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房价每平方米涨1181元 房
46
  快过年了,年终总结成台面上最热的事儿。今天也写把总结,倾情奉上“今报大数据”,一览郑州2014年的就业、社保、天气、旅游、楼市。咱大郑州的2014年到底是啥样的?往下看就知道啦!      昨日,郑州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发布《2014年
  郑州华城家园实景  据了解,郑州化纤纺织有限公司(下称:郑州化纤),坐落于郑州市红专路与经七路交汇处的西北角,作为国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竟然以职工家属楼危房改造的名义被郑州市列为2008年的旧城改造项目,随后在规划建设中郑州化纤又将职工家属住宅小区,取名为“华城家园”小区。  有知情者向本报投诉称,早在2009年郑州化纤“华城家园”以旧房改造为幌子,在没有取得建设主管部门施工许可的情况下,就开始违规修建,并对外进行变相商品房销售,至今,“华城家园”房改项目也没有办理相关的合法施工手续。为此,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调查了解:郑州化纤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前身为郑州化纤纺织厂(以下简称郑州化纤厂)。原是郑州市民政局下属的一家全民企业,早在1999年就开始着手企业转制,直至2007年12月拿到工商部门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也就是现在的郑州化纤纺织有限公司,这预示着该企业已经转制完毕,也脱离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记者随即对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  “2008年企业已改制完毕成为了市场主体”。1月14日,记者来到了郑州市民政局,在该局组宣处的协调下,记者见到了负责管理下属企业的郑州市民政工业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主任付翠兰。  付主任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详细介绍了郑州化纤厂的有关情况。据付主任介绍:化纤厂原有职工330人左右,是从1999年开始改制的,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改制成功;在2005年化纤厂又再次向国资委申请完善改制,最终是由多人持股,34个股东组成了现有的新公司(郑州化纤纺织有限公司),公司性质属股份制。  从严格意义上讲,在2008年化纤厂就完全脱离政府的管理了,因为他们的新公司在2007年就已经成立,土地也在2008年已经过户给新公司。企业改制后就已经成为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现在政府已不作为主管部门,仅协调该企业的遗留问题,付主任说。  当记者问及该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时,付主任告诉记者,现在除了这块地,企业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是说,经过改制后的新公司目前只有华城家园这点(十余亩土地,几栋住宅楼)资产了,原来的生产资料已经完全没有了。  就化纤厂的用地情况,付主任查阅档案后告诉记者:化纤厂的土地属于工业用地,权属类型属划拨类;至于华城家园的建设情况,付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是依据郑州市政府的(2008)第176号文进行的职工家属楼危房改造项目。后经记者查阅后得知,该文件是郑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关于旧城改造项目的一个通知文件。其中,确实有郑州化纤纺织有限公司家属楼危房改造项目。  1月16日,记者见到了郑州化纤纺织有限公司的韩书记。韩书记首先给记者介绍了企业改制的详细情况。  据韩书记介绍:企业是分两个阶段进行改制的。第一阶段是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期间的改制是全员持股,但不彻底,并给记者说明了改制不彻底的原因。他说,首先是资产没有过户;其次是职工身份没有置换;第三就是工商没有注册。职工身份的置换是企业改制成功的标志。为了企业能彻底改制,就再次向政府打报告,改革办就下了个文件,允许企业按照政府1999年的批复继续完善改制。由于公司法的修改,企业就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全员持股了,但企业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全员参与,多人持股的办法,最终是在2005年到2009年彻底完成了改制。  就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韩书记未对记者作过多的解释。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华城家园实际上就是原郑州化纤纺织厂改制后的“郑州化纤纺织有限公司”修建的。
【全文阅读】
          56轮定下  40.09亩地块归属  海亮地产强势入郑  56轮定下  40.09亩地块归属  昨日上午,郑州海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37004万元再夺郑州北区40.09亩商业用地。就在5天前,相邻一34.99亩商业地块被该公司以32073万元拿下,标志着海亮地产强势进入郑州。  昨日网拍的郑政出【2014】163号地块位于金水区龙门路南、高皇北路西,使用权面积26728.93平方米,约合40.09亩,土地用途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容积率小于5,出让年限为40年,挂牌起始价21004万元。  到昨日9时挂牌截止时,已进行了4轮竞争,最终在第56轮竞争时,以竞买人“33187940”报出的37004万元成交,每亩地价923.02万元,楼面地价折合每平方米2768.8元。  据了解,该地块竞买人为郑州海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1月21日的摘牌活动中,位于昨日地块附近的34.99亩商业用地,经过69轮竞争,最终以32073万元竞得,溢价率达75.52%,楼面价约合每平方米2749.89元,每亩地价约合916.63万元,竞得人也为该公司。  郑州晚报记者 胡审兵
【全文阅读】
  佳兆业问题从暴露以来持续发酵,至今尚未有彻底解决的迹象。由于未能偿还4亿港元汇丰银行提供的融资贷款,从人事更迭到公司财务状况,佳兆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佳兆业的问题只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冰山一角,它的问题不是偶然也不是孤立的。由佳兆业问题观照整个中国房地产业,我们判断,2015年这个行业将遭遇剧烈分化,适者生存,干净的生存,健康的生存,而与其相反,不适者、不干净的、有毛病的房地商,将被逐渐分化,或突然破产,或安乐死,或选择自行退出。  理由有很多条,现择其要解析。  持续的强力反腐将波及房地产开发商,这在2015年将表现得非常明显。自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以来,所到之处没有不涉及官商勾结大搞权钱交易问题的案例,这其中牵涉开发商的占比相当大。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的基础是土地,而土地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把地块批给谁,基本上是地方党政领导一把手和分管建设的头头说了算,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世人皆知的事,那些所谓的招投标,往往就是个幌子而已。没有好处,谁舍得把土地轻易撒手。如今反腐成常态化、制度化,没有了与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的漏洞可钻,只靠实力拿地,有几个开发商能撑得住?  金融监管的力度增强将影响开发商,这在2015年将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实体经济中,对资金额度需求量大的,除了汽车制造业,还有房地产业。当下中国社会的诚信指数处于低位,房地产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无法减缓。这就造成一个局面,即融资门槛加高与资金需求加大,二者形成矛盾。对于诚信度差的开发商而言,没有银行的支持等于陷入了沼泽。正像佳兆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一样,一笔4亿港元的融资贷款,就会成为压倒一家原本实力强大的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佳兆业虽然只在深圳出了问题,但影响波及佳兆业在多个省市的楼盘信誉度,这不能算是小事。  地域选择的正确与否将决定开发商的命运,这在2015年将会有更多的新闻。经过将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楼市的地域影响市场越来越明显,北京的普通商品房价格已经进入6万元时代(万科毛大庆语),而在大多数的二三线或三四线城市,开发商正在为销售绞尽脑汁。笔者近日去了趟东戴河,在那不长的海岸线上,布满了楼盘,但销售状况并不像开发商所期望的那样理想,有一个楼盘,只盖了4幢楼,已经销售了三年还没有完全卖出。东戴河还有海景住宅的概念尚且如此,那些地处中小偏远地区的城市,大规模开发的楼盘会不会拖死开发商,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剧烈分化,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将是2015年的主要状态。实力与眼光决定一切,房地产业优胜劣汰大规模的市场选择已经到来。
【全文阅读】