市场监测数据,KantarWorldpanel认为电子商务渠道已经成为2013年上半年推动零售业发展的“明星通路”。尤其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四大重点城市,电商渠道已经占据了整个快速消费品市场3.7%的销售额,“其重要性超过了直销这一传统渠道”。   KantarWorldpanel同时预测,在接下来的3年中,重点城市将有超过60%的家庭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快速消费品,这将使电子商务在快速消费品市场变得举足轻重。因此KantarWorldpanel建议,任何一个想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生产商,都必须要积极考虑如何开拓电子商务渠道。   就零售商而言,根据KantarWorldpanel中国消费者指数,第二季度高鑫零售集团持续增长,在现代通路(大卖场、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中销售额占8.4%,进一步扩大了它的领先地位。而华润万家集团通过跨区域、多业态和多品牌实现了扩张,以6.8%的占有率超越大润发、欧尚、沃尔玛集团攀升至第二位。据了解,华润万家近期市场份额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上线城市和陕西省。在陕西省,华润万家集团已经占据快消品市场现代通路的1/3。   KantarWorldpanel的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河南、安徽和福建三个省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缓释了整体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放缓的冲击。   在河南省,现代通路是主要推动力,保持着18%的增长速度。本地零售商,包括大商集团、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等一些主要本土零售商表现耀眼。同时,大润发和永辉在河南省都呈现出良好的扩张势态,实现市场份额翻番,为大卖场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代通路也是福建省快消品市场发展的引擎,超级市场表现尤为抢眼。一些国际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和大润发,年度同比增长率已经超过50%,与此同时,本土零售商永辉的表现在福建省也丝毫不比国际巨头逊色。据了解,永辉超市在过去的12个月中已经接近特易购2%的市场份额。   但有趣的是,同样保持良好增势的安徽省,非现代通路渠道反而是推动快消品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传统的食品杂货店继续保持繁荣发展,年同比增长率达到23%;直销的增长率达到45%,而其他现代渠道也都发   展迅猛,例如电子商务增长了近70%。   KantarWorldpanel认为,在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捷径,市场监测显示,同样的渠道和零售商在不同的省份表现迥异。因此,对制造商和零售商而言,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要清醒意识到这种差异并根据差异因地制宜地进行战略规划。作者:李子晨

【阅读全文】
上半年中国入境游人数下降明显 日本游客同比降55%
   北京8月2日电 (记者 于立霄)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来自欧美远途国家、亚洲短途国家的中国入境游旅客人数均呈现明显下降态势。一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人数下降了4.2%,其中外国人下降了7.1%。   北京市旅游委主任鲁勇8月2日在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旅游系统工作会议上透露了以上数据。   鲁勇介绍说,受综合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周边主要客源市场日本、韩国入境中国旅游的人数均出现明显下降,来自日本的游客同比下降54.5%,来自韩国的游客同比下降22.3%。   北京入境游市场也不乐观。今年上半年,北京迎来了第五次入境游人数下降的状况。鲁勇介绍说,这是北京在25年时间里出现的第五次入境游人数下降,前四次分别是1989年、1998年、2003年、2008年。他说,每一次入境游人数的下降都有特定的情况和原因,这反映出旅游业存在非常脆弱的一面。   至于为何入境游会大幅下降,鲁勇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带来入境旅游成本上升;相关旅游政策效应显现,部分宾馆饭店的旅游接待服务进入调整期;上半年较频繁的雾霾天气,经国外媒体持续炒作对入境游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从主观上讲,相关部门的应对机制和创新措施落实依然不够到位。   面对入境游下降的不利形势,鲁勇表示,入境游人数明显下降是今年下半年乃至未来一两年中面对的重大挑战,为此,必须要集中精力采取多项措施。   鲁勇透露,近期,北京市旅游委要以推介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工作重点,加大国际市场推介力度,并专门研究推出进一步做好入境游工作的《若干措施》。(完)

