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有保障 物价未来总体走
565
  通胀“猛虎”最近似乎有抬头之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16个的CPI涨幅超过全国水平,其中西藏达到4.3%。全国物价重回“3”时代,已没有一个地区处于“1”时代。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虽然目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但整体
  世界期待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是期待中国如何变革。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渴望为经济治理找到最佳方案。而只有把握大势,才能找到正确方案。透过金融危机以来的5年,尤其今年,不难发现,对于经济治理而言,改革、调整、创新势在必行。   先看今年。9月和10月,全球迎来了夏季达沃斯、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三场以经济为主题的盛会。虽然三场盛会主题各有侧重,但从夏季达沃斯提出的创新势在必行的口号;到《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中提及的表现灵活性,确保多边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尽快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再到APEC领导人为推动亚太增长达成的七点战略共识,三场盛会不约而同地对外传递出改革创新的信息。   5年前,金融危机爆发,重挫了世界经济,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危机表面上的诱因是无节制的金融冒险,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国际经济结构和秩序的不合理。过去的5年,世界经济秩序和结构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局部都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调整。   从全球层面上看,G20取代G8(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发达国家着手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让渡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股份和投票权;巴塞尔协议Ⅲ通过并开始实施,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从地区层面上看,美国启动再工业化进程,制定并实施相关计划;欧洲加速一体化进程,逐步削减过高的福利;日本推行安倍经济学,放出或准备放出宽松货币、财政刺激和结构改革的“三支箭”;新兴经济体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世界在变,但是变得远远不够。这是一次上层建筑重新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涉及到发展模式、治理架构、利益分配、习惯方式等方方面面。传统是强大的,成长是痛苦的,变革面临着重重阻力。二十国集团效力下降;某些国家迟迟不批准IMF改革方案;美国在债务、财政赤字和医改等方面内斗不休,日本迟迟射不出结构改革的“第三支箭”;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步履缓慢,自主发展和抗冲击能力不足,仅仅美联储发出退出预期的讯息就使一些国家的经济发生大幅震荡;当然,还有一些国家试图走回头路,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   世界发展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已将世界经济推上新台阶。欧洲之所以能筑底企稳,是因为它能够痛定思痛,缓慢但又坚定地推动一体化进程;中国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能在最近发生在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动荡中岿然不动,是因为我们能兼顾当前和长远,着眼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和开放。   这是一轮新的竞争,谁能坚定不移地推动变革,谁就能在新形势下占据主动地位。而顺应世界大势,积极改革创新的中国,必将拥有光明的未来,成为其中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当然,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更需要国际社会戮力同心,建立起公正和谐、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秦 宏(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
【全文阅读】
          澳洲联邦慈善监管机构――澳洲慈善与非营利组织委员会(ACNC)自去年成立以来,10名调查员中已有8人离职。前员工表示该机构功能失调,没有实效。 据《澳洲人报》报导,前任联邦政府斥资5300万澳元设立了该机构,旨在使其成为全国唯一的慈善组织监理机构,但据前员工表示,该机构内部官僚盛行,调查拖拉。   上个月从该委员会辞职的罗伊森(Loison)说:“这个机构简直是个灾难。如果政府知道机构的运行情况,他们一定会把这5300万花在别的地方,因为那绝对是在浪费时间。”   罗伊森之前是维省警方督察,他说自去年12月该机构成立以来,10名调查专员已有8人离职。罗伊森说该机构的管理层似乎不愿意追查被指为不正当的慈善组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调查专员也支持这一说法。   罗伊森说:“我们说的是那些有严重欺诈行为的组织,还不是慈善组织内部的小问题。”罗伊森补充道,而这些调查都被委员会的高层管理人员阻碍住了。   《澳洲人报》周末版获得的一份该委员会内部电邮显示,6月份一份对委员会的独立调查总结说,无效率的管理导致员工存在“不确定、怀疑和焦虑”情绪。   慈善与非营利组织委员会执行负责人已于7月份辞职。   该委员会上周五(25日)发表了一份声明,否认了高层阻碍调查的说法,但表示一些调查员已离职,在进行了以此内部审议后,打算对团队重组。   声明中写道:“一些调查人员,包括那些有执法背景的员工,认为委员会过渡到一个更有合作力、更少惩罚性措施的民间慈善监管机构比较困难。本机构不调查犯罪行为(这是警方的事务)。”   委员会自开始运营以来,已收到152起对慈善机构的投诉,其中有33起在调查中。
【全文阅读】
  新华网天津10月28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邓中豪、刘元旭)“代办验车,包过”,“代发论文,100%录用”“代办二手房低评”……为迎合某些人的“特殊需求”,各类“灰代办”广告频频通过手机短信、路边小卡片、网络等方式进入百姓视野。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灰代办”活跃在各类行业,背后隐藏着不少“暗道”,成为权力寻租的“掮客”,以及违法乱纪的“帮凶”。      近年来,各种名目的“灰代办”肆意生长,要么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要么明显触犯法律法规,乱象丛生。   以发表论文为例,在许多事业单位,发表论文是个人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在百度输入“发表论文”关键字,可搜出许多“代发论文”的中介网站,并且告诉你“渠道成熟”“论文100%录用”“先发表后付费”等。   一名代发论文的中介告诉记者,他们可以搞定各个级别的期刊,这些期刊不看论文质量,而是看出价高低。如果用户手头没有现成的论文,他们还可以代写。   再比如提取住房公积金,按照现行规定,提取这笔钱需要指定用途,这是保证公积金制度正常运行的条件。但在许多城市,“提取公积金”的广告随处可见,百度搜索“提取公积金”“套取公积金”亦可发现大量相关信息。   一位自称艾瑞格林投资理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正规途径,居民住房公积金很难提取出来,而交给他们只要15天就能提出来。