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千余间违建“拔点”式拆除 老小区
千余间违建“拔点”式拆除 老小区
【记者手记】  情与法的选择  在作这次采访时,我的心情起初有些复杂。在媒体的以往报道中,对于别墅区、高档住宅里的违建,
61期
参与拆迁艾滋病人后悔被人当枪使
  据新华社电 河南南阳“艾滋病拆迁队”经媒体报道以来,有关涉案人员随后被当地警方控制。28日下午,记者在南阳市看守所面对面采访了两名主要嫌疑人。其中一名艾滋病参与者坦承:被人在拆迁中当了枪使,很后悔。  48岁的崔洪(化名)系河南南召县农民,2008年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每月依靠政府发放的低保和补助生活,平时也在当地打打零工。据他介绍,因为此前包括自己在内的10多名农民工工程款被拖欠,几经周转后欠款转到“刘虎子”名下。在要账的过程中,“刘虎子”给大家介绍了拆迁的活。  “他说有个工地,你来了有拆迁活,门窗拆了可以卖钱。”崔洪说,“当时一共来了6个人,都是艾滋病人,是我和另一个兄弟从周边村里找过来的。”  崔洪表示,12月7日在公司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大家第一次来到小区。第二天,有人送过来“艾滋病拆迁队”的打印纸贴到墙上,同时还拿着红色喷漆带领大家在楼道走廊里到处喷涂“艾滋病拆迁队”字样。  关于是否参与威胁小区居民,崔洪介绍,每次去逼迁时,通常是公司的人带头去敲门,艾滋病人只是跟在公司有关人员后面。  据悉,在前后长达10多天的时间里,拆迁队一直住在市内一家宾馆,每天8时左右赶到小区,晚上17时左右回来。白天在院子里晒太阳,或者去拆除空房子的门窗。  关于雇佣费用问题,崔洪表示,刚来的时候“刘虎子”一次性给了2000元,随后大家依靠卖门窗有些收入。“这中间,拆除的门窗先后卖了3次,头回3000多元钱,第二回1000多元,第三回900多元。除了吃住开销外,剩下的钱都被平摊了。”  22日晚上,正在宾馆的崔洪接到电话通知:“说是艾滋病拆迁的事情戳大了,让赶紧走,大家就跑了,我在山上躲了两天,后来自己投案了。”  崔洪承认,“艾滋病拆迁队”进驻小区后,当地派出所民警先后3次出面,“中间也喊走了两人问话”,但只是告诉拆迁队员不要和居民发生冲突,并未明确制止。  最后,崔洪表示此前从未以艾滋病人身份参与讨债、拆迁事宜。他对此次“被当枪使”很后悔,一度流下了眼泪。  已被刑事拘留的召集人“刘虎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雇佣“艾滋病拆迁队”是自己上网学来的,艾滋病人也是自己打电话召集的。但他否认了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关系,表示作为一个包工头,自己只是从拆迁公司手里接了一部分活,拆不动的时候才想到了这个办法。  负责办案的南阳市公安部门有关人员表示,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图)和“春节发放福利人员名单”  新华社发