【阅读全文】
墨西哥缘何将推迟纺织品削减关税至2014年?
  墨西哥经济部日前宣布,为促进墨西哥各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墨西哥将推迟削减关税至2014年。这对中国对墨服装出口企业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墨西哥经济部对纺织、服装、鞋类等94项制品将推迟一年关税削减,约占1339种纺织、服装、鞋帽类产品的7%,受影响的产品涉及西装、毛衣、衬衫、外套、裤子、内衣、婴儿服装、袜子、衣服、泳装和裙子。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透露,2012年中国对墨西哥出口纺织服装原料约为22.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02%;出口纺织品约为15.06亿美元,同比增长5.09%;出口服装产品约为7.21亿美元,同比增长47.22%。   中国对墨服装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或是本次墨西哥推迟关税削减的原因之一。另外,在纺织原材料进口方面,墨西哥对美国的依赖度较高,达八成左右。根据墨西哥海关数据统计,其原材料进口国前5位分别为美国、中国、韩国、德国和印度。2012年墨西哥全年自全球进口纺织原料总计约7.56亿美元,同比下降34.98%。其中自美国进口纺织原材料6.03亿美元,同比下降39.8%;自中国进口约为3492.67万美元,同比下降10.64%。   墨西哥推迟关税削减计划,对中国输墨服装企业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墨西哥服装产品在北美市场不仅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有较高的附加值。“一条墨西哥生产的牛仔裤,在美国市场可以卖到100美元以上,这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不太容易做到。其产品附加值高与独特的地缘优势有关,他们能对美国市场的变化作出更快速的反应,生产更时髦的产品。”上海华申进出口有限公司主任罗振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另外,墨西哥服装面料质量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墨西哥品牌服装对中国的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墨西哥服装全国商会统计,2012年墨西哥对中国出口服装2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占墨西哥服装出口量的5%。   2013年1~4月,墨西哥对中国出口服装180万美元,同比增长163%。业内人士认为,墨西哥签订的自贸协定为企业进入亚洲市场提供了机会。   在对华贸易政策上,2008年前墨西哥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措施较多的国家之一。墨政府曾先后对中国产牛仔布、合成及人造纤维线和织物、棉府绸布、61-63章的服装、52-55章面料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涉及产品范围十分广泛。2008年中墨两国政府签署《关于贸易救济措施的协议》,在墨继续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的204个税目中纺织服装类产品占127个,主要是化纤纱和服装。另有673个税号被立即取消征收反倾销税。2011年11月《协议》到期后,墨西哥政府提出中国3个税号涤纶布(涤纶坯布、漂布和印染布)出口存在低价报关问题。2013年3月1日,墨西哥对中国化纤毯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轻工和纺织类产品涉案金额约7000万美元。

【阅读全文】
钢铁业再现全行业亏损 钢材库存居高不下
  今年上半年,虽然钢铁全行业仍有微利,但是企业经营情况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善。今年从各月实现利润看,是逐月减少态势;同时亏损企业明显增多,亏损面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今年6月份由于国内钢材价格继续下跌,盈亏相抵后钢协会员企业合计亏损6.99亿元,今年首次出现亏损。”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3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钢材需求增长有所放缓,而国内粗钢产量大幅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改变,造成钢材价格持续低位,由于铁矿石价格降幅小于钢材价格降幅,企业生产成本仍处高位,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经济效益甚微。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市场钢材社会库存先升后降,仍然处于高位。今年3月末库存量达到1997万吨,到6月末下降到1546万吨。虽然二季度连续下降,但比年初仍增加了358万吨,增长30.1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钢协会员内的企业库存同样是先升后降,居于高位。3月末企业库存达到1483万吨以后逐月下降,6月末钢材库存为1310万吨,比年初增加302万吨,增幅为29.96%;比去年同期增加22.5万吨,增长1.75%。     今年上半年,钢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26%,增速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0.1%的增速和制造业17.1%的增速。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黑色冶炼及压延业加工业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完成投资仅占全年计划投资的7.81%,说明上半年钢铁企业特别是重点统计企业的投资动力不足,如果全年计划投资能够执行,大量的投资将在下半年完成。   同时,钢铁企业资金紧张,需要严控经营风险。今年6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增加1051.56亿元,增长8.8%,其中短期借款增加1125.54亿元,增长13.65%;长期借款减少73.99亿元,下降2%。应收、应付账款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应收账款增加19.62亿元,应付账款增加214.3亿元。   目前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盈利水平较低,在此时钢铁企业更要严控经营风险。      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钢铁业一直在盈亏线附近徘徊。今年上半年,钢协会员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98亿元,同比增长0.94%;实现利税397.9亿元,同比增长1.4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6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3%,在全国工业行业中最低;86户会员企业中亏损企业35户,亏损面为40.7%;6月份由于钢材价格继续下跌,盈亏相抵后会员企业合计亏损6.99亿元,今年首次出现亏损。   而从利润构成情况看,钢铁主业仍然亏损。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22.67亿元中包括投资收益43.21亿元、营业外收支净额38.8亿元,扣除这些因素,钢铁主业仍然有较大亏损。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虽然钢铁全行业仍有微利,但是企业经营情况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善。   今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增长了30.4%,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从各月实现利润看,是逐月减少态势;同时亏损企业明显增多,亏损面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这种状况提示,今年很多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甚至比去年同期还要困难。作者:刘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