根据提取金额不同,他们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具体的方式他拒绝透露。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通过网络中介,连二代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证件都可以“代办”。记者联系到“金融理财卡业”网站负责人。该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销售工行、农行、建行等家的银行卡,附带销售开卡人的二代身份证,保证是真实的,购买者可到网吧“验明正身”后再付余款。由于二代身份证不能注销,这些真实二代身份证和银行卡最终被用于什么用途,可想而知。   另外,每逢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的阶段,不少高校也会出现“四六级答案”“计算机二级答案”的小广告。买过答案的小张告诉记者:“有些中介真能弄到答案。”   在网络空间,还活跃着一批“删帖公司”。他们拿人钱财,替人删帖,帮“客户”删除对其不利的帖子、评论甚至新闻。   记者采访了一家“公关公司”,对方提供了一份删帖“价格表”,其中包括各大门户网站、贴吧、论坛的删帖价格。这些人自称与各网站的编辑相熟,删帖费很大一部分是给编辑的好处费。      北京一家高校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他们班上有一个几乎不上课的同学,因为找中介购买答案,英语六级考试得了很高的分数,让一些勤奋学习的同学感到吃亏。   据反映,一些同学努力学习也没考上研究生,而有的找中介发了几篇论文,就因“学术能力突出”被保研。这些现象令同学们感到不公,也说明了学校的某种风气。   一位天津市民告诉记者,他于2011年在天津市南开区购买一套二手房,按照真实成交价,需上交约3万元税费。当地一家地产中介的经纪人向他索取4000元“低评费”后,成功将该房产的评估价由每平方米1.7万元降到1.3万元,为他节省了上万元税费。按照这位经纪人的说法,这些费用是用来“打点”房管局工作人员的。   北京的房地产经纪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国五条”出台前经手过一单交易,税费是30万元。“国五条”出台后,这笔税费上升到60万元。经纪人向买方索取30万元后,拿十几万元用于买通法院工作人员,通过法院判决方式将房产判给买方,为买方省下了30万元税费,自己则将剩余的“经费”收入囊中。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灰代办”匍匐在权力之下,四处延伸,介入行政审批、财税优惠、信贷发放、招投标及资源配置等多项权力运作,成为腐败蔓延的重要推手,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      专家指出,“灰代办”组织,已经成了社会“毒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部门应该发起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灰代办”的打击力度。   与此同时,网络监管机构也应该对搜索引擎等进行清理,查处“灰代办”的推广渠道,阻断其违法的中介服务。   天津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琳认为,“灰代办”存在多时、危害社会,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长期横行,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相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对上述违法行为,熟视无睹,既不予以清理,也不予以打击,甚至不排除一些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成为“灰代办”的保护伞,使得社会上的“灰代办”更加有恃无恐。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在打击“灰代办”的同时,还应该从源头上治理,“比如二手房‘低评’问题,根源在于房管部门公职人员的权力寻租。只有挖出“灰中介”背后的利益链,真正把体制、机制理顺,才能真正消灭‘灰中介’。”
【全文阅读】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4月,浙江温州试行“办公用房实行统一控制标准和超控制标准有偿使用制度”,记者调查,半年过去,这项改革并没有按照预期构想进行。而中央要求的“办公用房清理腾退”工作,温州表示,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13-10-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温州“第四公”改革的构想之一是“超标办公用房有偿使用制度”。时隔半年,温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波表示:这个构想已经搁浅。   陈波:“原来当时的打算是想办法制定一个标准,能够搞些有偿使用,现在看起来这个还是有点问题。目前按照中央这个规定下去,不允许超面积。”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强调按照1999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办公用房面积超标的应予以清理并腾退。   在媒体对各地豪华政府大楼盘点的相关报道中,2005年启用的“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多次榜上有名。而当记者问及关于温州市政府大楼的超标及清理腾退情况时,陈波只给出了办公室的大概数据,人均办公室面积10平方米。   陈波:“按99标准来看,应该存在超的现象。大体上人均在10个左右。”   1999年的《标准》对编制定员人均使用面积、各级办公室面积都有具体量化要求。陈波表示标准一旦下来,肯定要执行到位。但是,这个1999年的标准在他看来,可以说算不上是“与时俱进”,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地”。   陈波:“99年拿过来,可能在底下就操作层面讲,难度会增大。原来有些新名词都没有的。99年有没有计算机用房啊?没有。弱电、交控室这些之前的话,我估计没有现在要求高吧。”   而此次“两办”通知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违规。7月底《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表示,“这次的‘两办’通知,更加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红线。如果还有顶风越界的,就要‘一刀切’加大问责,决无情面可讲”。   除了办公用房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豪华政府大楼也应在清理范围。   竹立家:“我个人认为不能光仅仅是办公楼内部办公用房的清理,包括一些和政府形象不相适应的,让群众看着眼晕的办公用楼也应该在清理范围内。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置换、拍卖,使政府办公用楼朴素化。”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马文佳 刘飞)
【全文阅读】
  据德国之声10月27日报道,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德国近半数的知名体育品牌服装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报道称,绿色和平组织对德国一些知名体育品牌服装的面料做了检测,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受检产品含有全氟化合物(PFC),4/5的受检产品中含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该组织表示,PFC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还可能导致不育症。绿色和平组织的化学专家桑藤(Manfred Santen)表示,必须要求纺织品生产商保证其产品不含此类化学物质。   此外,绿色和平组织10月27日在德国汉堡表示,根据该组织的检测,很多泳装的面料也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姜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