【全文阅读】
 
三不管道路成社区发展瓶颈 联席会议机制解难题
  【记者手记】  搭好台,唱好戏  困扰金属小区十多年的通道瓶颈,短短几个月内就被彻底打通,居委会主任连称“没想到”。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并非政府部门不用心或能力不足,而是之前“用力”没有在点子上。一旦转变工作思路,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到居民手中,让利益相关方坐下来协商,保证信息渠道畅通,疑难杂症顿时迎刃而解,堪称“四两拨千斤”。  社区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主线只有一条,就是把一碗水端平,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的诉求,才能获得足够多的支持把事情办成。而社区联席会议正是一个有效的沟通协商平台,政府部门搭好平台,各方登台唱戏,群策群力化解难题。  今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堵门事件”让水电路426号金属新村小区的居民忍无可忍。小区门口的一条“三不管”通道被乱停的车辆堵塞,导致小区交通瘫痪了5个小时,而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广中路街道金属居委发动相关各方加入社区议事平台,召开联席会议,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解决这一难题。  “这件事情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金属居委党支部书记杨根方告诉记者,在面对重大社区问题时,单靠居委会的力量效果有限,而各方意见不一也往往使难题变成“顽症”。于是搭好议事平台、协调各方商议、引导制定方案、鼓励居民自治就成为应对社区难题的最佳方案。  “三不管”道路成为瓶颈  水电路426号金属新村小区门口有一条几十长的小通道,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它成了一条“三不管”道路。金属居委会主任王小敏说,通道的一边是加油站外墙,另一边是部队单位的外墙,同时还连接着两个小区的唯一出入口,既不属于小区、也不属于单位、更不属于行政道路。尴尬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了“三不管”:物业不管、单位不管、交警不管。  由于通道停车不会被“贴单”,也没人收费,所以,多年来这里是附近知名的“停车宝地”。有的车辆甚至一停就是几星期,让本来就非常狭窄的通道更加难以通行。在今年5月之前,通道被堵导致环卫车无法进入的情况时常发生,金属小区居民深受其害。  今年5月4日,最严重的一起堵门事件终于发生。当时小区正在施工,一辆大型施工车辆完成作业后准备出小区,却被两辆私家车挡住出路。当天下午从1时到傍晚6时,堵门车辆驾驶员一直找不到,一直在现场处置的王小敏急得满头是汗。最终在交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车主,交通才恢复畅通。经过此事后,小区居民与居委会干部都觉得再也不能让这样情况的再发生了。    议事平台协调多方诉求  如何杜绝“三不管”通道的乱停车现象?金属居委开始想到了把金属小区门卫前移的办法,把通道纳入小区的管理范围。开始大家都同意此方案,可是等设计草图都画好了,又有人反对。原来通道边的单位担心小区门卫前移后,他们的利益会受损,于是坚决反对这个方案。  眼看就要落实的方案功亏一篑,王小敏很泄气,一度想放手不管,但杨根方书记提出还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再说。于是,在居委会的组织下,物业、业委会、部队、企业的代表坐到了一起,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通道治理方案。  经过商讨,大家一致认定在通道两侧加装栏杆防止乱停车的方案最为可行,并很快予以实施。今年10月1日,通道上的栏杆加装完毕,从此再无车辆在通道乱停,“老大难”得以完美解决,相关各方都对结果表示满意。  “这件事情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面对涉及多方利益的大事情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搭好平台,把各方召集起来商议。”杨根方说,这种模式可谓事半功倍,居委会只要做好协商引导的工作,保证各方的诉求传达的通畅,使得最终方案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难题,比单打独斗的效率要高得多。  联席会议机制已成常态  在善于“搭好台”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召开社区联席会议已经成为金属居委应对“疑难杂症”的常态机制。金属小区今年开展“平改坡”工程,按照协议,施工方只负责在完成屋顶“平改坡”后清洗外墙。但小区居民希望施工方能把老化开裂严重的马赛克外墙换成防水涂料。施工方开始并不同意,于是居委会还是把各方都请到议事平台协商。  协商过程并不顺利,但在居委会的协调下,最终施工方同意了居民的要求,给老公房穿上了漂亮的“新衣”,居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刚刚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小区居民抱怨在“平改坡”后,公共内天井的采光差了很多。联席会议于是再度召开,最终居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用白色挡板替换天井口的黑色材料,可以增加反光度来改善采光。此方案经过测试果然有效,于是在小区全面推广。“平改坡”工程全面完工后,心满意足的居民们制作锦旗,写了感谢信送到施工单位,各方皆大欢喜。“虽然过程不乏矛盾,但结果让大家满意,关键就是要有一个平台让大家充分协商。”杨根方说,有了联席会议制度这一“法宝”,居委会干部们心中有了底气,小事情当仁不让,大事情群策群力,把众口难调的社区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全文阅读】
 
老旧小区违法搭建频发 成社会治理难点
  近年来,住宅违法搭建成为投诉热点,也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仅今年以来本报就多次曝光此类现象:  ――徐汇区漓江山水花园内有364户别墅,172户违法搭建,尽管近年来多次被沪上媒体曝光,但徐汇区华泾镇漓江山水花园内的违法建筑,不是“屹立不倒”,就是“拆了再建”。在本报持续监督下,有关部门对这个违法建筑重灾区终于有了“动作”。数百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拆除,但整治力度仍然有限,甚至有带着违法建筑的房子顺利过户。  ――位于浦江镇的华侨城五期有多层和小高层共37栋。违法建筑业主利用开发商建造好的柱子和墙体进行搭建,有的加了屋顶,有的搭了阳光房,有的搭出了小木屋,违法面积基本均有数十平方米。有人甚至将外墙的砖块颜色都做得和原来建筑一模一样。小区顶楼共有136户人家,其中48户违法搭建,不仅把公共面积占为己有,还将物业维修孔也堵住了。今年8月,浦江镇拆违办起动大规模整治,对48户人家的屋顶违法搭建实施拆除。  ――松江北松路上的莱坞公寓小区存在大量违法搭建。整个小区的底楼,每幢楼的一楼住户,几乎每家都搭出了超过10个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有的简单地封了屋顶,成为阳光房。有的却装修考究,装上防盗门,安上门铃,开出了窗,甚至还装上了空调。围墙与楼房的公用面积几乎全被占用,搭出了阳光房、杂货铺、剃头店等。令人不解的是,政府虽然下决心要整治违法搭建,但对于这些违建却“将错就错”,甚至准备将原本未搭的空间扩出拉平。  ――位于闵行区瑞丽路中景水岸小区的联排别墅共有124户。2013年2月,房管部门对涉及违法搭建的21户立案查处并注记限制交易。2013年5月,房管部门又对其余6家进行了注记。今年7月,颛桥镇拆违办将小区内11户别墅所存在的违法建筑集中拆除,共计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党员干部带头自拆,违建业主被震慑后主动写承诺书要求自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